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后篇巩固提升
合格考专练
1.观察下图,它表现的是( )
A.雅典的民主政治B.印度的种姓制度
C.罗马的奴隶制度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在封君封臣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因此,本题所示示意图表现的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故本题答案为D项。
2.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西欧逐渐流行开来。这种新的组织形式是( )
A.租地农场B.手工工场
C.封建庄园D.垄断组织
答案C
解析租地农场是在14世纪左右,伴随着西欧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出现的土地经营方式,手工工场则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在城市的主要组织形式,垄断组织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故A、B、D三项均错误。9世纪左右,在西欧逐渐流行开来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封建庄园,故C项正确。
3.领主可以用来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用来维护自己权益的地方是( )
A.领主自营地B.农民份地
C.元老院D.庄园法庭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故D项正确。
4.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人身自由权B.城市自治权
C.特许经营权D.男女平等权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富庶城镇的市民阶层要求摆脱世俗封建主和教权的统治,获得自治权,故B项正确。
5.对比下图:封建时期(11世纪)的中国城市与西欧城市。从中你能得出的信息是( )
A.城市的经济职能占主导
B.城市的商品经济较发达
C.市民阶层均取得自主权
D.小农经济为城市的基础
答案B
解析11世纪,中国处于北宋时期,当时的城市虽然已经打破了坊市界限,经济职能增强,但仍以政治职能为主,故A项错误;从两幅图中可看出,无论是中国的城市还是西欧的城市均存在商品交换,故B项正确;中国城市处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下,市民阶层不可能有自主权,故C项错误;西欧城市以工商业经济为基础,故D项错误。
6.在中世纪的欧洲,教皇能够确立大一统神权统治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割据,王权衰微
B.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教育
C.天主教会是最大封建主
D.所有人都是教会的子民
答案A
解析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封君封臣制度和封建庄园制度的盛行,各级封建主在各自领地内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致使封建王权对各封建主包括教会的控制逐渐减弱,这就给教皇加强对各地教会的控制以可乘之机。罗马教皇依靠严密森严的封建性的教阶制度加强了对各地教会的控制,从而建立起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故A项正确。
7.下图是某个国家发展示意图,图中④政权的名称是( )
①公元前509—
前27年②公元前27—
395年③395—476年④395—1453年
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共和国
C.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
答案D
解析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建立,又称拜占庭帝国;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故D项正确。
8.公元530年,商人奥曼图斯特在君士坦丁堡与当地的手工业者拉慈希发生了经济纠纷,两人闹得不可开交,最终走上法庭。法官对此官司的裁决将依据( )
A.封建等级制度B.《查士丁尼法典》
C.公民大会决议D.《汉谟拉比法典》
答案B
解析公元530年,拜占庭帝国正处于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其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故B项正确。
9.1547年开始,伊凡四世实行独裁统治。为了打击大贵族分立主义而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新法典B.改组中央机关
C.实行“特辖领地制”D.对外侵略扩张
答案C
解析伊凡四世实行“特辖领地制”,特辖区包括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富庶地区和军事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然后将特辖区的土地分给小贵族,让他们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故C项正确。
10.下列是某校高一学生在学习《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课时,搜集到的材料及探究的问题。
材料一 封建关系的基础是土地……如果领主将一块土地赐予一个人,这个人就成了封臣……封臣的权力和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与他在举行臣属仪式时承担的义务是相应的……臣属仪式和赐封仪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约。
——摘编自[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世界通史》
材料二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自14世纪初起……庄园主纷纷放弃自营地,改为出租经营,货币地租流行,农奴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人身自由……庄园趋于瓦解。
——摘编自肖翠松《试析中世纪西欧庄园制
瓦解的经济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封建关系”确立的基础,并概括西欧封建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欧地租交付方式和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并分析引起该变化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请你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参考答案(1)基础:土地。
特点:等级关系;契约关系(明确彼此间的权利与义务;权利与义务交织在一起)。
(2)变化:从以劳役地租为主转变为流行货币地租;从庄园转变成为租地农场。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
(3)主题:西欧封建制度的兴衰。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封建关系的基础是土地……如果领主将一块土地赐予一个人,这个人就成了封臣……臣属仪式和赐封仪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约”分析可知,西欧“封建关系”确立的基础是土地;根据材料一概括可知,西欧封建关系的特点是等级关系;契约关系(明确彼此间的权利与义务;权利与义务交织在一起)。第(2)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西欧地租交付方式和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劳役地租为主转变为流行货币地租;从庄园转变成为租地农场。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第(3)问,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的主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兴衰。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时练习,共6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练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