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知识点归纳+问答+实验(期中期末总复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知识点归纳+问答+实验(期中期末总复习)01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知识点归纳+问答+实验(期中期末总复习)02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知识点归纳+问答+实验(期中期末总复习)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6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苏教版 (2017)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地球、月球与太阳6 月球优秀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7)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地球、月球与太阳6 月球优秀学案设计,共12页。

    Z J
    说明:按课整理,每课分为填空及问答与实验两部分,至少10条以上!!
    建议:正反小四打印,人手一册!高分应该没问题!
    要求学生:
    1.标红的字读了会背。
    2.标红的字要会听写。
    3.问答要会口述大意。
    4.每课达到以上3个要求后请家长或组长签名:
    第二单元 地球、月球与太阳
    5.地球
    1.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形状变化推测地球是球形物体
    2.1961年,人类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从太空看到了地球一颗蓝色的星球。
    3.最初,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口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4.海边看到帆船回港,人们总是先看见船帆,后看见船身;而船离开岸边时,都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5.历史上第一位进行环球航行的是航海家麦哲伦。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后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西边航行,最终又回到了起点。
    6.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自身也在自转。
    7.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8.像地球这样,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被称为行星。
    9.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照片上白色部分可能是云层、冰川;蓝色部分可能是海洋;咖啡色部分可能是山地、沙漠;绿色部分可能是耕地、森林和草原。
    10.地球表面有液态的水,温度适宜,是太阳系中目前唯一已知有生物,特 别是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11.地球陆地分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大洋洲大陆、南极洲大陆等板块,亚欧板块的面积是最大的,最小的是大洋洲板块的大陆面积。
    实验与问答
    12.说说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盖天说是中国古代人的一种直观感受;
    海面弯曲是古希腊人根据船只进出港时的现象作出的猜测;
    浑天说是张衡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提出的一种抽象模型;
    而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变化提出的观点则是一个推论。
    13.出示一幅地球的图片,是从太空拍摄的。照片上白色部分可能是什么?蓝色部分可能是什么?咖啡色和绿色部分又可能是什么?请大家比较一下蓝色、咖啡色、绿色部分的面积哪个更大?
    白色部分可能是云层或冰川;蓝色部分可能是海洋;咖啡色部分可能是荒漠;绿色部分
    能是森林或草原。其中,蓝色部分面积最大,因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14.模拟帆船进港和出港的实验:
    实验方法:
    第1步,将实验演示仪的“海面”调整为平直状态,在桅杆顶部、桅杆中部和船身分别做上记号。负责操作的学生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移动模型小船,负责观察的学生记录三个记号出现的先后顺序。Z J
    第2步,将实验演示仪的“海面”调整为弯曲状态,重复第一步。
    实验现象:
    模型小船在平面上航行,无论是进港还是离港,都是同时看见帆船的全身,而模型小船在曲面上航行时,离港时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返港时,是先看见桅杆,后看见船身。
    实验结论:
    由此可以证明,地球不是平面的,而是球形的。
    第6课 月球
    1.4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2.环形山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而形成的。
    3.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卫星。
    4.月球 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
    5.月球也是距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它还是 至今唯一登陆过的地外天体。
    6.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而形成的。
    7.世界_上第一一个登.上月球的字航员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8.上半月的月相是由缺到圆,下半月的月相是由圆到缺
    9.月球自己并不发光,但能够反射太阳光。
    10.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 , 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11.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所以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的正面,而看不见月球的背面。
    12.人类对月球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神话阶段、观测阶段和登陆阶段。
    从最初先民用神话故事描述对月球的美好想象,到后来人类用望远镜观察月球,猜测环形山的成因,再到1969年“阿波罗计划”登月,采集月球岩石和土壤,在月球表面进行科学实验。
    实验与问答
    13.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正常顺序是什么?
    答:新月→上蛾眉月→上孩月→渐盈凸月→满月→渐亏凸月→下孩月→下蛾眉月
    14.怎样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2.从不同的高度和不同位置往沙盘里丢相 同大小的石子。
    3.再从同一高成、不同位置丢大小不的石子。4.环形山形成
    15.月相是怎样形成的?
    月球不会发光,朝着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背着太阳的面是黑暗的。月球在公转过 程中,向着地球的一面有时全部是明亮的,有时明亮部分大于黑暗部分,有时明亮部分 与黑暗部分各半,有时明亮部分小于黑暗部分,有时全部是黑暗的。这样,在地球上就 会看到月相的变化。Z J
    16.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答:有规律。上半月由亏到圆,月亮亮面逐渐变大;直至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 圆到亏,月亮亮面逐渐变小,直至新月,亮面在左侧。
    17.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有什么不同?
    ①地球表面有大气、土壤、岩石,还有液态水形成的海洋、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因而没有风,没有液态水,有岩石,月壤因热胀冷缩而呈粉末状。
    ②地球表面有地壳结构和地质作用,所以有山地、平原、盆地等地形;月球表面没有地质作用,月表虽也有高低不同的地形,但大部分是由陨星撞击形成的。二者有完全不同的成因。
    ③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表面的1/6,人受到的重力要比在地球上小得多,走起来很容易,但容易摔跤。
    18.实验: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实验器材:托盘、细沙、石子、泡沫球、手电筒等等。
    实验方法:
    ①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②从不同的高度和不同位置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子。
    ③再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
    实验结论:
    月球上的环形山主要由陨石撞击形成。
    19.实验:出示模拟月球的公转,观察“月相”的变化
    实验步骤:
    ①拉上窗帘,关上顶灯,打开台灯并放在教室中央。
    ②手臂伸直,双手托住一只排球,球的位置比头稍高。
    ③原地转动身体,让球一直保持在身体的前方。
    ④观察球面受光的情形。
    实验结论:
    月相之所以会产生,是由于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由于月球本身不透明,其一半的面积总会处于被太阳照亮的状态。随着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的变化,我们从地球上会看到月球明亮的区域大小发生改变。实际上我们目睹的就是一个月时间里,月球不同地区经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过程。
    7.太阳
    1.太阳是一个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为5500℃,内部温度 可达1500万℃它的体积相当于130万个地球那么大。
    2.天文学家把太阳这样的星球称为恒星。
    3.太阳离地球约有1.5亿千米,光每秒的传播距离约为30万千米,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需要8分多钟。
    4.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是离地球最近的颗恒星。
    5.阳光照射到地面上,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
    8.阳光照射到地面上,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用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
    通过用量角器测量太阳高度角来描述太阳的位置。
    9.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正午为界,呈现出轴对称性。上下午的太阳高度相等,只是方向不同。
    10.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角是不一样的。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的任何物体,他们的太阳高度角是相同的。
    实验与问答
    11.一年之内,同一地点,太阳的高度变化有什么规律?
    一年之内,同一地点,夏至太阳高度角最大,春分或秋分太阳高度角次之,冬至太 阳高度角最小。
    12.实验:说说怎样用量角器测量太阳高度角,最后做出结论。
    实验步骤∶
    1.—名同学背对太旧站定。
    2.在人影前端与头顶之间拉直一根线,测出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角度。
    实验记录∶分别记录一天之内9:00、12 : 00、15 :00太阳的高度。
    实验结论:一天之内,太阳自东向西运动,太阳高度角先增大后减小,正午时分的太阳 高度角最大。
    13.一天中什么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小?什么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大呢?
    一天当中,正午12:00太阳直射的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大,接近于90度,而太阳升起和太阳落下的那一瞬间,太阳高度角最小,接近于0度。
    8.太阳钟
    1.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到东,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由长变短再到长 。
    2.古代人早就制造出了计时工具,西方被称为“太阳钟”,在中国被称为“日暑”
    3.一天中最短的影子出现在中午。
    4.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照射角度有关,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光源斜射的程度 越大,影子越长。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6.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7.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阳的移动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关系,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计时工具。这一类计时工具在西方被称为 "太阳钟” , 在中国被称为“日晷” 。
    8.日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暑针和暑面,以及暑面上的刻度线
    9.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形。
    10.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11.日晷是有晷盘和晷针两部分组成,赤道日晷的晷盘平行于赤道面,晷针指向北极星。
    实验与问答
    12.太阳的位置变化对物体影子有什么影响?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位置相反;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13.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有规律地改变着:
    1影子的长短有规律地变化。早晨的影子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正午它又重新变长。
    2影子的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正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
    14.“太阳钟”: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阳的移动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关系,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计时工具。这一类计时工具晷面在西方被称为“太阳钟”,在中国被称为“日晷”。
    15.日晷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阳光”下,晷针影子投于晷盘,影子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移动而移动,古人根据晷针的影子落在晷盘上的刻度确定当时的时间——×时×刻。
    16.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晨影子较长,然后逐渐变短,正午最短,然后逐渐变长,直至日落影子消失。
    17.做物体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方法:
    ①用手电筒照射一支竖立的铅笔,观察它的影子。
    ②改变照射的方向和高度,观察铅笔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③试试在什么情况下,影子会不见。
    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影子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光源、不透明物体和承接影子的屏。
    18.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观察实验
    实验方法:
    ①把小棒插在橡皮上,固定在记录纸的观察点上。选择空旷处放置,不要移动。
    ②利用指南针确定方位,并在记录纸上标出来。
    ③每隔1小时,在记录纸上标出小棒的影子,并记下时间。
    实验问题:
    早晨和上午的影子为什么都在西边?而下午和傍晚的影子为什么都在东边?
    因为影子与太阳的方向是正好相反的,早晨和上午太阳在东方,因此影子都在西边,而下午和傍晚太阳在西方,因此影子是在东方。
    相关学案

    2021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问答+实验(期中期末总复习)学案: 这是一份2021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问答+实验(期中期末总复习)学案,共16页。

    2021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路:知识点归纳+问答+实验(期中期末总复习): 这是一份2021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路:知识点归纳+问答+实验(期中期末总复习),共16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四年级下册1 冷热与温度优秀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四年级下册1 冷热与温度优秀学案及答案,共13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知识点归纳+问答+实验(期中期末总复习)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