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基础过关
1.中世纪的西欧是在多种文明的交流、碰撞中发展起来的。创造这些文明的人包括( )
①蒙古人 ②罗马人 ③日耳曼人 ④土耳其人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解析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诞生了西欧封建社会。
答案 A
2.“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仪式应出现于( )
A.古代印度河流域 B.中世纪的欧洲
C.封建社会的中国 D.古代两河流域
解析 封君封臣制度是中世纪的欧洲的基本制度,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故B项正确。
答案 B
3.一份公元1050年的文献记载了英国赫思堡恩修道院的一些状况:“在复活节,他们(农奴)还应缴纳两只母羊、两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从这则材料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节日里领主才收取地租 B.地租包括实物和劳役地租
C.农奴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D.修道院的教士们贪得无厌
解析 材料中缴纳的是实物,“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说明还得服劳役,故选B项。
答案 B
4.中世纪欧洲的农奴和农民,主要是是否人身自由与拥有生产资料上的区别,下列关于欧洲农奴身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奴就是奴隶,他们必须无偿为领主服务
B.农奴无人身自由,是与领主有明显人身依附关系的独立生产者
C.农奴类似农民,与领主没有人身依附关系,他们可以任意离开
D.农奴只需对领主承担劳役地租,无需承担任何义务
解析 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不同于奴隶,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故B项正确。
答案 B
5.自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出现了新的权力机构——等级代表会议。下列对当时的欧洲社会权力结构含义的理解,准确的是( )
A.国王高高在上,市民与贵族屈居其下
B.国王与贵族权力处于至高无上地位
C.教皇与贵族相互联合以共同对付国王
D.国王借助等级代表会议来实施统治
解析 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显著特征之一。
答案 D
6.在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确立大一统神权统治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王权需要借助教会的支持
B.封建割据,王权衰微
C.教皇实力强大
D.人们是教会的子民
解析 封君封臣制度造成诸侯割据,王权衰微,教皇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和精神统治,确立了大一统的神权统治。
答案 B
7.11世纪开始,城市再度兴起,中世纪城市的最初市民主要是( )
A.手工业者和商人 B.自耕农和农奴
C.封建领主和农民 D.封建领主和商人
解析 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
答案 A
8.在法国有一个城市叫做琅城,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可能主要是因为十一二世纪的哪一历史事实( )
A.琅城市民的反侵略斗争
B.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C.琅城市民抵御了日耳曼人的袭击
D.这里是罗马征服时的古战场
解析 十一二世纪,西欧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答案 B
9.恩格斯说过,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这说明中世纪西欧城市( )
A.公共设施建设很齐全 B.环境优美
C.是“黑暗时代”的曙光 D.规模超大
解析 由于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中世纪城市规模小,公共设施滞后,城市环境脏乱,但是其兴起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故被称为“中世纪的花朵”。
答案 C
10.如图为一学生的学习笔记。由此判断,他所学习的国家是( )
A.希腊 B.波斯帝国
C.俄罗斯 D.拜占庭帝国
解析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建立于公元395年,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帝国灭亡。
答案 D
能力提升
11.“领主封臣关系不仅仅表现为一种忠诚与否的关系,它有着深刻的经济因素。要解除关系意味着封土必须收回,显然没有重大的理由,封臣不会这样做。”这表明维系西欧封臣和封君关系的基础是( )
A.人口 B.土地 C.血缘 D.忠诚
解析 依据材料中“要解除关系意味着封土必须收回”看出,土地是维系西欧封臣和封君关系的纽带,故选B项。
答案 B
12.“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了庄园大体上是( )
A.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
B.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
C.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一个比较工业化的经济实体
解析 材料中“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反映了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故选C项。
答案 C
13.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解析 材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说明教权高于王权。
答案 A
14.“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形成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使封建社会发展到‘顶点’”。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是( )
①生产力提高 ②商品经济的发达 ③封建领主的参与
④庄园的衰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15.《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它由四部法律文献组成,其中哪一部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
A.《查士丁尼法典》 B.《法学汇纂》
C.《法理概要》 D.《新法典》
解析 《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答案 A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
材料二 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结成有一套独特的仪式。……附庸把手放到贵族的手里就表示附庸个人为贵族所支配,贵族抓住附庸的手表示贵族接纳了这种顺服。……所有这一切都要面对圣物起誓。……12世纪以后,书面契约开始增多。
——黄洋、赵立行、金寿福著《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材料三 罗马人的文明是城市的,至少从表象来看如此;中世纪西欧的文明是乡村的,无论从表象还是实质看都是如此。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欧确立等级关系的方式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征。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何说“中世纪西欧的文明是乡村的”?
答案 (1)方式变化:由言行确立关系的方式发展为书面契约的方式来确立关系。特征:国王名义上是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依据土地的分封确立了封建依附关系;只有上下级的领主与附庸,不能越级管理。
(2)中世纪初期,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衰败没落了,在封建大地产的基础上,西欧形成庄园制度,庄园成为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中世纪的西欧朝着全面的乡村生活方式迈进。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时练习,共6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练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精练: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精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