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第三单元 比例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第三单元的内容,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知识。
1、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5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方程)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发现、归纳出一种用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成正、反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如归一、归总应用题,只不过那时是就题论题,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这里主要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利用正比例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二、说教法
(一)、复习迁移,习旧引新: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遵循这一理念,课始我设计了“数学门诊”组织学生整理信息,判断题中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下面的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学生在生活中也有用水收费经验,用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在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二)、积极探索,领悟内涵:
1、感知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
(1)我先组织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2)接着让学生用学过的比例知识分析解答,我出示思考题,并试着解决,让一部分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感觉,通过订正,让大家领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什么都可代替,唯有思维不可代替”。在这当中教师要逐渐打开学生独立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实践,自己解答。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给以指点和总结,这样做的目的,学生理解问题的水平不一,叙述表达方式不同,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参与到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体现了策略的多样化。
2、在比较中体会知识的实质。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两道题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上的异同点。3、练习的设计有层次性。
变式练习的设计,紧扣例题,让学生在熟悉的比例关系中,进一步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紧接着完成书中的做一做,让学生在独立完成中,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鼓励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
三、说学法: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方法和比例关系的知识,提出问题,探究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采取让学生通过看、想、思、说、动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从“一题多解”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四、说教学过程
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分五大环节进行:
一、情境引入:
老师请你用一把米尺去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你能行吗?给出信息,引入新课内容。
二、联系实际,复习迁移
1、出示课件:数学门诊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判断下面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三、情境教学新课
1、学习例5,用正比例意义解决问题。
(1)、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水资源。请大家想一想,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里藏有哪些数学问题呢?
小结:水的单价一定,用水吨数与总价成正比例。
2、教师提出问题。
看来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了。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看屏幕。
出示例5:
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
3、解决问题。(1)尝试解决。(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激励引新。
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先求出每吨水的价格,再算出10吨水的价钱。请大家再认真想一想,能不能用刚刚学过的知识——比例来解答呢?
思考:①题目告诉我们哪几个量?②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③怎样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完成填空。(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用水的吨数和水费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相等。可以根据比值相等列出等式。)
反馈学生解题情况。
验算:你认为李奶奶用了10吨水交16元钱,这个答案符合实际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3、变式练习。
瞧!王大爷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出现下面的练习: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学生独立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四、学以致用。
1、用比例解决下列问题。
五、课后延伸,深化拓展
1、万老师骑摩托车从家到学校上班,6分钟行使了480米,照这样计算,他从家到学校共行使了20分钟。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有多少米?
2、今年元旦那天,小丽的妈妈到银川商城购物,发现有件保暖内衣质量不错,于是买了3件,共付了180元。回来后,邻居张大妈也想买几件,于是乘车到银川商城买同样的保暖内衣,她共付了300元,能买几件?
3、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学校旗杆高一般由学校面积大小而定)
提醒: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身高和影长成正比例。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独立解答,也可以讨论解答。
4、实践作业。
1、一根粗细均匀的圆木,锯成了5段共用了326分钟,照这样计算,如果把这根圆木 锯成7段,需要多少分钟?
2、请同学们利用上一题的原理测一测咱们学校的教学楼的高度。
六、课堂总结。说说你的收获。评价自己的表现。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有以下三点感悟:
( 一)课堂永远是无法完全预设的
本节课,课前的复习按照预期的设计顺利完成。当我教学例5,用比例的方法解答之后,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尝试解决问题,当我巡视时,有同学列出了不同的比例式。所以我把这两们同学的方法用投影仪展示给一大家。从而使同学们明白列式时,必须要根据相等的数量关系,把数写在相应的量的位置上,注意量与量的对应,强化了知识点,减少了做作业时的错误。学生无形之中也明白了解题时,可以用自己喜欢且适合简便的方法解答。
(二)重视教案的再设计
本节课教案设计出来后,我只是注重了教学环节的整理和熟悉,而忽视了每一环节的细节问题。比如在课前练习的判断中,有一题目是圆的周长公式中当C一定时,π与d成反比例。这是我从资料上借鉴的题目,由于没有仔细地进行分析,将答案预设为成反比例,结果课堂上学生也错误地判断了成反比例,实际上这道题是不成比例的,因为成反比例的两个量是针对两个变化的量而言的,而这道题目中有两个一定的量存在,无法判断出比例关系,这也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细节的挖掘与研究。另一方面从课堂教学来看,就是课前练习题重复,或者可以省去一题,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完成前后照应的求旗杆高度的题目,不必放在课后解决,这样才有始有终。
(三)真实的课堂,抓住重点,强化训练
这节课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关键在于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地让学生动笔计算,而是进行了一定量的语言思维的训练,让学生说思路,说方法,说比例式,并且设计了一定梯度的训练,从我的认识来讲,学生首先要会思考,会说思路,条理清楚,其次才是计算准确率,书写格式的训练,因此我把老师“讲清楚”,学生“说明白”作为了这节课的重心,从课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学生对这一方法的掌握还是不错的。
反思这节课,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一位好的数学老师必须具备全面、科学调控课堂的能力,及时抓住课堂的生成点,适时点拨,拓展延伸。与此同时,教师还不能忽视知识的前后联系,不能让知识搁浅,做好做实日常工作,让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扎根学生心中。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成反比例的量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成反比例的量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教学过程,说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