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科学(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16-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化学方程式(含解析) 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59706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中考科学(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16-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化学方程式(含解析) 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59706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中考科学(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16-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化学方程式(含解析) 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59706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中考科学(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16-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化学方程式(含解析)
展开1.氧气能压缩在钢瓶中保存,主要体现了( )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2.已知:2KMnO4 △__ K2MnO4+MnO2+O2↑。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KMnO4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如图表示A,B,C,D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质量的变化,则该化学反应的表达式是( )
A. A+C → D+B B. D → A+C C. D →B A+C D. A+C →B D
4.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 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5.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原理S+2KNO3+3C=K2S+N2↑+3X↑,则X的化学式是( )
A. CO B. CO2 C. NO D. SO2
6.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单中心铁催化剂”,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其成果在最近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如图为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转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速率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 生成物之一为C2H4 D. 反应物与生成物均由分子构成
7.2008年4月8日安徽省阜南县一所小学又发生一起误把亚硝酸钠当食盐的中毒事件,确保食品安全的警钟再次敲响,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极相似,有咸味,区别它们的有效方法是隔绝空气加热,没有明显变化的是食盐,能分解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此气体可能是( )
A. SO2 B. NH3 C. N2 D. NO2
8.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是( )
A. 分子个数 B. 物质种类 C. 分子种类 D. 元素种类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CH4 + 2O2=CO2+ 2H2O B. Cu + 2HCl = CuCl2 + H2↑
C. KMnO4 K2MnO4+ MnO2 +O2↑ D. 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10.物质甲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点燃条件下可以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乙、丙、丁都是氧化物 B. 该反应是吸收热量的反应
C.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 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是 16︰9
11.某物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 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D.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12.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
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了,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 B. 在某化肥中加入碱液,无氨味,说明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
C. 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有紫红色的铜生成,说明铁比铜活泼 D. 在紫色的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气体显酸性
二、填空题
13.以下是化学实验室几种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某同学用C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通过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验证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我们应选择________法收集氧气,
(3)若要用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质量约为1.1g,至少需要10%的盐酸质量为________。
(4)实验时要尽可能节约药品,实际加入的稀盐酸的量比计算量略多,其原因是________。
A.收集时有部分二氧化碳逸出 B.大理石过量 C.装置中还残留一些二氧化碳
14.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高速发展。
(1)2016年11月3日,长征5号大推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该火箭使用液氢液氧做推进剂,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飞船返回舱在重返大气层时,因与空气剧烈摩擦,船体表面温度会急剧上升。因此,返回舱表面必须有良好的防高温措施。下列有关返回舱外覆盖材料的说法合理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a、高温条件下,能与大气层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燃烧
b、高温条件下,能发生吸热反应带走热量
c、高温条件下,可熔化或升华带走热量
d、有阻热性,可阻断热量侵入舱内
三、实验探究题
15.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右图)。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小红按右下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反思与交流】①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②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 , 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 ;
③同学们又联想到氢气在氯气中能够燃烧,于是对燃烧条件又有了新的认识:________。
四、综合题
16.随着生产的发展,家庭日用品的种类也日益增多.
(1)“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稀盐酸,若与“漂白水”混用,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X↑+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管道通”可使堵塞的管道畅通,其管道疏通剂的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钠,在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其原因是________;也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其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7.甲、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1)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填“分子”或“原子”)。
(2)能保持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3)该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4)参加化学反应的甲和乙的粒子个数比是________。
五、计算题
18.将25g由C和CuO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其中C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剩余物冷却,称量得固体质量为20.6g,计算反应前混合物中CuO的质量分数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解析: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隙最大,最容易被压缩,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微粒之间空隙的大小,三种状态的物质固体最小,液体次之,气体最大。
2. A
解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于氧气是气体,所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反应结束固体的质量等于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和,不再变;A符合题意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所以氧元素的质量不随反应时间而变化,图像应该是一条平线;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是生成物,开始高锰酸钾分解前,二氧化锰的含量为零,反应中二氧化锰逐渐增多,含量增加,反应结束,含量不再改变;C不符合题意
D.氧气是反应的生成物,所以氧气的体积起点应该为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氧气会溢出,固体质量逐渐减小,二氧化锰的质量会增加,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3. D
解析:由图可知,A、C反应后质量减少,故为反应物,D反应后质量增加,故为生成物,B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综合四个选项可知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化学反应进行中,反应物的质量将不断减少,而生成物则不断增多,因此如果我们发现一种物质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在不断增加,我们就可以判断该物质是此反应的生成物,若某物质随反应的进行在不断减少,则该物质是此反应的反应物,若某物质随反应的进行而质量不变的,则该物质可能是此反应的催化剂或者与该反应无关,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4. B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生成物是两种新的化合物;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选B。
【点评】每一个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5. 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结合化学反应:S+2KNO3+3C=K2S+N2↑+3X↑,反应前硫、钾、氮、氧、碳原子个数分别是1、2、2、6、3,反应后硫、钾、氮、氧、碳的原子个数分别是1、2、2、0、0,则3X应含有6个氧原子和3个碳原子,可知X中应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化学式为CO2 ,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进行推导X的化学式。
6. B
解析:A. 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反应的速率,故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观察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都是碳原子和氢原子,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B错误,符合题意;
C. 根据微观示意图生成物分别是C2H4分子和H2分子,故选项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反应物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的物质,生成物分别是由C2H4分子和H2分子构成的物质,故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反应的速率,可能加快,也可能是减缓。
B、根据微观示意图,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变化。
C、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生成物的分子构成。
D、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图中的物质是分子构成的。
7. D
解析:解:A、SO2中含有硫元素,而亚硝酸钠中不含有硫元素,所以A是不可能的;
B、NH3中含有氢元素,而亚硝酸钠中没有氢元素,B是错误的.
C、N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C是不可能的;
D、NO2中的两种元素在亚硝酸钠中都有,并且该气体也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所以D是正确的.
故选:D.
分析:因为亚硝酸钠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所以该气体的元素组成必须不能超出亚硝酸钠中的元素组成,还要注意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8. D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可能改变,故A错误;
B、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物质,因此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故B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物质.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物质.生成了新的物质,那么分子的种类必然改变,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熟练掌握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会运用化学中的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9. D
解析:A.选项甲烷燃烧的条件为点燃,A不符合题意;
B.选项金属铜不与稀盐酸反应,B不符合题意;
C.想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C不符合题意;
D.选项是正确的表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其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
10. C
解析:A. 丙、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是氧化物,乙是单质,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表示的是甲(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 C2H4+3O2 点燃__ 2CO2+2H2O,每一个乙烯分子和3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故正确,符合题意;
D. 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是 (3×32):(2×18)=8︰3,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B、物质的燃烧一般会放出热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D、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与系数乘积之比。
11. D
解析: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
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3,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
C、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配平,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就是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的个数,然后作比即可;
D、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构成的肯定是分子。
12. C
解析:A.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了,是因为产生氧气逸出,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A不符合题意;
B.尿素为有机氮肥,不与碱性物质反应,B不符合题意;
C.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有紫红色的铜生成,说明铁比铜活泼,C符合题意;
D.在紫色的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根据铵态氮肥才能与碱性物质反应产生氨气分析;根据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二、填空题
13. 2H2O22H2O+O2↑
;向上排空气法
;18.25g
;A、C
解析:
(1)C装置是固液发生装置,可采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反应方程式是2H2O22H2O+O2↑;
(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应采用向上拍空气法收集;
(3)解:设需要10%的盐酸的质量为x,则
7344=10%xg1.1g
解得x=18.25g
答:需要10%的盐酸的质量为18.25g
(4)实验时要尽可能节约药品,实际加入的稀盐酸的量比计算量略多,其原因是收集时不可避免都有部分二氧化碳逸出、装置中还残留一些二氧化碳。
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学生要想解答本题,要熟悉常见气体的制备及其发生装置、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掌握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
14. (1)2H2+O2 点燃__ 2H2O
(2)bcd
解析:(1)2016年11月3日,长征5号大推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该火箭使用液氢液氧做推进剂,燃料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 +O2 点燃__ 2H2O。(2)a、高温条件下,返回舱外覆盖材料不能与大气层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燃烧,故a不正确;b、高温条件下,返回舱外覆盖材料能发生吸热反应带走热量,故b正确;c、高温条件下,返回舱外覆盖材料可熔化或升华带走热量,故以正确;d、返回舱外覆盖材料有阻热性,可阻断热量侵入舱内,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d。
分析:(1)根据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分析
(2)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应物质的性质分析
三、实验探究题
15. (1)2Mg+O2 点燃__ 2MgO
(2)大量的白烟弥漫到窒气中,使得生成物收集不全
(3)收集产物中的黄色固体放人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试纸由红色变蓝色黄色固体是Mg3N2;-2;氮气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燃烧不一定需要有氧气参加
解析:(1)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 点燃__ 2MgO(2)镁条燃烧后收集到的产物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大量的白烟弥漫到空气中,使得生成物收集不全。(3)【实验探究】将收集的产物中的黄色固体放人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试纸由红色变蓝色;得到结论:黄色固体是Mg3N2。【反思与交流】①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②氮气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③燃烧不一定需要有氧气参加。
分析: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1)有气体参加或声称的反应,必须在密闭系统中进行;(2)无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可以再开放系统中进行。
四、综合题
16. (1)Cl2
(2)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NaOH+HCl=NaCl+H2O
解析:解:(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O+2HCl═NaCl+X↑+H2O,反应物中钠、氯、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3、2、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氯、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1、2、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l2 . (2)管道疏通剂的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钠,在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其原因是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是因为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故答案为:(1)Cl2;(2)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NaOH+HCl=NaCl+H2O.
分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2)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17. (1)分子
(2)水分子
(3)置换反应
(4)2:1
解析: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是硫化氢和氧气,硫化氢燃烧生成硫和水,即生成物是硫和水,因此化学方程式为:2H2S+O2 一定条件__ 2S+2H2O;(1)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只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2)丁是水,水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3)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4)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甲和乙的微粒个数比是2:1。
分析:根据具体的原子结合物质的微观结构写出化学式,根据物质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写出方程式进行分析
五、计算题
18. 95.2%
解析: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g-20.6g=4.4g,设C的质量为x,计算过程如下:
C+2CuO高温__2Cu+CO2↑1244x4.4g
12x=444.4g ,解得x=1.2g,故C的质量为1.2g,CuO的质量为25g-1.2g=23.8g;故反应前混合物中CuO的质量分数为 23.8g25g×100%=95.2% 。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和方程式计算碳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________
________
2021年中考科学(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6-溶液(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年中考科学(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6-溶液(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中考科学(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3-碳单质(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年中考科学(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3-碳单质(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中考科学(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17-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年中考科学(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17-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