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课时作业
展开课时分层作业(十五)
(建议用时:40分钟)
[基础达标练]
读珠江三角洲区域图,回答1~3题。
1.图中可显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优越的发展条件是( )
A.优越的政策 B.毗邻港澳
C.侨乡众多 D.水资源丰富
2.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内市场狭小的自然条件是( )
A.湿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B.横亘东西的南岭的阻挡
C.黏重而贫瘠的红壤
D.矿产资源匮乏
3.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工业)区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和新兴电子工业基地最密切的区位条件是( )
①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②丰富的矿产资源 ③高科技文化水平 ④发达的水陆交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B 2.B 3.C [第1题,抓住“图中可显示”的信息,在图中只有“毗邻港澳”能够体现出来。第2题,横亘东西的南岭的阻挡,使珠江三角洲在国内的腹地狭小。第3题,本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科技水平高,但矿产、能源资源短缺。]
读下图,完成4~5题。
4.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沿街店面”是
( )
A.澳门 B.香港
C.新加坡 D.台湾
5.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后院手工作坊”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 ②“后院手工作坊”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
③“沿街店面”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 ④“沿街店面”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B 5.D [第4题,珠江三角洲尽管也靠近澳门,但是澳门的城市职能不符合“前店后厂”的要求。第5题,珠江三角洲在“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模式中,发挥的是劳动力低廉的优势,香港发挥的是资主、技术、管理的优势。]
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变化图,回答6~7题。
6.关于该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阶段,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B.②—③阶段,工业化速度快于城市化速度
C.③—④阶段,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化水平降低
D.③—④阶段,工业化水平始终高于城市化水平
7.②—③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 )
A.农业 B.工业
C.采矿业 D.服务业
6.A 7.D [第6题,读图可知,①—②阶段,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②—③阶段,工业化速度减慢,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速度快于工业化速度;③—④阶段,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化始终高于工业化水平。第7题,②—③阶段,该国工业化进程减慢,但是城市化水平在上升,说明第三产业得到大力发展,故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服务业。]
1929年,纽约市政府将原本穿越曼哈顿西区105条街道的地面铁轨改造为高架铁路,火车在楼房间穿行,完成肉类、原材料和制成品的运输和卸载。20世纪60年代开始,这段街区的高架铁路运输日益衰弱。如今,纽约人将这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成线型空中花园(如下图),沿线原有的很多仓库和工厂被转化为艺术画廊、零协商店、餐厅等。据此8~9题。
8.当时,纽约市政府将地面铁轨改选为高架铁路的主要目的是( )
A.丰富城市景观 B.提高交通安全
C.促进港区发展 D.节约城市用地
9.如今将高架铁路改造成线型空中花园,可以( )
A.带动周边房地产发展 B.增强城区热岛效应
C.增加城市地表水下渗 D.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8.B 9.A [第8题,当时,纽约市政府将地面铁轨改为高架铁路的主要目的是避免与公路交叉通行,提高交通安全,B正确。当时承担运输任务,丰富城市景观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火车在市区楼房间穿行,促进港区发展、节约城市用地不是主要目的,C、D错误。第9题,如今将高架铁路改造成线型空中花园,可以美化环境,带动周边房地产发展,A正确。能够减轻城区热岛效应,B错误;在空中,不能增加城市地表水下渗,C错误;空中花园没有交通功能,不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D错误。]
10.读下图,回答问题。
我国的经济特区和综合改革试验区图
(1)中国最早选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城市设立经济特区,其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依靠________推动工业化从而带动城市化,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则主要是依靠____________来推进。
(3)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的“特区”,共同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4)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的形成,可能会给这些地区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解析] 第(1)题,在这四个城市设立经济特区,是受国家政策影响,主要考虑这四个城市靠近港澳台地区且是著名侨乡,便于引进外资。第(2)题,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主要是依靠外资推动工业化从而带动城市化,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则主要是依靠大城市(如上海)来推进。第(3)题,两个新区共同的区位因素主要有水运便利、科技发达、市场广阔、劳动力素质高。第(4)题,城市群的形成会使当地环境污染加重,耕地面积减少。
[答案] (1)靠近港澳台地区,是著名的侨乡
(2)外资企业的发展 大城市的辐射
(3)便利的水运条件;先进的科技;广阔的市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4)可能会使这些地区环境污染加重、耕地面积减少等。
[能力提升练]
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B.地价上涨、污染加剧
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D.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12.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
A.科技发达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
D.第三产业发达
11.D 12.C [第11题,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包括交通状况差、生产成本升高、环境污染严重等。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是其实施产业升级的主要原因。第12题,从珠三角向周边地区转移的产业类型主要是资源指向型和劳动力指向型产业,珠三角周边地区资源较为丰富,同时地租低、劳动力丰富等优势比较明显。]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是一个集路、桥、岛、隧为一体的工程,是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港珠澳大桥对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两岸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
(1)简述“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2)打造“珠三角”地区城市群过程中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3)说明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促进“珠三角”工业化、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解析] 第(1)题,“珠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依靠其人缘和地缘以及政策优势,经济迅速发展。第(2)题,打造城市群过程中会给环境、交通、就业等带来很多问题。第(3)题,港珠澳大桥建设能方便各地区间的联系,带动经济的发展。
[答案] (1)位置优越,邻近港澳及东南亚地区;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人才丰富;著名侨乡、改革开放的前沿,便于吸引外资,资金充足;国家给予优惠政策。
(2)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等社会问题。
(3)①缩短港珠澳之间的交通距离,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物流业发展;②带动“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③加强内部联系,扩大交流;④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加速区域开发。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综合训练题,共9页。
地理鲁教版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精练: 这是一份地理鲁教版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精练,共8页。
鲁教版必修三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三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课时作业,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