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展开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生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按顺序说清楚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小蝌蚪身体变化的插图
学生 读熟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视频导入,感知课文
1.播放动画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学生跟读正音。
2.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补充练习:小蝌蚪要找妈妈,先看到了( ),又看到了( ),最后碰到了( ),终于找到了妈妈,原来他们的妈妈就是( )。(鲤鱼阿姨 乌龟 青蛙 青蛙)
二、 初读课文 ,识字学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注自然段。
2.小组内采用多种方式(自读、分自然段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朗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可以分两次进行,争取都能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
3.出示句子,指导读好重点词语。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2)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4.识记生字的读音与字形。课件出示词语:
táng nǎ dai huī wa jiā bǔ yíng ā yí
池塘 脑 袋 灰色 游哇游 教课 捕食 迎上去 阿姨
kuān guī dǐng pī gǔ
宽嘴巴 乌龟 头顶 披着 鼓着
(1)采用开火车、去拼音的方式检查生字读音。注意“塘、迎、顶”三个字的发音,“捕”的读音是“bǔ”。教师示范发音。
(2)强调“脑袋”中的“袋”读轻声,还有“口袋”也读轻声。“袋”的本音是四声,如“袋子、袋鼠”的“袋”读四声。
(3)去掉拼音只读汉字。
5.交流识字方法。
加偏旁,变新字: 皮+扌=披(披着)
表演识字:鼓着 迎上去 披着 捕食
图片识字:脑袋 头顶 乌龟 池塘 宽嘴巴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在语境中识多音字:
(1)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教”读一声)
(2)六一儿童节到了,教室里热闹极了。(“教”读四声)
7.给生字组词练习。
三、指导写字,展示评议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liǎng nǎ kuān dǐng yǎn jīng dù pí hái tià
两 哪 宽 顶 眼 睛 肚 皮 孩 跳
2.交流识字方法。
熟悉的字减一减:被—皮
熟悉的字换一换:该—孩 晴—睛 逃—跳
形声字:哪 眼 睛 肚
3.指导学生写本课的生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学生自主提出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重点指导。“皮”的笔顺是:横钩、撇、竖、横撇、捺;“孩”的偏旁是“子”,作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提;“跳”的右边“兆”的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3)学生书空,教师订正。
(4)学生描红、仿写。
(5)展示部分学生写的字,评议修正。
四 、布置作业
书写本课生字,完成组词练习。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识字,导入新课
1.迷宫游戏: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之后,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一天,小青蛙又去捉害虫,被生字迷宫挡住了路。你们可以帮助小青蛙跳出生字迷宫吗?
看见 哪里 那边 头顶 眼睛 雪白 肚皮 孩子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一起去学习、探讨吧。
二、 分段探究,理解文意
(一)学习第1自然段:小蝌蚪的样子。
你见过小蝌蚪吗?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学生自由交流。
1.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课件出示:“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读一读,正确读好轻声词语“脑袋”。连用两个“大”给你什么感觉?(可爱)
3.小蝌蚪长什么样子?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小蝌蚪的样子的?
4.补充巩固:池塘里有( )小蝌蚪,( )脑袋,( )身子,甩着( )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5.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小蝌蚪的尾巴很好玩?
6.用手臂做一做“甩”的动作。这个“甩”字用得好吗?
7.一起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做动作,感受小蝌蚪快活的样子。
(二)学习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1.学生自由读第2、3自然段。
2.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是在谁的帮助下找到妈妈的?(鲤鱼阿姨、乌龟)
3.在课文中画出写小蝌蚪和鲤鱼对话的句子。(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①表演“迎上去”这个动作。
②小蝌蚪这时候有什么变化?在课文中画出来。板书。
4.在课文中画出写小蝌蚪和乌龟对话的句子。(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
①找两名同学表演“追”的动作。
②为什么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妈妈,妈妈!”说明了什么?(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的心情)谁能用“连忙”说一个句子?
③小蝌蚪身体这时候有什么变化?在课文中画出来。板书。
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4自然段:青蛙妈妈的样子。
1.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子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画出青蛙妈妈的样子。
3.出示青蛙的图片。看着图片说说青蛙妈妈的样子。
4.补充巩固:荷叶上( )一只大青蛙,( )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 )一对大眼睛。
5.根据这些动词,做一做动作。
6.你喜欢这只青蛙吗?全班齐读。
(四)找到妈妈。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
2.这个时候的小蝌蚪变成了什么样子呢?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从“天天”这个词语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找到妈妈很开心,离不开妈妈,和妈妈一起去捉害虫、保护庄稼,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保护青蛙……)指导朗读。
三、总结拓展,情感延伸
1.课本故事表演。
(1)戴上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的头饰,分角色表演课文。(指导人物的语气、动作)
(2)表演后讨论:“蹬、跳、蹦”三个连续动作能不能调换顺序?
(3)小组展示演出。教师评价。
(4)巩固课文内容。
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给下面的句子排一下顺序吧。
( )有一天,我发现我长出了两条后腿。
( )后来,我的尾巴也变短了。
( )不知什么时候,我的尾巴变得不见了。
( )我有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
( )又过了几天,我长出了两条前腿。
2.想一想,小蝌蚪和青蛙妈妈还有什么对话呢?
四、布置作业
1.搜集关于青蛙的资料。
2.我会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披着( )的衣裳(碧绿) 鼓着( )的眼睛(大大)
露着( )的肚皮(雪白) 甩着( )的尾巴(长长)
板
书
设
计
1小蝌蚪找妈妈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紧紧围绕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为主线设计,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抓住了课文中“迎上去、追上去”“披、露、鼓、甩”“蹬、跳、蹦”等动词展开表演,利用填空、换一换等不同的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内容,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演故事,但是仍然感觉创造性不够强。
教学建议:低年级的学生聪颖、大胆,乐于交流,喜欢小动物,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为此,在认读字、词的基础上,图文结合,进行分角色朗读,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去感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1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1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谜语导入,激发兴趣,观看图,理清思路,配乐朗读,初步感知,结合看图,读讲第一段,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共2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