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6 整理与复习5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平衡第4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教学目标:1.复习学过的一些综合应用内容,初步感受杠杆原理。
2.在实验中发现当“左边的棋子数×刻度数” 的积不变时,“右边的棋子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积累动手实验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杠杆原理,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能利用掌握的比例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杠杆原理实验器材。
板书设计
有趣的平衡
左边钩码数×左刻度数=右边钩码数×右刻度数
质量 距离 质量 距离
积一定,成反比例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恰当处理动手制作与探索规律的关系,做到以探究规律为主,动手制作为辅,在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凸显了“数学味”;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挖掘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启发数学思考,运用数学发现解决生活问题,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巧妙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不足之处:课堂上对运用反比例知识进行扩展的练习不够。
教学建议: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规律后,进一步体会反比例关系,并利用习题进一步扩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感悟影响平衡的因素
1.初始经验调动。
课件展示:跷跷板、天平等图片。
组织学生观看,说出这几幅图都共同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现象。(平衡)
提问:你觉得平衡与什么有关?(质量)
2.深入感悟。
教师:质量是不是平衡的唯一标准呢?
出示动画课件:跷跷板游戏。
提问:怎样做才能使跷跷板平衡?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轻的一端加重,或轻的一端小朋友往后坐,重的一端小朋友往前坐。
教师:轻的一端加重是改变质量。往前坐或往后坐是改变什么呢?(与中心的距离)由此可见平衡还与距离有关。
在平衡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数学规律呢?同学们到实验中去寻找吧!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实验探索规律
1.实验准备和要求。
准备:每组有一根平衡标杆、一些钩码和一张表格等物品。
学生通过悬挂钩码,并通过调整刻度数和增减钩码数来寻找平衡的规律。
确定实验要求:
(1)明确实验目的:看看平衡与质量和距离有着怎样的关系。
(2)小组内分工明确。
(3)边操作边记录,完成实验记录单。
2.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实验,讨论实验结果找到规律。
课件出示探索的问题。
(1)如果在杠杆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钩码才能保证平衡?
(2)如果左右两边放的钩码数相同,它们在什么样的位置才能平衡?
(3)左边在刻度3上挂4个钩码,右边在刻度4上应该挂几个钩码才平衡,如果在刻度2上呢?
每个小组实验后,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找到规律。
3.汇报交流,谈发现。
引导学生汇报总结:
左右两边刻度数相同,钩码数也相同,杠杆平衡。
左边钩码数×左刻度数=右边钩码数×右刻度数时,杠杆也平衡。
4.引导学生概括规律。
要使杠杆平衡,必须使“左刻度数×左边钩码数=右刻度数×右边钩码数”。
教师小结:这个规律就是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
四、应用规律,体会反比例关系
提问:如果左边在刻度4上挂5个钩码并保持不变,右边的钩码数和对应的刻度数可以是多少?
学生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后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左边刻度数与钩码数的积一定时,那么右边刻度数与钩码数成反比例关系。
五、联系生活,知识应用
1.父子俩在玩跷跷板,儿子体重15 kg,坐的地方距支点1.2 m,父亲体重70 kg,他坐的地方距离支点多远才能保持跷跷板平衡?
2.小明用天平称苹果,左侧放入苹果,右侧托盘没有放砝码,而是放了3 kg的梨,这时天平平衡了,你知道苹果重多少千克吗?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感受到了有趣的平衡,了解了杠杆原理。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师希望大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为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如果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就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有趣的思考。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讨论后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根据教师说明,明确实验要求。
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实验,实验后讨论。
汇报总结。
进行猜想并实验。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021学年北京五日游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1学年北京五日游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预习反馈,实践活动,制订旅游计划,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预习反馈,阅读感知,提高环保意识,体验探究,实践应用,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第3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第3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汇报课前实践活动,预习反馈,了解邮政资费情况,设计邮票活动,巩固练习,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