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2016-2017(2)-(北师大版,含答案)
展开一、填空题
1、3.248×1.26的积里有________位小数.
2、在自然数1﹣10中,________是偶数但不是合数,________是奇数但不是质数.
3、把3.0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再向右移动两位,结果是________.
4、8÷11的商保留两位小数约是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约是________;保留整数约是________.
5、4÷5=8/________=________/40=________/20=________填小数.
6、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________,其中最小的是________.
7、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厘米,三角形的高是________厘米.
8、 的分数单位是________,再加上___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9、80秒=________分;4.26公顷=________公顷________平方米.
10、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38平方厘米,底是9.5厘米,高是________厘米.
1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0平方米,如果底和高都扩大到它的2倍,它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12、,第五个点阵中点的个数是________.
二、判断题
13、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4、所有的假分数都比1大。
15、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16、一个数的倍数是有限的,而它的因数却是无限的。
17、质数一定不是2、3、5的倍数。
18、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9、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0、1千克的 和3千克的 一样重。
21、一个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
22、因为4×5=20,所以4和5都是因数,20是倍数。
三、选择题
23、1÷3的商是( )
A、纯循环小数
B、混循环小数
C、无限不循环小数
24、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比. ( )
A、平行四边形大
B、长方形大
C、相等
25、一个三角形中,其中两个角的平均度数是45度,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26、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商一定( )这个数.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27、3.995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
A、4.0
B、4.00
C、3.99
四、解答题
28、直接写出得数
五、解答题
29、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8.6×10.1
(2)5.6×(12.5﹣8.5÷0.85)
(3)8.25×4.08+0.75×4.08+4.08
六、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30、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1)
(2)
(3)
七、解答题
八、应用题
31、一块梯形土地面积是16平方米,上底是4.6米,高是3.2米,下底是多少米?
32、养鸡场养一些母鸡,其中有26只来航鸡,平均每只年产蛋364个,有25只油鸡,平均每只年产蛋330个,这些母鸡平均每只年产蛋多少个?(得数保留整数)
33、两车从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4.5小时后两车在距中点9千米处相遇,快车每小时行42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4、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地中有一条长8米、宽1米的小路,求草地的面积.
35、有两根铁丝,一根长45厘米,另一根长60厘米,要把它们截成相同长度的小段,每段铁丝最长多少厘米?
答案解析部分
一、填空题
1、【答案】5
【考点】小数乘法
【解析】【解答】解:算式3.248×1.26中的两个因数共有5位小数,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可知:3.248×1.26的积里有5位小数.
故答案为:5.
【分析】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为: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答案】2;1、9
【考点】奇数与偶数的初步认识,合数与质数
【解析】【解答】解:在自然数1﹣10中,2是偶数但不是合数,1和9是奇数但不是质数.
故答案为:2;1、9.
【分析】根据偶数与奇数,质数与合数的意义: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一个自然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一个自然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由此解答.此题的解答关键是理解偶数与奇数、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及意义.明确偶数与合数、奇数与质数的区别.
3、【答案】30.8
【考点】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解:把3.0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再向右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即结果比原数扩大了10倍为3.08×10=30.8.
故答案为:30.8.
【分析】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扩大,向左移动缩小,当移动位数为1、2、3、…位,相应的倍数为10、100、1000…,依据此规律,看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与方向,就能确定扩大或缩小的倍数,从而求解.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4、【答案】0.73;0.7;1
【考点】近似数及其求法
【解析】【解答】解:①8÷11=0.727272…,千分位上是7,满五向前一位进1,故8÷11≈0.73;②0.73≈0.7(保留一位小数),0.73≈1(保留到整数);
故答案为:0.73,0.7,1.
【分析】①保留两位小数,应除到第三位,即千分位,千分位是7,利用“四舍五入”法,满5向前一位进1即可;②保留一位小数,看它的下一位(百分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解答;同理保留整数,看十分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解答.此题考查求近似值的方法,根据“四舍五入法”进行解答即可.
5、【答案】10;32;25;0.8
【考点】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及其转化,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4÷5= = = =0.8;
故答案为:10,32,25,0.8.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4÷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4÷5=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都乘2就是 ;分子、分母都乘8就是 ;分子、分母都乘5就是 ;4÷5=0.8.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此题主要是考查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
6、【答案】无限的;它本身
【考点】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解析】【解答】解: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故答案为:无限的;它本身.
【分析】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分别乘以自然数1,2,3,4,5…,所得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因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据此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倍数的意义,注意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他本身.
7、【答案】12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解析】【解答】解:6×2=12(厘米),
答:三角形的高是12厘米.
故答案为:12.
【分析】根据面积相等,底也相等的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高的2倍,即可求解.考查了面积相等,底也相等的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高的关系,是常考题型.
8、【答案】;6
【考点】分数的意义、读写及分类
【解析】【解答】解:2﹣ =
的分数单位是 ,再加上6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质数.
故答案为: ;6.
【分析】分数的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即 的分数单位是 ,最小的质数是2,2﹣ = ,即再加上6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质数.本题考查的分数单位的运用.
9、【答案】;4;2600
【考点】时、分、秒及其关系、单位换算与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单位换算
【解析】【解答】解:①80秒= 分;②4.26公顷=4公顷2600平方米.
故答案为: ,4,2600.
【分析】①低级单位秒化高级单位分除以进率60.②4.26公顷看作4公顷与0.26公顷之和,把0.26公顷乘进率10000化成2600平方米.本题是考查时间的单位换算、面积的单位换算.单位换算首先要弄清是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其次记住单位间的进率.
10、【答案】4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解析】【解答】解:38÷9.5=4(厘米),
答:平行四边形的高是4厘米.
故答案为:4.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所以h=s÷a,据此解答即可.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11、【答案】40
【考点】积的变化规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解析】【解答】解: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扩大2倍,那么它的面积就扩大2的平方倍,即2×2=4倍,10×4=40(平方米)
答:面积是40平方米.
故答案为:40.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再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积扩大的倍数等于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扩大2倍,那么它的面积就扩大2的平方倍.此题主要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与积的变化规律解答.
12、【答案】17
【考点】数与形结合的规律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第n点阵的点数=1+(n﹣1)×4,n=5时,点数个数为:1+(5﹣1)×4=17.
答:第五个点阵中点的个数是 17.
故答案为:17.
【分析】根据题干,第一个点阵有1个点,第二个点阵上下左右各增加了一个点即有:1+1×4个点,第三个点阵上下左右各增加了2个点即有:1+2×2个点由此可得:第n点阵的点数=1+(n﹣1)×4,由此规律即可解决.抓住题干,从特殊的例子推理得出一般的结论,由此即可解决此类问题.
二、判断题
13、【答案】错误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解析】【解答】解: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故判断:错误.
【分析】缺少关键条件,三角形的面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4、【答案】错误
【考点】分数的意义、读写及分类
【解析】【解答】解:假分数大于1或者等于1,故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根据假分数的意义可知假分数大于1或者等于1,依此即可作出判断.此题主要考查假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15、【答案】正确
【考点】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解析】【解答】解: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就是它本身.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因为任何数×1=原数,所以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是它本身.考查了找一个数的最大因数.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是它本身,是基础题型.
16、【答案】错误
【考点】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解析】【解答】解: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而它的因数却是有限的;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而它的因数却是有限的;进而得出结论.此题属于易错题,解答时应明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进行解答即可.
17、【答案】错误
【考点】合数与质数
【解析】【解答】解:2、3、5都是质数,并且分别是它们自己的倍数.所以说质数一定不是2、3、5的倍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2、3、5本身就是质数,可是2是2的倍数,3是3的倍数,5是5的倍数,所以说质数一定不是2、3、5的倍数,是错误的.此题考查对质数和质数的倍数的认识.
18、【答案】错误
【考点】图形的拼组
【解析】【解答】解: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当两个梯形面积相等时,由于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题干不能确定两个梯形是完全相同的,故不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在完全一样时,可拼成平行四边形.据此解答.此题是考查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要明确: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9、【答案】错误
【考点】分数的基本性质
【解析】【解答】解: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本题遗漏了“零除外”这个条件,股判断为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分数的“零除外”这个条件.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本题中遗漏了“零除外”这个条件.
20、【答案】正确
【考点】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乘法
【解析】【解答】解:1× = (千克),
3× = (千克),
所以1千克的 与3千克的 一样重.
因此原题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分别求出重量进行比较,答案就水落石出了.本题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利用分数的意义,用笔认真的计算一下,再作出结论.
21、【答案】错误
【考点】最简分数,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解析】【解答】解:根据最简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因此,一个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根据最简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据此解答.此题只有考查最简分数的意义,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而不是没有公因数.
22、【答案】错误
【考点】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解析】【解答】解:因为4×5=20,所以20÷4=5,20÷5=4,那么可以说5和4是20的因数,20是5和4的倍数;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进行解答即可.此题考查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应明确因数和倍数是相对而言,不能单独存在.
三、选择题
23、【答案】A
【考点】小数与分数的互化
【解析】【解答】解:1÷3=0.333…,0.333…是纯循环小数.
故选:A.
【分析】首先计算出1÷3的商,发现循环的数字,再根据循环小数的分类进行解答.考查了除法计算和循环小数的分类,是基础题型.
24、【答案】B
【考点】面积及面积的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知: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比,长方形的面积大;
故选:B.
【分析】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如果底和长方形的长边一样长,高必然小于长方形的宽边;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大.解答此题应结合题意,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分析、解答.
25、【答案】B
【考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
【解析】【解答】解:180°﹣45°×2=90°,90°的角是直角,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B.
【分析】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平均度数已知,于是可以求出这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即可求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从而可以判定这个三角形的类别.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26、【答案】C
【考点】商的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解:因为带分数大于1,所以,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商一定小于这个数;
故选:C.
【分析】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这个数;据此解答.此题考查了不用计算判断商与被除数之间大小关系的方法.
27、【答案】B
【考点】近似数及其求法
【解析】【解答】解:3.995≈4.00.
故选B.
【分析】精确到百分位,即保留小数点后面第二位,看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利用“四舍五入”法解答即可.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的近似数取值,关键要看清精确到的数位.
四、解答题
28、【答案】6.9;1.72;0.1;1;10;0.5;2.4;2. 3846;850;958
【考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
【解析】【解答】解:
5.43+1.47=6.9
5﹣3.28=1.72
0.46÷4.6=0.1
4×0.25=1
1.3÷0.13=10
0.6÷1.2=0.5
2.64÷1.1=2.4
1.98÷0.78=2. 3846
85÷(1﹣0.9)=850
9.58×101﹣9.58=958
【分析】根据小数加减乘除法运算的计算法则计算即可求解.注意9.58×101﹣9.58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考查了小数加减乘除法运算,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五、解答题
29、【答案】(1)解:8.6×10.1
=8.6×(10+0.1)
=8.6×10+8.6×0.1
=86+0.86
=86.86
(2)解:5.6×(12.5﹣8.5÷0.85)
=5.6×(12.5﹣10)
=5.6×2.5
=1.4×(4×2.5)
=1.4×10
=14
(3)解:8.25×4.08+0.75×4.08+4.08
=(8.25+0.75+1)×4.08
=10×4.08
=40.8
【考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解析】【分析】(1)(3)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即可求解;(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除法和减法,再变形为1.4×(4×2.5)计算括号外面的乘法.考查了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四则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六、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30、【答案】(1)解:26×20÷2=260(平方厘米)
答:面积是260平方厘米
(2)解:40×30=1200(平方分米)
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00平方分米
(3)解:(45+90)×40÷2
=135×40÷2
=2700(平方米)
答:面积是2700平方米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梯形的面积
【解析】【分析】(1)已知三角形的底是26厘米,高是20厘米,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解答;(2)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0分米,高是30分米,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解答;(3)已知梯形的上底是45米,下底是90米,高是40米,根据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进行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掌握.
七、解答题
八、应用题
32、【答案】解:设梯形的下底为x米,
(4.6+x)×3.2÷2=16
14.72+3.2x=32
3.2x=17.28
x=5.4;
答:下底是5.4米
【考点】梯形的面积
【解析】【分析】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将数据代入公式即可求解.此题主要考查梯形的面积公式,将数据代入公式即可求出下底的长度.
33、【答案】解:(364×26+330×25)÷(26+25)
=(9464+8250)÷51
≈347(个);
答:这些母鸡平均每只年产蛋347个
【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解析】【分析】本题要先求出来26只航鸡与25油鸡年产蛋的总数是多少,再求出两种鸡的总只数,总产量÷总只数=平均每只年产蛋量.本题考查了学生求平均数的方法.
34、【答案】解:(4.5×42﹣9)×2
=180×2
=36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
【考点】简单的行程问题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快车行驶的路程是4.5×42=189千米,又知两车在距中点9千米处相遇,可得出甲乙两地中点距离为189﹣9=180千米,即半程,“半程×2=全程”,由此可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此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公式“速度×时间=路程”算出快车行驶的路程,得出甲乙两地中点相距,进而得出答案即可.
35、【答案】解:(20﹣1)×8
=19×8
=152(平方米);
答:草地的面积为152平方米
【考点】图形的拼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解析】【分析】将两边草地向中间平移,可得底为20﹣1=19米,高为8米的平行四边形草地,再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考查了图形的拼组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得到草地拼组后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解题的关键.
36、【答案】解:45=3×3×5
60=2×2×3×5
所以最大公因数是3×5=15
所以每段最长15厘米,
答:每段铁丝最长15厘米
【考点】公因数和公倍数应用题
【解析】【分析】根据一根长45厘米,另一根长60厘米,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不准有剩余,求出45、60的最大公约数即可求出每段最长有几厘米.明确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43+1.47=________
5﹣3.28=________
0.46÷4.6=________
4×0.25=________
1.3÷0.13=________
0.6÷1.2=________
2.64÷1.1=________
1.98÷0.78=________
85÷(1﹣0.9)=________
9.58×101﹣9.58=________
期末摸底复习卷(试题)-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2: 这是一份期末摸底复习卷(试题)-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2,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会填,公正的小法官,选一选,操作题,按要求做题,我能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易错题检测(试题)-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期末易错题检测(试题)-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含答案),共16页。
期末练习(试题)-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2: 这是一份期末练习(试题)-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2,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操作分析题,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