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木兰诗优课教学设计 (2)

    木兰诗优课教学设计 (2)第1页
    木兰诗优课教学设计 (2)第2页
    木兰诗优课教学设计 (2)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字中以女子为好,我们常常用很多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女性,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也曾给我们留下很多美好的女子印象。回首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出现了许多巾帼英雄,如西汉王昭君戎装跃马抱琵琶出塞和亲,唐代文成公主进藏,秋瑾投身革命为国捐躯等等。当然还有花木兰, 一提起花木兰这个人物,我们心中都有既亲切又遥远的感觉。因为对于木兰,我们中国人真的太熟悉了,但她毕竟生活在千百年前,距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又实在太遥远了一些。我们还是先来观看一段木兰的影片。
    动画片《花木兰》这是外国人眼中的木兰形象。原汁原味的木兰诞生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南北朝一首民歌《木兰诗》。
    二,背景解题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关于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 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三.朗读
    1.听范读,正字音
    机杼Zhù 可汗kè hán 鞍鞯ān jiān 辔头Pèi 燕山:yān 胡骑jì(战马) 戎机róng 朔气Shuò(北方) 金柝tuò 红妆zhuāng 著我旧时裳Zhuó(穿)傍地走bàng
    2.自由朗读
    3.请学生朗读并点评
    ① 首段是故事开端,读得平缓、轻些,营造深夜叹息的气氛。
    ② 二段问答句,可深沉些;“昨夜见军帖”后四句加快,以突出军情紧急;末两句“愿为市鞍马”转为坚定,以突出木兰的深明大义及下定决心。
    ③ 三段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更加快,力求突出木兰到处奔忙,紧张准备的情态;奔赴战场要节奏变慢,用抒情的语句读;末句“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要表现出木兰的战斗豪情。
    ④ 四段每两句一气读,速度更慢,基调应是悲壮的,十年艰苦作战,处处刀光剑影,死中求生全系于此。
    ⑤ 五段胜利归来,节奏可稍稍加快,语调由庄严转为热烈;辞官还家要读得亲切、朴实,放慢节奏,形成前后鲜明的对比。
    ⑥ 六段亲人团聚、恢复女儿妆时,节奏要快,基调是欢快而热烈的,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及喜悦的心情;“出门看火伴”句仍快,表现木兰换装后,急于让同伴一睹的喜悦又急切的心态;“火伴皆惊忙”这后三句要着力表现战友们的惊奇感,应突然放慢。
    ⑦ 七段是歌者的赞辞,也可理解为木兰对战友们“不知木兰是女郎”的设喻回答,语速渐慢.
    语带自豪.
    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复述木兰故事。(串译文章)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
    古今异义字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古意是只(副词)
    今意是但是,可是(转折连词)
    出郭相扶将
    郭:古意是外城
    今意是仅用作姓氏
    双兔傍地走
    走:古意是跑
    今意是行走
    一词多义
    东市买骏马 集市(名词)
    愿为市鞍马 买 (动词)
    数词运用
    军书十二卷
    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
    同行十二年
    (注意:这些数词均不表示具体数目,即表示虚数,言其多。)
    翻译时注意以下句子: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一是人物的传奇性,一是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梳理诗歌展现的木兰的传奇经历,请用四字短语来概括。
    第一部分(1——3.)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4)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还朝辞官,亲人团聚。
    第四部分(7) 比喻作答,赞美木兰。
    教师总结:本文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万里转战、凯旋而归、不贪功名、解甲归乡、全家欢聚的故事,洋溢着极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木兰在非常时期女扮男装,秘密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与才华,着实让人惊叹。所以故事具有传奇美。
    五,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总结:1、她很孝顺。当自己的老父亲被征,就要上战场的时候,木兰挺身而出,代父出征。历来女子只能坐在闺房里面绣花,可是木兰却怜悯自己的老父,不顾传统 的约束,乔装打扮,奔赴前线。这些都说明了木兰做到了忠孝两全。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忠孝不能两全,可是木兰一个柔弱女子却做到了,不能不叫人敬佩。
    2、木兰聪明机智。试想,一个女子要去沙场厮杀,又要不被同行的战友发现,需要克服多少生活上的难题,然而,木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荣立战功,骄傲地凯旋了!
    3、木兰功成身退,视功名为粪土,毫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多么淳朴的女孩,她一点也不看重做官,她挂念的是多年未见的亲人。诗歌至此写活了一个至情至性的奇女子。
    4、木兰美丽非凡。在木兰的心里,女孩子的天性并没有泯灭。她并不是泼妇形象,也不是梁山好汉的形象,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女孩子。木兰一回家,就马上迫不及待地“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看,好一个俊俏的女孩子。
    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有传奇的色彩,又真切动人。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跳读理解作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顶真,亦称联珠,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