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4.1 自然灾害的成因 课后检测能力提升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280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4.1 自然灾害的成因 课后检测能力提升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280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精品课时练习
展开一、选择题
2018年2月17日,墨西哥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主要发生在( )
A.海洋内部B.板块内部
C.海陆交界处D.板块交界处
2.该地震可能引发( )
A.海啸B.台风
C.洪涝D.大雾
解析:第1题,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海陆交界处不一定是板块交界处,A、B、C错,D对。故选D。第2题,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烈上升或下沉,使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就是地震海啸,A对;地震与台风、洪涝、大雾无关,B、C、D错。故选A。
答案:1.D 2.A
洪涝灾害是对我国影响非常广泛的自然灾害。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洪灾形成因素之间关联不正确的是( )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
B.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洪水
C.围湖造田—湖泊调蓄洪峰能力减弱—洪水
D.植被覆盖好—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
4.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不包括( )
A.热带面积广,太阳辐射强
B.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C.降水时空分配不均匀
D.植被破坏严重
解析:第3题,泥石流带来的泥沙石块堵塞河道,大量的流水就会往四处蔓延,引发洪水,所以A不符合题意,错误;气温回升导致冰雪融化,在地势低平的地方易导致洪水发生,所以B不符合题意,错误;围湖造田导致湖泊容量减小,减弱湖泊的调蓄抗灾能力,遇高强度的降水易形成洪水,所以C不符合题意,错误;植被覆盖好,地表保水能力强,流域汇水速度慢,不易形成洪水,所以D符合题意,正确。故选D。第4题,我国热带面积小,且太阳辐射不是洪涝灾害多发的因素,所以A符合题意;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易出现集中性降水,引发洪涝,不符合题意,所以B、C不符合题意;植被破坏严重,地表保水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很快汇入河流,引发洪涝,所以D不符合题意,错误。故选A。
答案:3.D 4.A
读长江中下游地区2018年春、夏季降水比较图,回答5~6题。
5.结合图示,分析201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曾发生过的自然灾害有( )
A.春旱夏涝B.春涝夏旱
C.春夏均旱D.春夏均涝
6.对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山地丘陵地区,上述灾害变化不会带来的次生灾害是( )
A.火灾B.泥石流
C.滑坡D.低温冷害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该地区春季降水量较平均值小很多,可判断出现干旱灾害;而夏季降水量较平均值大幅增加,可判断出现洪涝灾害,即春旱夏涝。故选A。第6题,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春旱夏涝灾害。春季干旱易引发火灾;夏季暴雨冲刷导致山地丘陵区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而不会带来低温冻害。故选D。
答案:5.A 6.D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区经济的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表回答7~8题。
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
7.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
A.①B.②
C.③D.④
8.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出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
A.气温高低B.风力强弱
C.光照强度D.降水量大小
解析:第7题,泥石流的成因是降水集中,多暴雨和冰雪融水;山高谷深,坡度大;植被覆盖差,多石块、泥沙等。从表格中可以看出③处集水面积最大,能形成水流;坡度最大而且流域落差大,水流的流速快,冲刷力强;植被覆盖最差,能产生松散的物质,所以③处最有可能发生泥石流。故选C。第8题,泥石流主要与降水量有关,因此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降水量大小。故选D。
答案:7.C 8.D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9~10题。
9.我国六大地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
C.中南地区D.华东地区
10.下列地形中发生滑坡、泥石流最少的是( )
A.山地B.丘陵
C.平原D.高原
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直方图越高,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的概率越高。据此可知,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西南地区。故选B。第10题 ,由图可知,发生滑坡和泥石流最少的地区为东北和华北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C正确。故选C。
答案:9.B 10.C
11.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一般( )
①河网密布 ②植被稀少
③山体较陡 ④降水集中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选D。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故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一般植被稀少,山体较陡,降水集中,②③④正确;河网密布,水流分散不易形成泥石流,①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
1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多发区,基本遵循沿____________分布的规律。
(2)影响我国的地震主要是( )
A.构造地震B.火山地震
C.塌陷地震D.水库地震
(3)为什么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
(4)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灾情,试分析原因。
解析:(1)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上,西部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东部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故地震灾害多发,主要分布在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2)影响我国的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3)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建筑物、城市较密集,经济发达,而西部地区人烟稀少,故灾情东重西轻。(4)唐山大地震灾情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答案:(1)青藏 新疆 华北 台湾 活动断裂带
(2)A
(3)东部地区人口、城市、建筑物密集,经济密度大,西部地区人烟稀少。
(4)自然原因:此次地震位于华北地震带,震中位于市区;且地震发生在凌晨,人们正处于睡眠中,逃生机会小。人为原因:唐山是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人口密度大;城市中房屋的抗震系数小;人们的防震意识差。
13.读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滑坡的地理分布以____________为界,东部稀少,西部密集;泥石流的地理分布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界,东南密集,西北稀少。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在第二级阶梯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和空间思维能力。注意观察图中东西两条界线,结合所经过的地区去解答问题,并结合该地区的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分析滑坡、泥石流分布密集的原因。
答案:(1)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
(2)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相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石灰岩等可溶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力的形成条件。
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
(km2)
平均坡度
(°)
流域落差
(m)
植被覆
盖率(%)
①
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8
1 353.7
13.2
④
4.5
26.1
384.7
20.5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练习,共7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课时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精品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精品同步训练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