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19-2020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鲁教必修三讲义 精练: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展开
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2.掌握南水北调三条线路及其优缺点。3.分析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4.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概况
(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
(2)地域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
(3)供需矛盾突出:北方需水量大,但水资源贫乏。
2.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有利条件
(1)位于我国的丰水区:流域广、水量大,人均、单位耕地平均占有水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流量稳定: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较北方河流相对均衡。
(3)调水距离近
思考 南水北调能从根本上解决华北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吗?正确的对策应是什么?
答案 不能。正确的对策应是:大力发展节水技术,降低单位产值水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大力宣传,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管理,加大治污力度,杜绝浪费等。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1.西线工程
(1)路线:位于地势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2)优点:地势高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可以自流供水。
(3)不足: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
2.中线工程
(1)路线:从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到华北地区。
(2)优点:可自流供水到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
(3)不足:挖掘河道工程量大,占用农田多等。
3.东线工程
(1)路线: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沿京杭运河到华北地区。
(2)优点:有京杭运河可利用,工程量小。
(3)不足:黄河以南因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1.积极意义
(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缓解争水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2)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
(3)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控制地面沉降。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工程为例)
(1)长江径流量减少,枯水季节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径流量减少有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3)调水对江淮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4)沿线土壤易发生盐碱化。
(5)沿线经济发达,污水排放多,降低水质。
探究点一 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12月14日,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两年来,共惠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市)的8 700万人口,在保障用水、修复生态、抗旱排涝等方面取得了综合效益。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
材料二 北京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图及长江武汉段流量示意图。
1.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
答案 自然原因:全年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冬春季节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春旱严重。
人为原因:人口密集,人均径流量少;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用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紧张程度;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人类长期的不合理活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
2.中线调水工程的起点是_________。中线与东线调水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除此之外,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
答案 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 中线基本上是自流输水,而东线穿黄前需要逐级提水 有利因素:水源稳定;水质较好。
3.结合北京的气候和长江流量资料,分析如何解决水资源供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答案 由于北方缺水期正是长江的枯水期,所以可先用三峡、丹江口等水库把水蓄积起来,然后再进行调水。
4.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对比
方案
东线方案(A)
中线方案(B)
西线方案(C)
路线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
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调出区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调入区
淮河下游地区、山东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
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输水方式
黄河以南需抽水北送,黄河以北可自流供水
自流供水
自流供水
评
价
优
点
利用京杭运河调水,工程量小;可调水量大
可自流供水,水质较好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水质好
缺
点
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水质差;调水供给范围小
需挖掘渠道的工程量很大;占用农田多,迁移人口多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工程量大
总评
最具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大
最具生态意义
下图为“我国规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两条输水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山脉中,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必须穿越的是( )
A.秦岭 B.昆仑山
C.巴颜喀拉山 D.南岭
2.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河,航运条件优越,水运便利
B.该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C.图示区域南部森林覆盖率高,滑坡、泥石流等不易发生
D.修筑梯田是协调本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把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调入黄河上游,必须穿越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第2题,长江水调入黄河上游,有利于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该地区落差大,水流急,航运条件较差;图示区域南部是横断山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本地区地形起伏大,多为陡坡,故不利于建梯田,退耕还林,恢复植被是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探究点二 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南水北调某路线剖面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的引水,主要解决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兼顾农业及其他用水。东线年调水量可达150~191.5亿立方米,其中黄河以北可分得90亿立方米。中线年调水量110~147亿立方米,其中黄河以北可分得70~75亿立方米,届时华北地区可增加水资源量300亿立方米,人均增加水资源量约100立方米,在正常情况下,可保证华北地区人口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但对彻底解决缺水问题特别是生态环境用水则相差甚远。
1.南水北调该线工程对调入区的生态环境有何有利影响?对长江水质有何影响?
答案 对调入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缓解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趋势,控制地面沉降。
对长江水质的影响:导致长江径流量减少,引起海水上溯,使河口区盐度上升,影响长江水质。
2.分析该线调水工程对调入区的社会经济意义。
答案 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促进调入区经济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深远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
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
本地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资源调配线路区位条件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
经济效益
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扩大相关产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
生态效益
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引汉济渭工程是由汉江向渭河关中地区调水的陕西省内的南水北调骨干工程,该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充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等5个大中城市的给水量。读图,回答3~4题。
3.该调水工程线路的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
A.岩溶地貌广布 B.植被覆盖率低
C.水土流失严重 D.地形起伏较大
4.我国实施引汉济渭工程可以( )
A.为关中地区提供充足的农业用水
B.彻底解决关中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C.缓解关中地区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用水问题
D.导致关中地区大面积地面沉陷、地裂缝加剧
答案 3.D 4.C
解析 第3题,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工程穿越秦岭等山脉,因此复杂的地形是该调水工程建设的最大障碍。第4题,引汉济渭工程主要解决关中地区大中城市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问题,缓解(但不能彻底解决)关中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变关中地区超采地下水的状况,促进地下水采补平衡,减轻城市地质灾害。
[拓展延伸]
1.西电东送
(1)西电东送工程图示
(2)西电东送工程线路及影响
概况
线路
(主力电源)
对输入地
的影响
对输出地
的影响
西电东送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至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等电力紧缺地区
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环渤海地区
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
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
南线: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西气东输
(1)西气东输工程图示
(2)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工程概况
气源
市场
主干管道
一线
工程
新疆油气田
长江三角洲
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甘、宁、陕、晋、豫、皖、苏,东至上海。主干管道全长4 200千米,2004年全线贯通,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
二线
工程
新疆油气田、中亚油气田
珠江三角洲
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干线4 859千米,2012年全线贯通,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三线
工程
中亚油气田、新疆煤制天然气
长三角及东南沿海地区
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东经甘、宁、陕、豫、鄂、湘、赣、粤,终至福建。主干道全长5 220千米,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图表特征: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通常以某一资源分布或资源调配为背景,以区域图或资源调配示意图为载体,考查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原因、线路选择及调配意义等。
读“我国某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因素中,主干线路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 B.城市分布
C.资源状况 D.人口
(2)中宁—郑州段发生明显弯曲,原因是( )
A.为更多的城市供气 B.补充气源
C.地形障碍 D.绕过自然保护区
(1)下列因素中,主干线路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 B.城市分布
C.资源状况 D.人口
(2)中宁—郑州段发生明显弯曲,原因是( )
A.为更多的城市供气 B.补充气源
C.地形障碍 D.绕过自然保护区
结合位置判断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及调配资源的类型。本图所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起止点是轮南—上海,确定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
1.注意题目“经济因素”的要求,图示管道线路经过沿线主要城市,城市为主要用气市场,反映了城市分布影响主干线路的走向。
2.观察线路图中一些明显弯曲的地方,探究弯曲的原因,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障碍和城市分布、补充气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有时图中显示一些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为避免造成生态破坏,线路也会发生弯曲。中宁—郑州段发生弯曲是为了补充气源,经过了陕甘宁气田。
(1)B (2)B
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①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共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只穿越了温带草原带
C.目标市场位于海南
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
(2)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
A.受地势自流向北送水 B.污染严重,水质差
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 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
(3)③资源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 )
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B.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
C.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
D.电子工业升级换代
答案 (1)D (2)C (3)A
解析 第(1)题,图中①资源调配线路为西气东输线路,资源主要来自新疆和中亚,该线路没有经过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穿越了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目标市场是珠江三角洲。选D项。第(2)题,②资源调配线路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够自流,但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建设成本高但水质较好。第(3)题,③资源调配线路是西电东送南线工程,输送电能相对于输送煤炭而言,可以改善珠三角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引大济湟”是从湟水的最大支流大通河引水,穿越山脉进入湟水干流的调水工程。该工程于2015年6月全线通水后,有效缓解了湟水干流地区的“水荒”问题。下图示意“引大济湟”工程线路。据此完成1~2题。
1.湟水干流地区出现“水荒”,主要是由于( )
A.位于西北内陆,降水量小
B.全球变暖,冰川融水补给减少
C.人口和产业集中,需水量大
D.青海湖水位下降,湟水补给青海湖
2.大通河成为“引大济湟”水源地,主要是因为该河( )
①年径流量较大 ②流域内降雨丰富 ③北高南低,可自流引水 ④流域内水资源需求量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湟水干流附近城市密集,说明人口分布比较集中,从而可以推断产业也比较集中,用水量大,导致“水荒”。第2题,大通河是湟水的最大支流,水量较为充沛,年径流量较大;大通河干流地区城镇较少,工农业发展和城市生活需水量小,因此水资源较为丰富,成为“引大济湟”的水源地。
读下图,回答3~5题。
3.图中西气东输管道没有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补充气源
C.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4.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 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
5.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 )
A.欧洲 B.俄罗斯
C.新加坡 D.日本
答案 3.B 4.A 5.B
解析 第3题,图中西气东输管道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是我国陆上天然气分布区,可以为西气东输补充气源,但这会增加管道建设成本,与保护东部生态环境无关。第4题,从图中可以直接判断出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特征为西多东少;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油气资源消费量大,我国油气资源的消费特征为西少东多。第5题,从图中可知,①线路来自于我国北部,源地应为俄罗斯。
6.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线工程沿____________北上,沿线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到达________市,该工程用土石方量________,工程工期短,见效快。
(2)中线工程难度大,工期长,但与东线相比,从地形上看,有________之利,输水成本________,水质________。
(3)我国北方严重缺水,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华北平原农业用水的高峰期是(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月至次年2月
(5)南水北调影响了水循环各环节中的________环节。
答案 (1)京杭大运河 江苏 山东 河北 天津 小
(2)顺流(自流)输水 低 好
(3)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 华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稠密,用水需求量大
(4)A
(5)地表径流
下图为“我国沿海省区耕地与水资源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
1.由图可知,我国沿海省区( )
A.北方水土配合较协调 B.南方水土配合较协调
C.水土配合总体较协调 D.水土配合总体不协调
2.多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频频告急,北方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大
B.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少
C.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D.北方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少,加剧了水资源短缺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北方地区耕地比重大于水资源比重,南方地区耕地比重小于水资源比重,水土配合总体不协调。第2题,北方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小,降水少,水资源较少,导致该地区河流径流量小,且季节、年际变化大,北方地区耕地多,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北方地区中的华北、东北属湿润半湿润地区。
团城湖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末端,是北京段唯一的一段明渠。江水进入团城湖后,还要通过9个提升泵站加压,“爬高”一百多米,把来水最终送入密云水库。读图回答3~4题。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走向发生较大的弯曲,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避开海拔高的山地,使水能自流而下
B.避开密集的居民点,减少移民搬迁
C.避开大面积耕地,保护有限耕地
D.避开交通线,减少对交通的干扰
4.南水北调的江水最终抽水送入密云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A.调节气候 B.调蓄水源
C.降解污染物 D.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走向发生较大的弯曲,可以避开海拔高的山地,使水能自流而下;图中等高线密集区域,海拔较高、坡度陡,不可能有大面积耕地、密集的居民点;交通线对调水线路影响很小。第4题,密云水库是北京市的主要水源地之一;南水北调的江水最终抽水送入密云水库,可以调节水库的季节性水量变化,补充冬季密云水库的水量,从而满足北京市的用水需求;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水库的附属生态功能,不是抽水送入密云水库的主要目的。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基本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据此回答5~6题。
5.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 )
A.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生活用水
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
C.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
D.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
6.引黄济青工程每年11月、12月至次年2月为调水期,其原因是( )
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
B.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季农业用水高峰
C.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答案 5.C 6.B
解析 第5题,引黄济青工程可以减轻青岛市用水压力,从而减缓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地面下沉、海水倒灌等问题。第6题,每年11月、12月至次年2月黄河水含沙量较低,也是农业用水量最少的时期。
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7~8题。
7.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8.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7.C 8.D
解析 第7题,我国的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耗费的能源相对较少,但能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能源自给率高,并且随着能源开发力度的加大,能源自给率越来越高。第8题,Ⅳ地带能源自给率比较低,且越来越低,应是我国东部地带;虽然东北能源丰富,但其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能源消耗量大;目前,青藏地区输出的能源不多。
近年来我国开始实施油气进口多元化战略,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出现,且进口量持续攀升。下图是“我国石油进口通道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北通道沿线沼泽面积大,利于施工
B.西南通道沿线地势平坦,利于施工
C.海上通道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安全性差
D.西北通道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10.我国目前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的出现有利于( )
①缓解能源供需矛盾 ②增强能源供应安全 ③改变我国以煤炭发电为主的现状 ④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9.C 10.A
解析 第9题,由图知,东北通道沿线地区有大面积的沼泽地,不利于施工,因此选项A错误。西南通道经过中南半岛北部和云贵高原地区,前者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后者地形崎岖,不利于施工。因此选项B错误。海上通道经过的海域和国家众多,安全性差,因此选项C正确。西北通道沿线没有经过温带季风气候区,因此选项D错误。第10题,能源进口多元化,可以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增强能源供应安全。我国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增加石油进口来源并不能改变我国能源结构现状。石油是化石能源,会造成大气污染,无法提高环境质量。
特高压输电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之一,其特点是输送容量大、输电距离长、线路损耗低、占用土地少。下图是“2015年我国特高压输电‘三横三纵’线路规划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有关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及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进电力输出区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B.有利于电力输出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的改善
C.有利于减轻铁路、公路运输的压力
D.雅安地区地质灾害可能增加
12.在我国北方,特别是经常受雾霾天气困扰的地区,特高压输电被称为“治霾利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特高压输电可减少煤炭消费量,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②特高压输电可减小东部地区火电规模,减少东部地区的“霾”源 ③特高压输电可以加快西部、北方地区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 ④特高压输电可大幅度降低电价,推动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11.B 12.D
解析 第11题,特高压输电是电力输送的过程,对电力输出区而言,可以加快区域能源的开发,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全局而言,减少煤炭等资源的运输,有利于减轻铁路、公路运输的压力。雅安地区主要是水力资源开发,水坝建设可能会使库区滑坡等地质灾害增加;资源开发有利于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但用煤炭发电会加剧输出区环境污染。因此B说法错误。第12题,特高压输电并不能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①错误;特高压输电也不能大幅度降低电价,④错误。故D正确。
13.下图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太平洋沿岸为什么北部水资源富余,南部水资源贫乏?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理由是什么?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出现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现象,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请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答案 (1)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南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水资源需求量大。 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难度大、投资高。 理由:美国输水路线位于盆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与山脉相交,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
(3)东部调出区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原因:河流水量减少,水体的净化能力和稀释作用降低。治理措施:研究确定合理的调水量和适宜的调水时间。 西部调入区土壤盐碱化加重的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治理措施:①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③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
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与南部的气候差异,并结合两个地区需水量的差异,分析其水资源的供需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第(2)题,可从其是否经过山地,工程量大小等进行考虑。第(3)题,从水体的自净能力分析其水质变化。同时对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加以分析回答。
14.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总长2 170 km,年输送天然气120亿m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影响川气东送工程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的原因。
(2)简述川气东送工程对乙地区发展的影响。
(3)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有哪些?
答案 (1)城市分布(消费市场)。 乙经济区能源相对贫乏,但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甲经济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小,对能源的需求量小,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缓解乙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优化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减轻乙地区的环境污染。
(3)甲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廉价;经济发展潜力大;政策支持;市场广阔。
解析 (1)读图,川气东送工程线路经过很多城市,所以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为城市分布。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主要从“需求”与“生产”之间的关系考虑,甲地区“产”大于“需”,而乙地区则“需”大于“产”。(2)川气东送工程对乙地发展的影响,主要从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环境污染方面考虑。(3)甲地区相对乙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主要从工业区位角度考虑,如能源、土地、劳动力价格、政策、市场等因素。
考点题点细目表
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
资源跨区域调配
1.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6,13
2.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7~12,14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2.掌握南水北调三条线路及其优缺点。3.分析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4.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概况
(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
(2)地域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
(3)供需矛盾突出:北方需水量大,但水资源贫乏。
2.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有利条件
(1)位于我国的丰水区:流域广、水量大,人均、单位耕地平均占有水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流量稳定: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较北方河流相对均衡。
(3)调水距离近
思考 南水北调能从根本上解决华北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吗?正确的对策应是什么?
答案 不能。正确的对策应是:大力发展节水技术,降低单位产值水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大力宣传,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管理,加大治污力度,杜绝浪费等。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1.西线工程
(1)路线:位于地势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2)优点:地势高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可以自流供水。
(3)不足: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
2.中线工程
(1)路线:从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到华北地区。
(2)优点:可自流供水到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
(3)不足:挖掘河道工程量大,占用农田多等。
3.东线工程
(1)路线: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沿京杭运河到华北地区。
(2)优点:有京杭运河可利用,工程量小。
(3)不足:黄河以南因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1.积极意义
(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缓解争水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2)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
(3)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控制地面沉降。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工程为例)
(1)长江径流量减少,枯水季节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径流量减少有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3)调水对江淮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4)沿线土壤易发生盐碱化。
(5)沿线经济发达,污水排放多,降低水质。
探究点一 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12月14日,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两年来,共惠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市)的8 700万人口,在保障用水、修复生态、抗旱排涝等方面取得了综合效益。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
材料二 北京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图及长江武汉段流量示意图。
1.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
答案 自然原因:全年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冬春季节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春旱严重。
人为原因:人口密集,人均径流量少;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用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紧张程度;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人类长期的不合理活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
2.中线调水工程的起点是_________。中线与东线调水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除此之外,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
答案 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 中线基本上是自流输水,而东线穿黄前需要逐级提水 有利因素:水源稳定;水质较好。
3.结合北京的气候和长江流量资料,分析如何解决水资源供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答案 由于北方缺水期正是长江的枯水期,所以可先用三峡、丹江口等水库把水蓄积起来,然后再进行调水。
4.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对比
方案
东线方案(A)
中线方案(B)
西线方案(C)
路线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
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调出区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调入区
淮河下游地区、山东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
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输水方式
黄河以南需抽水北送,黄河以北可自流供水
自流供水
自流供水
评
价
优
点
利用京杭运河调水,工程量小;可调水量大
可自流供水,水质较好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水质好
缺
点
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水质差;调水供给范围小
需挖掘渠道的工程量很大;占用农田多,迁移人口多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工程量大
总评
最具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大
最具生态意义
下图为“我国规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两条输水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山脉中,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必须穿越的是( )
A.秦岭 B.昆仑山
C.巴颜喀拉山 D.南岭
2.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河,航运条件优越,水运便利
B.该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C.图示区域南部森林覆盖率高,滑坡、泥石流等不易发生
D.修筑梯田是协调本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把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调入黄河上游,必须穿越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第2题,长江水调入黄河上游,有利于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该地区落差大,水流急,航运条件较差;图示区域南部是横断山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本地区地形起伏大,多为陡坡,故不利于建梯田,退耕还林,恢复植被是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探究点二 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南水北调某路线剖面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的引水,主要解决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兼顾农业及其他用水。东线年调水量可达150~191.5亿立方米,其中黄河以北可分得90亿立方米。中线年调水量110~147亿立方米,其中黄河以北可分得70~75亿立方米,届时华北地区可增加水资源量300亿立方米,人均增加水资源量约100立方米,在正常情况下,可保证华北地区人口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但对彻底解决缺水问题特别是生态环境用水则相差甚远。
1.南水北调该线工程对调入区的生态环境有何有利影响?对长江水质有何影响?
答案 对调入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缓解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趋势,控制地面沉降。
对长江水质的影响:导致长江径流量减少,引起海水上溯,使河口区盐度上升,影响长江水质。
2.分析该线调水工程对调入区的社会经济意义。
答案 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促进调入区经济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深远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
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
本地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资源调配线路区位条件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
经济效益
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扩大相关产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
生态效益
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引汉济渭工程是由汉江向渭河关中地区调水的陕西省内的南水北调骨干工程,该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充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等5个大中城市的给水量。读图,回答3~4题。
3.该调水工程线路的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
A.岩溶地貌广布 B.植被覆盖率低
C.水土流失严重 D.地形起伏较大
4.我国实施引汉济渭工程可以( )
A.为关中地区提供充足的农业用水
B.彻底解决关中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C.缓解关中地区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用水问题
D.导致关中地区大面积地面沉陷、地裂缝加剧
答案 3.D 4.C
解析 第3题,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工程穿越秦岭等山脉,因此复杂的地形是该调水工程建设的最大障碍。第4题,引汉济渭工程主要解决关中地区大中城市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问题,缓解(但不能彻底解决)关中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变关中地区超采地下水的状况,促进地下水采补平衡,减轻城市地质灾害。
[拓展延伸]
1.西电东送
(1)西电东送工程图示
(2)西电东送工程线路及影响
概况
线路
(主力电源)
对输入地
的影响
对输出地
的影响
西电东送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至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等电力紧缺地区
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环渤海地区
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
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
南线: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西气东输
(1)西气东输工程图示
(2)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工程概况
气源
市场
主干管道
一线
工程
新疆油气田
长江三角洲
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甘、宁、陕、晋、豫、皖、苏,东至上海。主干管道全长4 200千米,2004年全线贯通,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
二线
工程
新疆油气田、中亚油气田
珠江三角洲
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干线4 859千米,2012年全线贯通,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三线
工程
中亚油气田、新疆煤制天然气
长三角及东南沿海地区
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东经甘、宁、陕、豫、鄂、湘、赣、粤,终至福建。主干道全长5 220千米,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图表特征: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通常以某一资源分布或资源调配为背景,以区域图或资源调配示意图为载体,考查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原因、线路选择及调配意义等。
读“我国某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因素中,主干线路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 B.城市分布
C.资源状况 D.人口
(2)中宁—郑州段发生明显弯曲,原因是( )
A.为更多的城市供气 B.补充气源
C.地形障碍 D.绕过自然保护区
(1)下列因素中,主干线路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 B.城市分布
C.资源状况 D.人口
(2)中宁—郑州段发生明显弯曲,原因是( )
A.为更多的城市供气 B.补充气源
C.地形障碍 D.绕过自然保护区
结合位置判断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及调配资源的类型。本图所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起止点是轮南—上海,确定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
1.注意题目“经济因素”的要求,图示管道线路经过沿线主要城市,城市为主要用气市场,反映了城市分布影响主干线路的走向。
2.观察线路图中一些明显弯曲的地方,探究弯曲的原因,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障碍和城市分布、补充气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有时图中显示一些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为避免造成生态破坏,线路也会发生弯曲。中宁—郑州段发生弯曲是为了补充气源,经过了陕甘宁气田。
(1)B (2)B
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①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共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只穿越了温带草原带
C.目标市场位于海南
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
(2)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
A.受地势自流向北送水 B.污染严重,水质差
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 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
(3)③资源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 )
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B.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
C.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
D.电子工业升级换代
答案 (1)D (2)C (3)A
解析 第(1)题,图中①资源调配线路为西气东输线路,资源主要来自新疆和中亚,该线路没有经过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穿越了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目标市场是珠江三角洲。选D项。第(2)题,②资源调配线路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够自流,但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建设成本高但水质较好。第(3)题,③资源调配线路是西电东送南线工程,输送电能相对于输送煤炭而言,可以改善珠三角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引大济湟”是从湟水的最大支流大通河引水,穿越山脉进入湟水干流的调水工程。该工程于2015年6月全线通水后,有效缓解了湟水干流地区的“水荒”问题。下图示意“引大济湟”工程线路。据此完成1~2题。
1.湟水干流地区出现“水荒”,主要是由于( )
A.位于西北内陆,降水量小
B.全球变暖,冰川融水补给减少
C.人口和产业集中,需水量大
D.青海湖水位下降,湟水补给青海湖
2.大通河成为“引大济湟”水源地,主要是因为该河( )
①年径流量较大 ②流域内降雨丰富 ③北高南低,可自流引水 ④流域内水资源需求量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湟水干流附近城市密集,说明人口分布比较集中,从而可以推断产业也比较集中,用水量大,导致“水荒”。第2题,大通河是湟水的最大支流,水量较为充沛,年径流量较大;大通河干流地区城镇较少,工农业发展和城市生活需水量小,因此水资源较为丰富,成为“引大济湟”的水源地。
读下图,回答3~5题。
3.图中西气东输管道没有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补充气源
C.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4.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 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
5.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 )
A.欧洲 B.俄罗斯
C.新加坡 D.日本
答案 3.B 4.A 5.B
解析 第3题,图中西气东输管道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是我国陆上天然气分布区,可以为西气东输补充气源,但这会增加管道建设成本,与保护东部生态环境无关。第4题,从图中可以直接判断出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特征为西多东少;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油气资源消费量大,我国油气资源的消费特征为西少东多。第5题,从图中可知,①线路来自于我国北部,源地应为俄罗斯。
6.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线工程沿____________北上,沿线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到达________市,该工程用土石方量________,工程工期短,见效快。
(2)中线工程难度大,工期长,但与东线相比,从地形上看,有________之利,输水成本________,水质________。
(3)我国北方严重缺水,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华北平原农业用水的高峰期是(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月至次年2月
(5)南水北调影响了水循环各环节中的________环节。
答案 (1)京杭大运河 江苏 山东 河北 天津 小
(2)顺流(自流)输水 低 好
(3)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 华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稠密,用水需求量大
(4)A
(5)地表径流
下图为“我国沿海省区耕地与水资源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
1.由图可知,我国沿海省区( )
A.北方水土配合较协调 B.南方水土配合较协调
C.水土配合总体较协调 D.水土配合总体不协调
2.多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频频告急,北方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大
B.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少
C.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D.北方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少,加剧了水资源短缺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北方地区耕地比重大于水资源比重,南方地区耕地比重小于水资源比重,水土配合总体不协调。第2题,北方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小,降水少,水资源较少,导致该地区河流径流量小,且季节、年际变化大,北方地区耕地多,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北方地区中的华北、东北属湿润半湿润地区。
团城湖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末端,是北京段唯一的一段明渠。江水进入团城湖后,还要通过9个提升泵站加压,“爬高”一百多米,把来水最终送入密云水库。读图回答3~4题。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走向发生较大的弯曲,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避开海拔高的山地,使水能自流而下
B.避开密集的居民点,减少移民搬迁
C.避开大面积耕地,保护有限耕地
D.避开交通线,减少对交通的干扰
4.南水北调的江水最终抽水送入密云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A.调节气候 B.调蓄水源
C.降解污染物 D.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走向发生较大的弯曲,可以避开海拔高的山地,使水能自流而下;图中等高线密集区域,海拔较高、坡度陡,不可能有大面积耕地、密集的居民点;交通线对调水线路影响很小。第4题,密云水库是北京市的主要水源地之一;南水北调的江水最终抽水送入密云水库,可以调节水库的季节性水量变化,补充冬季密云水库的水量,从而满足北京市的用水需求;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水库的附属生态功能,不是抽水送入密云水库的主要目的。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基本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据此回答5~6题。
5.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 )
A.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生活用水
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
C.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
D.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
6.引黄济青工程每年11月、12月至次年2月为调水期,其原因是( )
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
B.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季农业用水高峰
C.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答案 5.C 6.B
解析 第5题,引黄济青工程可以减轻青岛市用水压力,从而减缓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地面下沉、海水倒灌等问题。第6题,每年11月、12月至次年2月黄河水含沙量较低,也是农业用水量最少的时期。
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7~8题。
7.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8.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7.C 8.D
解析 第7题,我国的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耗费的能源相对较少,但能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能源自给率高,并且随着能源开发力度的加大,能源自给率越来越高。第8题,Ⅳ地带能源自给率比较低,且越来越低,应是我国东部地带;虽然东北能源丰富,但其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能源消耗量大;目前,青藏地区输出的能源不多。
近年来我国开始实施油气进口多元化战略,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出现,且进口量持续攀升。下图是“我国石油进口通道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北通道沿线沼泽面积大,利于施工
B.西南通道沿线地势平坦,利于施工
C.海上通道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安全性差
D.西北通道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10.我国目前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的出现有利于( )
①缓解能源供需矛盾 ②增强能源供应安全 ③改变我国以煤炭发电为主的现状 ④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9.C 10.A
解析 第9题,由图知,东北通道沿线地区有大面积的沼泽地,不利于施工,因此选项A错误。西南通道经过中南半岛北部和云贵高原地区,前者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后者地形崎岖,不利于施工。因此选项B错误。海上通道经过的海域和国家众多,安全性差,因此选项C正确。西北通道沿线没有经过温带季风气候区,因此选项D错误。第10题,能源进口多元化,可以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增强能源供应安全。我国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增加石油进口来源并不能改变我国能源结构现状。石油是化石能源,会造成大气污染,无法提高环境质量。
特高压输电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之一,其特点是输送容量大、输电距离长、线路损耗低、占用土地少。下图是“2015年我国特高压输电‘三横三纵’线路规划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有关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及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进电力输出区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B.有利于电力输出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的改善
C.有利于减轻铁路、公路运输的压力
D.雅安地区地质灾害可能增加
12.在我国北方,特别是经常受雾霾天气困扰的地区,特高压输电被称为“治霾利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特高压输电可减少煤炭消费量,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②特高压输电可减小东部地区火电规模,减少东部地区的“霾”源 ③特高压输电可以加快西部、北方地区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 ④特高压输电可大幅度降低电价,推动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11.B 12.D
解析 第11题,特高压输电是电力输送的过程,对电力输出区而言,可以加快区域能源的开发,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全局而言,减少煤炭等资源的运输,有利于减轻铁路、公路运输的压力。雅安地区主要是水力资源开发,水坝建设可能会使库区滑坡等地质灾害增加;资源开发有利于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但用煤炭发电会加剧输出区环境污染。因此B说法错误。第12题,特高压输电并不能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①错误;特高压输电也不能大幅度降低电价,④错误。故D正确。
13.下图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太平洋沿岸为什么北部水资源富余,南部水资源贫乏?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理由是什么?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出现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现象,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请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答案 (1)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南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水资源需求量大。 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难度大、投资高。 理由:美国输水路线位于盆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与山脉相交,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
(3)东部调出区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原因:河流水量减少,水体的净化能力和稀释作用降低。治理措施:研究确定合理的调水量和适宜的调水时间。 西部调入区土壤盐碱化加重的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治理措施:①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③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
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与南部的气候差异,并结合两个地区需水量的差异,分析其水资源的供需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第(2)题,可从其是否经过山地,工程量大小等进行考虑。第(3)题,从水体的自净能力分析其水质变化。同时对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加以分析回答。
14.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总长2 170 km,年输送天然气120亿m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影响川气东送工程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的原因。
(2)简述川气东送工程对乙地区发展的影响。
(3)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有哪些?
答案 (1)城市分布(消费市场)。 乙经济区能源相对贫乏,但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甲经济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小,对能源的需求量小,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缓解乙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优化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减轻乙地区的环境污染。
(3)甲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廉价;经济发展潜力大;政策支持;市场广阔。
解析 (1)读图,川气东送工程线路经过很多城市,所以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为城市分布。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主要从“需求”与“生产”之间的关系考虑,甲地区“产”大于“需”,而乙地区则“需”大于“产”。(2)川气东送工程对乙地发展的影响,主要从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环境污染方面考虑。(3)甲地区相对乙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主要从工业区位角度考虑,如能源、土地、劳动力价格、政策、市场等因素。
考点题点细目表
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
资源跨区域调配
1.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6,13
2.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7~12,14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