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9596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95964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95964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教案
展开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符号为cB。
(2)表达式:cB=eq \f(nB,V)。
(3)单位:ml·L-1或ml/L。
2.溶质的质量分数
(1)概念:用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2)表达式:w(B)=eq \f(mB,maq)×100%。
3.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标准状况下,气体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eq \b\lc\{\rc\}(\a\vs4\al\c1(溶质的物质的量n=\f(V气体,22.4 L·ml-1),溶液的体积V=\f(m,ρ)=\f(m气体+m水,ρ))) c=eq \f(n,V)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①计算公式:c=eq \f(1 000ρw,M) ml·L-1(c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l·L-1,ρ为溶液密度,单位g·cm-3,w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g·ml-1)。
②公式的推导(按溶液体积为1 L推导)
c=eq \f(n,V)=eq \f(1 000 mL×ρ g·mL-1×w,M g·ml-1×1 L)=eq \f(1 000ρw,M) ml·L-1。
规避2个易错点
易错点1 溶液中溶质的判断
易错点2 混淆溶液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
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尤其是固体、气体溶于水,一般根据溶液的密度进行计算eq \(。,\s\d4( ,))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1 ml·L-1NaCl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1 ml NaCl( )
(2)用100 mL水吸收0.1 ml HCl气体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恰好是1 ml·L-1( )
(3)1 L水中溶解5.85 g NaCl所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 ml·L-1( )
(4)将25 g CuSO4·5H2O晶体溶于75 g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
(5)将40 g SO3溶于60 g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
(6)将62 g Na2O溶于水中,配成1 L溶液,所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l·L-1( )
答案: (1)× (2)× (3)× (4)× (5)√ (6)×
2.0.1 ml·L-1的AlCl3溶液中:
(1)c(Cl-)=______________。
(2)从中取出1 mL,其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n(Cl-)=______________ml。
答案: (1)0.3 ml·L-1 (2)0.1 ml·L-1 3×10-4
题组一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的换算
1.[2016·全国卷Ⅱ,36(5)节选]一种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27.5%(密度为1.10 g·cm-3),其浓度为________ml·L-1。
解析: 假设溶液的体积为1 L,则1 L溶液中含H2O2的质量:
m=1 000 mL×1.10 g·cm-3×27.5%=1.10×275 g
c(H2O2)=eq \f(n,V)=eq \f(\f(1.10×275 g,34 g·ml-1),1 L)≈8.9 ml·L-1。
答案: 8.9
2.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18 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300 mL该溶液中 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解析: 300 mL溶液中n(Mg2+)=
eq \f(300 mL×1.18 g·cm-3×5.1%,24 g·ml-1)≈0.75 ml,
依据MgCl2的化学式可知n(Cl-)=0.75 ml×2=1.5 ml,
c(Cl-)=eq \f(1.5 ml,0.3 L)=5 ml·L-1。
答案: 5 ml·L-1
3.已知某饱和NaCl溶液的体积为V mL,密度为ρ g·cm-3,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l·L-1,溶液中含NaCl的质量为m g。
(1)用m、V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w、ρ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c、ρ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w表示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c=eq \f(\f(m,58.5),\f(V,1 000))ml·L-1=eq \f(1 000m,58.5V)ml·L-1
(2)c=eq \f(1 000 mL·ρ g·mL-1·w,58.5 g·ml-1×1 L)=eq \f(1 000ρw,58.5)ml·L-1。
(3)w=eq \f(58.5 g·ml-1·c ml·L-1,1 000 mL·L-1·ρ g·mL-1)×100%=eq \f(58.5c,1 000ρ)×100%。
(4)eq \f(S,100)=eq \f(w,1-w),S=eq \f(100w,1-w)g。
答案: (1)eq \f(1 000m,58.5V)ml·L-1 (2)eq \f(1 000ρw,58.5)ml·L-1
(3)eq \f(58.5c,1 000ρ)×100% (4)eq \f(100w,1-w)g
题组二 有关溶液稀释与混合的计算
4.V mL Al2(SO4)3溶液中含有m g Al3+,取eq \f(V,4) mL该溶液用水稀释至4V mL,则SOeq \\al(2-,4)物质的量浓度为( )
A.eq \f(125m,36V) ml·L-1 B.eq \f(125m,9V) ml·L-1
C.eq \f(125m,54V) ml·L-1 D.eq \f(125m,18V) ml·L-1
A [eq \f(V,4) mL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为eq \f(m g×\f(1,4),27 g·ml-1)=eq \f(m,108) ml,稀释后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Al3+)=eq \f(\f(m,108) ml,4V×10-3 L)=eq \f(250m,108V) ml·L-1,c(SOeq \\al(2-,4))=eq \f(3,2)c(Al3+)=eq \f(3,2)×eq \f(250m,108V) ml·L-1=eq \f(125m,36V) ml·L-1。]
5.现有V L 0.5 ml·L-1的盐酸,欲将其浓度扩大一倍,以下方法中最宜采用的是( )
A.加热浓缩到原来体积的一半
B.加入5 ml·L-1的盐酸0.125V L
C.加入10 ml·L-1的盐酸0.1V L,再稀释至1.5V L
D.标况下通入11.2 L氯化氢气体
C [加热蒸发,HCl挥发,溶液浓度降低;溶液的体积不具有加和性;混合后溶液中的HCl为0.5 ml·L-1×V L+10 ml·L-1×0.1V L=1.5V ml,所以混合后HCl的浓度为eq \f(1.5V ml,1.5V L)=1 ml·L-1,故C正确;通入氯化氢气体,溶液的体积发生变化,无法求出浓度。]
6.(1)将3p%的硫酸与同体积的p%的硫酸混合得到q%的稀硫酸,则p、q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
①q=2p ②q>2p ③q<2p ④无法确定
(2)若上题中的溶质是乙醇而非硫酸,则p、q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q=2p ②q>2p ③q<2p ④无法确定
解析: 当等体积混合时,设浓溶液的密度为ρ1,稀溶液的密度为ρ2,体积各为1 L,则混合后w=eq \f(ρ1·1 L×3p%+ρ2·1 L×p%,ρ1+ρ2×1 L)=(eq \f(3ρ1+ρ2,ρ1+ρ2))×p%=(1+eq \f(2,1+\f(ρ2,ρ1)))p%
则当ρ1>ρ2时,如H2SO4溶液、HNO3溶液,w>2p%;
当ρ1<ρ2时,如氨水、酒精溶液,w<2p%。
答案: (1)② (2)③
溶液混合时常考的两个角度
1.同溶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计算
(1)混合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时,c1V1+c2V2=c混×(V1+V2)。
(2)混合后溶液体积发生改变时,c1V1+c2V2=c混V混,其中V混=eq \f(m混,ρ混)。
2.同溶质、质量分数不同两溶液混合的定律
同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b%的两溶液混合。
(1)等体积混合
①当溶液密度大于1 g·cm-3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如H2SO4、HNO3、HCl、NaOH等多数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w>eq \f(1,2)(a%+b%)。
②当溶液密度小于1 g·cm-3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如酒精、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w
两溶液等质量混合时(无论ρ>1 g·cm-3还是ρ<1 g·cm-3),则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eq \f(1,2)(a%+b%)。eq \(,,\s\d4( ,))
考点二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容量瓶的使用
(1)一条刻度线(瓶颈)。
(2)两个数据:标明“规格和使用温度”(瓶身)。如图:
(3)三步查漏
容量瓶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是否漏水。操作顺序:装水盖塞、倒立→观察是否漏水→正立→玻璃塞旋转180°、倒立→观察是否漏水。
(4)四个“不能”
①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②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用来长期贮存溶液;
③不能将过冷或过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在瓶身所标的温度下确定的;
④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2.配制过程
以配制500 mL 1.00 ml/L的NaOH溶液为例
(1)计算:需NaOH固体的质量为20.0 g。
(2)称量:通过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时,需将其放在小烧杯中。
(3)溶解:将称好的NaOH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水溶解。
(4)移液:待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注入500 mL容量瓶。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距瓶颈刻度线下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图示流程如下:
3.主要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烧杯、500_mL容量瓶、胶头滴管。
质量百分比浓度、体积比浓度溶液的配制
(1)配制100 g 10%的NaCl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10.0 g NaCl固体,放入100 mL的烧杯中,再用100 mL量筒量取90.0 mL的水注入烧杯中,然后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
(2)用浓硫酸配制1∶4的稀硫酸50 mL。用50 mL的量筒量取40.0 mL的水注入到100 mL的烧杯中,再用10 mL的量筒量取10.0 mL浓硫酸,然后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仪器的选用
①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 )
②用固体NaCl配制0.5 ml·L-1的溶液,所用的仪器只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 )
③配制48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要选用500 mL的容量瓶 ( )
④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中,均应放在两张相同的纸片上 ( )
⑤为了配制方便,可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或量筒)中进行溶解(或稀释) ( )
⑥若量取7.2 mL溶液,应选用10 mL量筒( )
(2)溶液配制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①如图A配制0.1 ml·L-1NaOH溶液( )
②如图B配制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 )
③用如图C装置配制溶液 ( )
④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 )
⑤NaOH在烧杯里刚完全溶解时,立即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 ( )
⑥配制0.100 0 ml·L-1氯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 ( )
⑦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 )
答案: (1)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实验室需用480 mL 0.1 ml·L-1的CuSO4溶液,选用容量瓶的规格是________;需要称量蓝矾的质量是________g。
答案: 500 mL容量瓶 12.5
3.下图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过程示意图中的几步,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几步正确的先后顺序应是________。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③②④① D.③④①②
(2)其中第①步表示的操作方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将蒸馏水缓缓注入容量瓶中,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题组一 物质的量浓度配制题的规范书写
1.实验室需要配制0.50 ml·L-1NaCl溶液480 mL。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以使整个操作完整。
(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最小砝码为5 g)、药匙、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等质量的两片滤纸。
(2)计算。配制该溶液需取NaCl晶体________g。
(3)称量。
①天平调平之后,应将天平的游码调至某个位置,请在下图中用一根竖线标出游码左边缘所处的位置:
②称量过程中NaCl晶体应放于天平的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
③称量完毕,将药品倒入烧杯中。
(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转移、洗涤。在转移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需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________处,改用________加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装瓶。
解析: 配制480 mL 0.50 ml·L-1的NaCl溶液,必须用500 mL的容量瓶。m(NaCl)=0.50 ml·L-1×0.5 L×58.5 g·ml-1≈14.6 g(托盘天平精确到0.1 g)。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物品放在左盘。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答案: (1)50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玻璃棒
(2)14.6
(3)①
②左盘
(4)搅拌,加速NaCl溶解
(5)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中
(6)1~2 cm 胶头滴管
仪器规格、汉字使用问题简答要规范
1.考生答卷案例——找错纠错
2.失分原因分析
(1)问中虽然熟悉某一规格的容量瓶只能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但未指明所选容量瓶的规格。
(2)问中,[案例1]没有注意体现托盘天平的精确度;
[案例2]不熟悉常用容量瓶的规格。
(3)问中②不按要求作答。
(4)汉字使用错误。
(5)回答问题不完整、太笼统。
(6)未写单位,汉字使用错误。
3.解决方案与规范指导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应注意:①做需要补充仪器的实验题时,要学会“有序思考” ——即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步骤,思考每一步所需仪器,然后与已知仪器对比,就一定不会漏写某种仪器;②容量瓶的规格,常见的有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③所用定量仪器量筒、托盘天平的精确度。
题组二 误差分析
2.从溶质改变角度分析产生的误差(用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填空)
(1)配制450 mL 0.1 ml·L-1的NaOH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1.8 g:________。
(2)配制500 mL 0.1 ml·L-1的硫酸铜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胆矾8.0 g:__________。
(3)配制NaOH溶液时,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纸片,其他操作均正确:__________。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需称量溶质4.4 g,称量时物码放置颠倒:__________。
(5)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 __________。
(6)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取多余的液体至刻度线:__________。
(7)未经洗涤烧杯及玻璃棒:____________。
答案: (1)偏小 (2)偏小 (3)偏小 (4)偏小 (5)偏大
(6)偏小 (7)偏小
3.从溶液改变角度分析产生的误差(用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填空)
(1)配制NaOH溶液时,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________。
(2)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继续加水至刻度线:________。
(3)定容时仰视刻度线:________。
(4)定容摇匀后少量溶液外流:________。
(5)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_。
答案: (1)偏大 (2)偏小 (3)偏小 (4)无影响
(5)无影响
误差分析的理论依据
由c=eq \f(nB,V)可知,分析c的变化最终落脚到分析nB、V是如何变化的。
(1)若nB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2)若nB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将4.0 g NaOH固体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 ml·L-1NaOH溶液(2019·江苏·5B)(×)
(2)称取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配制0.400 0 ml·L-1的NaOH溶液(2018·全国卷Ⅱ,13A)(×)
(3)称取KMnO4固体0.158 g,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就能配得浓度为0.010 ml·L-1的KMnO4溶液(2017·全国卷Ⅲ,9D)(×)
(4)容量瓶和滴定管使用前均需要检漏(2017·海南,12B)(√)
(5)为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过程中向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至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2016·浙江理综,8D)(√)
(6)配制稀硫酸时,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2016·课标全国Ⅲ,9A) (×)
(7)称取2.0 g NaOH固体,可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 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2015·福建理综,8A)(×)
(8)按照下图操作,配制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2015·四川理综,3A)(×)
2.(2013·江苏,5)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
B [A项,托盘天平使用时应“左物右码”,图为“左码右物”,错误;C项,移液时不能将烧杯中的溶液直接倒入容量瓶,应用玻璃棒引流,错误;D项,胶头滴管应在容量瓶口垂直正上方,不能伸入瓶口,错误。]
3.(1)(2019·北京高考卷)用已准确称量的KBrO3固体配制一定体积的a ml·L-1KBrO3标准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__。
(2)(2015·山东高考卷)实验室用37%的盐酸配制15%的盐酸,除量筒外还需要用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
a.烧杯 b.容量瓶 c.玻璃棒 d.滴定管
答案: (1)容量瓶 (2)ac
4.[2016·天津理综,7(6)]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反应,生成的盐只有硫酸铜,同时生成的两种气体均由下表中两种元素组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50。为防止污染,将产生的气体完全转化为最高价含氧酸盐,消耗1 L 2.2 ml·L-1 NaOH溶液和1 ml O2,则两种气体的分子式及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_____,生成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__。
解析: 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反应可能生成NO和NO2,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50,符合题意,1 ml O2参与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 ml。设NO2的物质的量为x,NO的物质的量为y,则x+y=2.2 ml,x+3y=4 ml,解得x=1.3 ml,y=0.9 ml。根据转移电子守恒知,参与反应的铜的物质的量为eq \f(4,2) ml=2 ml,因此生成硫酸铜物质的量为2 ml。
答案: NO:0.9 ml,NO2:1.3 ml 2 ml
5.[2018·全国卷Ⅲ,26(2)①]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M=248 g·ml-1)可用作定影剂、还原剂。利用K2Cr2O7标准溶液定量测定硫代硫酸钠的纯度。
溶液配制:称取1.200 0 g某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在________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全部转移至100 mL的________中,加蒸馏水至________。
解析: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应该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转移至100 mL的容量瓶中,加水至距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平。
答案: 烧杯 容量瓶 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物质
入水后的溶质
水量变化
Na、Na2O、Na2O2
NaOH
减少
SO3
H2SO4
减少
CuSO4·5H2O
CuSO4
增多
NH3
入水的NH3
减少
碳
氮
Y
X
硫
Z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第8章第5讲 水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第8章第5讲 水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含解析)
高中化学第三节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三节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1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8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5讲水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教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8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5讲水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教案,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熟悉两大理论,构建思维基点,把握三种守恒,明确等量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