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9740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97400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97400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棉花、涤纶、蚕丝均为天然纤维
B.毛发、蛋清、皮肤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C.铁、锌、铅都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关系不相符的是
A.煤气可作为生活燃气—煤气具有可燃性
B.氢气用于填充气球—氢气具有还原性
C.石墨常用作电极—石墨具有导电性
D.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氧气能供给呼吸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铁钉B.测溶液的pH
C.放置坩埚钳D.加热试管内的液体
4.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地壳中的元素含量:B.溶液的pH:
C.金属活动性顺序:D.气体的密度:
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CO气体
B.某物质可以导电,该物质有可能不是金属单质
C.铝不易被腐蚀,是因为铝的金属活动性弱
D.生石灰和氢氧化钠都能与水反应,所以都能用作干燥剂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B.可燃物只要与氧气充分接触就能燃烧
C.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7.如图表示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到稀氢氧化钠溶液中
B.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
C.60s时,溶液中溶质为NaOH和NaCl
D.在20s到40s之间某一时刻,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8.KNO3与K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时,KCl的溶解度为29g
B.t1℃时,KNO3和KCl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KCl的溶解度比的KNO3的溶解度大
D.KCl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比KNO3 大
9.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A.除去O2中的CO2:将气体通过量的BaCl2溶液,干燥
B.制备Fe(OH)3:过量的KOH和FeCl3溶液混合,过滤、洗涤、干燥
C.分离Cu和Ag的固体混合物: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D.检验氢气中是否含有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
10.现有一定量的碳酸氢钠固体,将其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13.7g固体,将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再向其中加入100g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恰好为中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
C.加稀盐酸反应后的中性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11.7g
D.题中得到的13.7g 固体中未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固体中碳酸氢钠质量的三分之一
二、填空题
11.化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氨气是制取多种氮肥的重要原料,工业上合成氨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以下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元素的种类 ②原子的质量 ③分子的种类 ④原子的数目
(3)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用氨气来处理有毒气体NO2,反应原理是8NH3+6NO27X+12H2O,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
(4)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开发研制与推广使用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肥料和农药,是实现农业良性发展的需要。以下做法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
①为提高产量,尽量多地使用氮、磷、钾肥
②给韭菜施用大量有机磷农药以杀死害虫
③铵态氮肥不与碱性物质混用
④在蔬菜大棚中适量补充二氧化碳以促进光合作用
三、流程题
12.如图是生产复印用Fe3O4粉的工艺流程简图,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用铁粉在氧气中燃烧也可以得到Fe3O4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写出铁的另外一种常见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
(3)副产品P是______(填化学式),由溶液N获得该副产品的主要操作有:a、过滤 b、加热浓缩 c、冷却结晶 d、晶体加热至完全失去结晶水。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______→______→d。
(4)通空气时的化学方程式是,由沉淀M获得Fe3O4的化学方程式是,生产流程中控制“一定量空气”的目的是______。
13.我国某科研团队以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含有SiO2、Fe2O3等少量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取高纯碳酸锰,工艺流程如下图:
已知:①SiO2不溶于水,不与稀H2SO4、SO2反应;②MnO2能将Fe2+氧化成Fe3+;③溶液中的Fe3+在 pH 大于或等于 3.2 时将完全转化为Fe(OH)3沉淀。
请回答:(1)滤渣Ⅰ、Ⅱ分别为_____、_____(写化学式) ;
(2)浸锰过程中发生了 2 个化学反应,其中一个为Fe2O3与SO2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Fe2O3+ SO2+H2SO4=2FeSO4+ H2O,另一个为MnO2和SO2按化学计量数为 1:1 发生化合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该反应中共有_____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3)“沉锰”:加入NH4HCO3溶液后,生成了 4 种产物,其中含有MnCO3沉淀和某种气 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取所得的高纯MnCO311.7g溶于足量的盐酸中,将产生的气体用足量的Ba(OH)2浓 溶液吸收,得到白色沉淀 19.7g,则所得产品的纯度为_____%(保留一位小数)
(5)某研究小组用稀H2SO4与菱锰矿(含有MnCO3)反应来浸出Mn2+,该研究小组选 定两个因素作为研究条件进行对比实验,数据如下:
表中 X 最有可能的数值为_____。
a.79.7 b.80.8 c.87.6 d.92.8
四、科学探究题
14.线上化学课堂中,老师演示了“吹气生火”实验,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用导管吹气,脱脂棉燃烧了起来。同学们对该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复学后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脱脂棉燃烧的原因。
(作出猜想)根据燃烧条件分析:①脱脂棉是可燃物;②吹出的气体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③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温度达到脱脂棉的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向过氧化钠粉末中不断吹气,观察到过氧化钠粉末由淡黄色逐渐变为白色,在导管口P处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木条复燃,说明试管内生成了氧气。同时还观察到______________,说明反应还放出了热量。
(得出结论)吹出的气体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同时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脱脂棉燃烧的条件。
探究二:试管内残留白色固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①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②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
(作出猜想)猜想1:CO2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2CO3;
猜想2:H2O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OH;
猜想3:CO2和H2O均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2CO3和NaOH。
(实验验证)
(实验结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蒸气都能反应,猜想3正确。请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化工厂存有过氧化钠时,一旦失火,不能选用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灭火。
A 二氧化碳灭火器 B 细沙 C 水基型灭火器
五、计算题
15.同学们用下图所示实验测量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粗锌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
矿酸比
温度/(℃)
浸出率/(%)
1
1:0.5
60
80.2
2
1:0.5
80
83.8
3
1:0.6
60
X
4
1:0.6
80
91.8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残留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固体成分含有碳酸钠
②取适量①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固体成分含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棉花、蚕丝均为天然纤维,涤纶属于合成纤维,此选项错误;
B、毛发、蛋清、皮肤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此选项正确;
C、铁、锌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铅为人体的有害元素、此选项错误;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污染土壤、水体等、所以要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此选项错误。
故选B。
2.B
【详解】
A、煤气具有可燃性,故煤气可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B、氢气密度比较小,可用于填充气球,不是利用氢气具有还原性,符合题意;
C、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电极,不符合题意;
D、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急救病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
A、先把容器横放,把铁钉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使药品滑落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操作错误;
C、灼热的坩埚钳放置时,应该放到石棉网上,防止损坏仪器台,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操作错误。
故选:C。
4.C
【详解】
A、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前4位是 O、Si、Al、Fe,错误;
B、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强。盐酸显酸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故溶液的pH由大到小为 NaOH、NaCl、HCl,错误;
C、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正确;
D、气体的密度由大到小为 CO2、O2、H2,错误。
故选C。
5.B
【详解】
A、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但是碱溶液不能和CO气体反应,不能吸收一氧化碳,错误;
B、某物质可以导电,该物质有可能不是金属单质,例如石墨,正确;
C、铝不易被腐蚀,是因为铝容易与空气中氧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保护了内部金属不被锈蚀,错误;
D、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不与水反应,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能潮解,错误。
故选B。
6.A
【详解】
A、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区分,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正确;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可燃物接触氧气,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会发生燃烧,故不正确;
C、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不是质量分数,故不正确;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故不正确。
故选A。
7.C
【详解】
A、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即该实验是将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到稀盐酸中,故选项错误;
B、由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图,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逐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
C、60s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溶质为NaOH和NaCl,故选项正确;
D、40s时放出的热量还没有达到最高,还没有完全反应,稀盐酸有剩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8.A
【详解】
A、由图可知,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29g,符合题意;
B、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氯化钾和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液状态未知,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C、t2℃时,溶解度:硝酸钾大于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B
【详解】
A、二氧化碳和氯化钡不反应,且没有干燥氧气,错误;
B、过量的KOH和FeCl3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分离出氢氧化铁固体,洗涤、干燥得到氢氧化铁,正确;
C、铜与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得到银,但是铜被消耗,达不到分离的目的,错误;
D、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氧气的氢气遇明火容易爆炸;带火星的木条用于检验氧气,不能检验氢气中是否含有氧气,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
A、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A正确。
B、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B正确。
C、碳酸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氢钠和氯化氢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可知
反应后溶质质量11.7g,C正确。
D、设碳酸氢钠质量为x,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x=16.8g,设分解碳酸氢钠质量为y,则
未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固体中碳酸氢钠质量,故D错。
故选:D。
11. ①②④ N2 ③④
【分析】
(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质量、原子数目不变来判定;
(3)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数目及种类不变判断即可;
(4)要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详解】
(1)反应物是氢气和氮气、生成物是氨气,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故化学方程式为;
(2)由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内容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原子种类、原子的质量不变,但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会变;故填:①②④
(3)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数目及种类不变可知: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H:24;N:14;O:12;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H:24;O:12;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N元素,其分子中原子个数为2,故X的化学式为N2;
(4)①氮、磷、钾肥要合理施用,不能过量使用;
②农药要合理施用,过量使用对农作物生长不利。
③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会生成氨气,降低肥效。
④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蔬菜大棚中适量补充二氧化碳以促进光合作用。故填③④
12. Fe2O3 Na2SO4 c
a 控制氢氧化亚铁的转化量,防止氢氧化亚铁完整转化为氢氧化铁
【详解】
(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铁的另外一种常见氧化物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3)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和硫酸钠,故溶液N为硫酸钠溶液,得到的副产品P是Na2SO4;
由硫酸钠溶液得到硫酸钠晶体,可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晶体加热至完全失去结晶水得到,故操作顺序是:b→c→a→d;
(4)生产流程中控制“一定量空气”的目的是:控制氢氧化亚铁的转化量,防止氢氧化亚铁完整转化为氢氧化铁。
13.SiO2 Fe(OH)3 MnO2+SO2=MnSO4 2 MnSO4+2NH4HCO3=MnCO3↓+(NH4)2SO4+CO2↑+H2O; 98.3 c
【详解】
(1)SiO2不溶于水,不与稀H2SO4、SO2反应,滤渣Ⅰ为二氧化硅,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溶液中的Fe3+在 pH 大于或等于 3.2 时将完全转化为Fe(OH)3沉淀,滤渣Ⅱ为氢氧化铁,故填:SiO2;Fe(OH)3。
(2)MnO2和SO2按化学计量数为 1:1 发生化合反应,故化学方程式为MnO2+SO2=MnSO4,反应前锰元素+4价,硫元素+4价,反应后锰元素+2价,硫元素+6价,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故填:MnO2+SO2=MnSO4;2。
(3)“沉锰”:加入NH4HCO3溶液后,生成了 4 种产物,碳酸锰、硫酸铵、二氧化碳、水,故化学方程式为MnSO4+2NH4HCO3=MnCO3↓+(NH4)2SO4+CO2↑+H2O,故填:MnSO4+2NH4HCO3=MnCO3↓+(NH4)2SO4+CO2↑+H2O。
(4)解:设碳酸锰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x设碳酸锰质量为y。
则所得产品的纯度为:
故填:98.3。
(5)从图表中可知,浸出率受矿酸比影响较大,受温度影响较小,故表中X应该要明显大于80.2而小于91.8,故X最可能的数值是87.6;故选:c。
14.着火点 带火星的木条 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氢氧化钠(或NaOH) AC(选错或不全均不给分)
【详解】
[做出猜想]
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着火点。
[进行试验]
氧气具有助燃性,在p管口放置带火星木条,木条复燃说明生成了氧气,锥形瓶中没有生成气体,伸入烧杯中导管有气泡冒出,说明该反应放热,故填:带火星的木条;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实验验证]
①取残留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产生白色沉淀固体成分含有碳酸钠;
②取适量①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铜溶液,氯化铜和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沉淀,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固体成分含氢氧化钠,故填: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中不含氢元素含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只能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拓展延伸]
过氧化钠和水以及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化工厂存有过氧化钠时,一旦失火,不能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以及水基型灭火器,故填:AC。
15.(1)生成氢气的质量:93.7g+8g—101.5g=0.2g。
(2)设粗锌中锌的质量为x。
x=6.5g
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答:(1)生成氢气的质量0.2g。
(2)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81.25%。
【详解】
详见答案。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填空题,流程题,综合应用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I)(word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I)(word版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