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课后测评
展开此套题为W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十四 自然灾害的成因
(25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下图为“地震发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震中位于图中( )
A.a处B.b处
C.c处D.d处
2.d处称为( )
A.震源B.震中
C.震级D.烈度
【解析】1选C,2选A。图中c是震中,d是震源。
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之间的关系。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
A.年降水量少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4.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
A.流速减小B.流速增大
C.水位涨落D.水位稳定
【解析】3选B,4选C。第3题,该地滑坡频率与月均降水量呈正相关,夏季为滑坡多发季节。第4题,水库蓄水后,库区内河水流速减小,对山坡的侵蚀作用减弱;蓄水后滑坡多发主要是因为坡脚与水库交界处长期遭受水的侵蚀,对山坡的支撑作用减弱;水位涨落会加剧这种作用。
(2019·北京高一检测)2018年7月16日北京迎来大到暴雨,密云某地山体垮塌。据此,完成5、6题。
5.此次强降雨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河流的径流量增大
B.地下水水位迅速抬升
C.山区植被覆盖率锐减
D.有效缓解北京夏季干旱
6.密云某地山体垮塌的原因有( )
①山体土质松散,不稳定
②山地地形,起伏较大
③植被根系发达,保持水土能力差
④降水强度大,对山体侵蚀作用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5选A,6选B。第5题,强降雨可使地表径流短时间汇集,也会导致河流径流量增大;大到暴雨,时间短,下渗不够充分,地下水位不可能迅速抬升;大暴雨使部分山体垮塌,不会造成覆盖率锐减;夏季是北京的雨季。第6题,山体垮塌与山体坡度、地质构造、牢固程度、植被多少、降水和人类活动等相关。植被茂密,保持水土能力强,不易导致山体垮塌,排除③项。
洪水是因大雨、暴雨或持续性降雨等原因导致河湖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下图为中国洪水频率分布图( 1949~1989年)。读图,完成7~ 9题。
7.我国洪水频率( )
A.西北地区最高
B.东部高,西部低
C.黄河和长江上游地区较高
D.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8.洪水在我国( )
A.人口稀疏区出现频率高
B.影响范围小、危害低
C.对畜牧业生产没有影响
D.对粮食生产影响严重
9.洪水与降水之间的关系是( )
A.降水多的地区每年都发洪水
B.降水少的地区不会发洪水
C.洪水多发区降水量大且集中
D.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区不会发洪水
【解析】7选B,8选D,9选C。第7题,读图可知,东部地区洪水发生频率明显高于西部地区;长江和黄河上游大多位于西部,洪水频率较低;南方地区整体洪水频率也高于北方。第8题,洪水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大。第9题,降水多、降水季节变化大和年际变化大的区域,洪水灾害比较频繁。
10.小明想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城市洪水发生的原理。下列实验设计能说明暴雨容易引发城市洪水的是( )
A.快速地将一瓶矿泉水倒在海绵垫子上,水都被吸收了
B.快速地将一瓶矿泉水倒在草地上,水在草地上渐渐被吸收
C.分别将水倒在草地上和水泥地上进行比较,后者水四处漫流
D.慢慢地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但连续倒上一天后,水也开始四处漫流
【解析】选C。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面“硬化”不易下渗。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修建公路后,小河沟的含沙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照此下去,该山地公路的安全如何?为什么?
(3)在目前情况下,你认为可采取哪些补救措施?
工程措施: 。
生物措施: 。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修筑公路使山体的坡度变陡了,同时破坏了山上的植被,会加重水土流失,小河沟的含沙量增大。第(2)题,人类的工程活动使地表环境变得不稳定,特别容易出现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第(3)题,解决的办法是植树种草,同时修筑水泥护坡。
答案:(1)含沙量增大;山体坡度变陡,植被遭到破坏。
(2)将变得不安全。山体有可能滑坡。
(3)修筑水泥护坡 植树种草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上图所示甲、乙两地2014年先后发生了地震,相关情况见下表。
甲地损失比乙地大,主要是由于甲地的地震引发了____ 灾害,此灾害是如何形成的?请利用表中两条信息加以说明。
【解析】据表分析可知,甲地地震震级小于乙地,震源深度大于乙地,但地震损失大于乙地,说明甲地地震引发了次生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滑坡、崩塌的发生不一定要有水的参与,而泥石流的发生必须有水的参与,表格中的地震时间可用于判断降水状况。滑坡发生的机制是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泥石流发生机制是充足的水、足够多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崩塌发生则要求有一定坡度和空面的存在。本题中关于次生灾害的形成原因,可根据三种次生灾害的发生机制,提取甲地地震时间、地形状况、植被状况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滑坡(崩塌、泥石流) A信息:高山峡谷地区,说明:山体坡度大,岩体不稳定。B信息:植被稀疏,说明:地表松散物质裸露,容易滑落。C信息:地震发生时间为8月,说明:正值雨季,降水多。(若答滑坡,则ABC任答两条;若答崩塌,则AB必答;若答泥石流,则C必答,AB任答一条)
读我国部分地区多洪涝区分布图,完成13、14题。
13.我国多洪涝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
A.雨季漫长B.地势低平
C.河网密布D.植被稀疏
14.图示多洪涝区发生洪涝的时段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距海远近
C.锋面位置D.台风频次
【解析】13选B,14选C。第13题,洪涝灾害形成与气象、地形等因素有关。读图可知,洪涝多发区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中,而图中的雨季时间自南向北逐渐缩短,这些地区地势低平,易积水。第14题,洪涝灾害分布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等,该区域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雨季长短不同,降水量季节、年际差异大,易发生洪涝灾害。从空间上看,这些区域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和南部多雨区。而随着锋面雨带所处位置不同,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也会发生变化,主要因素为锋面位置。
15.(2016·全国文综Ⅰ)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深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暴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解析】古乡沟上游地区沟谷堆积物数量大,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该地冰川量大,夏季消融,同时夏季降水量大,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中游地区狭窄的河谷,坡度大,更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答案: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解析】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地势低平、海水顶托)、气候(降水多且集中)、河流(水系发达)等方面回答。读图文材料可知M城地处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集水面积广,海水顶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地
点
地震
时间
震级
震源
深度
地形
状况
植被
状况
人员财
产损失
甲
8月6日
16:30
6.5级
12 km
高山
峡谷
稀疏
大
乙
10月17日
21:49
6.6级
5 km
丘陵
为主
茂密
小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6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课后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本单元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本单元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