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9 劝学同步训练题
展开1.探究文章的内容和手法。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文章的内容手法。
【探究活动】
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分析这些比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说明了几层意思。
【教师释疑】
本文运用比喻说明道理,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只要把这些比喻之间的关系理清了,课文的内容也就能理解得比较透彻,找比喻句是为了归纳文章的内容。
【讨论明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4.木受绳则直。5.金就砺则利。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7.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9.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1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4.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1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1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1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1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0.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这20个比喻句中的①至⑤是用来阐明学习的意义的,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禀性,能够使人获取知识、增长才干;⑥至⑩是用来阐明学习的作用的,利用外物,效果明显,学习能够弥补不足;至是用来阐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的;至从正反两方面阐明学的方法,强调逐步积累;至从正反两面阐明学习的态度,强调持之以恒,强调坚持;至也阐明学习的态度,强调专心致志。
【探究活动】
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我们对于学习的看法有了很大变化。你认为荀子的观点是否过时?有哪些观点需要补充发展?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首先要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明确理由。
【讨论明确】
从一般意义来说,荀子关于学习的观点没有过时,无论是学习的意义和作用,还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荀子的思想都值得继承和借鉴。当然,时代发展了,他的观点需要补充和发展,如“终身学习”“创造性学习”“合作学习”,等等,可让学生畅所欲言。
【课堂提升】
1.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
①养生丧死无憾 ②不违农时 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 B.②④⑤C.②③⑥ D.①④⑤
【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养生丧死无憾是实行仁政的开端,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是发展生产的措施。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结果。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2.下列对《寡人之于国也》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中孟子在对话开始之际,一上来就针对梁惠王的错误观点直接进行反驳,语言犀利,不留任何余地,从而占据对话的主动性。
B.孟子的文章善用排比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同时也增强了论辩的效果。
C.孟子善于设喻,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把抽象道理形象化,使说理显得生动化。
D.文中末段仁政理想图景与暴政虐民情形的对比,形成极大的反差,对比之下,突出了仁政前景的美好,也突出了仁政治国的必要性。
【答案】A
【解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13 宇宙的边疆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13 宇宙的边疆综合训练题,共2页。
语文必修三11 *师说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三11 *师说达标测试,共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10 过秦论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10 过秦论测试题,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