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3 神奇的计算工具一等奖第4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认识到计算工具进步的意义,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培养创造能力。
2.初步认识计算器,能使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混合运算。
3.在利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器给人们带来的极大便利,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
ON/AC:开机/清屏 1~9:数字键
OFF:关机 .:小数点
CE:清除 + - × ÷ :运算符号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中,个人认为不应该花太多时间在功能键和方法示范上,应重点抓住计算器的应用方面,凸显计算器在数学和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中,学生掌握了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对计算器的应用有了初步的尝试。
不足之处:学生应用计算器探索数学问题的类型和深度还不够,可以增加更多的拓展题,让学生充分体会计算器的方便。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计算器的位置,它的快速方便对于解决复杂问题有很大优势,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工具不能完全代替人的思考”,仍然要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1.引出课题。
出示谜语:一个小东西真奇怪,上面布满小方块,用手一摁数出来,加减乘除算得快。
师:这是什么呢?(计算器)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神奇的计算工具。(板书课题:神奇的计算工具)
2.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课件出示教材第35页主题图:①两千多年前,中国算筹;②一千多年前,中国算盘;③1822年,第一台计算机;④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认识计算器。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计算器,回想一下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计算器?(超市收银、财务、会计等等)
(课件出示计算器)
师:如果你们现在是销售人员,那么你们会怎么介绍这部计算器呢?(介绍功能键)
ON/AC:开机/清屏 OFF:关机 CE:清除
师:同学们的计算器会和老师的有所不同,但是基本的功能键的作用还是一样的。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试试用计算器计算25×4的结果。
先输入2 5,再输入×,接着输入4,最后输入=。屏幕上显示的就是计算结果。如果不小心按错了数字键,可以按CE键清除。
2.用计算器计算。
(1)出示:245×789。
师:在用计算器计算前,我们可以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避免按错了,结果错误。那么245×789怎么估算?
①250×800=200000(最大)
②200×700=140000(最小)
③200×800=160000(近似)
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指名汇报结果。
245×789=193305
(2)出示:21÷7。
师:比一比,谁算得快?
(这道题比较简单,口算比用计算器快)
师:同桌之间互相出题,两个人一起用计算器算一算,看谁算得最细心。
3.计算器发现规律。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数学游戏。
用计算器算一算:
任选一个自然数→×878→-765→×2→+2000→-470→÷1756→?
师:多试几个不同的自然数看看结果是什么。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结果还是最初的那个自然数)
(1)师:同学们再选多几个不同的自然数,按步骤再试试,是不是每次都是这样的结果?
(2)引导学生把计算过程写出来,观察分析,讨论交流为什么结果是原来的自然数。
(3)学生分享,师生共同解释奥秘:假设自然数A,[(A×878-765)×2+2000-470]÷1756=(A×878×2-765×2+2000-470)÷1756=(A×1756-1530+2000-470)÷1756=(A×1756)÷1756=A。
师:这里蕴涵了数学运算的奥秘,爱思考的你们可以课后继续探究,知道了原因后可以和老师、同学进行分享。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6页“练一练”第1题。
教师强调在使用计算器计算时,也要按照四则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完成教材第36页“练一练”第2题。
可以把88估成90,因为积的范围是3000到3400,初步估算另一个乘数在30到40之间,在这之间选一个数用计算器计算一下。
3.完成教材第36页“练一练”第3题。
(1)反复审题,明白题目信息含义。
(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运算。
一台一年48千瓦时→410000000个家庭,一年浪费多少电?(48×410000000)
1个家庭每月用电100千瓦时→1个家庭每年用电多少?(100×12)
被浪费的电够多少个家庭用一年?(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3)列式计算解答。
五、拓展提升
1.用计算器算一算,得数写在对应括号里。
34×385→( 13090 )-9965→( 3125 )×58→( 181250 )
8685-2957→( 5728 )÷32→( 179 )×485→( 86815 )
2.借助计算器填一填。
367+( 486 )=853 838-( 783 )=55 ( 785 )×89=69865
56×( 64 )=3584 ( 1604 )-947=657 ( 74118 )÷66=1123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这节课,我们认识到计算器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老师要提醒同学们,我们也不能丧失计算能力,还要不断地提高计算能力,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36页“练一练”第4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个别学生说过程,集体操作。
学生思考后,点名回答。
与同班互相出题,使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合作完成数学游戏,边做边说边思考。
学生用计算器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学生先估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个别学生分享获胜的“秘诀”。
数学四年级上册4 有趣的算式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上册4 有趣的算式优秀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预习反馈,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拓展提升,课堂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3 神奇的计算工具精品第4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3 神奇的计算工具精品第4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预习反馈,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拓展提升,课堂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2 有多少名观众公开课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2 有多少名观众公开课第3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预习反馈,探索新知,整百或几百几十,方便计算,巩固练习,拓展提升,课堂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