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拟行路难课时训练
展开【导学号:46162008】
酌酒(zhuó) 歧路(qǐ) 冰塞川(sài)
禀赋(bǐnɡ) 鲍照(Bà) 踯躅(zhí zhú)
应届(yìnɡ) 颠踬(zhì) 珍馐(xiǔ)
迂讷(nè) 膝盖(xī) 桅杆(wéi)
【答案】 “歧 ”应读qí,“塞”应读sè,“应”应读yīnɡ ,“馐 ”应读xiū。
2.下列句子中的“复”与例句中“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安能行叹复坐愁
A.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B.山重水复疑无路
C.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D.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解析】 例句与D项中的“复”意思相同,都是副词,“又,再”;A项,动词,恢复;B项,形容词,重复;C项,动词,报复。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的“安”,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eq \b\lc\{(\a\vs4\al\c1(安能行叹复坐愁,安坐而食))
B.eq \b\lc\{(\a\vs4\al\c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边之长策也))
C.eq \b\lc\{(\a\vs4\al\c1(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老者安之))
D.eq \b\lc\{(\a\vs4\al\c1(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沛公安在))
【解析】 A项,副词,怎么;形容词,安适。B项,形容词,安稳;动词,安定。C项,动词,安抚,抚慰;动词,奉养。D项,都是疑问代词,哪里。
【答案】 D
4.名句默写。
【导学号:46162009】
(1)泻水置平地,__________________。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渔阳鼙鼓动地来,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长恨歌》)
(2)__________________,安能行叹复坐愁?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__________________,天上人间会相见。
(白居易《长恨歌》)
(3)酌酒以自宽,__________________。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帝子降兮北渚,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湘夫人》)
(4)__________________?吞声踯躅不敢言。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__________________,将以遗兮远者。
(屈原《湘夫人》)
【答案】 (1)各自东西南北流 惊破《霓裳羽衣曲》 (2)人生亦有命 但令心似金钿坚 (3)举杯断绝歌路难 目眇眇兮愁予 (4)心非木石岂无感 搴汀洲兮杜若
eq \a\vs4\al([阅读提升层次(B)])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拟行路难(其三)
鲍 照
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绮幕。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采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爵。
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5.试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解析】 解答此题,应通读全诗,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然后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主旨。“含歌揽涕恒抱愁”写出了女主人爱情的不如意。“宁作”“不愿”写出了女主人被剥夺了爱情的苦闷和怨恨之情。
【答案】 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一个被豪门贵族剥夺了青春和爱情自由的女子寂寞苦闷的生活和幽怨的心境。
6.本诗最大的特点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试结合全诗分析。
【解析】 此诗运用反衬手法写女子内心的悲苦,即以华美的衣饰和华屋反衬女子的苦闷,以美衬悲,更增加其悲。
【答案】 诗人极言女子衣着的华美和居处的富丽堂皇:璇闺、玉墀、椒阁、文窗、绣户、绮幕。越是美得无以复加,就越反衬出她的凄清孤苦之深,越显出“云间之别鹤”之不足恋,“野中之双凫”之令人羡。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7~8题。
【导学号:46162010】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此诗与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异同?
【解析】 两首诗歌都借助“酒”抒发了自己的抑郁不得志的情怀。李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出乐观、自信的情怀;鲍诗中“酌酒以自宽”“吞声踯躅不敢言”写出了作者的无奈和愤懑。
【答案】 两首诗都是抒发怀才不遇、备受压抑的思想感情,鲍照虽感愤不平但无可奈何,李白则以乐观自信的高唱结尾。
8.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解析】 两首诗的语言风格相差很大。李诗的风格豪放、俊逸,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鲍诗的风格沉郁、哀伤。可以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歌风格的差异。
【答案】 李诗语气上的力度与强度远甚于鲍诗,李诗语言上充满了豪迈气概,俊逸之气,而鲍诗语言上过于沉郁伤感。
eq \a\vs4\al([语言表达层次(C)])
9.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导学号:46162011】
鲍照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曾影响过众多的诗人。永明体的代表人物谢脁、沈约,唐代的杜甫、韩愈、白居易等都从中吸取过营养。同样,鲍照的创作风格,也直接________间接地影响了李白。________,两人________生活于不同的时代,________在乐府诗创作的领域里有着许多惊人的共同之处。
【解析】 作答这类填写关联词的试题时,首先要通读文段,明确文段说了什么内容,然后分析横线前后的内容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最后确定关联词,再通读文段,看是否通顺。
【答案】 或 因此(因而、所以) 虽然 却(但)
10.请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概括出鲍照对战争的态度。(不超过30个字)
鲍照在诗歌中常以边塞健儿自喻,抒发自己欲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慷慨顿挫之中,自有一股昂扬之气。如《代出自蓟北门行》一诗中说:“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这首诗充满了作者对正义之师的热情歌颂,抒写了他立志报国的强烈愿望,是一首激昂慷慨的爱国之歌。同时,他的诗也真实地反映了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些战场上的战士,有的“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有的在军中“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而思妇回想“执袂分别已三载”,征人却“迩来寂淹无分音”。于是朝悲戚戚,暮思绕绕。这些诗形象地写出了征夫思妇的痛苦,控诉了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作答本题时,首先要阅读文段,给文段划分层次。通读文段可知,这段文字可以划分为两层,“同时”之前为一层,说的是鲍照歌颂正义之师,渴望报效祖国;剩下的是一层,说的是鲍照的诗歌反映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然后在此基础上概括出鲍照对战争的态度即可。
【答案】 鲍照热情支持保家卫国的战争,但又控诉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
2021学年李凭箜篌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李凭箜篌引课后作业题,共6页。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阁夜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阁夜同步训练题,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将进酒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将进酒课堂检测,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