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展开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地震波横波(S)和纵波(P)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S波、P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C.S波、P波传播速度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解析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特点,在莫霍界面处,S波、P波都明显增加。
答案A
2.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B.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
C.地壳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由液态物质组成
D.地核是指莫霍界面以下的部分,呈熔融状态
解析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
答案B
2018年1月1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火山和苏门答腊的锡纳朋火山在新年伊始同时喷发,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第3~4题。
3.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 ①圈层 B. ②圈层
C. ③圈层 D. ④圈层
4.火山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 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
C. 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D. 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图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对应的是②圈层。第4题,火山景观的形成,先是岩浆喷出形成火山口,后火山口积水形成湖,故火山形成过程把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联系起来。
答案3.B 4.C
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两座火山2005年9月喷发并引发数百次地震后,非洲大陆在那里出现一条裂缝。地质学家见证了这条裂缝的不断拓宽和延长,并认为若干年后非洲大陆有可能在这里一分为二。据此完成第5~6题。
5.火山组成物质来自地球内部的( )
A.地幔 B.地核 C.地壳 D.岩石圈
6.裂缝从近1千米延长到60千米,非洲大陆也将一分为二,这些直接改变的是地球圈层中的( )
A.大气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岩石圈
解析第5题,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是岩浆,其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且到达地表后温度降低,冷却形成岩石。第6题,由材料可知,裂隙存在于地壳中,而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答案5.A 6.D
读图,完成第7~9题。
7.b圈层的主体是( )
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海洋
8.a、b、c、d四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的是( )
A.d B.b C.a D.c
9.岩石圈的下界在( )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软流层上界 D.下地幔上界
解析据图及所学知识可知,a是岩石圈,b是水圈,c是生物圈,d是大气圈。第7题,水圈的主体是海洋。第8题,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各种水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第9题,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因此岩石圈的下界为软流层上界。
答案7.D 8.B 9.C
10.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2)我国在渤海发现了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南堡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地层时,突然消失的是 波。
解析第(1)题,地球内部圈层和分界面名称属基础知识,根据各圈层的相对位置填写即可。第(2)题,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能穿过固、液、气态物质,而横波只能穿过固态物质。
答案(1)如下图。
(2)横
能力提升
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想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喜羊羊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完成第1~2题。
1.在喜羊羊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
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
D.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2.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由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可知,从地表到地心依次是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和地核。第2题,若海底储有石油,因横波不能穿过液体,横波到达一定深度后会消失,故选A项。
答案1.D 2.A
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被誉为九寨沟“五绝”。读九寨沟景色图,完成第3~4题。
3.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4.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解析第3题,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共四个圈层。第4题,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树木花草属于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3.C 4.C
5.(研究性学习)南京大学附中的同学们对地球物理学非常感兴趣,他们从网上下载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开展研究性学习。读下面他们从网上下载的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千米),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 千米。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
(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约为 ,B处地壳的厚度约为 。
(3)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解析第(1)题,主要为基础知识,记住相关知识即可回答。第(2)(3)题,根据相邻等值线之间闭合等值线区域的特征“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以判断出A处的地壳厚度为45~50千米,B处的地壳厚度为30~35千米,进一步可推断出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
答案(1)33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2)45~50千米 30~35千米
(3)西部、东部山地比较厚,中部较薄,大陆向大洋的过渡地区较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