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展开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2分)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积极鼓励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
B.可利用CaO或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
C.一定条件下,将CO2转化为CH3OH,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
D.研发新型催化剂将CO2分解成碳和O2,同时放出热量
2.(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加热固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橡胶、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氟、碘、锌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具有乳化功能,而汽油去油污是因为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
C.随着铁制品的不断锈蚀,自然界中铁元素的含量不断减少
D.金刚石、石墨、活性炭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4.(2分)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CO2水溶液呈酸性
B.验证面粉粉尘能发生爆炸
C.验证浓硫酸遇水放热
D.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少量氢气
5.(2分)下列整理的内容都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构成
B.化学之最
①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空气、液氧、过氧化氢中都含有氧分子
③2Fe2+表示2个亚铁离子
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
②最清洁的高能燃料是氢气
③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是碳
C.燃烧与灭火的探究
D.鉴别物质的方法
①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目的是证明这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②吹灭蜡烛,灭火原理是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③用倒扣的烧杯罩灭蜡烛,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①鉴别氧化铜和碳:观察颜色
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用带火星的木条
③鉴别甲烷和一氧化碳: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④鉴别NH4Cl和KCl: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6.(2分)下列物质的提纯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
主要实验操作
A
NaNO3(Na2CO3)
CaCl2溶液
过滤
B
H2(HCl)
NaOH溶液
洗气
C
K2CO3(KCl)
盐酸
蒸发、结晶
D
KNO3溶液(KOH)
FeCl3溶液
沉淀、过滤
A.A B.B C.C D.D
7.(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探究Zn、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先进行如图甲、乙、丙的三个实验①,再将丙中试管内的物质过滤,并向滤液中加入乙中剩余的铁,滤液中析出固体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丁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得出Zn>Fe>(H)>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B.实验①后丙实验试管内的物质过滤后所得滤液呈蓝色,滤渣肯定含Ag,可能含Cu
C.图丁中b点对应溶液所含的溶质是Cu(NO3)2、Fe(NO3)2
D.图丁中c点对应溶液所含的溶质是Fe(NO3)2
8.(2分)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别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个
①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②图1中a点对应的溶质与图2中h点对应的溶质相同
③图1中b点的值为5.3
④图1中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表示
⑤图1中c点与图2中的k点均表示同一个反应恰好完成
⑥图1中x=2
A.1 B.2 C.3 D.4
9.(2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个
①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②t1℃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为1:5
③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后,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④t2℃时3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稀释成20%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20g
⑤t1℃时,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只需要烧杯、玻璃棒、量筒三种玻璃仪器
⑥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可通过冷却它们的热饱和溶液实现
⑦t2℃时,等质量的a、b、c分别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最多的是a
A.3 B.4 C.5 D.6
10.(2分)可燃物R是C、H2、CH4、CO或CH4O中的一种。将一定量的R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R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m1
m2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m3
m4
m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m1=m4时,R是H2②m1+m2=m3时,R是C或CO③m3:m4=11:9时,R是CH4或CH4O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8分)2019年是元素期表诞生150周年,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作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为预测新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如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1~3周期的元素。
(1)表中金属元素有 种。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 。
(2)若Z﹣Y=9,则乙粒子的符号与丙粒子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
A.NO和O2
B.CO和N2
C.SO2和CO2
D.PO43﹣和SO42﹣
(4)工业上用乙烯在一定条件下生产乙醇,反应的示意图如图1,反应中乙烯与另一反应物的质量之比为 。
(5)N95口罩是用聚丙烯熔喷布制作成的能过滤95%微细颗粒的5层口罩。聚丙烯在受热条件下可以拉丝制成纤维,说明聚丙烯具有 性。
(6)如图2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可回收S,该转化过程中物质X的化学式为 。
12.(32分)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探究一、铜的性质及其应用
(1)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
B.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C.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NO3)2和Cu(NO3)2
D.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2)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Ⅰ.甲图中酒精灯上网罩的作用是 。
[提出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种可能?
[作出猜想]猜想①:CO;猜想②:CO2;猜想③:CO和CO2。
[设计方案]实验装置如图乙。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点燃酒精喷灯和酒精灯,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喷灯和酒精灯,打开K,再通一段时间氮气。
方案一: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
若B中无明显实验现象,D处气体能被点燃,则猜想①成立。
方案二:从定量计算角度判断
取一定量炭粉和4g氧化铜的混合物进行实验,并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A(玻璃管+固体)
m1
m2
B+C(广口瓶+混合液)
m3
m4
Ⅱ.若猜想②成立,则理论上(m4﹣m3) (填“<”“=”或“>”)(m1﹣m2)。
Ⅲ.若猜想③成立且CuO全部转化成Cu,则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m的取值范围是 。
(3)兔首和鼠首均为青铜器(铜、锡合金),表面呈绿色,这是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生成了铜锈(铜锈俗称铜绿)。青铜器属于 (填序号)。铜绿Cu2(OH)2C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A.无机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D.复合肥
为了弄清铜生成铜绿的条件,某化学实验小组借鉴课本“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图1所示(所用铜片洁净、光亮)。
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 (填试管编号)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小组讨论后发现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补充一个实验。你认为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Cu和 (写出试管中需要的物质)。可以省略不做的实验是试管 (填试管编号)。
探究二、铜的制备研究
铜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方法一:火法炼铜:Cu2S+O22Cu+SO2
方法二:湿法炼铜:CuSO4+Fe═FeSO4+Cu
(4)上述两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原因是 。辉铜矿的主要成分为Cu2S,常用于火法炼铜。若生成过程中铜元素的转化率为90%,生产64t Cu需要含Cu2S 80%的辉铜矿 t。(保留一位小数)
探究三、铜的化合物的制备研究
碱式碳酸铜可用于生产木材防腐剂等。工业上可用微蚀刻废液(含有一定量Cu2+、H+、SO42﹣、H2O2和微量Fe3+)制备高纯度碱式碳酸铜,其制备过程如图2:
(5)加入试剂1的目的是除去废液中的酸性物质,试剂1最好选用 (填序号)。
a.Fe2O3
b.CaCO3
c.CuO
(6)加入Na2CO3沉淀前须除去Fe3+,否则Fe2(SO4)3会与Na2CO3反应,产生一种气体,同时生成NaFe3(OH)6(SO4)2沉淀,影响产品质量,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加入Na2CO3沉淀时,反应液pH对产品中的SO42﹣含量以及反应液中Cu2+沉淀效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第二次沉淀时溶液pH最好控制在 。
(8)所制得的碱式碳酸铜的组成可表示为:xCuCO3•yCu(OH)2•zH2O。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4实验装置测定其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不考虑植物油中溶解CO2产生的影响)。
实验步骤如下:①连接装置并检验装置气密性;②准确称量样品的质量1.2g;③装药品,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取量气管刻度为10mL;④向锥形瓶内加入50mL(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⑤冷却到室温;⑥再次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取量气管刻度为172mL。
Ⅰ.步骤一中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Ⅱ.装置B的作用是 ,C中的试剂是 (填序号)。
a.碱石灰
b.浓硫酸
c.无水硫酸铜
Ⅲ.步骤⑥中调节液面相平的操作是 。
Ⅳ.若标准状况下,每44g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2.4L。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产品中Cu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保留到0.1%)。
计算过程:
Ⅴ.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仅因下列因素可使测定结果偏小的是 (填序号)。
A.步骤③中平视刻度,步骤⑥中仰视读数
B.硫酸的用量不足
C.量气管中未加植物油D.步骤⑥中没有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直接读数
(9)碱式碳酸铜【xCuCO3•yCu(OH)2•zH2O】的热分解研究。小组同学用热分析仪对固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的固体质量与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图5。(已知Cu(OH)2的分解温度小于CuCO3的分解温度。)
Ⅰ.通过计算可得x:y:z= 。
Ⅱ.若将16.0g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1.6g后质量不再改变,写出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分)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积极鼓励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
B.可利用CaO或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
C.一定条件下,将CO2转化为CH3OH,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
D.研发新型催化剂将CO2分解成碳和O2,同时放出热量
【分析】A.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碱和碱性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生成有用物质;
D.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放热反应,则二氧化碳分解生成碳和氧气为吸热反应。
【解答】解:A.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积极鼓励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故A正确;
B.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碱和碱性氧化物反应,所以可利用CaO或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故B正确;
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生成有用物质,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分解生成碳和氧气为吸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熟悉二氧化碳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二氧化碳大量排放能引起温室效应。
2.(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加热固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考虑;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必须是密封体系考虑;
C、根据给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
D、根据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考虑。
【解答】解:A、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故A正确;
B、该装置不是密封体系,导管与外界通着,不能检查装置气密性,故B错;
C、给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C错;
D、铁丝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生成物溅落到集气瓶底部,使集气瓶炸裂,故D错。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3.(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橡胶、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氟、碘、锌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具有乳化功能,而汽油去油污是因为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
C.随着铁制品的不断锈蚀,自然界中铁元素的含量不断减少
D.金刚石、石墨、活性炭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分析】A.根据材料的分类以及人体所需微量元素来分析;
B.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D.根据碳单质的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A.光导纤维是由玻璃制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选项说法错误;
B.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具有乳化功能,而汽油去油污是因为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选项说法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随着铁制品的不断锈蚀,自然界中铁元素的含量不变,选项说法错误;
D.活性炭的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少量杂质,所以活性炭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碳的单质,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解题时根据材料的分类、除油污的原理、质量守恒定律以及碳的单质等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
4.(2分)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CO2水溶液呈酸性
B.验证面粉粉尘能发生爆炸
C.验证浓硫酸遇水放热
D.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少量氢气
【分析】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B、面粉和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发生爆炸;
C、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D、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一段时间后,面粉发生爆炸,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不能把水加入浓硫酸中,应该把浓硫酸加入水中,同时导管没有伸入红墨水中(装置没有密封),液面无明显变化,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2分)下列整理的内容都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构成
B.化学之最
①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空气、液氧、过氧化氢中都含有氧分子
③2Fe2+表示2个亚铁离子
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
②最清洁的高能燃料是氢气
③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是碳
C.燃烧与灭火的探究
D.鉴别物质的方法
①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目的是证明这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②吹灭蜡烛,灭火原理是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③用倒扣的烧杯罩灭蜡烛,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①鉴别氧化铜和碳:观察颜色
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用带火星的木条
③鉴别甲烷和一氧化碳: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④鉴别NH4Cl和KCl: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元素的概念、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离子符号的书写来分析;
B.根据化学常识来分析;
C.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以及促进燃料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①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正确;②空气、液氧中都含有氧分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故错误;③2Fe2+表示2个亚铁离子,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①地壳中前五位元素为氧、硅、铝、铁、钙,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正确;②氢气的热值高,燃烧产物只有水,不会污染环境,因此最清洁的高能燃料是氢气,正确;③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是碳,正确;故符合题意;
C.①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这样无法证明这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说法错误;②吹灭蜡烛,带走大量的热,灭火原理是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说法正确;③用倒扣的烧杯罩灭蜡烛,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①氧化铜和碳都是黑色的,无法根据颜色来鉴别氧化铜和碳,说法错误;②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没有助燃性,因此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说法正确;③甲烷和一氧化碳燃烧时,火焰均为蓝色,所以不能根据火焰的颜色来鉴别甲烷和一氧化碳,说法错误;④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是因为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与生活学习相关,强调了平时学习中的归纳总结,对比和联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6.(2分)下列物质的提纯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
主要实验操作
A
NaNO3(Na2CO3)
CaCl2溶液
过滤
B
H2(HCl)
NaOH溶液
洗气
C
K2CO3(KCl)
盐酸
蒸发、结晶
D
KNO3溶液(KOH)
FeCl3溶液
沉淀、过滤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Na2CO3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Cl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K2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OH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7.(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探究Zn、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先进行如图甲、乙、丙的三个实验①,再将丙中试管内的物质过滤,并向滤液中加入乙中剩余的铁,滤液中析出固体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丁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得出Zn>Fe>(H)>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B.实验①后丙实验试管内的物质过滤后所得滤液呈蓝色,滤渣肯定含Ag,可能含Cu
C.图丁中b点对应溶液所含的溶质是Cu(NO3)2、Fe(NO3)2
D.图丁中c点对应溶液所含的溶质是Fe(NO3)2
【分析】依据甲、乙、丙三个试管的实验现象和分析丁图曲线的变化情况得出Zn、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再依据丙实验试管内滤液颜色结合分析丁图曲线变化情况推断丙中滤渣的成分,推断出曲线b、c点对应的溶质成分。
【解答】A.依据甲、乙、丙三个试管的实验现象可得出Zn>Fe,Fe>H,Cu>Ag,依据题意再将丙中试管内的物质过滤,并向滤液中加入乙中剩余的铁,滤液中析出固体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丁所示。从丁图固体质量变化情况可知析出是两种固体,Ob段析出的是Ag,bc段析出的是Cu,所以可知Fe>Cu,因此该实验可得出Zn>Fe>(H)>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A正确;
B.从丁图固体质量变化情况可知析出是两种固体,Ob段析出的是Ag,bc段析出的是Cu,所以丙反应后的滤液溶质含有AgNO3、Cu(NO3)2,因此丙试管反应后的滤渣为Ag,故B错误;
C.因为Ob段发生的反应是Fe+2AgNO3=Fe(NO3)2+2Ag,b点恰好反应完,所以b点的溶质为Cu(NO3)2、Fe(NO3)2,故C正确;
D.因为Ob段发生的反应是Fe+2AgNO3=Fe(NO3)2+2Ag,bc段发生反应是Fe+Cu(NO3)2=Fe+Cu(NO3)2=Fe(NO3)2+Cu,c点恰好反应完,所以c点的溶质是Fe(NO3)2,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和分析曲线对应的反应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8.(2分)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别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个
①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②图1中a点对应的溶质与图2中h点对应的溶质相同
③图1中b点的值为5.3
④图1中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表示
⑤图1中c点与图2中的k点均表示同一个反应恰好完成
⑥图1中x=2
A.1 B.2 C.3 D.4
【分析】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最后到达最高点说明已经完全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图中0a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或由图乙可知,溶液的pH先增大,说明是先与稀盐酸反应;图1中b→c段表示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过程,故说法错误。
②图1中a点,盐酸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对应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钙;图2中h点,盐酸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则对应的溶质相同,故说法正确。
③由图示可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2.2g,设生成2.2g气体所需的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x=5.3g,图1中b点的值为5.3÷10%=53g,故说法错误。
④图甲中0→a段反应过程,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至完全反应,pH等于7,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乙中d→h段表示,故选项正确。
⑤图1中c点与图2中的k点均表示,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即同一个反应恰好完成,故说法正确。
⑥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5.0g,设生成沉淀5.0g所需Na2CO3的质量为y,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y 5.0g
y=5.3g,x值为(5.3g+5.3g)÷10%=106g,故说法错误。
故叙述错误的有3个。
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明确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个
①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②t1℃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为1:5
③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后,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④t2℃时3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稀释成20%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20g
⑤t1℃时,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只需要烧杯、玻璃棒、量筒三种玻璃仪器
⑥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可通过冷却它们的热饱和溶液实现
⑦t2℃时,等质量的a、b、c分别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最多的是a
A.3 B.4 C.5 D.6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情况;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
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用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
【解答】解:①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②t1℃时a溶解度是20g,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为:20g:100g=1:5,该选项说法正确;
③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是因为0℃时b溶解度比a大,并且大于c在t2℃时的溶解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④t2℃时3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稀释成20%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30g×÷20%﹣30g=20g,该选项说法正确;
⑤t1℃时,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需要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等玻璃仪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⑥a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可通过冷却它们的热饱和溶液实现,该选项说法正确;
⑦t2℃时,等质量的a、b、c分别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最多的是c,是因为该温度下c的溶解度最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2分)可燃物R是C、H2、CH4、CO或CH4O中的一种。将一定量的R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R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m1
m2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m3
m4
m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m1=m4时,R是H2②m1+m2=m3时,R是C或CO③m3:m4=11:9时,R是CH4或CH4O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由氢元素质量不变可知,m1=m4时,R是H2,故①正确;
②由碳元素质量不变可知,m1+m2=m3时,R是C或CO,故②正确;
③m3:m4=11:9时,可推出碳元素和氢元素原子的个数比是1:4,R是CH4或CH4O,故③正确;
④当R中不含有氧元素时,;当R中含有氧元素时, ,故④正确。
由以上分析可知,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和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的计算方法。
二、非选择题
11.(8分)2019年是元素期表诞生150周年,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作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为预测新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如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1~3周期的元素。
(1)表中金属元素有 5 种。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 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结尾 。
(2)若Z﹣Y=9,则乙粒子的符号与丙粒子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CaCl2 。
(3)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BD 。
A.NO和O2
B.CO和N2
C.SO2和CO2
D.PO43﹣和SO42﹣
(4)工业上用乙烯在一定条件下生产乙醇,反应的示意图如图1,反应中乙烯与另一反应物的质量之比为 14:9 。
(5)N95口罩是用聚丙烯熔喷布制作成的能过滤95%微细颗粒的5层口罩。聚丙烯在受热条件下可以拉丝制成纤维,说明聚丙烯具有 热塑 性。
(6)如图2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可回收S,该转化过程中物质X的化学式为 H2O 。
【分析】(1)根据元素的分类以及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来分析;
(2)根据粒子结构来分析;
(3)根据等电子体的概念来分析;
(4)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5)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6)根据流程图的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1)表中共有锂、铍、钠、镁、铝五种金属元素;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结尾;故填:5;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结尾;
(2)由题意知Z﹣Y=9,Z=9+Y,在原子中Z=2+8+Y=10+Y,故由此可知,图中微粒为离子,即Y=7,故Z=2+8+7=17,因此该微粒为氯离子;丙图所示粒子是钙原子,它与丙粒子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Cl2;故填:CaCl2;
(3)A.NO和O2具有相同原子数,电子数不同,不是等电子体;
B.CO和N2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是等电子体;
C.SO2和CO2具有相同原子数,电子数不同,不是等电子体;
D.PO43﹣和SO42﹣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是等电子体。
故填:BD;
(4)由以乙烯(C2H4)和水作为原料可制得乙醇的反应的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4+H2OC2H5OH,其中乙烯与水的质量比为:28:18=14:9,故填:14:9;
(5)聚丙烯在受热条件下可以拉丝制成纤维,说明聚丙烯具有热塑性;故填:热塑;
(6)由图示可知,氯亚化铁与氧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X是水;故填:H2O。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掌握元素周期表的信息、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2.(32分)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探究一、铜的性质及其应用
(1)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填序号)。
A.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
B.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C.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NO3)2和Cu(NO3)2
D.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2)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Ⅰ.甲图中酒精灯上网罩的作用是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
[提出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种可能?
[作出猜想]猜想①:CO;猜想②:CO2;猜想③:CO和CO2。
[设计方案]实验装置如图乙。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点燃酒精喷灯和酒精灯,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喷灯和酒精灯,打开K,再通一段时间氮气。
方案一: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
若B中无明显实验现象,D处气体能被点燃,则猜想①成立。
方案二:从定量计算角度判断
取一定量炭粉和4g氧化铜的混合物进行实验,并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A(玻璃管+固体)
m1
m2
B+C(广口瓶+混合液)
m3
m4
Ⅱ.若猜想②成立,则理论上(m4﹣m3) = (填“<”“=”或“>”)(m1﹣m2)。
Ⅲ.若猜想③成立且CuO全部转化成Cu,则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m的取值范围是 0.3g<m<0.6g 。
(3)兔首和鼠首均为青铜器(铜、锡合金),表面呈绿色,这是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生成了铜锈(铜锈俗称铜绿)。青铜器属于 A (填序号)。铜绿Cu2(OH)2C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2CuO+H2O+CO2↑ 。
A.无机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D.复合肥
为了弄清铜生成铜绿的条件,某化学实验小组借鉴课本“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图1所示(所用铜片洁净、光亮)。
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 D (填试管编号)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小组讨论后发现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补充一个实验。你认为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Cu和 O2、CO2 (写出试管中需要的物质)。可以省略不做的实验是试管 A、B、C (填试管编号)。
探究二、铜的制备研究
铜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方法一:火法炼铜:Cu2S+O22Cu+SO2
方法二:湿法炼铜:CuSO4+Fe═FeSO4+Cu
(4)上述两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原因是 方法二更好,能耗低,不产生二氧化硫这种污染空气的气体 。辉铜矿的主要成分为Cu2S,常用于火法炼铜。若生成过程中铜元素的转化率为90%,生产64t Cu需要含Cu2S 80%的辉铜矿 111 t。(保留一位小数)
探究三、铜的化合物的制备研究
碱式碳酸铜可用于生产木材防腐剂等。工业上可用微蚀刻废液(含有一定量Cu2+、H+、SO42﹣、H2O2和微量Fe3+)制备高纯度碱式碳酸铜,其制备过程如图2:
(5)加入试剂1的目的是除去废液中的酸性物质,试剂1最好选用 c (填序号)。
a.Fe2O3
b.CaCO3
c.CuO
(6)加入Na2CO3沉淀前须除去Fe3+,否则Fe2(SO4)3会与Na2CO3反应,产生一种气体,同时生成NaFe3(OH)6(SO4)2沉淀,影响产品质量,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Na2CO3+3Fe2(SO4)3+6H2O=2NaFe3(OH)6(SO4)2+6CO2↑+5Na2SO4 。
(7)加入Na2CO3沉淀时,反应液pH对产品中的SO42﹣含量以及反应液中Cu2+沉淀效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第二次沉淀时溶液pH最好控制在 8.5 。
(8)所制得的碱式碳酸铜的组成可表示为:xCuCO3•yCu(OH)2•zH2O。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4实验装置测定其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不考虑植物油中溶解CO2产生的影响)。
实验步骤如下:①连接装置并检验装置气密性;②准确称量样品的质量1.2g;③装药品,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取量气管刻度为10mL;④向锥形瓶内加入50mL(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⑤冷却到室温;⑥再次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取量气管刻度为172mL。
Ⅰ.步骤一中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当往里推注射器活塞,若装置B中的有气泡产生,D装置内量气管内液面下降,水准管液面上升,则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
Ⅱ.装置B的作用是 干燥二氧化碳 ,C中的试剂是 c (填序号)。
a.碱石灰
b.浓硫酸
c.无水硫酸铜
Ⅲ.步骤⑥中调节液面相平的操作是 将水准管缓慢下移 。
Ⅳ.若标准状况下,每44g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2.4L。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产品中Cu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保留到0.1%)。
计算过程:
Ⅴ.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仅因下列因素可使测定结果偏小的是 BCD (填序号)。
A.步骤③中平视刻度,步骤⑥中仰视读数
B.硫酸的用量不足
C.量气管中未加植物油D.步骤⑥中没有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直接读数
(9)碱式碳酸铜【xCuCO3•yCu(OH)2•zH2O】的热分解研究。小组同学用热分析仪对固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的固体质量与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图5。(已知Cu(OH)2的分解温度小于CuCO3的分解温度。)
Ⅰ.通过计算可得x:y:z= 1:1:1 。
Ⅱ.若将16.0g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1.6g后质量不再改变,写出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CuO2Cu2O+O2↑ 。
【分析】探究一、铜的性质及其应用
(1)根据金属活动性和化学方程式分析回答此题;
(2)Ⅰ、根据反应条件总结装置作用;
【设计方案】方案二:Ⅱ、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回答此题;
Ⅲ、根据反应只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情况计算此题;
(3)根据青铜器属于合金;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实验可以判断铜生锈的条件;
探究二、铜的制备研究
(4)不同的工艺流程,优缺点不同;
探究三、铜的化合物的制备研究
(5)根据实验是高纯度碱式碳酸铜,所以最好选择含铜元素的物质,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6)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7)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8)Ⅰ、根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Ⅱ、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可以干燥气体;无水硫酸铜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完全干燥进行解答;
Ⅲ、根据液面越低压强越小分析;
Ⅳ、根据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再求出碳酸铜的质量;
Ⅴ、根据造成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分析;
(9)根据提供的数据、信息等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解:探究一、铜的性质及其应用
(1)A、金属活动性为Al>Zn>Cu>Ag,在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铜粉和锌粉,硝酸铝一定不反应,因此溶液一定存在硝酸铝,而锌与硝酸银一定可以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若硝酸银过量,则铜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但是只要加入锌粉和铜粉,锌与硝酸银一定反应,此时溶液一定有硝酸锌,因此溶液甲一定存在硝酸铝和硝酸锌,选项A正确;
B、锌一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固体中一定有银,而锌若足量,则锌有剩余,铜不参与反应,所以固体乙可能含有锌和铜,选项B正确;
C、溶液甲为蓝色,说明含有硝酸铜,因此锌全部反应完毕,铜参与反应,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因此溶液甲一定存在硝酸铝、硝酸锌和硝酸铜,选项C正确;
D、固体乙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锌有剩余,因此硝酸银全部反应完毕,铜没有参与反应,因此溶液甲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选项D正确;
故选:ABCD;
(2)Ⅰ、碳与氧化铜反应需要高温,所以利用网罩聚集火焰,提高温度,利于反应进行;故填: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设计方案】Ⅱ、若猜想Ⅱ成立,说明气体中有二氧化碳,没有一氧化碳,B中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可以将二氧化碳全部吸收,因此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而A中减少的质量为二氧化碳质量,而B和C中增加的质量则为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所以都表示二氧化碳质量,两部分质量差应该相等,即(m4﹣m3)=(m1﹣m2);故填:=;
Ⅲ、当反应后只有一氧化碳,设此时需要炭粉质量为x,
C+CuOCO+Cu
12 80
x 4g
x=0.6g
当反应后只有二氧化碳,设此时需要炭粉质量为y,
C+2CuOCO2+2Cu
12 160
y 4g
y=0.3g,
猜想Ⅲ成立,说明气体为混合物,所以需要炭粉质量介于x和y之间,所以y<m<x,即0.3g<m<0.6g;
故填:0.3g<m<0.6g;
(3)兔首和鼠首均为青铜器(铜、锡合金),合金属于无机材料,所以青铜器属于无机材料;铜绿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实验较长时间后,由于D中接触水和空气,所以发现D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小组讨论后发现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缺少了把铜片置于装有干燥空气(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试管中,所以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Cu和CO2、O2充分接触;从控制变量法的角度,可以省略不做的实验是试管ABC;故填:A;D;CO2、O2; Cu2(OH)2CO32CuO+H2O+CO2↑;ABC;
探究二、铜的制备研究
(4)上述两种方法中,更好的是方法二,原因是能耗低,不产生二氧化硫这种污染空气的气体等;
设需要含Cu2S 80%的辉铜矿质量为x,
根据题意有:x×80%××100%×90%=64t,
x=111t,
故填:方法二更好,能耗低,不产生二氧化硫这种污染空气的气体; 111;
探究三、铜的化合物的制备研究
(5)加入试剂1的目的是除去废液中的酸性物质,为避免带入新的杂质,试剂1最好选用含铜的化合物且能和酸反应,所以选择氧化铜;故选:c.
(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Na2CO3+3Fe2(SO4)3+6H2O=2NaFe3(OH)6(SO4)2+6CO2↑+5Na2SO4;故填:6Na2CO3+3Fe2(SO4)3+6H2O=2NaFe3(OH)6(SO4)2+6CO2↑+5Na2SO4;
(7)由图3所示可知,溶液pH为8.5左右时,硫酸根离子含量最低,溶液中铜离子沉淀效率最高,因此第二次沉淀时溶液pH最好控制在8.5;故填:8.5;
(8)Ⅰ、步骤一中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往里推注射器活塞,若装置B中的有气泡产生,D装置内量气管内液面下降,水准管液面上升,则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故填:往里推注射器活塞,若装置B中的有气泡产生,D装置内量气管内液面下降,水准管液面上升,则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Ⅱ、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C中的试剂是无水硫酸铜,用来检验二氧化碳中是否含有水蒸气;故填:干燥二氧化碳;c;
Ⅲ、步骤⑥中调节液面相平的操作是将水用手紧握锥形瓶的外壁,若装置B中的有气泡产生,D装置内量气管内液面下降,则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准管缓慢下移;故填:将水准管缓慢下移;
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172mL﹣50mL﹣10mL)÷1000÷22.4L×44g=0.22g,
设碳酸铜质量为y,
CuCO3+H2SO4═CuSO4+H2O+CO2↑,
124 44
y 0.22g
y=0.62g,
产品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100%=51.7%,
答:产品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51.7%.
Ⅴ、A、步骤③中平视刻度,步骤⑥中仰视读数所得二氧化碳的体积比实际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B、硫酸的用量不足,碳酸铜未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减少,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C、量气管中未加植物油,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二氧化碳体积偏小,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D、步骤⑥中没有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量气管内压强大,液面高,导致二氧化碳体积减小,直接读数,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故填:BCD;
(9)Ⅰ、加热时,结晶水先失去,因此结晶水的质量为:24.0g﹣22.2g=1.8g;
设氢氧化铜质量为z,
Cu(OH)2的分解温度小于CuCO3的分解温度,因此氢氧化铜完全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22.2g﹣20.4g=1.8g;
Cu(OH)2CuO+H2O,
98 18
z 1.8g
z=9.8g,
设碳酸铜质量为m,
碳酸铜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20.4g﹣16.0g=4.4g,
CuCO3CuO+CO2↑,
124 44
m 4.4g
m=12.4g,
根据题意有:,
通过计算可得:x:y:z=1:1:1;
故填:1:1:1;
Ⅱ、若将16.0g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1.6g后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过程中氧化铜中的氧元素一部分转化成氧气,剩余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为:16.0g××100%=12.8g,
剩余固体中氧元素质量为:16.0g﹣12.8g﹣1.6g=1.6g,
设固体的化学式为CumOn,
根据题意有:64m:16n=12.8g:1.6g,
m:n=2:1,
因此剩余固体的化学式是Cu2O,
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uO2Cu2O+O2↑.
故填:4CuO2Cu2O+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其次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本题信息量大,难度较大。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田家炳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田家炳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崇川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崇川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共7页。
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如皋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如皋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