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展开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重难点)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重点)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对外开放的前沿
阅读教材P70至P72第1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eq \x(工业化)eq \(,\s\up10(带来),\s\d10(促进))eq \x(城市化)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提高的原因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背景、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1)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②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国内背景: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有利的地理条件:
①良好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②最大的侨乡之一: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通过投资、引商、引资,为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正误判断
(1)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中国家处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
(3)良好的区位条件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 )
【提示】 (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处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3)√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这样的区位使得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教材整理2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阅读教材P72最后一段至P74,完成下列问题:
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
2.城市化的推进
(1)现状: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2)表现:城镇数量猛增,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本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
正误判断
(1)改革开放前,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 )
(2)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调整为珠江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
【提示】 (1)× 改革开放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原有工业薄弱。1979~1990年,该区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政策、侨乡等优势,建立了一大批劳动密集型的工厂,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2)√ 20世纪90年代,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珠江三角洲地区又一次抓住了机遇,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
教材整理3 问题与对策
阅读教材P75至P77,完成下列问题:
1.问题产生的原因
(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2.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城市间缺少分工与合作,竞争力明显下降。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全国酸雨中心之一,“水质性”缺水严重,噪声扰民,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3.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
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
②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③加强外来人口管理,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
正误判断
(1)20世纪9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比长江三角洲更大。( )
(2)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建设与城市化水平相适应。( )
(3)为治理环境污染,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减少了重化工业的比重。( )
【提示】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逐步扩大,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进一步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以及市场、腹地等条件都处于劣势,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迁往长江三角洲及国内的其他地区。
(2)×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使得城市竞争力明显下降。
(3)×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因此,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在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eq \a\vs4\al([合作探讨])
读图,探讨下列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置和范围图
探讨eq \a\vs4\al(1): 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自然地理条件。
【提示】 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珠江水系水网密布;三角洲有利的地形条件和肥沃的土壤条件;地理位置优越。
探讨eq \a\vs4\al(2):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是什么?
【提示】 地理位置上毗邻港澳,很多地方是侨乡,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探讨eq \a\vs4\al(3):香港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有何影响?
【提示】 改革开放后,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资金、技术也随之流入,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eq \a\vs4\al([核心点击])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区位条件,如下表所示:
eq \a\vs4\al([体验评价])
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与其优越的条件密不可分。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广东省西南部
B.地形崎岖,热量丰富
C.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
D.经济发达,文化落后
(2)下列哪一类型基地不是我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的( )
A.轻工业基地B.商品农业基地
C.外贸出口基地D.棉花生产基地
(3)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 )
【导学号:94880026】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B.矿产资源丰富
C.地理区位优势
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解析】 第(1)题,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地势平坦;热量丰富,降水丰沛;经济发达,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便于接受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第(2)题,珠江三角洲依靠其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了外向型经济,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本区水热资源丰富,地形平坦,粮食复种指数高,成为我国商品农业基地之一;本区的气候条件不适合棉花的种植。第(3)题,本区矿产资源缺乏,是其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答案】 (1)C (2)D (3)B
2.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短短的30年里,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人均GDP位居全国第一,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据此回答(1)~(2)题。
(1)深圳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地理位置B.交通条件
C.著名侨乡D.国家政策
(2)深圳在“而立”之年又在经历着一场产业结构的变革,这种变革可能是
( )
A.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
B.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C.走生态农业为主的生产结构道路
D.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就业问题
【解析】 第(1)题,由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才使深圳得以迅速发展。第(2)题,深圳在原有工业基础之上,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变革,加大新能源、互联网、生态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
【答案】 (1)D (2)B
eq \a\vs4\al([合作探讨])
阅读材料,探讨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低、产业配套能力强和现代物流发展快等优势,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阵地。而珠江三角洲又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到目前,它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
“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演变
探讨eq \a\vs4\al(1):图中A代表的产业是什么?在第一次产业升级与转移中珠江三角洲地区A产业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劳动密集型产业。原因:大量廉价劳动力,廉价的土地,优惠的政策。
探讨eq \a\vs4\al(2):第二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哪些优势条件丧失?
【提示】 政策、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探讨eq \a\vs4\al(3):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做好第二次产业升级工作?
【提示】 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制造业要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转移;“珠三角”地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eq \a\vs4\al([核心点击])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年以后进入第二阶段,两个阶段的特点如下: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eq \a\vs4\al([体验评价])
3.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完成(1)~(2)题。
(1)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
A.资金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
(2)进入阶段Ⅱ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劳动力成本降低 ④政策优势突显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在工业化推进的阶段Ⅰ,珠江三角洲依托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这一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工业化的起步。但进入阶段Ⅱ,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政策优势已逐渐减弱。
【答案】 (1)C (2)A
4.读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完成(1)~(2)题。
甲eq \x(对外开放)→eq \x(外资企业建立)→eq \x(工业化)→eq \x(城市化)
乙eq \x(大城市扩散)→eq \x(乡镇企业发展)→eq \x(工业化)→eq \x(城市化)
(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2)以下对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区城市化的推动力虽有差异,但都是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第(2)题,甲地区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是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乙地区以苏南地区为代表,是上海等大城市向外扩散导致的城市化。
【答案】 (1)D (2)A
eq \a\vs4\al([合作探讨])
阅读图文材料,探讨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
材料二 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城市规模过度膨胀,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居住、教育、交通、治安管理、环境问题等。珠江三角洲作为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也出现了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这个地区承受全省64%的工业污水和74%的生活污水。据广东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近几年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的监测,这个地区的酸雨已在50%以上。
探讨eq \a\vs4\al(1):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比较,在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腹地等方面存在劣势。人们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更趋向于理性地寻求最优区位的发展,这就使珠江三角洲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使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探讨eq \a\vs4\al(2):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提示】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但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除了酸雨问题外,还包括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等问题。
eq \a\vs4\al([核心点击])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eq \a\vs4\al([体验评价])
5.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①环境污染加重 ②人口出现负增长 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 ④劳动力素质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下列关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B.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C.加强规划与管理
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建设卫星城
【解析】 第(1)题,由图中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地区为珠江三角洲,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形势严峻;重复建设突出,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素质低等。第(2)题,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产业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而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会进一步减少耕地,加剧人地矛盾。
【答案】 (1)C (2)D
6.下表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统计数据。据此完成(1)~(2)题。
(1)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21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优势明显下降
B.产业升级的动力不足
C.产业大量转移到外地
D.环境污染严重
(2)有利于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城市遍地开花,分散发展
B.城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产业发展方向要与港澳逐步趋同
C.城镇建设用地加快扩展,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
D.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解析】 第(1)题,A项政策优势不明显,但不是明显下降;B项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趋缓的主要原因;C项可以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升级,利于经济发展;D项属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然会影响经济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第(2)题,今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应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答案】 (1)B (2)D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对外开放的前沿
2016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广州、重庆、成都、杭州进入了“3万亿俱乐部”,成为中国实力最强的八大城市。据此完成1~2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最早富起来”的区域,其决定因素是( )
【导学号:94880027】
A.国际环境 B.对外开放政策
C.优越的区域条件D.著名的侨乡
2.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区位条件的是( )
A.地势低平,水热丰富
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C.国家优惠政策
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解析】 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地区,经济发展较早。第2题,注意题干中“良好地理区位条件”。
【答案】 1.B 2.B
对点训练2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读某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完成3~4题。
3.有关该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化与城市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C.属于发展中国家
D.第三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
4.第三阶段该国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部门是( )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资源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知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同步;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相一致,特别是第一、二阶段;该地区已发展到第三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工业化水平有所下降,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是发达国家。第4题,第三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主要产业部门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主要在经济发展相对较低水平的地区或国家。
【答案】 3.D 4.B
对点训练3 问题与对策
2015年深圳市国内生产总值17 500亿,比上年增长8.9%。读图,完成5~6题。
甲 2014年底深圳市三大产业结构图(%)
乙 2015年底深圳市三大产业结构图(%)
5.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深圳市已由以第二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②2014年深圳市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③2015年深圳市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高于2014年第一产业所占比重 ④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优化,不必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6.目前,深圳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忧虑。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引进高技术人才,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②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③加大科技投入,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④严格管理土地,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空间不足问题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5题,据图可知,2014年深圳市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目前,深圳市已由以第二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三产业为主。第6题,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提高土地价格在现实中不可取。
【答案】 5.A 6.B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2)
学业分层测评(八)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下图为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外部条件是( )
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珠江三角洲长期积累的结果
C.珠江三角洲地区平坦的地形
D.本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
2.该省北部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
①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②矿产资源短缺,能源贫乏 ③南部经济发展快 ④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1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快速发展与政策、国际背景、优越的区位条件等有关,但四项中外部条件是A项。第2题,该省为广东省,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低。
【答案】 1.A 2.C
结合工业主要区位导向图,完成3~4题。
3.若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Ⅰ为迅速发展阶段,Ⅱ为产业升级阶段。两阶段主要工业类型分别是( )
A.Ⅰ—甲,Ⅱ—乙 B.Ⅰ—乙,Ⅱ—丙
C.Ⅰ—丙,Ⅱ—甲D.Ⅰ—丙,Ⅱ—乙
4.以下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阶段Ⅱ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的是( )
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
B.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C.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步丧失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解析】 第3题,珠江三角洲Ⅰ迅速发展阶段,主要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工业,Ⅱ产业升级阶段,主要发展技术导向型工业。读图可知,丙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乙为技术导向型工业。第4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矿产不丰富,阶段Ⅱ没有开发能源矿产基地。
【答案】 3.D 4.B
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完成5~6题。
5.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①相符的是( )
A.美国“硅谷”B.德国鲁尔区
C.意大利新工业区D.中国长江三角洲
6.20世纪80年代初,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侨乡B.政策
C.交通D.劳动力
【解析】 第5题,图示中的①发展模式是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只有A项美国“硅谷”是这一类型。第6题,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故主导因素应为政策。
【答案】 5.A 6.B
读下图,完成7~8题。
7.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沿街店面”是
( )
A.澳门B.香港
C.新加坡D.台湾
8.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后院手工作坊”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 ②“后院手工作坊”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 ③“沿街店面”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 ④“沿街店面”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7题,珠江三角洲尽管也靠近澳门,但是澳门的城市职能不符合“前店后厂”的要求。第8题,珠江三角洲在“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模式中,发挥的是劳动力便宜的优势。
【答案】 7.B 8.D
[能力提升]
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这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健康”城市。据此回答9~11题。
9.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与城市所在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10.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A.绿地B.工业区
C.交通区D.住宅区
11.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和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解析】 第9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三废”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的。第10题,结合材料及对生态城市了解可知绿地的面积最大。第11题,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B、C属于环境污染,D属于生态破坏。
【答案】 9.B 10.A 11.D
12.读“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图1)和“珠三角”工业结构变化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从图1中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总体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说明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轻纺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廉价劳动力B.原料
C.技术D.动力
(4)在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粤东、粤西和粤北转移。这对移入地区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加快产业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
B.增加就业机会
C.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
D.缓解迁入地的环境污染
(5)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城市化水平也得到迅速提高,这说明一个区域的______化会对________化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解析】 第(1)题,从图1中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相对稳定,第三产业上升。第(2)题,从图2中可以看出工业结构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转换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第(3)题,轻纺工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第(4)题,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粤东、粤西和粤北转移,一般会加剧迁入地的环境污染。第(5)题,工业化对城市化有推动作用。
【答案】 (1)第一产业下降,第二产业相对稳定,第三产业上升
(2)工业结构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3)A (4)D (5)工业 城市
13.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的对应字母:杭州市________,京九线________。
(2)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发展工业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其原因有哪些?
【导学号:94880040】
【解析】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但能源不足、资源缺乏制约了长江三角洲的发展。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受地形影响,国内经济腹地小也制约了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良好的政策和区位条件,曾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答案】 (1)A J
(2)能源不足,矿产资源缺乏
(3)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4)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经济腹地范围小。
阶段
主导产业
优势条件
不足
第一阶段
(1979~
1990年)
劳动密集
型产业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政策与侨乡的优势;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
外商投资规模小,吸引外资额和工业增加值增长相对较慢
第二阶段
(1990
年以后)
高新技
术产业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政策优势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条件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工业化与城市化中的问题与对策
对外贸易
总额/亿美元
2005年
2001年
2005年
外商直接
投资占全国比重
第一、二、
三产业比例
人均GDP
/元
长江
三角洲
1 381
5 925
41.3%
4∶55∶41
40 612
珠江
三角洲
1 684
4 107
17.9%
3∶51∶46
41 990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导学案,共19页。
人教版 (新课标)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与测试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与测试学案,共12页。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