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粤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 溶液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第七章 综合能力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u—64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将下面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芝麻油 B.蔗糖 C.味精 D.食盐
2.水是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
A.盐酸 B.白酒 C.碘酒 D.硫酸铜溶液
3.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
A.用钢丝球刷除炒菜锅上的污垢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4.小明用氯化钠固体配制 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细口瓶
B.将氯化钠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
C.用 50 mL 的量筒量取 47 mL水
D.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后,立即溶解氯化钠
5.有两瓶室温下的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另一瓶为不饱和溶液,取样后通过实验进行区分,下列操作无法达到目的的是 ( )
A.分别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 B.分别加入少量水
C.分别降低温度 D.室温下分别蒸发少量水
6.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
A.溶解时为了加快溶解速率,可以用玻璃棒捣碎大颗粒粗盐
B.过滤时为了节省过滤时间,可以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
C.蒸发时为防止液滴溅出要不断搅拌,直至实验结束
D.实验结束随即用坩埚钳将热的蒸发皿取下放在实验桌上
7.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像不正确的是 ( )
A B C D
8.将25 g 20%的氯化钾溶液稀释到50 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
A.1% B.5% C.10% D.20%
9.现有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采用的方法达不到目的的是(假设蒸发溶剂时没有晶体析出) ( )
A.将溶剂蒸发掉一半 B.再加入12.5 g NaCl
C.蒸发掉50 g溶剂 D.加入2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NaCl溶液
10.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11.如图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b、c点对应的溶液均是饱和溶液
B.a点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
C.将a点对应的溶液升温到70 ℃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恒温下,加水可使KNO3溶液从b点转化为c点
12.小龙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下表)。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
| 20 ℃ | 40 ℃ |
水 | 109 g | 129 g |
酒精 | 17.3 g | 40 g |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40 ℃时,40 g NaOH溶解在100 g酒精中达到饱和
D.将等质量40 ℃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 ℃,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13.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放入KNO3充分溶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温度/℃ | t1 | t2 |
KNO3的溶解度/g | 60 | 90 |
A.甲、乙混合后为t1℃的不饱和溶液
B.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
C.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丙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1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C.t1℃时,将30 g乙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5
D.将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丙>乙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1分)
15.(4分)小华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1)蔗糖放在水里,一会儿就看不见了,而油放在水里会看到明显的“油花”,原因是 。
(2)煮汤时为了解汤的咸味是否适宜,只需取锅中少量汤进行品尝,原因是 。
16.(4分)爱探究的聪聪做了一个家庭小实验:将盛有部分雪碧(碳酸饮料)的饮料瓶的瓶盖上插入一根长吸管,吸管的另一端伸入装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杯子里,将饮料瓶放在一装有生石灰的容器内,然后向容器内缓缓注入一定量的水,如图所示(已知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请回答:
(1)杯子中的现象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说明:C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17.(6分)如图1是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P点的含义是 。
(2)t2 ℃时,将50 g a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3)将t2 ℃时,a、b、c 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t1 ℃时,将盛有c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2),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原因是 。
18.(9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在t1 ℃时,将质量为30 g的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100 g水中,所得三种物质的溶液中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2)t1 ℃时,将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保留1位小数);将某10%的A溶液由t2 ℃降温至t1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3)将t1 ℃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 ℃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析出晶体的是 。
19.(8分)图1是小明在20 ℃时进行的系列实验示意图,①~⑤表示实验所得溶液;图2是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
图1 图2
(1)20 ℃时,KNO3的溶解度是 ;⑤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50 ℃时,饱和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1)与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2)的大小关系是:w1 w2 (填“>”“=”或“<”)。
(3)假设图1实验过程中没有水分蒸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①②均为不饱和溶液 B.②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C.②→③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④→⑤的过程中析出KNO3晶体32.3 g
(4)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的实验操作是:加适量水溶解→加热得到热饱和溶液→ → →洗涤→干燥→KNO3晶体。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0.(10分)如图所示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
(1)如图所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填字母)。
(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
(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给蒸发皿加热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垫石棉网。
(4)步骤D中称取5.0 g粗盐,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 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得剩余粗盐为0.5 g,最终得到NaCl晶体3.6 g,该实验精盐的产率是 。
(5)若制得的精盐的产率偏高,则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D.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
21.(10分)同学们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图1 图2
①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g。
②称取氯化钠时,若托盘天平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如图1),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填字母序号)。
A.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右盘中添加砝码 C.向左移动游码 D.左盘中添加氯化钠
③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如图2),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
④溶解时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要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2)汽车、电动车一般使用铅酸蓄电池。某同学对此进行了研究性学习,他发现某铅酸蓄电池使用的酸溶液是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
①若用10 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配制该稀硫酸时,需要蒸馏水(密度为1 g/cm3)的体积为 mL。
②上述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量筒、烧杯、 、 ,主要步骤有计算、 、 、装瓶并贴标签。请填写右侧的标签。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
22.(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回收一块质量为40 g的铜锌合金中的铜,将该合金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恰好用去稀硫酸100 g,烧杯内剩余固体27 g。请计算:
(1)40 g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 g。
(2) 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七章 综合能力检测卷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答案 | A | C | B | C | B | C | D | C | A | D | D | D | C | D |
1.A 【解题思路】 芝麻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A。
2.C 【解题思路】 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
3.B 【解题思路】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利用的都是溶解原理;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乳化原理。故选B。
4.C 【解题思路】 溶解时要用玻璃棒搅拌,A错误;不能将氯化钠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应放在纸片上称量,B错误;需氯化钠的质量=50 g×6%=3 g,需蒸馏水的质量=50 g-3 g=47 g,即47 mL,应选用50 mL的量筒,C正确;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后,立即溶解氯化钠,会造成溶剂质量偏大,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D错误。
5.B 【解题思路】 A项,分别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不溶解的是饱和溶液,能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B项,加水后均变成不饱和溶液,无明显现象;C项,降温后,先析出固体的是饱和溶液;D项,室温下蒸发少量水,先析出固体的是饱和溶液。
6.C 【解题思路】 应该用研钵研磨大颗粒粗盐,A错误;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不可以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B错误;将热的蒸发皿放在实验桌上,会烫坏桌面,D错误。
7.D 【解题思路】 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质量逐渐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选D。
8.C 【解题思路】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将25 g 20%的氯化钾溶液稀释到50 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0%。
9.A 【解题思路】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00 g×10%=10 g,溶剂的质量=100 g-10 g=90 g。A项,蒸发掉45 g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8.2%,符合题意;B项,再加入12.5 g NaCl,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0%,不符合题意;C项,蒸发掉50 g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0%,不符合题意;D项,加入200 g 25%的NaC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0%,不符合题意。
10.D 【解题思路】 ①→②是恒温蒸发过程,溶剂质量减少,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A错误。②→③是恒温蒸发过程,温度不变,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B错误。②→③是恒温蒸发过程,且②是饱和溶液,温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即②→③的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变;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大,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增大。综合得知:②→④的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C错误,D正确。
11.D 【解题思路】
选项 | 正误 | 分析 |
A | ✕ | a、b点在溶解度曲线上,是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c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是对应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
B | ✕ |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a点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 |
C | ✕ |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a点对应的溶液升温到70 ℃时,溶液由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
D | √ | 恒温下,加水可使KNO3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使KNO3溶液从b点转化为c点 |
12.D 【解题思路】 温度不同,NaOH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相同温度下,NaOH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A正确。在20 ℃时,溶解度大于10 g的为易溶物质,B正确。40 ℃时,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 g,所以40 ℃时,40 g NaOH溶解在100 g酒精中刚好达到饱和,C正确。在40 ℃、20 ℃时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分别是129 g、109 g,差值是20 g;在40 ℃、20 ℃时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分别是40 g、17.3 g,差值是22.7 g。所以将等质量40 ℃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 ℃,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少,D错误。
13.C 【解题思路】 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 g,100 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60 g,甲、乙均为饱和溶液,混合后为t1℃的饱和溶液,A错误;t1℃时乙恰好为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质量不变,B错误;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均为60 g,C正确;丙降温至t1℃,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D错误。
14.D 【解题思路】 t2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丙>乙,A错误;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B错误;t1 ℃时乙的溶解度是40 g,此时将30 g乙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0 g,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0 g ∶50 g=2∶5,C错误;将t3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 ℃,均有晶体析出,将t3 ℃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 ℃,没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2 ℃时甲的溶解度>t3 ℃时丙的溶解度>t2 ℃时乙的溶解度,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丙>乙,D正确。
15.【参考答案】 (每空2分)(1)蔗糖溶于水,而油不溶于水且油的密度比水小 (2)溶液具有均一性
16.【参考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2分) (2)减小
17.【参考答案】 (1)在t1 ℃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1分)
(2)75(1分)
(3)b>a>c(2分)
(4)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2分)
【解题思路】 (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 g,即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50 g a物质,则50 g水中最多能溶解25 g a物质形成75 g a的饱和溶液。
(3)温度较高的饱和溶液降温后,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a、b溶液仍然饱和,而c溶液不饱和;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则得到t1 ℃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b>a>c。
(4)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饱和溶液中会析出晶体而变浑浊。
18.【参考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B>C>A B、C
(2)23.1%(2分) 10%(2分)
(6)B>C>A(2分) C
【解题思路】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 ℃时,A的溶解度为30 g,B、C的溶解度大于30 g,所以t1 ℃时将30 g的A、B、C分别加入100 g水中,A溶液刚好饱和,B、C溶液未饱和。
(2)t1 ℃时,A的溶解度是30 g,将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只能溶解15 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3.1%;10%的A溶液由t2 ℃降温至t1 ℃时,溶液未饱和,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从题图中可以看出,t1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B>C>A,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C>A。当温度升高到t2 ℃时,A、B溶解度增大,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C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变成t2 ℃时的饱和溶液,但因为此时C的溶解度仍大于t1 ℃时A的溶解度,所以t2 ℃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C>A。
19.【参考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31.6 g 饱和
(2)<(2分) (3)C(2分) (4)降温结晶 过滤
【解题思路】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 g;20 ℃时的溶液⑤中共加入20 g+30 g+30 g=80 g硝酸钾,由于溶剂的质量是100 g,所以溶液⑤是饱和溶液。
(2)5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即该温度下100 g水中溶解硝酸钾的最大量大于溶解氯化钠的最大量,所以饱和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1)与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2)的大小关系是:w1<w2。
(3)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 g,①为100 g水中溶解20 g KNO3的不饱和溶液,②中共加入50 g KNO3,但最多溶解31.6 g,为饱和溶液,此时溶质、溶剂质量比为31.6∶100,故A、B项错误;②→③的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由31.6 g变为85.5 g,则②中未溶解的KNO3固体全部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C项正确;溶液④温度为50 ℃,溶剂质量为100 g,硝酸钾固体质量是80 g,溶解度是85.5 g,所以溶液④是不饱和溶液,溶液⑤温度为20 ℃,溶剂质量为100 g,溶解度是31.6 g,所以溶液⑤是饱和溶液,④→⑤的过程中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为80 g-31.6 g=48.4 g,故D项错误。
(4)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的实验操作为:加适量水溶解→加热得到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KNO3晶体。
20.【参考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C(1分) (2)DACB (3)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不需要(1分) (4)80% (5)AD
【解题思路】 (4)该实验精盐的产率=×100%=80%。
(5)A项,过滤时滤纸有破损,会导致部分不溶于水的物质留在精盐中,从而导致精盐的产率偏高;B项,蒸发时有固体溅出,会导致精盐的产率偏低;C项,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会导致部分氯化钠不能溶解,从而导致精盐的产率偏低;D项,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会导致精盐质量偏大,产率偏高。
21.【参考答案】 (每空1分)(1)①5 ②D ③偏小 ④加速溶解 (2)①71.8 ②玻璃棒 胶头滴管 量取 混匀 如图所示
【解题思路】 (1)①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 g×5%=5 g。②使用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时,要注意左物右码,当右盘低时,说明右盘重,需要继续向左盘中添加氯化钠,故填D。③仰视读数会导致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则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④固体溶于水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溶解。
(2)①10 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10 cm3×1.84 g/cm3=18.4 g。可配制成的稀硫酸的质量为 =90.16 g,则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90.16 g-18.4 g=71.76 g≈71.8 g,体积为71.8 mL。②稀释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混匀、装瓶并贴标签。配制好的液体要存放在细口瓶中,标签应注明溶液名称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2.【参考答案】 (1) 13(1分)
(2)解:设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0.5分)
Zn + H2SO4ZnSO4+H2↑ (2分)
65 98
13 g x
= (1分)
x=19.6 g (1分)
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9.6% (1分)
答: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9.6%。 (0.5分)
粤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章 现代生活与化学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粤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章 现代生活与化学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粤教版第六章 金属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粤教版第六章 金属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Zn,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