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与测试学案
展开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 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
①人口激增
②自然因素
③亚马孙开发计划
④保护
1.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
材料二 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
撒哈拉沙漠南缘绿化带规划示意图
(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接带延伸?
(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3)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4)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因特性。
(5)对11个国家采取的合作行动做出评价。
【解析】 第(1)题,图示绿色长城北部,终年受副热高压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是热带草原气候。第(2)题,绿色长城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和离岸风,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扩大了荒漠影响范围。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第(3)题,本身气候干旱,荒漠广布;非洲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量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是人为荒漠化的主因;因此要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第(4)题,原因可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结合材料二及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引种树种的基因特性。第(5)题,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
【答案】 (1)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
(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3)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4)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
特性: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
(5)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因此,这一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导学号:94880018】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 第(1)题,提取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答题的关键。读图文材料可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第(2)题,认真分析图文材料,即可得出答案。图示区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故易起沙。第(3)题,可从对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强劲的风沙活动会掩埋铁路、吹翻列车,破坏铁路沿线的基础设施。第(4)题,迁移运用腾格里沙漠区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保护包兰铁路的措施;还可以建设铁路防护墙,阻断自然灾害与受灾体接触。
【答案】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3.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D.丁
(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B.水分
C.坡度D.温度
(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
【解析】 第(1)题,图中丁地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容易积水,以及本区气候干旱(季节性河流)夏季蒸发旺盛,最容易出现盐渍化现象。第(2)题,从材料中所给的纬度及图例时令河等可以推出本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带,气候干旱降水少。因此水分条件是限制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第(3)题,本区的河流为内流河,河流径流量小,在中上游地区大量引水灌溉必然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植被减少,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现象。甲地位于上游,乙地的引水灌溉对其没有影响,故A错,乙地可能出现盐碱化现象,故B错,丙、丁地位于下游地段水量减少,植被减少退化,产生荒漠化,故C正确,D错误。
【答案】 (1)D (2)B (3)C
4.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1)~(3)题。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解析】 第(1)题,分析表中数据不难发现,与2009年相比,2010~2013年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虽然略有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大幅度上升,可见实验期间生物量是提高的,①正确,②错误;与2009年相比,2010~2013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虽然不变,但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在持续增加,因此植株密度在增加,③正确;实验期间,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不变,④错误。故选A。第(2)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上升。故选D。第(3)题,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地上生物量增加较少、地下生物量在下降,说明灌木植物有萎缩的趋势;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在增加,说明草本植物有繁茂的趋势。故选D。
【答案】 (1)A (2)D (3)D
章末综合测评(二)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图中三个地区
B.A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次生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2.A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 )
A.沙漠化 B.石漠化
C.盐渍化 D.三种类型都有
3.下列属于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形成的环境问题的是( )
【导学号:94880043】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次生盐渍化 D.石质荒漠化
【解析】 第1题,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的现象,表现为沙漠化、石漠化、次生盐渍化等,在干旱、半干旱以及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都可能发生,气候异变等自然因素是其形成的基础,但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第2题,A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第3题,在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往往引起次生盐渍化问题。
【答案】 1.C 2.A 3.C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的生产模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影响图中不同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性因素为 ( )
A.地形B.土壤
C.水源D.热量
5.过渡带最不适合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 )
A.小麦农场B.畜牧业
C.灌草种植D.野生动物繁育基地
【解析】 第4题,我国某地区的生产模式分布示意图中,该区域有荒漠和绿洲分布,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影响图中不同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性因素是水源。第5题,图中的过渡带位于荒漠和绿洲之间,可以进行灌木草地种植,可以适宜地发展畜牧业,也可以建立野生动物繁育基地,最不适合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小麦农场,会导致土地荒漠化。
【答案】 4.C 5.A
读“世界森林面积正在逐渐消失图”,回答6~8题。
6.目前全世界消失森林最多的是哪个洲( )
A.南美洲
B.北美洲
C.亚洲
D.欧洲
7.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具有( )
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③繁衍物种 ④维护生物多样性 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⑥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⑤⑥
8.南美洲热带雨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广的热带原始森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①光合作用强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土壤肥沃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③④
【解析】 第6题,由图可见亚洲消失的森林最多,剩余最少。第7题,森林之所以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因为其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效益。第8题,亚马孙河流域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从而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优势表现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群落生产力高。而热带雨林下的土壤是贫瘠的。
【答案】 6.C 7.A 8.B
亚马孙流域分布着面积广大的雨林,回答9~11题。
9.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C.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10.亚马孙雨林破坏严重,关于破坏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度的迁移农业
B.商业性伐木
C.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D.建立自然保护区
11.对于雨林的未来,应坚持的观点是( )
A.一边开发,一边保护
B.首先开发,再作保护
C.保护第一并进行保护性开发
D.不能开发,禁止人类在林区任何活动
【解析】 第9题,“地球之肺”的作用是指热带雨林能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的碳氧平衡的环境效应。第10题,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会破坏亚马孙雨林。第11题,对于雨林的未来,应该坚持保护第一,并进行保护性开发。
【答案】 9.C 10.D 11.C
二、综合题(共56分)
12.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问题。(28分)
(1)图中显示的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8分)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面积广大,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新疆绿洲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10分)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的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防止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10分)
【解析】 第(1)题,由统计图可直接得出结论。第(2)题,由于深居内陆,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高山环绕盆地,以风积地貌为主;河流以内流河为主,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由于绿洲地区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使新疆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第(3)题,可从保护植被、合理放牧等方面入手分析。
【答案】 (1)过度放牧 城市交通建设
(2)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强;高山环绕盆地,以风沙地貌为主,沙漠、戈壁广布;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3)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
13.中国承诺到2020年,与2005年相比要增加森林面积4 000万公顷,增加森林蓄积量13亿立方米,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风范。结合下面两幅漫画,完成下列问题。(28分)
(1)这两幅漫画反映了哪些问题?(10分)
(2)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____________就不可避免地发生,这说明热带雨林地区受________(外力作用)非常严重。(8分)
(3)请你为森林保护献计献策。(10分)
【解析】 第(1)题,由两幅漫画可以看出,由滥伐森林导致鸟类无处安家,破坏了生态平衡,甚至造成物种灭绝;人们砍伐森林,破坏了生态环境,必然带来严重的后果,威胁到人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第(2)题,热带雨林地区降雨量大,森林一旦破坏就会受到严重的流水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第(3)题,森林的保护不仅要加强教育,健全法律法规。还要结合实际,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答案】 (1)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将失去生存环境,导致生态失衡,甚至物种灭绝;滥伐森林,破坏生态环境,必将遭到自然界的惩罚,人们将自食恶果。
(2)水土流失 流水侵蚀
(3)①健全森林保护的法律法规;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环境的意识;③加强森林的管理和保护,使之免受病虫害的侵袭;④结合森林破坏的具体原因,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荒漠化的成因与治理
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植株
数量
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
地上
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地下
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导学案,共19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学案,共24页。
人教版 (新课标)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与测试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与测试学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