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 情景交融*7 春江花月夜课后测评
展开一、能力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赋水仙花
【宋】朱熹
隆冬凋百卉,江梅厉孤芳。
如何蓬艾底,亦有春风香。
纷敷翠羽帔,温靘①白玉相。
黄冠表独立,淡然水仙装。
弱植愧兰荪②,高操摧冰霜。
【注】①温靘:温静。②兰荪:兰与荪,皆香草。
1.诗的前八句运用了比兴手法写水仙花,请简要赏析。
2.诗中的水仙花有什么样的“高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挑战自我潜能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3-5题。
秋雨夜眠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②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创作于大和六年(832)秋,时白居易任河南尹。此时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谢世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秋雨夜眠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秋雨夜眠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3.对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 颈联以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照应了“睡美”。
C. 尾联中“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为了说明老翁怕冷。
D. “霜叶满阶红”与“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有异曲同工之妙。
E. 本诗语言自然、质朴,刻画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气息。
4.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简要分析“晓晴寒未起”中的“寒”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能力拓展提升:
1. 前四句是“兴”,诗人感叹严冬季节,百卉凋残,除却梅花自励冰霜之操,又有水仙花在茅屋蓬窗之下送来春天的信息。后四句是“比”,诗人写水仙花的形象,以翠羽的披风比其繁茂的枝叶,以玉质天生的佳丽比其美丽的花朵,以头戴黄色花冠的凌波仙子比其淡雅的风姿。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题步骤:先明确表达技巧,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及情感。作答此题,要明确比兴的含义及用法。“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题目是赋水仙花,但诗歌开头并没有直接写水仙花,二是感叹严冬季节,百卉凋残,除却梅花严正地自励冰霜之操,以孤芳高格为人们清赏以外,又有水仙花开放在茅屋蓬窗之下,为冬风送来春天的信息。诗人以江梅和水仙对举,以见水仙花品格也很高。这是“兴”。后四句才是描写水仙花,先写纷披敷荣的花叶,仿佛仙子用翠羽制成的披风;次写花朵温馨倩好,仿佛玉质天生的佳丽;再写这位仙子戴着黄色的花冠,亭亭玉立,淡雅天然,不管是仪容和装饰,都不愧凌波仙子的称号。这四句用了“比”的手法。
2. 第一问:不畏严寒,笑傲冰霜;环境恶劣,不改芳香;傲然独立,淡然超脱。
第二问:表达了诗人对水仙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效法水仙、砥砺情操的愿望。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把握诗人感情的能力。分析诗歌形象要紧扣诗歌内容和手法,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在分析诗歌形象的基础上,分析诗人情感。本诗一二句写水仙花不畏严寒,凌寒而开;三四句写她所在环境的恶劣;再四句用“比”的手法,写水仙花高洁的操守。作者写水仙花的特性,其实就是托物言志,不仅表现出来对水仙花的喜爱之情,还有希望自己像水仙花一样具有高洁的情操。
二、挑战自我潜能:
3.C 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答题时先仔细阅读诗歌,可以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来把握诗歌的内容,之后将选项带入到诗句中仔细比较。题中C项,“寒”不仅是身寒,更多的是心寒,对自身暮年政治生活的心灰意懒;D项,“霜叶满阶红”,夜来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多么冷酷的大自然啊!从树木移情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故选CD。
4.本诗描绘了一个体衰闲散、安适恬淡的老翁形象。①“卧迟”“灯灭后”,才能赏听窗外的沥沥雨声,屋内老翁安然“睡美”正体现他心无顾虑,具有闲淡的情怀;②老翁“晓晴寒未起”,对“霜叶满阶红”漫不经心,突出老翁心境清静淡泊;③“香添暖被笼”,夜已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突出了体衰而又闲散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一般包括:(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等直接描写,也要抓住间接描写,即侧面衬托;(3)体察诗人写作意图,注意联想和想象。答题时从诗歌的内容出发来理解,诗歌中“卧迟”“灯灭后”;老翁“晓晴寒未起”,对“霜叶满阶红”漫不经心;“香添暖被笼”等等,都突出了老翁体衰闲散、安适恬淡的特点。围绕以上内容来分析即可。
5. “寒”字写出了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2分)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对冷酷现实的失望,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与首句遥相呼应,写气候对花木和老翁的影响。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霜叶满阶红”,夜来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这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无情。从树木移情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
译文:
有点凉的深秋之夜,又一个老头悠闲自在。
吹灯后迟迟才躺下睡觉,秋雨声中渐渐入眠。
火盆的火已经灭了,加点火,烤烤被子。
早上天晴了有些寒冷不想起,看看窗外树叶霜打成红的了。
【诗歌鉴赏】“秋雨夜眠”是古人写得腻熟的题材。白居易却能开拓意境,抓住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安适闲淡的老翁形象。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这就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未见风雨,尚且如此凉冷,加上秋风秋雨的袭击,自然使诗人更感到寒气逼人。运用这种衬叠手法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增强诗的感染力。次句点明人物。“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卧迟”写出老翁的特性。老年人瞌睡少,宁可闲坐闭目养神,不喜早上床,免得到夜间睡不着,老翁若不是“卧迟”,恐亦难于雨声中“睡美”。以“灯灭后”三字说明“卧迟”时间,耐人玩味。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虚,具有闲淡的情怀。
以上两联是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情况刻画他的性格。诗的下半则从老翁睡醒之后情况作进一步描绘。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以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照应老翁的“睡美”。才三秋之夜已经要烤火,突出老翁的怕冷。夜已经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与首句遥相呼应,写气候对花木和老翁的影响。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霜叶满阶红”,夜来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这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无情。从树木移情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然而“老翁”却“晓晴寒未起”,对它漫不经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静淡泊。全诗紧紧把握老翁秋雨之夜安眠的特征,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高中*14 谈挑花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14 谈挑花同步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能力拓展提升,挑战自我潜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北师大版第二单元 情景交融*7 春江花月夜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北师大版第二单元 情景交融*7 春江花月夜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本阅读,类文阅读,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7 春江花月夜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7 春江花月夜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课内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