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劝学》教学设计【语文人教必修3】 教案 5 次下载
- 《师说》教学设计【语文人教必修3】 教案 6 次下载
- 《过秦论》教学设计【语文人教必修3】 教案 3 次下载
-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语文人教必修3】 教案 2 次下载
- 《劝学》教学设计【语文人教必修3】 教案 3 次下载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8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设计
展开《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重点篇目,该文集中反映著名思想家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缜密的思维,高超的论辩能力。本课的重点是要了解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言词语和句式。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
2. 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
3.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掌握有关句式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指导学生利用背景、上下文及体味语言的方法感知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把握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体会这种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1. 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
2. 总结掌握课文文言文知识;
3.对孟子“仁政”内容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故事导入,引出“孟子其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其政治主张与社会理想的根本核心是:“民本”、“仁政”。
《孟子》是一部全面反映孟子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孟子》一书现存七篇,共十四卷:《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二、研讨课文
1、初读课文,梳理疑难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梳理文章中的疑难字词,重点在标示读音,通假字。
好(hào) 曳(yè) 胜(shèng) 数(cù) 罟(gǔ)
彘(zhi) 畜(xǜ) 庠(xiáng) 悌(tì)
2、理解课文,分小组讨论翻译。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注释,读一句,翻译一句,要求口译尽量做到字字落实,同时标注翻译的疑难之处。
教师解决根据翻译情况,解决翻译时的疑难问题。
三、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整理本文的语言现象。
通假字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第二课时
一、背景介绍
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史记•魏世家》)迫不及待地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本文仅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
二、理清文脉,把握内容
1、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自诩“尽心”,岁凶:移民——移粟——治国胜于“邻国之政”。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实行王道政治。
2、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4段)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以例设喻,善诱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
以战喻——以五十步笑百步——不可——是亦走
民不加多的原因——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
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暗示着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3、第三部分(第5段至第7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合理地发展生产——养生丧死而无憾——仁政开端——民加多的初步措施。
连用“不可胜……也”排句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增加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王道之始——总结上文。
教养百姓,民心归顺——仁政主张——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三组排句又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及所产生的效果。
强调民富国强,安居乐业——养民教民
四组排句,层层铺叙,有声有色——美好的前景。
结论:不王者,未之有——呼应:王道之始
批评统治者的虐政,反面证明自己主张。
“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揭示社会的不平等。
针对统治者归罪于岁的推诿,运用比喻进行驳斥: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
王无罪岁——天下之民至——言简意赅回答“民不加多”的疑问。
三、欣赏本文论辩艺术的高超之处
其一,善于掌握说话对象的心理,长于诱导和启发,争取主动,客观上形成了结构上的层层深入。
其二,准确运用比喻、排比、对偶手法。《孟子》全书261章,其中93章总共使用比喻159种。本文“五十步笑百步”明白晓畅,喻意深刻。排偶句式的运用,突出思想,深化感情,增强气势。本文第3段的3种措施和第4段的4种主张,全用排偶,使句式在整齐中具有参差之美,音调铿锵有力,极富音乐性。
其三,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本文3个部分末尾分别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各部分内容画龙点睛,又强化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文章层层递进,凸显出孟子论辩的雄浑、缜密、深沉的特质。
四、思考
从孟子对梁惠王的指责中,可看出孟子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
五、小结
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的道理,强调: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讨论、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古为今用)
(一)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1.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2.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
3.统治者严于律己,不推卸责任。
(二)孟子注意到了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滥砍滥伐,滥捕滥杀,更不能竭泽而渔。
略。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11 *师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11 *师说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讲什么,为何讲,怎样讲,讲怎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8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8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11 *师说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11 *师说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一词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