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13《诗歌鉴赏》(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59425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13《诗歌鉴赏》(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59425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13《诗歌鉴赏》(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594259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13《诗歌鉴赏》(含答案)
展开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13
《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寒食江州满塘驿
宋之问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吾肠。
【注】满塘驿:江州的一个小驿站,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住的地方。
(1)这首诗的尾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这首诗的颔联中“应”和“新”两字极富意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诗歌鉴赏。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诗歌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试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①
刘禹锡
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
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
不见蜘蛛集②,频为佝偻欺。
颖微囊未出,寒甚谷③难吹。
濩落④唯心在,平生有己知。
商歌⑤夜深后,听者竟为谁?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故地洛阳后所作。
②蜘蛛集:古人认为蜘蛛聚集,寓示着喜事临门。
③谷:指谷风,即东风。
④濩落:沦落失意的样子。
⑤商歌:春秋时宁戚高唱商歌,以引起路过的齐桓公注意,后得到赏识并成就大业。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以“远谪”对“初归”,远谪时的年轻人,归来时已变成了鬓发苍苍的老人,反映了诗人这些年来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悲辛。
B.第三、四句,描写了故吏离去、门庭冷落与内室宁静、邀约老僧两个情景,反映了诗人因世情冷漠而心灰意冷,便借学禅问佛来寻求寄托。
C.第五句以“不见”写出诗人一直难遇好事的失意,第六句以“欺”字写出诗人身形佝偻、行动不便的窘况,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落魄、衰老。
D.第七句反用毛遂自荐的典故,说自己才学疏浅、未能“脱颖而出”,有怀才不遇之感;第八句用难以吹走的严寒,暗示内心的悲凉。
(2)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望秦川①
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李颀晚年官场失意,辞官归隐故乡之前所写。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此诗中指长安一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颔联中的“净”字和“重”字,将秋色的明净阔朗,长安城的庄重肃穆,传神地点染了出来。
B.本诗前两联既写出秦川的广阔视野,又衬托出长安城的巍峨雄姿,不言秋而秋色自现,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画面。
C.颈联写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了一层寒冷的色彩,渲染出一种清冷之境。
D.尾联中的“霜露”,既指自然界中的霜露,也指自己在官场经历的风霜雨露;“凄其霜露浓”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苦。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后面小题。
沉醉东风·渔父
[元]白朴
黄芦岸白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下列对这首小令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的字眼,展现了渔父生活环境的优美,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
B.小令中的渔父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能以在秋江上自在来去、心地单纯的白鹭沙鸥为友,让人感到其心灵世界的洁净美好。
C.“烟波钓叟”就是诗人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的渔父,因为渔父不识字,没文化,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
D.诗人通过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淡泊宁静的生活情怀。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道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屠”字下得尤为精妙。“屠”是杀的意思,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酷热的极度怨恨。
B.第三句的一个“惧”字,写出百姓对眼前的酷热、未来的灾荒及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
C.“之高”“之远”的清凉世界尽管遥不可及,却对饱尝酷热的作者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
D.在诗的最后一句中,王令称,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去享受那清凉世界,他宁愿不去。
(2)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表现“暑旱”,请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东马塍①
朱淑真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 ①东马塍:地名;塍,田间的土埂子。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图,第一句从视觉上用虚笔勾画了东马塍碧草如茵、沟塍纵横的迷人风光。
B.“芊芊”“穿”等的使用,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软红的春光照耀下芳草竞绿、繁花争俏、溪水轻唱的美丽景色。
C.诗歌第三句通过写蚕事的“忙”、农事的“急”,巧妙地烘托出农村一派繁忙、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D.诗歌把农事安置于芳香浓郁的水彩画里,使诗不局限于咏景抒情,更为突出地表现了“以食为天”的农民们的勤劳。
(2)第二句中的“暗”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
答:
0.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
(1)①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感慨身为逐臣,漂泊异乡,明朝骑马上路,不知前途在何方,因此夜闻清猿悲啼,更添肠断之痛。
②表达的是思归怀乡之情以及对遭贬南行的哀伤之情。
(2)①“应”字有推测之意,富于想象。诗人身为逐臣,不忍离京却无奈被逐出京,此时身在江州,回望京洛,想象京洛之地花开正盛,表现了内心的留恋之情;
②“新”字足见并非第一次所见。诗人身处江州,眼前的绿草触动心中的思归之情。
2.【参考答案】
(1)颔联描绘了一幅雄浑壮阔的景象,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反衬出诗人孤独的形象和凄苦的心境。
(2)采用了比喻和衬托手法。将自己漂泊不定的形象比喻成沙鸥,且用广阔天地衬托沙鸥,突出沙鸥的孤独。表达诗人漂泊无依的伤感之情。
3.【参考答案】
(1)①《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写正衬亦可):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作者孤苦悲凉之感。
②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写反衬亦可):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
(2)①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
②垂老多病之叹: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缠身,孤苦伶仃,满怀悲叹;
③心系朝廷:内心不忘君恩,总是北望长安;
④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
4.【参考答案】
(1) [答案]B.
[解析]
B项,诗人虽然心境有所变化,但并未“心灰意冷”,从后文夜深高唱“商歌”的情景也可以推知。
(2) [答案]
①被贬后的失意(结合“濩落”一词注释简析)。
②失意却初心不改的坚持(结合“濩落唯心在”简析)。
③有知己的安慰(结合“平生有己知”简析)。
④对施展才华的渴望(结合“商歌夜深后”简析)。
⑤无人赏识的惆怅、遗憾和忧愤之情(结合“听者竟为谁”简析)。(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5.【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画面”错误,应为“辽阔、明净的画面”。
(2)答案:
①本诗前两联通过描写“秦川”“日出”“山河”“城阙”之景渲染了一种明净、壮丽的氛围,体现了作者对京城生活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②后两联通过描写“竹之声”“松之色”“霜露之浓”,营造了一种萧条、清冷之境,再加上尾联中“归欤叹”和“凄”字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和辞官归乡之前的怅惘、凄凉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由诗下注释可知,本诗是诗人晚年官场失意,离别长安途中写的诗,分析作者的情感时,不能脱离这一背景。诗歌前四句所写的景物明净、壮丽,这是京城长安之景,而诗人即将离开了,从中可见其留恋、不舍之情。诗歌后四句萧条、清冷,诗人仕途失意,因而要离开,联系尾联中的“叹”“凄”,可见其恋恋不舍之中隐含的怅惘和凄凉之情。
6.答案为:C
解析:C.“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错,对“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的准确理解应是:渔父虽然不识字,但他自在美好的生活足以让人间的万户侯羡慕。
白话诗歌
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浮萍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堤上,鲜艳的红蓼渲染着滩头。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有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他们就是那些点缀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鸥鹭。鄙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正是那些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
7.【参考答案】
(1)B B项,“对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在本诗中并没有依据。
(2)①对比(衬托),作者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热之甚,用昆仑蓬莱的清凉来对比暑热之苦,巧妙得当。
②比拟,首联分别赋予清风、热、落日以人或动物的特性,说清风没有力量去屠热,落日长了翅膀飞上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天气酷热的特征。
③反问,第四句作者责问上天难道不怜惜银河也会干枯?怎能任旱情肆虐,不顾人间黎民,感情色彩强烈。
④虚实结合,诗人将现实中的“暑旱苦热”与想象到的昆仑、蓬莱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相结合,丰富了内涵,突出了暑旱之苦。
8.答案为:
(1)A
解析:A.“虚笔”错误,第一句是实写。
(2)“暗”字意为“默默地”“悄悄地”,用拟人手法将“活水”人格化,描绘了渠中之水静静地穿过碧绿芳草和满目繁花流入田间,默默地润泽农作物的景象,极富画面感,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解析: 解答本题,先指出“暗”字的含义及其手法,再描绘所呈现的画面,最后指出诗句蕴含的情感。
白话诗歌
东马塍绿草茂盛,繁花满目,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人们从早到晚忙着蚕事和农事,也不知道春色为谁而如此美丽。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七律,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共36页。
课时作业13 古代诗歌鉴赏(一)-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书word(新高考): 这是一份课时作业13 古代诗歌鉴赏(一)-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书word(新高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