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下册 3.3.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师解析版+学生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597556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下册 3.3.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师解析版+学生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597556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下册 3.3.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师解析版+学生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597556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下册 3.3.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师解析版+学生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597556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下册 3.3.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师解析版+学生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597556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下册 3.3.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师解析版+学生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597556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节 化学方程式教案及反思
展开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3.3.3 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目录
1
2
2
4
8
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化学方程式表达的信息之一是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在“遵循固定质量比”的前提下的质量守恒。根据这一信息,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列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例式,只要已知某一物质的质量,就可求出实际反应中其余所有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解题格式一般要规范化,解题过程一定要程序化。具体的计算步骤为:“设→写→找→列→解→答”。
①设:设未知量。
②写:正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③找:找出相关物质的比例关系,并求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把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对应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
④列:列出比例式。
⑤解:解出未知量的值。
⑥答:写出答案。
a.各代入量均指纯净物的质量,若物质不纯,必须换成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b.计算中所用的质量必须是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
c.各物质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单位带入计算过程。d.设未知量时不带单位。
e.化学方程式必须书写正确且配平,这是保证计算正确的前提。
有关含杂质问题的计算方法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各物质都被理想化为纯净物,而实际的生产或科学实验中纯净物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把不纯的反应物换算成纯净物后才能进行学方程式的计算,而计算出的纯净物也要换算成实际生产或实验中的不纯物质。
有关含杂质问题的计算常涉及下列关系式:物质的纯度=纯净物的质量/含杂质的不纯物质的总质量×100%,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质的总质量×纯度=不纯物质的总质量×(1-杂质的质量分数);
不纯物质的总质量=纯净物的质量÷纯度。
【注意事项】①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②关系式中的数据与物质的化学式要对齐;③五个步骤要完整;④已知量要带单位进行运算;⑤若气体给出的是体积,则需换算为质量,换算公式:质量-体积×密度;⑥同一方程式中单位应一致。
【例】某炼铁厂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冶炼生铁,若要炼出1120t含铁95%的生铁,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多少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2Fe+3CO2,相对原子质量:Fe-56,相对分子质量:Fe2O3-160)
【答案】设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的质量为m,则
Fe2O3+3CO===(高温)2Fe+3CO2
160 112
m•80% 1120t•95%
列比例式:160/m•80%=112/1120t•95%,m=1900t。
【解析】化学方程式所反映的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不纯物质的计算应转移为纯净物之间的计算。
【常考】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例1】(2018•贵港中考) 把8.9gMg、Zn合金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4g H2,在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 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 )
A.23.4g B.29.25g C.30.5g D.26.25g
【答案】A
【解析】镁、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氯化镁、氯化锌,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和氯化锌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氯化钠,稀盐酸中的氯离子完全转化成氯化钠中的氯离子。
由Mg+2HCl=MgCl2+H2↑, Zn+2HCl——ZnCl2+H2↑可知, 2Cl~ H2↑
设氯离子质量为x,
2Cl~ H2↑
71 2
x 0.4g
71/x=2/0.4g x=14.2g,
充分反应后生成 NaCl的质量为14.2g÷35.5/58.5=23.4g。
【热点题型】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2】(2018•广元中考)某硫酸铵肥料混入了少量生石灰后,因生成的NH3全部逸出,导致损失了部分氮(生石灰已作用完全),取质量均为10克的该肥料两份进行实验:
①将一份干燥,除去水分后测得质量为9.9克;
②将另一份与足量生石灰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并将产生的气体全部通过装有足量碱石灰的干燥管,充分反应后,测得干燥管和管内物质的总质量比通入气体前增加了1.18克。
提示:
a.(NH4)2SO4+CaO===(△)CaSO4+H2O+NH3↑(肥料中杂质,不参与反应)
b.碱石灰不与氨气反应,常用作氨气的干燥剂
(1)实验②产生的水的质量为 。
(2)计算肥料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根据题意中的信息可知,原10g硫酸铵样品中含水为:10g-9.9g=0.1g,碱石灰干燥管内增加的质量为1.18g,则硫酸铵与氧化钙完全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1.18g-0.1g=1.08g;
(2)设参加反应的硫酸铵质量为x,
(NH4)2SO4+CaO===(△)CaSO4+H2O+NH3↑
132 18
x 1.08g
132/x=18/1.08g,x=7.92g
硫酸铵中氮元素质量为:7.92g××100%=1.68g,
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6.8%。
【解析】根据硫酸铵与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氨气,碱石灰能吸收水分,不能吸收氨气,所以,碱石灰干燥管中增加的质量为反应中生成的水与样品中所含水的质量之和,结合题意中的数据可推断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依据水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硫酸铵的质量,再根据化学式计算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进行解题。
【方法归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设未知量→写出化学方程式→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列出比例式、求解→对问题作出简明回答。
1.16克硫粉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是( )
A.8克 B.16克 C.24克 D.32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设16克硫完全燃烧需氧气质量为x.
S + O2===(点燃)SO2
32 32
16克 x
32/32=16克/x x=16克
则需要氧气16克.
2. 12克碳在38克氧气中完全燃烧.根据反应物间的质量比判断出反应情况为( )
A.恰好反应 B.氧气有剩余 C.碳有剩余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对化学反应过量问题的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12克碳完全反应需要32克氧气,所以氧气有剩余.
3.在A+B===C+D的反应中,7克A和8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克D,那么同时生成C的质量是( )
A.6克 B.7克 C.8克 D.9克
【答案】A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4.在化学反应2A+B2===2C中,已知20 g A和足量B2充分反应后,生成30 g C。已知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20 B.32 C.48 D.96
【答案】C
【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B2的质量,进而确定了B2和C的质量关系,然后依据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求解即可。
5.化学反应A+2B===C+D中,5.6克A和7.3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克C,现在要得到0.4克D,所需A的质量为( )
A.5.6克 B.11.2克 C.14.6克 D.无法计算
【答案】B
【解析】本题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题型,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出D为0.2克,即化学反应中A与D的质量比为5.6克/0.2克=x/0.4克,x=11.2克,以此算出A的质量.
6.等质量的碳、镁、铁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比是( )
A.1:4:7 B.6:3:4 C.7:4:1 D.28:7:4
【答案】D
【解析】分别列出碳、镁、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三者的质量相等,设为m,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分别用m表示消耗氧气的质量,得出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28:7:4.
7.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
(1)剩余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g,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1.0 1.6 (2)解:设68.0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1.6 g
= x=3.4 g
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5.0%。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解析】(1)因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68g+1.0g-67.4g=1.6g;(2)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和(1)中计算出的氧气的质量,就可计算出参与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8.在实验室中用MnO2做KClO3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 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小明查阅资料得知:CuO、Fe2O3, 等氧化物也能对KClO3的分解起催化作用.小明想验证它们的催化能力是否相同,在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KClO3质量/克
催化剂
产生气体质量/克
耗时/秒
化学式
质量/克
1
0.60
-
-
0.014
480
2
0.60
MnO2
0.20
0.096
36.5
3
0.60
CuO
0.20
0.096
79.5
4
0.60
Fe2O3
0.20
0.096
34.7
(1)在催化剂的回收过程中,要进行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___.
(2)本实验中,等质量的三种催化剂的催化能力最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 利用表中数据, 请计算第2组实验中分解的KClO3的质量.
【答案】 (1) 漏斗 (2) CuO(或氧化铜)
解:设反应分解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0.096克
245/96=x/0.096克 x=0.245克
答: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0.245克.
【解析】(1)在催化剂的回收过程中,要进行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
(2)本实验中,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等质量的氯酸钾分解生成相同质量的氧气所用的时间CuO最长,所以,三种催化剂的催化能力最弱的是CuO.(3)根据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可计算出分解氯酸钾的质量.
9.电石是灰色块状固体, 化学式为CaC2.焊接金属(水焊) 时使用的乙炔(C2H2)气体,就是由电石发生如下反应生成的:CaC2+2H2O===Ca(OH) 2+C2H2↑.通常使用如图甲所示简易装置制取乙炔气体.标准状况下,乙炔、空气和氧气的密度为:
物质名称
乙炔
空气
氧气
密度/(克/升)
1.16
1.29
1.429
(1)根据上述内容推断乙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
(2)在实验室用电石制乙炔时,可采用图乙所示的_________ (填字母)装置收集.
(3)实验室若要制取6.5克的乙炔气体,理论上需要电石多少克?
【答案】(1)可燃性 (2)B
(3)解:设理论上需要电石质量为x.
CaC2+2H2O===Ca(OH) 2+C2H2↑
64 26
x 6.5克
64/26=x/6.5克 x=16克
答:理论上需要电石质量为16克.
【解析】(1)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有题干“焊接金属(水焊)时使用的乙炔(C2H2)气体”可知,可燃性。(2)有实验数据乙炔的密度为1.16g/L小于空气的1.29g/L,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3)依据乙炔的质量结合方程式解答即可。
10.石灰石样品的主要成分是CaCO3(已知其他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将50 g盐酸分5次加入到20 g该石灰石样品中,得到如下部分数据和图像(如图所示):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6
12
8
请计算:(1)石灰石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________g。
(2)所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
【答案】(1)4
(2)解:设10 g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2HCl+CaCO3===CaCl2+H2O+CO2↑
73 100
x 4 g
=
x=2.92 g
所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9.2%。
答:所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9.2%。
【解析】(1)加入40g稀盐酸时,碳酸钙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每次加入10g稀盐酸时,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是4g,因此4次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是16g,石灰石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20g-16g=4g,
1.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的正确读法是 ( )
A.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B.1个碳分子加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C.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D.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读法的考查.读化学方程式时要从物质角度读,且“+”读“和”,“=”读“生成”,条件不能漏读.
2.(吉林长春中考)银器变黑的原理是:4Ag+2H2S+O2===X+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AgS B.反应中H2S和O2的质量比为17:16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为-2
【答案】D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g+2H2S+O2===X+2H2O,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4、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银原子和2个硫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Ag2S,故A错误.反应中H2S和O2的质量比为(34×2):32=17:8,故B错误;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三种,不是置换反应,故C错误;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因此氧气中氧的化合价为零;水中氢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氧显-2价,故D正确.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合反应的生成物的质量一定大于每种反应物的实耗质量
B.分解反应中,每种生成物的质量一定小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
C.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质量
【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4.一氧化氮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但科学家又发现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工业上制取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X+5O2===4NO+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2 B.NO2 C.NH3 D.N2O5
【答案】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依据化学方程式推测物质X的化学式为NH3.
5.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的是( )
【答案】D
【解析】A.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而装置不是密闭容器,故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两种物质不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因为有氧气参加,该实验也不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生成物中也没有气体生成,装置可不密闭,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6.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表:
反应过程
反应前
反应后
质量变化(不含容器质量)
34.3 g
32.7 g
若反应后,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
A.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B.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 g
C.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 g D.反应得到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9∶8
【答案】A
【解析】从表格反映的信息看,没有发现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证据;反应后比反应前质量减少了1.6 g,说明产生了1.6 g的氧气;反应产生了1.6 g的氧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说明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溶质)质量为3.4 g,则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34 g,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 g;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得,反应生成了水1.8 g,则反应得到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9∶8。
7.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常出现以下错误:
A.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
B.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C.漏写或错写反应条件
D.“↑”或“↓”符号使用不当或遗漏
请指出下列反应的错误类型:( )
(1) 3Fe+2O2===(加热)Fe3O4( )
(2) C+O2===(点燃)CO2↑( )
(3) 2P+5O2===(点燃)2P2O5( )
(4)CH4+ O2===(点燃)CO2+H2O( )
【答案】CDAB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8.科学家最近在低温下合成了一种化合物,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氢原子.
请补充该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6O2===(点燃)5CO2+________
【答案】C5H4 2H2O
【解析】由该化合物的分子模型图可知一个该化合物的分子是由5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5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5H4+6O2===(点燃)5CO2+2H2O。
9.有些汽车安装了安全气囊,气囊中装有“叠氮化钠(NaN3) ”等固体粉末.一旦汽车发生强烈的意外碰撞,传感器将激活特定的电路放电,叠氮化钠迅速分解生成钠并放出氮气(N2),使安全气囊打开,起到保护作用.此后气体通过气囊上的小孔迅速消散,气囊收缩.
(1)写出叠氮化钠在放电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安全气囊中装叠氮化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NaN3===(放电)2Na+3N2↑ (2)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解析】①叠氮化钠在放电条件下迅速分解生成钠并放出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3===(放电)2Na+3N2↑.②叠氮化钠分解生成的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
10.某居民家中每年冬季取暖用煤约400 kg,所用煤中含硫的质量分数约1%。若其中的硫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那么该居民家中每年冬季取暖向大气中排放约________kg的二氧化硫。
【答案】8
【解析】设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S + O2 SO2
32 64
400 kg×1% x
= x=8 kg
11.(1) 下图是一种“化学氧自救器”,主要用于煤矿井下应急.它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KO2)接触产生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O2+2CO2===2X+3O2,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你准备选择下图所示装置中的___________ (填编号),其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K2CO3 (2) ②③(或①③) 2H2O22H2O+O2↑(2KClO32KCl+3O2↑或,KMnO4===(△)K2MnO4+MnO2+O2↑)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KO2+2CO2═2X+3O2,反应前4个K,12个O,2个C,反应后6个O,则可推断X的化学式为:K2CO3;(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的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但是需要棉花,故①不符合;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项发生装置②,依据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选收集装置③。
12.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该化学反应中“”和“”与反应后的“”粒子间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
【答案】2:1:2
【解析】未参与反应的物质及反应后剩余的物质均不能计算在反应内.
13.下表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1)通过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______有关;通过对比实验③和④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质量___________ (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答案】(1) 反应物浓度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大(2) 反应物浓度越大,单位体积中含有的反应物粒子数越多,粒子间碰撞的概率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3) 不变
【解析】(1)从表中分析可知:①②是过氧化氢浓度不同而其他的反应时各种量均相同,可知这一过程是考查反应物的浓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③④则是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明显是对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探究.
(2)反应物浓度大时溶液中的离子数量较多,反应的接触面较大反应速度自然变快.
(3)过氧化氢的浓度虽然改变,但过氧化氢的量并未增减,因此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14.(浙江衢州中考)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开展的实验:
①先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的金属锡粉.
②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
③打开容器,听到了空气进入容器发出的“咝咝”的声响,称量所得白色物质的质量为m3;
④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4a.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锡的燃烧是___________变化.
(2)罗蒙诺索夫分析数据后发现,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___________;,于是提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产物的总质量”的观点.
(3)后经多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最终确立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化学 (2)m3=m4-m2+m1 (3)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解析】(1)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有新物质生成,所以锡的燃烧是化学变化.(2)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z.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4,则参加反应的气体的质量为m4-m2,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m3=m4-m2+m1.(3)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15.发射通信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作燃料,用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3________+4H2O,请在横线上填写化学式以完成该化学方程式。
(2)请计算9.6 g N2H4完全燃烧需要助燃物N2O4的质量。
【答案】(1)N2
(2)解:设需要助燃物N2O4的质量为x。
2N2H4+N2O43N2+4H2O
64 92
9.6 g x
=
x=13.8 g
答:9.6 g N2H4完全燃烧需要助燃物N2O4的质量为13.8 g。
【解析】(1)反应前反应物中N、H、O元素的原子个数依次为:6、8、4,反应后生成物中H、O原子个数为8、4;比较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可得知,3个未知物的分子中应含有6个N原子,所以,未知物的化学式为N2。(2)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联氨的质量计算助燃物四氧化二氮的质量.
16.已知,珍珠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 g样品,分别在5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样品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烧杯①
烧杯②
烧杯③
烧杯④
烧杯⑤
加入样品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20
30
40
50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
0.88
1.76
x
3.3
3.3
求:(1)表中x的值为________。
(2)珍珠粉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加入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2.64
解:(2)④中碳酸钙完全反应,设10 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3.3 g
=
x=7.5 g
珍珠粉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75%。
(3)加入10 g稀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为0.88 g,设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y 0.88 g
= y=1.46 g
加入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4.6%。
答:(2)珍珠粉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3)加入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解析】(1)分析图表数据可知,烧杯④和烧杯⑤中成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相等,说明第四次实验反应已完全。根据图表烧杯①数据可知,样品足量的前提下,每加入10 g稀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为0.88 g,据此计算出表中x的值。
(2)利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气体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3)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算出氯化氢的质量,进而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7.取若干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在试管中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将试管内的剩余固体冷却后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固体3.25 g,还得到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7.45%的滤液。(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1)推断试管内剩余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各为多少克?
(2)计算氯酸钾的质量及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
(3)计算原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氯化钾的质量为:100 g×7.45%=7.45 g,则试管内剩余固体中含有7.45 g KCl和3.25 gMnO2。
(2)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生成氧气的质量为y。
2KClO32KCl+3O2↑
245 149 96
x 7.45 g y
= x=12.25 g
= y=4.8 g
(3)12.25 g氯酸钾中氯元素的质量为:12.25 g×=3.55 g
原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100%≈22.9%
答:(1)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有3.25 g二氧化锰和7.45 g氯化钾;(2)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 g,生成氧气的质量为4.8 g;(3)原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9%。
【解析】将试管内的剩余固体冷却后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固体3.25 g,可以知道该固体为二氧化锰,由于反应至不再产生气体,说明氯酸钾已完全分解,那么所得溶液为氯化钾溶液,可以知道氯化钾的质量为:100 g×7.45%=7.45 g;可以据此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解答。在求算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时,可结合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求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质量,然后带入固体的总质量求算即可。
18.(浙江宁波中考) 活性碳酸钙(CaCO3) 和炭黑(C) 常用作橡胶的填充料,用来改良橡胶性能.在不同的橡胶制品中,对活性碳酸钙和炭黑的投料比有不同的要求.现有一份由活性碳酸钙和炭黑组成的橡胶填充料样品,为测定其中活性碳酸钙的含量,小科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取样品4.0g,置于甲中的硬质玻璃管内,乙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通入干燥的氧气一段时间后,电子秤的示数稳定在150.0g;
④继续保持氧气通入,点燃酒精喷灯,加强热;
⑤充分反应后(C被完全氧化,CaCO3被完全分解) , 最终电子秤的示数稳定在152.2g;
⑥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计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的氧气可以在实验室中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得到.
(2)步骤③中先通入干燥的氧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计算样品中活性CaCO3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过氧化氢(或氯酸钾、高锰酸钾) (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造成干扰
(3)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aCO3===(高温)CaO+CO2↑ C+O2===(点燃)CO2↑
100 44 12 44
x y 4g-x 2.2g-y
100/44=x/y 12/44=(4g-x)/(2.2g-y)
由①②式可解得x=85/22g
样品中活性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0%≈96.6%.
答:样品中活性CaCO的质量分数为96.6%.
(若求得x≈3.86g,CaCO3的质量分数为96.5%或x≈g,CaCO3的质量分分数为97.5%,也正确.)
【解析】(1)实验中所用的氧气可以在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或氯酸钾、高锰酸钾)分解得到.(2)通入干燥的氧气一段时间,能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造成干扰.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6节 家庭用电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6节 家庭用电教案及反思,文件包含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8年级下册16家庭用电教师版含解析docx、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8年级下册16家庭用电学生版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下册第7节 电的安全使用教案: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第7节 电的安全使用教案,文件包含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8年级下册17电的安全使用教师版含解析docx、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8年级下册17电的安全使用学生版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节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节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及反思,文件包含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8年级下册41土壤的成分教师版含解析docx、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8年级下册41土壤的成分学生版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