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优课备课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91683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木兰诗》优课备课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91683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教学,导入,检查预习情况,教师小结,赏析人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木兰诗》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部编版教学内容木兰诗设 计 项 目评价内容设计意图一、 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以前接触到的古诗文较少,文言知识积累少,对《木兰诗》中的一些诗句、字词以及思想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七年级的学生优势在于对知识的探索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力求凸现读的重点,以读代品,以品带析,深刻挖掘文本的意蕴,让学生在读中有所得有所悟。 二、 教材分析《木兰诗》是部编版初一下册第二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一篇乐府诗,文章写了女子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果敢智慧的巾帼英雄形象。它能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掌握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以及多种修辞的运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受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花木兰深明大义,替父从军的爱国主义精神。难点:掌握文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辅助工具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神州大地,人杰地灵,古往今来,涌现出不少巾帼英雄!那么,你能说出几个吗?(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 花木兰)今天,我们就去认识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豪杰——花木兰! 二、了解《木兰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一首著名的叙事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竞相开放的两朵鲜花。 三、检查预习情况给重点字词注音。(找1-2个学生负责)明确:唧(jī) 杼(zhù) 可汗(kè hán)鞯(jiān) 辔(pèi ) 啾(jiū) 溅溅(jiān )燕(yān )山 柝(tuò) 朔(shuò)气十二转(zhuǎn ) 帖(tiē)花黄 著(zhuó)我旧时裳 四、诗歌诵读 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朗读:放录音教师范读 齐读 正音 点评个读2 教师引导:这是一首乐府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自主举手回答)教师明确:第一部分(1—3段) ——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 让学生思考: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以同桌为学习小组讨论后明确) 第1段: 从军缘由——详写 第2段: 出征前的准备 ——略写 第3段: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 第4段: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慨 第5段: 凯旋辞官 ——详写 第6段: 家人迎接 木兰改装 ——详写教师明确: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就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六、作业布置1、当堂自由诵读课文 2、布置课后翻译诗文(下节课抽查)附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只是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第二课时 一、朗诵诗文《木兰诗》 1、复习上节课所讲内容导入。2、抽查个别学生翻译诗文,并强调学生掌握一些重要字词。 可汗: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爷/阿爷:都指父亲 旦:早晨; 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胡骑: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策勋:记功; 强:有余; 郭:外城; 行:读háng。 著:通假字 通“着”,穿。 帖:通假字 通“贴”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3、抽查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要求以“木兰 _________”句式概括 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明确:(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讴歌英雄)、(让学生自主举手回答) 二、品读诗文品读第四段,品味木兰别样的军旅生涯。明确:“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品读结尾一段,“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用了什么修辞?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此段属于附文,以妙趣横生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做了讴歌和赞美。 三、品味修辞手法本诗文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分学习小组讨论后逐一明确:复沓:“问女”两句,“女亦”两句。“旦辞”两句顶真: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见火伴,火伴皆惊忙。夸张: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对偶: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排比: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教师强调:什么是互文?明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3、找出使用了互文修辞的句子,并理解它的意思。 a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二、赏析人物1、学生再读课文,同桌为小组单位,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 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 _____的人” 句式来说。板书: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各学习小组派代表举手回答)教师小结:木兰是一位深爱家人,热爱和平生活,同时又英勇果敢,谨慎机智,不慕名利又爱国的巾帼英雄! 三、课外拓展 思考: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 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是一种忠 她努力的做到了忠孝两全,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 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同样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明确:在家孝敬父母,在校尊敬师长,勤奋学习,在社会做个遵纪守法,奉献社会的好公民。 四、作业布置: 1、翻译重点诗句(当堂):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背诵全诗(课后找时间)一课时板书:《木兰诗》: 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二课时板书:木兰形象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目的是让学生重视预习,在上课之前解决好生字读音问题(3分钟) →培养学生语感,读出节奏和感情(12分钟) →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把握诗文内容(10分钟)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写作详略安排的技巧(8分钟) →目的是帮助学生明确木兰替父从军是爱家爱国的行为!(2分钟) →当堂自由诵读是为了强化阅读,培养语感,尽快背诵全诗(10分钟) →翻译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内容 →检查上节课的教学效果(3分钟) →引导学生重视重点字词(4分钟) →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表达能力(4分钟) →感受木兰征战沙场的艰辛,让学生明白幸福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4分钟)让学生明白附文的作用(3分钟)→帮助学生明确本诗中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的运用(9分钟) →帮学生全面认识花木兰这个伟大而光辉形象(6分钟) →以木兰为榜样,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做一个爱家爱国的人,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奉献自己的力量(7分钟)→作业是为了强化巩固学习内容(5分钟) →板书可以让学习内容一目了然。 教学反思1、可取之处:朗读的效果较好,通过朗读,让学生很好的记住诗歌内容,把握了人物的品格和精神。2、不足之处:由于时间仓促,准备不是很充分,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虚词实词没有强调到位,希望课后能找时间补一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顶真,亦称联珠,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