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地理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一讲义+测试: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
展开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1)分类:图中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
(3)波速变化
①在地下平均 33千米C处(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在地下2_900千米D处:A波完全消失,B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自我探究] 当地震发生时,湖中船上的人能不能感觉到振动,为什么?
[提示] 能。因为地震波中的纵波能在固、液、气体中传播。
2.圈层划分
(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界面:图中C为莫霍界面,D为古登堡界面。
3.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组成: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2.大气圈:主要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3.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4.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自我探究] 地球的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是哪个?
[提示] 生物圈。
『自我反馈』
1.地震波横波(S)和纵波(P)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S波、P波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
C.S波、P波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
答案 A
解析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都明显增加。
2.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 )
A.大气圈、水圈、地壳
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地壳、地幔、地核
D.岩石圈、水圈、上地幔
答案 B
解析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活动点拨』
[教材P23活动]
四大圈层各有特点,但它们之间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也存在分异和变化,要深入认识,应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认识。例如:
(1)大气运动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大气运动有什么规律?
(3)水圈的性质、特征、组成分别是怎样的?
(4)海水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5)岩石圈是否万古不变?
(6)生物圈有什么分布规律?
探究点 地球的内部圈层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7年4月4日1时40分,非洲大陆南部博茨瓦纳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
据此探究以下问题:
(1)此次地震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层?
(2)地震发生时,博茨瓦纳的居民看到地面物体的晃动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答案] (1)地壳。
(2)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
3.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与联系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①和②之间是古登堡界面
C.在深约2 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
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岩石圈是指( )
A.①的顶部 B.②的顶部
C.①和②的顶部 D.③的外部
(3)某地地下3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到(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
B.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
C.P波,上下颠簸
D.S波,左右摇摆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横波在到达地下2 900 km处时就消失了,纵波的传播速度也突然降低;①和②之间是莫霍界面;一般认为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第(2)题,岩石圈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的,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第(3)题,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而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
[答案] (1)C (2)C (3)C
[方法指导] 利用波速判定地震波类型的方法
(1)看波速大小
在地球表面,纵波速度大约为8~9千米/秒,横波速度大约为4~5千米/秒,可判断纵波速度总比横波快。
(2)看波速变化
根据纵波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在地下(陆地部分)平均33千米处,纵波、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至2 900千米处,横波速度增加至约7千米/秒,纵波速度增加至约13千米/秒,之后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突然下降至约8千米/秒,可判断为地球内部经过的介质发生变化。
探究点 地球的外部圈层
下图为某地景观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中直观地显示了哪个圈层?该圈层有何特殊性?
(2)植物生长会从哪些圈层吸收养分?
[答案] (1)生物圈。生物圈的特殊性是与其他外部圈层相比较而言的,主要表现在:①生物圈有生命存在,其他的圈层是无机环境;②与其他圈层交错,没有明确的界线;③生物圈不仅包括全部生物,还包括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地球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各外部圈层的概况、特点见下表:
读下图,完成(1)~(2)题。
(1)有关①~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属于内部圈层
B.③④属于外部圈层
C.②圈层密度最大
D.①②③④圈层之间有明显界限,不存在联系
(2)铺路、建楼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题,读图,图中①是地壳、②是水圈、③是生物圈、④是大气圈,地壳属于地球内部圈层,②、③、④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圈层密度最大的是①圈层。圈层之间没有明显界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第(2)题,铺路、建楼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①圈层的沙石,使用的钢筋等建材所需的矿石也是来自①圈层。
[答案] (1)B (2)A
[方法指导] 地球圈层结构的判断技巧
(1)记准顺序,掌握数据
①记准顺序:外部的圈层中,大气圈在上,水圈在下,
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内部圈层即“两面三层”,“两面”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三层”即依据两个分界面分成三个层,从外向里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②掌握数据:要结合一些相应的数据去判断。如地面下33千米处(大陆部分)为莫霍界面,地面下2 900千米为古登堡界面,17千米为地壳的平均厚度,80千米为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2)结合位置,联系作用
①外部三大圈层,可用与岩石圈的相对位置图示法来帮助识记,如右图所示。
②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如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探究点 地球的内部圈层
1.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B.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
C.地壳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由液态物质组成
D.地核是指莫霍界面以下的部分,呈熔融状态
答案 B
解析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通过地震波而获得的信息;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地壳是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是指古登堡界面以下的部分。
2.北京时间2016年8月24日9时36分,意大利中部古城佩鲁贾(43°7′N,12°23′E)附近发生6级地震,震源深度约为4 km,造成较大损失。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答案 A
解析 据震源深度约4 km,故震源位于地壳。
探究点 地球的外部圈层
读下图,完成3~4题。
3.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答案 B
解析 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属于水圈。
4.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只有地表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答案 B
解析 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考点分布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基础巩固]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发生了改变,说明其经过的物质状态不同。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常利用地震波( )
A.传递声音信号 B.进行地质探矿
C.调查农作物病虫害情况 D.测量山峰的高度
答案 B
解析 地下的矿藏与其周围的物质状态不同,故可以利用地震波进行地质探矿。
2017年3月22日,印度尼西亚巴厘省首府东南部海域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17千米。2017年4月5日,伊朗托尔巴特贾姆西北部发生里氏6.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3~4题。
3.印度尼西亚巴厘省首府东南部海域地震、伊朗托尔巴特贾姆西北部地震分别发生在地球圈层中的( )
A.地壳 上地幔 B.上地幔 地壳
C.地壳 地壳 D.岩石圈 上地幔
答案 B
解析 根据震源深度和地壳平均厚度可知,这两次地震分别位于上地幔和地壳。
4.地震时,位于印度尼西亚巴厘省首府东南部海域的船舶中的人应感到( )
A.无感觉
B.上下颠簸
C.左右摇摆
D.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摆
答案 B
解析 纵波可以通过液体传播,横波不能,故船上的人应感到上下颠簸,而没有左右摇摆。
5.地理环境中最活跃和不单独占有空间的圈层是( )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水圈 D.地壳
答案 B
解析 地理环境中最活跃和不单独占有空间的圈层是生物圈,B项正确。生物圈位于大气圈下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
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
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
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
D.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答案 D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7.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
B.B所在的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
C.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
D.D圈层是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
答案 C
解析 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是岩石圈的一部分,A项错误;A所在的圈层(即大气圈)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B项错误;大气圈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C项正确;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在上地幔,D为地核,D项错误。
[能力提升]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层为地表岩石圈 B.②层只能纵波通过
C.③层属于地核 D.④层属于地幔
答案 C
解析 内部圈层由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故C项正确,D项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①属于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故A项错误;②为地幔,主要为固态物质组成,横波和纵波都能通过,故B项错误。
9.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
A.喜马拉雅山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太平洋
答案 D
解析 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序号依次是(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 C
解析 图中①向③供水,同时又能向②进行渗透,说明①是水圈;③需要供水,且能提供氧气,则是生物圈;④能降水,说明是大气圈;②接受降水和渗透,说明②是岩石圈。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落红”属于生物圈,“春泥”属于岩石圈。
二、综合题(共56分)
12.读“地壳、地幔、岩石圈及软流层示意图”,图中G处为陆地,F处为海洋,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图中A表示________,其在G处的平均厚度约为________千米,F处的平均厚度约为________千米,其在整个地球的平均厚度为________千米。(8分)
(2)图中B表示________,A、B间的分界面的名称是________。简述从A到B地震波速度的变化状况。(8分)
(3)图中C表示________,由图可知C大于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图中D表示________层,一般认为这里是________的发源地。(4分)
答案 (1)地壳 33 6 17
(2)地幔 莫霍面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
(3)岩石圈 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还包括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4)软流 岩浆
解析 读图可知,A为地壳,B为地幔;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为莫霍面,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速度明显加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岩石圈,岩石圈漂浮于软流层之上,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13.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6分)
(2)地球外部圈层,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6分)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__;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圈层之间相互____________、相互__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8分)
(4)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10分)
答案 (1)略。
(2)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3)氮 氧 联系 制约
(4)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大洋地壳较薄。
解析 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地球大气层构成大气圈,水体构成水圈。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大气圈,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渗透到其他圈层中。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平均达33千米,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可达60~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约为6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