人教版中考化学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展开人教版中考化学模拟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45.0 分)
1. 下列食品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大豆磨浆 B. 葡萄酿酒 C. 蛋糕切块 D. 苹果榨汁
2.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 蒸馏水 B. 清新的空气 C. 纯牛奶 D. 加碘食盐
3. 在学校、医院、车站、高铁车箱等公共场所里必须张贴“禁烟”标志图示是
A. B.
C. D.
4. 下列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燃烧也不能 支持燃烧
B. 证明铁生锈需要水
C. 证明锌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
D. 证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
A. A B. B C. C D. D
5. 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需要补充适量的蛋白质,以下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A. 水果 B. 牛肉 C. 蔬菜 D. 面条
6.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用固体粉末 B. 倾倒液体
C. 读取液体体积 D. 加热液体
7.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镁带放入硝酸中,产生大量的气泡
D. 硝酸铵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
8. 某学习小组同学利用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 X 对水进行消毒,工业上制取 X 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 X 的化学式为
A. B. C. D. NaOH
9.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B. 每个 X 分子中含有 4 个原子
C. 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分子个数均不变
10. 万金油的主要成分是薄荷脑 ,下列关于薄荷脑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一个薄荷脑分子由 10 个碳原子、 10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B. 薄荷脑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薄荷脑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D. 薄荷脑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11. 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 化学与健康
B. 化学与环境
过滤可以将硬水变为软水缺维生素 C 易患夜盲症
塑料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
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
C. 化学与安全
D. 化学与材料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
A. A B. B C. C D. D
12. 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 一定是反应物 B. x 的取值范围一定是
C. 反应生成 c 与 d 的质量比为 1:1 D. y=20
13. 如图是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部分内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 是 Mg B.
C. 金属 能置换出稀盐酸中的氢气
D. 金属 、 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 括号中物质为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
正确的是
A.
溶液
:过量
过滤
B.
C.
:
:水
加热
蒸发
D.
溶液
过量镁粉
过滤
15. 将一定质量的 溶液与 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
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 点时,所得溶液的
B. Q 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
C. O 至 P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 P 至 Q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4.0 分)
16. 硝酸铵的化学式为 ,试计算: 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硝酸铵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硝酸铵中含氮 kg .
17. 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食品所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是 。
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的功能。
防止厨房中菜刀生锈的方法是 。
“自热盒饭”的外包装层里有两包物质,分别是生石灰和水,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物质反应即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 一种制备氢氧化镁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和 NaOH 按恰好完全反应的比例加料。
写出步骤 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过滤得到的粗产品还要经过洗涤,洗涤时主要除去的杂质是 。 如图流程中若用下列物质代替氢氧化钠,也能制得氢氧化镁的是
。
盐酸 氯化钙 氨水 硫酸镁三、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1.0 分)
19. 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图中仪器 a 的名称是 。
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所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 。
某化学小组利用混有少量 的 CO 气体与氧化铁反应,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
气体与氧化铁反应利用了 CO 的 性;
实验室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可重复使用 。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 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A. 甲
乙
丙
丁
甲
丙
乙
丁
C. 乙
甲
丙
甲
丁
乙
甲
丙
乙 丁
20. 小铭和小扬取 氯酸钾与 3g 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当加
热到无气体产生时,经冷却、称量试管中的剩余物质量为 。由此, 他俩对试管中剩余物质的成分产生兴趣,决定对它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的剩余物含有哪些物质?
【大胆猜想】:猜想 Ⅰ :二氧化锰猜想 Ⅱ :氯化钾
猜想 Ⅲ :氯酸钾
猜想 Ⅳ : 和 。
【查阅资料】: 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氯酸钾和氯化钾均易溶于水;
氯化钾与二氧化锰不发生化学反应。
根据所学知识,小铭认为猜想 Ⅲ 不正确,理由是
。
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小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愿你一同参与探究:
实验步聚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试管中的剩余物
出现分层,上
全部取出,加足量的水溶
层清液无色透
解、静置一段时间后
明
底部有黑色的
固体粉末
过滤、洗涤、烘干滤纸上的黑色固体,称量
黑色固体质量
3g
证 明 应中起
正确,且该物质在该反
。
对所得滤液蒸干、冷却后称量
白色固体质量
证明
正确
【交流与表达】:通过上述实验可得,猜想 成立,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
21. 将 和 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 126g 水中配成溶液, 再将 200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NaOH 溶液不断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后, 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加入 NaOH 溶液质量
40
40
40
40
40
共生成沉淀的质量
m
求: 如表中 m 的值为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与解析】
1. 答案: B
解析: 解: A 、大豆磨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葡萄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 、蛋糕切块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 、苹果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B 。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答案: A
解析: 解:由于化合物首先必须是纯净物,而且含有的元素不是一种,而清新的空气、纯牛奶、加碘食盐都是混合物,蒸馏水是含有两种元素的纯净物,故选A 。
单质是指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而培养学生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3. 答案: A
解析:
根据化学图标表示的意义进行分析。
A. 该图标表示禁止吸烟,符合题意;
B. 该图标表示禁止烟火,不符合题意;
C. 该图标表示当心火灾 易燃物质,不符合题意;
D. 该图标表示有毒品,不符合题意。故选 A 。
4.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A 、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 、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容易生锈,而在与蒸馏水接触时容易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水参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 、实验过程中,锌和铁的形状不同,利用的酸也不同,因此无法比较锌和铁的活泼性,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 、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划时,纯铜片上的痕迹更明显,说明黄铜片硬度比纯铜片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C 。
5. 答案: B
解析: 解: A 、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B 、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C 、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D 、面条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故选: B 。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A.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 然后把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试管应略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 瓶口紧挨,图中所示 操作错误;
C. 量取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A 。
7. 答案: C
解析: 解: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 、镁带放在硝酸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故选项说法正确; D 、硝酸铵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C 。
A 、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 、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 、根据镁带放在硝酸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 、根据硝酸铵在水中溶解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8. 答案: B
解析: 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反应前氯、钠、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4 、 2 、 4 ,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氯、钠、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2 、 2 、 0 , 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2X 分子中含有 2 个氯原子和 4 个氧原子,则每个 X 分子由 1 个氯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 故选: B 。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推断生成物 X 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 答案: C
解析: 解: A 、反应前的两种物质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即反应物中没有单质,因此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 A 不正确;
B 、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的分子中共含有 14 个原子,而反应后生成物之一的一个分子中含 2 个原子,则 4 个 X 分子中含 12 个原子, 因此 1 个 X 分子中含有 3 个原子,故 B 不正确;
C 、根据图可知,该反应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 C 正确;
D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分子个数发生了变化,故 D
不正确。
故选: C 。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利用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明确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种类及个数,判断反应中所表现出的规律。
读懂表示分子构成的模拟图,是解答问题的基础;分子构成模拟图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结构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10.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A. 1 个薄荷脑分子是由 10 个碳原子、 10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故
A 正确;
B. 薄荷脑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 B 正确;
C. 薄荷脑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 :
1 ,故 C 错误;
D. 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故 D 正确。
故选 C 。
11. 答案: D
解析: 解: 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而不能将硬水变为软水;缺维生素 C 易患坏血病,故错误;
B. 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会加剧“酸雨”,故错误;
C. 家用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免触电,故错误;
D. 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锈钢是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正确。故选: D 。
A. 根据过滤的原理以及维生素的作用来分析;
B. 根据环境污染的知识来分析;
C. 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D. 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考查必是热点之一。
12. 答案: A
解析:
根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反应物进行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 c 与 d 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来计算其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 2 : 1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A. c 的质量增加了 10g , d 的质量增加了 5g ,都是生成物,共增加了 15g , 若 b 质量也增加,则 a 一定是反应物,若 b 质量减少,则最多减少 5g ,因此 a 也一定是反应物,故说法 A 正确;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且 ,则 ,故说法 B 错误;
C. 参加反应的 c 与 d 的质量比为 : :
: 1 ,故说法 C 错误。故选 A 。
13. 答案: D
解析: 解: A 、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金属 不可能是镁,故选项说法错误。
B 、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选项说法错误。
C 、金属 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置换出稀盐酸中的氢,故选项说法错误。
D 、金属 、 的位置均排在银的前面,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 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4. 答案: A
解析: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 提纯 , 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 、 HCl 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
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 、 Cu 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 、加水溶解,再蒸发,得到的是两者的混合物,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 、 溶液和 均能与过量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A 。
15. 答案: C
解析: 解:
A 、 N 点时,盐酸过量,因此溶液的 pH 值小于 7 ,故错;
B 、 Q 点时,溶液中溶质有氯化钡和氯化钠,故错;
C 、 0P 表示的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故对; D 、 PQ 段表示的是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过程,故错. 故选: C .
由题目的信息可知:一定质量的 溶液与 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图中 0p 段表示的是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的过程; PQ 段表示的是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过程; Q 点时,溶液中溶质有氯化钡和氯化钠; N 点时,盐酸过量,因此溶液的 pH 值小于 7 .
本考点属于盐的化学性质和有关的计算,盐的化学性质有四个:盐与金属反应、盐与酸反应、盐与碱反应、盐与盐反应.解决本考点需要根据实验现象,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此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16. 答 案 : 80 7 : 1 : 12 14
解析: 解: 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硝酸铵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 : 1 : 12 .
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硝酸铵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
故答案为: ; : 1 : 12 ; ; .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
比,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该化合物的质量 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 答案: 维生素 乳化 使用后清洁晾干
解析: 解: 水果和蔬菜中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水分;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用于清洗油污;
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氧气和水同时存在,因此厨房中防止菜刀生锈的方法是把刀擦干净或放在干燥处;
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维生素; 乳化; 使用后清洁晾干;
;
根据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的营养成分分析; 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分析;
通过学习化学知识我们知道,铁的生锈是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的,如潮湿的环境就会给铁生锈创造有利的机会,所以想方设法隔绝水与菜刀的接触即可防止菜刀生锈;
根据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营养元素,铁生锈的条件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并利用此知识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8. 答案: 280 氯化
钠
解析:解: 步骤 c 中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故填: 。
根据题意有:
每分钟反应的氯化镁质量: ,
,
95 80
,
。 故填: 280 。
过滤得到的粗产品还要经过洗涤,洗涤时主要除去的杂质是反应生成的氯
化钠。
故填:氯化钠。
如图流程中若用下列物质代替氢氧化钠,也能制得氢氧化镁的是氨水,是因为氨水是碱,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铵。
故填: 。
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氨水是碱,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铵。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 答案:水槽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
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集满 AD 还原 C
解析: 解: 仪器 a 的名称是水槽;
氯酸钾的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具有助燃性,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
复燃则集满;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 或石灰石 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适合用装置 A 作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气体与氧化铁反应利用了 CO 的还原性;
先要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后面对一氧化碳的检验造成干扰,再通过澄清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是否除净;把除去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通入氧化铁, 再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物,最后进行尾气回收,故选 C 。
故答案为:
水槽;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
复燃则集满;
;
还原;
。
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氧气的性质选择合
适的验满方法;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性选择装置; 根据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进行分析;
根据先除去二氧化碳再通过氧化铁、接着检验产物最后收集尾气进行分析。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0. 答案: 【大胆猜想】
二氧化锰;氯化钾
【查阅资料】因为加热到无气体产生,则说明氯酸钾已完全反应;猜想 Ⅰ ;催化作用;猜想 Ⅱ
【交流与表达】猜想 Ⅳ ;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组成成分的探究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很多新知识,验证一些现象与结论.因此,学习化学时,不要错过每一个实验,更不要轻易放过实验中的每一个现象。
【大胆猜想】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可以大胆地猜想:
猜想 Ⅰ :二氧化锰; 猜想 Ⅱ :氯化钾; 猜想 Ⅲ :氯酸钾;
猜想 Ⅳ :二氧化锰和氯化钾。故答案为:二氧化锰;氯化钾
【查阅资料】根据所学知识,小铭认为猜想 Ⅲ 不正确,理由是因为加热到无气体产生,则说明氯酸钾已完全反应;
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小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愿你一同参与探究:
根据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催化剂的定义可知,证明猜想 Ⅰ 正确,且该物质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根据完全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所以氯化钾的质量是 ,故证明猜想 Ⅱ 。
故答案为:因为加热到无气体产生,则说明氯酸钾已完全反应;猜想 Ⅰ ;催化
作用;猜想 Ⅱ ;
【交流与表达】 通过上述实验可得,猜想猜想 Ⅳ 成立,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故答案为:猜想 Ⅳ ; 。
21. 答案:
解析: 解: 第一次加入 40g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得到沉淀 ,第四次实验加入 40g 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增加了,说明第一次实验中 40g 氢氧化
钠完全反应只能生成 沉淀,所以第三次加入 40g 氢氧化钠溶液也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所以 m 的数值为 ;故填:
;
根据第四次加入 40g 氢氧化钠溶液也生成 沉淀,说明第四次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切第五次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 说明氯化镁已经完全反应,所以第四次是恰好反应,恰好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设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x ,氯化镁的质量为 y .
95 58 117
y x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分数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根据第一次加入 40g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得到沉淀 ,第四次实验加入 40g 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增加了,说明第一次实验中 40g 氢氧化钠完全反
应只能生成 沉淀,所以第三次加入 40g 氢氧化钠溶液也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进行解答;
根据第四次加入 40g 氢氧化钠溶液也生成 沉淀,说明第四次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且第五次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 说明氯化镁已经完全反应,所以第四次是恰好反应,利用沉淀的质量求出生成氯化钠的质量,进而求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分析 m 的值时找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再推算出生成沉淀的质量.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化学学情检测模拟试题1(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化学学情检测模拟试题1(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一模】2023年全椒县“四校”中考模拟检测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化学一模】2023年全椒县“四校”中考模拟检测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中考化学模拟检测试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化学模拟检测试题试卷及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