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2 月季的花药培养图文课件ppt
展开定义: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一些物理、化学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所需要的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出来。
实例应用:1、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可以筛选出抗生素抗性菌2、培养基中缺乏碳源时,可筛选出自养型生物
实验2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1. 使用专一的培养基(含尿素)分离专一的细菌(有脲酶的细菌) 2.使用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检知酶(脲酶)所催化的反应。
脲即尿素,是蛋白质降解的产物。有一些细菌含有脲酶可以分解尿素,利用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反应式)
本实验利用尿素培养基分离出土壤中能利用尿素的细菌,由于尿素在脲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了NH3,溶液会呈碱性,可用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检测
(1)全营养LB固体培养基:蛋白胨0.25g、酵母提取物0.12g、 NaCl 0.25g、琼脂0.5g、加水25ml。(2)尿素固体培养基:0.025g葡萄糖、NaCl 0.12g、K2HPO40.12g、 酚红0.25mg、琼脂糖0.5g、加水15ml。 灭菌冷却到60℃时加入经G6玻璃漏斗过滤 (使其无菌)的尿素。
酸碱指示剂:酸黄碱红
三、设备及用品:P25
(10倍稀释法:0.5mL悬液 +4.5 mL无菌水,摇匀即可)
3、涂布分离法分离细菌:取10-4和10-5稀释液各0.1ml,分别加到尿素培养基与LB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将菌液涂布分离
4、倒置培养5、观察:比较LB培养基与尿素培养基上的菌落
1.制平板:LB固体培养基与尿素固体培养基
对照组: LB固体培养基实验组:尿素固体培养基
各盛有 4.5ml无菌水
分析与讨论:1、为什么要用琼脂糖代替琼脂配制固体培养基?2、有脲酶的细菌在生态稳态上起什么作用?
琼脂是未被纯化的混合物,内含一定量的含氮化合物,如果用琼脂固化培养基,会为细菌提供一定量的非尿素类氮源,这样会在尿素固体培养上产生大量以非尿素为氮源的细菌,不利于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的筛选
如果土壤中有许多尿素,在自然界较高温度下会被水解,水解后的氨使土壤变成碱性,与其他阴离子形成化合物则会使土壤板结。有脲酶的细菌使植物废弃物和动物尸体降解,并利用所形成的氨,有利于自然界的氮循环
3、有脲酶的细菌菌落周围为什么有着色的环带出现?4、与全营养培养基上的菌落数比较,为什么尿素培养基上只有少数菌落?
细菌向胞外分泌脲酶,使培养基中的尿素水解,尿素分解后产生氨,氨为碱性,酚红在酸性环境中为黄色,在碱性环境里变为红色。培养基中的酸碱指示剂产生颜色变化,标志着存在脲酶水解尿素的作用,从而证明这一菌株可以以尿素为氮源。红色环状区域的大小代表脲酶活性的强弱和含量的多少。红色区域越大,表明菌株利用尿素的能力越强
能利用尿素的细菌在土壤菌群中只占极少数量。因为人和其他哺乳动物产生的排泄物毕竟是少量的,而且尿素还可以在高温下自然分解,因此,以尿素为氮源的菌群较少
1、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表所示,实验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筛选 ,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 和 ,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
(3)图中将细菌转到固体培养基上时,常采用 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4)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①土样不同 ②培养基污染 ③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 处理后,才能倒掉。
1. 为了实现燃料供应来源多样化,发展长期替代化石燃料的产品 如燃料酒精、生物柴油、沼气等已经列入我国未来10年的发展 计划。广东省是我国甘蔗主产区之一。甘蔗是一种高光效的植 物,单位面积产量很高,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目前已成为南方 地区燃料酒精生产的重要原料。利用甘蔗生产燃料酒精的一般 工艺流程为:甘蔗榨汁(蔗糖)、酵母发酵﹑蒸馏﹑成品(燃 料酒精)。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甘蔗大规模快速繁殖技术的过程
选取甘蔗外植体,通过诱导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然后通过调整植物激素比例,再分化形成芽和根,获得大量试管苗(或通过诱导大量形成胚状体,制成人工种子,适宜条件下萌发长成幼苗)。
(2)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对 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后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这些特性的突 变菌,诱变及筛选过程如下: 步骤1:野生菌液体培养一段时间后接受紫外线照射诱变处理。 步骤2: 制备选择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注意 和 ,加琼脂 后灭菌,制成固体平板。 步骤3:将紫外照射后的菌液稀释涂布平板。 步骤4:根据 筛选出突变菌。 (3)上述步骤2、3和4的依据分别是_。
添加高浓度蔗糖( 葡萄糖)
是否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
提供高糖和酸性的筛选环境;获得单菌落;能生长代表该菌落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的特性。
(4)利用获得的突变菌和蔗汁进行酒精发酵实验,除了将培养基 灭菌、保持空间 洁净外,发酵过程中防止外来杂菌入侵还有 哪些可行方法?(列举两种) (5)甘蔗榨汁以后还有大量的蔗渣废弃物,主要成分为木质素、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但是酵母菌无法直接利用,原因是其_。 请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列 举两种方法)
①利用突变菌的耐酸特性,降低培养基的pH值,达到抑菌的目的;②利用突变菌的耐高糖特性,通过高渗环境达到抑菌目的;③保持厌氧环境,达到抑菌目的;④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抑制物如特殊的抗生素,达到抑菌目的。
缺乏相应分解酶系(或缺乏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在酵母菌中转入分解酶 系相关基因;利用酶或微生物分解蔗渣;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分解蔗渣;将酵 母菌与其他能分解蔗渣的微生物混合发酵。
2.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往往是混杂生长的。人们在研究微生物时一般 要将它们分离提纯,然后进行数量的测定。下面是对大肠杆菌进 行数量测定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步骤如下:A.制备稀释倍数为10-2、10-3、10-4、10-5、10-6的系列稀释液。B.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你选用 接种样品。C.适宜温度下培养。结果分析:(1)测定的大肠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 几种统计结果,正确可信的是( )A.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B.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2和26,取平均值24C.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5和52,取平均值26D.四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30、24和25,取平均值25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文内容课件ppt,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设备及用品,思考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背景图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制备培养基,实验组,对照组,全营养LB固体培养基,尿素固体培养基,→培养→观察,分离纯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背景图课件ppt,共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