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20期中测试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同步测试卷(部编版)(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9957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测试-20期中测试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同步测试卷(部编版)(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9957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测试-20期中测试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同步测试卷(部编版)(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9957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测试-20期中测试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同步测试卷(部编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本册综合同步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按要求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2)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4)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5)《竹里馆》中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故园东望路漫漫 (2)即更刮目相待 (3)惟解漫天作雪飞 (4) 弹琴复长啸 (5)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6)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解析】(1)—(4)题属于直接型默写,根据平日的积累正确默写,注意避免错别字。(5)—(6)题属于理解型默写,根据题中的提示语和具体要求,准确默写相关句子。
2.阅读下面段落,回答问题。(6分)
转眼间半个学期过去了,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七年级下册语文带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了黄河万丈狂斓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在广阔的关东原野上炽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藉时qiè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了邓稼先xiǎn为人知的背后为国献身的情怀; A 。
(1)结合语境,给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蓦______然 炽______痛
qiè ______而不舍 xiǎn______为人知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两个词是“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
(3)请仿照前面句子,在A处续写一句话。
答:
【答案】(1) mò chì 锲 鲜 (2)狂斓 狂澜 典藉 典籍 (3)(示例)读吴承恩的《西游记》,我们感受到了孙悟空那义薄云天、敢于反抗的斗志。
【解析】(1) chì不要注成zhì,“锲”不要写成“契”。(2)注意形声字形旁的作用。(3)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前面的句子格式相同,主题一致。
3.某学校进行了“亲近祖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4分)
(1)爱国主义始终是诗歌不变的主题,请你仿照示例,用诗意化的语言作答。
示例:祖国是什么?太阳回答: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
祖国是什么? 回答:
祖国是什么? 回答:
(2)下面是班长在“讴歌祖国”主题班会的开场白,出现了几处口误,请改正。
同学们,她有着山一般的意志,海一样的胸怀。长城是她坚强的臂膀,长江是她飘逸的裙带,白云流动着她绵绵的情思,山花摇曳着她温馨的气这就是我们亲爱的祖国!这就是我们神圣的母亲!让我们以全身心,尽情讴歌我们的祖国吧!
画线句子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
②画线句不完整,应改为:
【答案】(1)稻穗 是等待开镰的金色丰收 星星 是中秋佳节团圆的月饼
(2)①流动 浮动 ②让我们以全身心的热情,尽情讴歌我们的祖国吧
【解析】(1)此题属于续写式仿写,注意恰当地选择喻体,注意运用诗意化的语言。此题答案不唯一。(2)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动词“流动”与宾语中心语“情思”搭配不当,应将“流动”改为“浮动”。画曲线句“让我们以全身心”缺宾语,应在后加上“的热情”。
4.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从昆仑山下 黄河之边;把中原大地 南北两面。向南北两岸 千万条铁的臂膀。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在亚洲的原野。
A.投向 分成 张开 出现
B.奔向 劈成 伸出 出现
C.滚向 劈成 张开 涌向
D.奔向 分成 伸出 涌现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辨析同义词,每组同义词既有相同的语素,又有不同语素,关键在了解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的不同语素,仔细体会其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本题注意对原文内容的熟悉,就可以准确找出合适的词语。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
②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③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
④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⑤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A.②③⑤④① B.①④⑤③② C.②⑤③④① D.②⑤③①④
【答案】D
【解析】先确定首句②,排除B,然后比较③⑤句与②句的关系排除A,比较C、D两项中“骄傲”与“自豪”的先后顺序,排除C,从而得出答案为D。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冼星海作词,光未然谱曲。
B.《老山界》是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所写,小说以普法战争作为时代背景。
C.《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该散文表达了作者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
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郭茂倩编纂而成,这首叙事诗写的是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A错误,《黄河颂》的词作者是光未然,曲作者是冼星海;B错误,作家都德是法国人,不是德国人;C正确;D错误,《木兰诗》是南北朝的民歌,作者郭茂倩是宋朝人。故答案为C。
7.阅读《骆驼祥子》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祥子)已经坐起来,又急忙地躺下去,好像老程看着他呢!心中跳了起来。不,不能当贼,不能!刚才为自己脱干净,没去做到曹先生所嘱咐的,已经对不起人;怎能再去偷他呢?不能去!穷死,不偷!
怎知道别人不去偷呢?那个姓孙的拿走些东西又有谁知道呢?他又坐了起来,远处有个狗叫了几声。他又躺下去。还是不能去,别人去偷,偷吧,自己的良心无愧。自己穷到这样,不能再教心上多个黑点儿!
⑴祥子与“那个姓孙的”在曹宅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⑵上面两段文字体现了样子怎样的品质?
【答案】⑴祥子的积蓄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解析】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把握能力。从试题的表述来看,祥子准备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了,祥子想去偷东西,又怕给自己心上多个黑点儿,祥子的内心是矛盾的。
⑵正直善良,自尊自爱。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的形象。这里要结合节选的内容来分析人物形象,不要从全文来看祥子的形象。从文本“怎能再去偷他呢?不能去!穷死,不偷”,“自己穷到这样,不能再教心上多个黑点儿”可见其正直善良,自尊自爱。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一)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完成8-9题。(5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2分)
【答案】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沉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描绘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一二句的意思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据此展开想象,进行描写即可。
9. 《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为什么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3分)
【答案】因为“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与掌握。“折柳”作为“关键”,可以理解为揭示或者表达了诗歌的主题与情感,本诗表达的思乡之情就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所以“折柳”是“关键”。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12分)
[甲] 一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0.[甲]文节选自《 》一书,它是北宋 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分)
【答案】资治通鉴 司马光
【解析】巧记妙背积累文学常识,丰厚自己的文学素养。注意避免错别字,如“鉴”不要误写为“签”等。
11.解释下列句中词语的含义。(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2)及鲁肃过寻阳 及:
(3)尝射于家圃 尝: (4)尔安敢轻吾射 安:
【答案】(1)推托(2)到,等到(3)曾经(4)怎么(5)同“耳”,相当于“罢了”。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以我酌油知之。
【答案】(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2)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解析】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按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恰当翻译即可。(1)句中,“岂”是“难道”的意思,“治经”是“研究儒家经典”的意思,“博士”是“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的意思等。(2)句中,“以”是“凭、靠”的意思:“酌”是“倒入”的意思;“之”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13.[甲][乙]两文中的故事看似简单,但对于我们的人生有很大的启迪,读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答案】示例:[甲]文启示我们应该热爱学习,多读书,读好书。书是第二课堂,是我们的老师,对我们知识的增长大有帮助。同时,启示我们要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这样有利于自己人生的发展。[乙]文使我们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启示我们只要肯下功夫,钻研一门学问,经过长期的努力,一定会熟练地掌握它,并能运用自如。同时,告诉我们“强中曼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解析】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熟能生巧等方面阐述均可。注意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为爱挺直》,完成14-18题。(12分)
为爱挺直
郭华悦
①父亲早早去世,为了生计,母亲在家乡摆了个水果摊,每天天没亮就要起来张罗。到了七点左右,一切准备妥当了,于是用三轮的脚踏车,载着顺路的他和一车水果,在晨曦中一路奋进。
②母亲的背驼得很严重。到了冬天,在这个北方的小城里,北风裹着雪花,一路肆虐。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是用力地挺直了背。躲在母亲背后的他,恍然发现母亲的驼背直了不少。
③到了学校,他欢呼着跳下车,把这个惊喜发现告诉了母亲。他还沾沾自喜地叮嘱母亲,说不定蹬脚踏车有助于纠正驼背呢。母亲笑了笑,不以为意。可是懵懂的他却天真地认为,如果母亲能直起背来,自己就不会被同学叫做“小罗锅”了。
④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可是日复一日,他失望地发现,母亲蹬脚踏车时,脊背是直的,可一下车,却又成了驼背。于是,同学们的嘲笑始终伴随着他。
⑤后来,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市里。没过了几年,他娶了个漂亮的妻子,也增添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母亲一直想过来看看孙女,可是他碍于面子,始终说自己忙,不断推脱。
⑥直到有一天,他骑着自行车,送四岁的女儿去幼儿园。那天的北风格外地大,刮在脸上竟有些生疼。女儿惊叫了几声,他于是下意识地挺直脊背,挡住迎风而来的寒风。风像刀子一样,在身上刮过,他却始终牵挂着后座上的女儿。
⑦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老家的母亲。他也终于明白,那些风雨交加的早上,母亲奋力地挺直了一直被他嫌弃的驼背,为后座的他挡住了刺骨的风雪。母亲的背,因为爱而挺直。可他不知道的是,每次把他送到学校,回到水果摊后,母亲的背总会疼上大半天。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
⑧他的心里,突然涌进了阵阵酸楚。母亲的背是驼的,爱却很直。每个子女的身前,都有一堵挡风遮雨的挺直脊背,那是一堵爱的厚墙。
14.第④段中说“他看到了希望”。他的希望是什么?(2分)
【答案】希望母亲能通过蹬脚踏车让驼背逐渐挺直,使自己不再成为同学们嘲笑的对象。(意近即可)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认真阅读全文可以发现。这可以从第③自然段里面找到答案,第③段写的是他很惊喜,因为他发现母亲蹬车时的背是直的,所以他看到了希望,他的希望就是“如果母亲能直起背来,自己就不会被同学叫做“小罗锅”了”,可以用原文的这句子进行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就是他希望母亲能够通过蹬脚踏车让驼背逐渐挺直,使自己不再成为同学们嘲笑的对象。意思相近即可。
15.第⑤段说母亲想看孙女却遭到他“不断推脱”。为什么他不断推脱?(2分)
【答案】为了不让妻子、女儿以及其他人看到母亲的驼背形象。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文章,我们发现“母亲一直想过来看看孙女,可是他碍于面子,始终说自己忙,不断推脱”,其实他并不是真正的忙,而是不想让自己的妻子和女儿,还有其他认识他的人看到母亲的驼背的形象,他觉得母亲丢了自己的脸,可见他的自私。
16.第⑦段中“这样的戏”具体指什么?(3分)
【答案】那些风雨交加的早上,母亲奋力地挺直了一直被他嫌弃的驼背,为后座的他挡住了刺骨的风寒;每次把他送到学校,回到水果摊后,母亲的背总会疼上大半天。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这样的戏”的理解,这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去理解,“这样”是指对上文的指代,“女儿惊叫了几声,他于是下意识地挺直脊背,挡住迎风而来的寒风”,也是到此时他才明白了自己的母亲“他也终于明白,那些风雨交加的早上,母亲奋力地挺直了一直被他嫌弃的驼背,为后座的他挡住了刺骨的风雪。母亲的背,因为爱而挺直”“每次把他送到学校,回到水果摊后,母亲的背总会疼上大半天。”可以用原文来回答。
17.第⑧段写到作者酸楚的心情。你认为接下来他会做什么 ?(2分)
【答案】将母亲接回身边,安享晚年。
【解析】本题是补写文章内容。解答此种类型的题目,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思路: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然后根据自己推测,补充结尾即可。结尾就是将母亲接回身边,安享晚年。
18.联系全文,说说以“为爱挺直”为题好在哪里?(3分)
【答案】①高度凝练地概括了选文“母亲的背是驼的,爱却很直”这一主旨,展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给人以心灵的震撼。②造成悬念,引领着读者急切地阅读全文。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对于文章标题的分析,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看标题是否是以物件,事件为文章的标题,如果是,那么这个物件或这件事就是文章始终贯穿全文的线索,它的作用就是交代了写作的对象,是文章的线索;第二,如果是以短语形式出现,并且该短语有深刻的含义,那它就是点明文章的主题的作用了。该文章的标题就是第二种情况,标题的意思是“母亲的背是驼的,爱却很直”这一主旨,展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同时也是为文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3题。(12)
一爱两千里
葛 闪
①十年前,他在南方一个电子厂上班。薪资微薄,晋升遥遥无期,日子过得苍白无力。
②一开始,只要法定节假日,他都是要回家看母亲的。但这种“孝”也不过坚持了两年——从第三年开始,他就很少回家了,即便春节也如此。他宁愿和厂里的工友一起值班,也不想回家过春节。和他有相同想法的不止他一个人,好几个工友亦如此,而他们共同的谎言就是对家里人说:“春节加班,工资是平日的三倍哩!”
③其实,他们只是羞于回家。记得前两年春节回家,家乡人总是问工资涨到多少,女朋友找好没,而这些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短时很难实现且羞于启齿的。他们的问话,如直插肺腑的毒刺一样,令他们尴尬并痛着。
④有一年,母亲打来电话,说实在太想他了。电话这端的他,眼泪噼里啪啦就落了下来。母亲说,她还没去过南方,也想来南方大城市看看。原来,母亲是想今年春节来南方和他一起过。于是,他立即应允了母亲,并随着春节的临近,日子便在对母亲的盼望里变得有声有色。
⑤母亲来的那天,他和几个工友早早就到火车站等候。可是眼看母亲坐的车次到站已经好久,却始终没有看到母亲的身影。正慌张之际,却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她忘记和他说了,家里事还没忙完,火车票买了其他日子的,他们这才放下心来。
⑥几天后,他接到市救助站打来的电话,说母亲几天前在天桥下面被他们发现,然后就被收留在救助站。他来不及问缘由,赶忙和几个工友打车到收容所,一眼便见到了头发花白凌乱、一脸憔悴的母亲,正斜倚在长凳上。他又好气母亲,又心疼母亲,还没来得及问母亲为何对他撒谎,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就告诉他,说母亲被收留到救助站之后,死活都不肯告诉他的联系电话,直到今天才开口。要不然,他们早就联系上他了。
⑦他一面疑惑,一面生气,便嗔怪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⑧母亲先是无语,久久才在他的责问下讪讪地告诉他,说她买的是站票。从家里到南方这个城市,两千公里的路,两天一夜的火车,她站得整个脚面都浮肿了,所以便想等浮肿好了再联系他。今天早上瞅了瞅脚面,发现浮肿已经完全消失了。他更是生气,这脚浮肿与故意躲着他能有什么关系?母亲看他气得直掉眼泪,突然走到他面前,轻轻抓住他的手说:“儿子,我是怕……怕你看我脚肿了,怕你心疼我,所以想把脚养好了再联系你……”母亲理了理他额头的几绺乱发,充满爱怜地补充说,“我不想你担心我,我怕你心疼我哩……”
⑨蓦地,救助站里变得悄无声息。他和工友,包括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都愣住了:两千公里的路程,她自己的辛苦伤痛浑然不觉,心里记得的永远都是儿女。
⑩他使劲攥住了母亲的手,任由眼泪簌簌而落。
19.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答案】小说写的是他多年前在南方打工,母亲买了站票前往,但担心儿子看到自己脚肿,借故说改期,后救助站工作人员通知到了儿子,真相才得以揭晓的故事。
【解析】考查对小说主要内容的概括。文章主要写母亲记得的永远都是子女,也就是母亲心里总是惦记着自己的孩子。自己节俭持家,买了站票,可是年老不禁站,脚肿了。又担心儿子看到心疼,所以就撒谎了。回答的时候抓住这一关键故事情节即可。
20.我们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文章第④段中的他为什么接到母亲的电话,眼泪噼里啪啦就落了下来呢?(3分)
【答案】听到母亲说实在太想自己了,就情不自禁地落泪了。自己在他乡其实也是想家的,也是想母亲的,但回去周围邻居常问的也是自己一时半会不能解决的,所以就选择了用逃避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解析】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母亲打来电话,说实在太想他了,他为了躲避家乡人的问题,而选择不回家,他为母亲思念自己,也为自己的自私,禁不住落泪。
21.如何理解题目“一爱两千里”?(2分)
【答案】题目“一爱两千里”既写出了“我”与母亲是分开的,但有着母爱的关系,母子始终又是连在一起的。深化文章的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把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二要注意作者所运用的某种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某种感情。此文题目“一爱两千里”既写出了“我”与母亲是分开的,但有着母爱的关系,母子始终又是连在一起的。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22.赏析第⑩段中的“他使劲攥住了母亲的手”的“攥”字。(2分)
【答案】“攥”字是紧紧抓住的意思。此时的他对自己忽略母亲的感受而后悔,看到母亲不怕吃苦处处为自己着想而感动,想紧紧抓住这份珍贵的亲情。
【解析】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此题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再解释语境义。“攥”字是紧紧抓住的意思。此时的他对自己忽略母亲的感受而后悔,看到母亲不怕吃苦处处为自己着想而感动,想紧紧抓住这份珍贵的亲情。
2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性格特征。(4分)
【解析】①母亲直率。来电话直接说多年不见,实在太想“我”了。②母亲节俭能吃苦。两千公里的路,买的是站票。③母亲替人着想。见到自己脚肿,担心儿子看到,谎称买不到车票,改期再到。④母亲善良。所以,母亲的性格是善良、节俭,吃苦耐劳,遇事总替人着想。
【解析】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等来整体感知的。如两千公里的路,买的是站票,表现母亲的节俭能吃苦;母亲见到自己脚肿,担心儿子看到,谎称买不到车票,改期再到,表现母亲善解人意,替人着想。概括时既要做到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四、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爱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人与人之间需要信任,需要关爱。我们得到过社会的关爱、集体的温暖、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培育……我们得到过太多的理解、关心和爱护,我们也应该主动去关心社会、关爱他人。
请以“与爱同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①字迹清秀工整。不少于600字;②文体不限(除诗歌外);③说真话,抒真情,不得抄袭或套作。
【题目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爱”是题眼。“爱”表现为关心人、理解人、乐于助人等,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精选一两件事,演绎爱的表现和意义。如母子间、父女间、亲朋间、师生间、邻里间,哪怕是路途上的陌生人之间,都存在着关爱,选择任何一种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爱护的事件作为阐释“爱”的主题的材料都可以。选材宜小宜精,以小中见大为好。“以小见大”的“小”既是具体的事例,又是典型的事例;“大”是小说的主题。“以小见大”就是以个别反映一般,以一些细小的、具体的事例反映一个重大的主题。应注意拓展思路,从多角度构想,要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特别要抓住细节描写。
【思路点睛】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写作时注意以下三点:(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2)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3)最好用具体的事例使文章生动具体,切记不要围绕这关键词语空发议论,那样会给人假大空之感。适当插入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描写,融入一定的修辞,使文章语言更生动,人物形象更饱满。
【优秀范文】
与爱同行
爱是一种不分大小的付出,不管给予或是得到。每当人们提起爱这个字,我的心里总是有很多很复杂的情感在涌动。因为,关爱就像冬天里的一杯醇香温暖的咖啡,就像炎夏中的一碗清爽冰凉的柠檬茶,带着诱人的味道,化解掉所有的委屈与悲伤。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自己的耳朵可以听到好听的声音,眼睛可以看到美丽的景色,鼻子可以闻到花儿的香味,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还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他们不能像平常人那样,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关心。
我记得以前在干活的一名清洁员,我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她没有了手掌,但是她很坚强,每天都在别人家里辛勤地工作,擦桌子,抹窗户,拖地板。虽然她只有一只手,但是她依然动作熟练,干得十分得认真。再想想我自己双手健全,在家里却很少做事,我真是既感动又惭愧,于是我拿了几个苹果递给她说:“阿姨,你累不累?吃不吃水果呀?”阿姨笑着说:“谢谢你,小朋友,我不吃。”说完她又去做事去了。同学们,大家一定要多帮助残疾人,既要关心他们,更要尊重他们,让我们大家都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吧!
残疾人,他们有的没有健全的肢体,有的看不见这五彩的世界,有的听不到那美妙的音乐……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关心与帮助,让他们的生活和我们一样,充满阳光,充满快乐,充满希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二,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探究,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共9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