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新高一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精练: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后作业1
展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选择题
下左图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某种关系,a为甲、乙间相互作用,b为甲、丙间相互作用。右图为我国内陆某地自然景观。据此回答1~2题。
1.若a形成化石,b形成右图中的景观,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表示大气圈 B.乙占有甲的全部
C.乙表示岩石圈 D.乙影响丙的演化
2.景观图所示的区域( )
①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②生态系统比较脆弱 ③植被根系比较发达 ④径流季节变化较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中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 B.制约性
C.整体性 D.平衡性
4.引起图中生态环境失调的主导自然要素是( )
A.气候 B.大气
C.水文 D.生物
下图为“某地区各自然要素关系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四个箭头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河流有夏汛
b.②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③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④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A.ab B.bc
C.cd D.ad
6.该图反映了( )
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差异
b.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c.红壤的改良是促使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向良性发展的关键
d.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
A.ab B.bc
C.cd D.bd
7.下列现象不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A.热带雨林遭破坏,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B.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引起全球气温升高
C.某地区降水量多少与太阳活动周期有一定的关联性
D.长江中上游山区大量砍伐林木,下游地区洪水频发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 )
A.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
B.土壤、生物、大气、水文、地形
C.土壤、地形、水文、大气、生物
D.生物、地形、大气、水文、土壤
9.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 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河流水位降低 ④土壤肥力下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此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1.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
A.b ——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B.c ——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
C.e ——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D.f ——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现象
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此图可以简单地看做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能正确表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现象的是( )
A.①动物 ②绿色植物 ③O2 ④CO2
B.①动物 ②绿色植物 ③CO2 ④O2
C.①绿色植物 ②动物 ③CO2 ④O2
D.①绿色植物 ②动物 ③O2 ④CO2
13.此图还可以说明( )
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②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整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下图示意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从网络上收集的反映某区域地理环境的图片和建立的知识结构。读图,回答14~15题。
14.最适合该图的图名是( )
A.区域植被覆盖类型示意图
B.区域整体性示意图
C.区域差异性示意图
D.区域地域分异示意图
15.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是( )
①生长期日照时间长 ②气温日较差大 ③土壤肥沃 ④水源充足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二、综合题
16.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________特点。各要素间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循环名称是:水循环、生物循环、______________、大气循环。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的是________,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________。
(3)我国西北地区陆地环境的形成主要是由________要素决定的。
17.读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情况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土流失对当地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为防止水土流失而采取的措施: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其中②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考虑,应如何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由题意可知甲为岩石圈,乙为生物圈,丙为大气圈,故D正确。
答案:D
2.解析:景观图为西北干旱地区,故C正确。
答案:C
3.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滥伐森林,导致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中的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C
4.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区域生态环境的失调,都与滥伐森林有关,故引起图中生态环境失调的主导自然要素是生物。
答案:D
5.解析:①表示河流对气候的影响,题目中表述的是气候对河流的影响;②表示土壤对植被的影响,而题目中表述的是植被对土壤的影响。
答案:C
6.解析: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红壤的改良是促使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向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关键性因素。
答案:D
7.解析:地理环境整体性是指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太阳活动不属于地球自然地理要素。
答案:C
8.解析: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根据图示判断即可。
答案:A
9.解析: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那么该地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将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故D项正确。
答案:D
10.解析:此图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各要素(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的整体性关系。
答案:A
11. 解析:江淮平原位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可把旱地改造成水田,不会产生盐碱化现象。
答案:D
12.解析:由题图可知,②可以变为泥炭、煤等,确定其为绿色植物,其他则容易判断为①动物、③O2、④CO2。
答案:A
13.解析:地理环境中的这种碳循环,把各圈层联系起来,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D
14.解析:图示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B
15.解析:结合图示信息,该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生长期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则利于糖分积累。
答案:B
二、综合题
16.解析:第(1)题,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第(2)题,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地貌,故属于水文对地貌的影响。植被破坏而引起土壤肥力下降属于生物对土壤的影响。第(3)题,我国西北地区陆地自然环境最大的特征是干旱,是由气候要素决定的。
答案:(1)整体性 岩石圈物质循环
(2)C D (3)气候
17.解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理水土流失也要采取多种措施作用于不同的自然要素,进行综合治理。
答案:(1)土质疏松 多暴雨 毁林开荒
(2)耕地减少河床淤积
(3)修筑梯田 植树造林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4)植树种草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打坝淤地、修筑梯田以发展果林、薪炭林;合理规划水源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