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选修3-1优秀教案:2.6 电阻定律(2)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58718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选修3-1优秀教案:2.6 电阻定律(2)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587181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6 导体的电阻教案
展开eq \(\s\up7(),\s\d5(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
2.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抽象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阻定律及利用电阻定律分析、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利用实验,抽象概括出电阻定律。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实物投影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电键、导线若干、实验所需合金导线、日光灯灯丝、欧姆表、酒精灯、热敏电阻、光敏电阻、手电筒。
eq \(\s\up7(),\s\d5(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初中学过,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其定性关系是什么?
学生: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教师:同学们在初中已经知道了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定性关系,这节课让我们用实验定量地研究这个问题。
推进新课
1.电阻定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介绍固定在胶木板上的四根合金导线L1、L2、L3、L4的特点。
(1)L1、L2为横截面积相同、材料相同而长度不同的合金导线(镍铬丝);
(2)L2、L3为长度相同,材料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合金导线(镍铬丝);
(3)L3、L4为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合金导线(L3为镍铬丝,L4为康铜丝)。
演示实验:按下图连接成电路。
(1)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教师:将与A、B连接的导线分别接在L1、L2两端,调节变阻器R,保持导线两端的电压相同,并测出电流。比较通过L1、L2电流的不同,得出导线电阻与导线长度的关系。
学生:从实验知道,电流与导线的长度成反比,表明导线的电阻与导线的长度成正比。
(2)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教师:将与A、B连接的导线分别接在L2、L3两端,调节变阻器R,保持导线两端的电压相同,并测出电流。比较通过L2、L3电流的不同,得出导线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学生:从实验知道,电流与导线的横截面积成正比,表明导线的电阻与导线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3)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
教师:将与A、B连接的导线分别接在L3、L4两端,重做以上实验。
学生:从实验知道,电流与导体的材料有关,表明导线的电阻与材料的性质有关。
师生共同活动:小结实验结论,得出电阻定律。
电阻定律:
(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长度L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导体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数学表达式:R=ρeq \f(L,S)
教师指出:式中ρ是比例常数,它与导体的材料有关,是一个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称为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率ρ:
(1)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2)单位:欧·米(Ω·m)
【投影1】几种导体材料在20 ℃时的电阻率
锰铜合金:85%铜,3%镍,12%锰。
镍铜合金:54%铜,46%镍。
镍铬合金:67.5%镍,15%铬,16%铁,1.5%锰。
学生思考:
(1)纯净金属与合金哪种材料的电阻率大?
(2)制造输电电缆和线绕电阻时,怎样选择材料的电阻率?
[参考解答]
(1)从表中可以看出,合金的电阻率大。
(2)制造输电电缆时应选用电阻率小的铝或铜来制做。制造线绕电阻时应选用电阻率大的合金来制作。
2.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演示实验:将日光灯灯丝(额定功率为8 W)与演示用欧姆表调零后连接成下图电路,观察用酒精灯加热灯丝前后,欧姆表示数的变化情况。
学生总结:当温度升高时,欧姆表的示数变大,表明金属灯丝的电阻增大,从而可以得出:金属的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教师:介绍电阻温度计的主要构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金属电阻温度计
学生思考:锰铜合金和镍铜合金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极小,怎样利用它们的这种性质?
参考解答:利用它们的这种性质,常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课堂总结与点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电阻定律R=ρeq \f(L,S)
2.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某些材料的电阻率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如金属材料);某些材料的电阻率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半导体材料、绝缘体等);而某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极小(如康铜合金材料)。
实例探究
电阻定律的应用
【例1】一段均匀导线对折两次后并联在一起,测得其电阻为0.5 Ω,导线原来的电阻多大?若把这根导线的一半均匀拉长为三倍,另一半不变,其电阻是原来的多少倍?
答案:8 Ω 5倍
解析:一段导线对折两次后,变成四段相同的导线,并联后的总电阻为0.5 Ω,设每段导线的电阻为R,则eq \f(R,4)=0.5 Ω,R=2 Ω,所以导线原来的电阻为4R=8 Ω。
若把这根导线的一半均匀拉长为原来的3倍,则这一半的电阻变为4 Ω×9=36 Ω,另一半的电阻为4 Ω,所以拉长后的总电阻为40 Ω,是原来的5倍。
综合应用
【例2】在相距40 km的A、B两地架两条输电线,电阻共为800 Ω,如果在A、B间的某处发生短路,这时接在A处的电压表示数为10 V,电流表的示数为40 mA,求发生短路处距A处有多远?如下图所示。
解析:设发生短路处距离A处有x米,据题意知,A、B两地间的距离l=40 km,电压表的示数U=10 V,电流表的示数I=40 mA=40×10-3 A,R总=800 Ω。
根据欧姆定律I=eq \f(U,R)可得:A端到短路处的两根输电线的电阻
Rx=eq \f(U,I)=eq \f(10,40×10-3) Ω=250 Ω①
根据电阻定律可知:
Rx=ρeq \f(2x,S)②
A、B两地输电线的电阻为R总=ρeq \f(2l,S)③
由②/③得eq \f(Rx,R总)=eq \f(x,l)④
解得x=eq \f(Rx,R总)l=eq \f(250,800)×40 km=12.5 km。
eq \(\s\up7(),\s\d5(备课资料))
“超导”——电阻被遗忘的角落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纳斯发现,汞的电阻在4.2 K左右低温时急剧下降,以致完全消失。1913年他在一篇论文中首次以“超导电性”一词来表达这一现象。“超导电性”现象被发现之后,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关注,并寄予很大期望。通过研究人们发现:所有超导物质,如钛、锌、钫、汞等,当温度降至临界温度时,皆显出某些共同特征:
(1)电阻为零,一个超导体环移去电源之后,还能保持原有电流。有人做过实验,发现超导环中的电流持续了两年半而无显著衰减。
(2)完全执磁性,这一现象由德国物理学家迈斯纳发现,只要超导材料进入超导状态,便可把磁感线排斥体外,其体内的磁感应强度总是零。(迈斯纳效应)
电阻突然变为零时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经世界各国物理学家的共同努力,现在临界温度已提高到100 K以上。高温超导材料的不断问世,为超导材料从实验室走向应用打下了基础。其应用是多方面的,现仅列举如下:超导输电线路:它可以把电力几乎无损耗地输送给用户。据统计,目前的铜或铝导线输电,大量的电能损耗在输电线路上,光是我国,每年的电力损失即达1 000多亿度。若改为超导输电,节省电能相当于新建数十个大型发电厂。超导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安全、无公害、舒适、高速的新型交通工具。乘磁悬浮列车从北京到天津约七分钟。此外超导计算机、超导储能系统、超导武器(电磁炮、陀螺仪)等,也都显现出极好前景。
2000年11月我国成功地研制第一根长116 m、宽3.6 mm、厚度为0.28 mm的高温超导带。它主要用作输电电缆。由高温超导长带做成的输电电缆,输电损耗几乎为零,可极大地降低输电成本。
材料
ρ/Ω·m
材料
ρ/Ω·m
银
1.6×10-8
铁
1.0×10-7
铜
1.7×10-8
锰铜合金
4.4×10-7
铝
2.9×10-8
镍铜合金
5.0×10-7
钨
5.3×10-8
镍铬合金
1.0×10-6
教科版选修3-12 电阻定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选修3-12 电阻定律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实验探究,理论探究,电阻定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12 电阻定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12 电阻定律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选修3-12 电阻定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选修3-12 电阻定律教学设计,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