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一课一练
展开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图中a、b、c、d四点间存在环流,根据下表提供的气压数值,完成第1~2题。
1.若a、b、c、d四点间形成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c处气压高于a处,所以c处空气流向a处
B.a处气压低于b处,所以b处空气流向a处
C.b处气压低于d处,所以b处气温高于d处
D.c处气压高于d处,所以c处气温高于d处
2.关于a、b、c、d四点间存在的环流,判断正确的有( )
A.若该环流发生在夜晚沿海地区,则c为海洋
B.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及其附近郊区,则d为郊区
C.若该环流发生在白天沿海地区,则c为海洋
D.若该环流发生在夜晚山谷地区,则d为山坡
解析第1题,根据四点的气压值,可以判断环流的流向为c→d→b→a→c。第2题,沿海地区白天陆地气压低,海洋气压高,夜晚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低;城市及其附近郊区,城市气压低,郊区气压高;山谷地区白天山谷底部气压高,山坡气压低,夜晚山谷底部气压低,山坡气压高。
答案1.B 2.C
下图为海陆风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此图表示的时间应该是( )
A.白天B.夜晚C.冬季D.全天
4.A、B、C、D四点的气压按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B.A
C.D>C>A>BD.C
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方向判断,陆地盛行上升气流,海洋盛行下沉气流,判断陆地的气温较海洋高,故判断表示的时间为白天。第4题,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是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C、D的气压较A、B低;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A点气压高于B点,D点气压高于C点。
答案3.A 4.D
某中学生在我国西北某地野外考察时,感受到林地和沙地间存在热力环流。据此完成第5~6题。
5.该同学由沙地走向林地的过程中感觉到风( )
A.从东南吹来B.从东北吹来
C.从西南吹来D.从西北吹来
6.该同学依据观察结论绘制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是( )
解析第5题,白天沙地气温高,气压低,林地气温低,气压高,因此水平方向风由林地吹向沙地,再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所以该同学由沙地走向林地过程中感觉到风从东南吹来。第6题,结合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可知,白天近地面风应该由水库吹向度假村;白天风由草地吹向沙地;夜晚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郊区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风由郊区吹向城市。
答案5.A 6.B
下图是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读图,完成第7~8题。
7.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 )
A.雨季及时排水B.充分利用太阳能
C.减弱噪声干扰D.降低光污染危害
8.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房间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
A.冷空气从通风口1进入房间甲,暖空气从通风口2进入房间乙
B.冷空气从通风口1进入房间乙,暖空气从通风口2进入房间甲
C.暖空气从通风口1进入房间甲,冷空气从通风口2进入房间乙
D.暖空气从通风口1进入房间乙,冷空气从通风口2进入房间甲
解析第7题,据题意知,此设计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第8题,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可以充分接受太阳辐射增温,室内气温比房间乙高,气压比房间乙低,因而暖空气从通风口1进入房间乙,冷空气从通风口2进入房间甲。
答案7.B 8.D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米、0.6米、0.5米的透明玻璃柜,在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盆热水(A盆)和一盆冰块(B盆),然后用塑料薄膜把
柜的顶部密封,在塑料薄膜的一侧开一个小孔,点燃一束香,插入小孔内(如右图所示)。一段时间之后,你能看到烟在玻璃柜内的A、B、C、D之间形成一个环流。
(1)这个小孔应当开在装有 (填“冰块”或“热水”)的盆上方。
(2)这个实验要验证的是 环流。这个环流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地面冷热不均 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 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
(3)下面的甲、乙、丙三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环流(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及其等压面弯曲形态的是 图。该图中B、D两点,气压较低的是 点;A、B两点,气压较高的是 点。若A、B两点分别表示海洋和陆地,则图示时间应当是 (填“白天”或“夜晚”)。
解析第(1)题,冰块处气温低,空气下沉,所以,应该把孔开在冰块的盆上方,使香放出的烟随空气下沉进入热力环流圈。第(2)题,这个实验验证的是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由于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空气发生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第(3)题,热力环流中,热的地区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等压面下凹,对应高空形成高气压,等压面上凸;冷的地区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等压面上凸,对应高空形成低气压,等压面下凹。同一地点的近地面气压比高空气压高,所以B点气压高于D点气压。同一水平高度的A、B两点,A点气温高,形成低气压,B点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即A点气压低于B点气压。夜晚,陆地相对于海洋形成高气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因此图示时间应当是夜晚。
答案(1)冰块
(2)热力 B
(3)甲 D B 夜晚
素养提升
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能正确反映图示情况的是( )
①该时段为夜间 ②该时段为白天 ③该时段吹谷风
④该时段吹山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下列古诗蕴含的原理与图中现象相关的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D.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第1题,从图中等压面和等温面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该时段河谷等温面向高处凸,等压面向低处凹,说明该时段河谷较两侧温度高,气压低,根据山谷风的热力环流原理,可以判断该时段为夜间,吹山风。第2题,夜间河谷温度高,空气上升,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容易成云致雨,所以夜雨较多。
答案1.B 2.C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①处为陆风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4.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①处风向是从湖水面吹向陆地,是湖风,据同一水平面空气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得出,湖面气压高于陆地,因此②处盛行下沉气流,④处盛行上升气流,空气上升过程中容易成云致雨,③处风受到的摩擦力较近地面小,因此比①处风力大。此处还可以根据风向标来识别大小。第4题,城市地面硬化,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得湖陆风加强;湖陆风会将湿润的空气带入城市,使城市的湿度加大,缩小城市的昼夜温差;围湖造陆减小了湖水面和陆地之间的温差,从而使得湖陆风减弱。
答案3.D 4.C
沿海城市的热岛效应和海陆风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据较新的研究表明,海陆风的影响范围可达上百千米。图1为某年天津市春季、夏季、冬季和全年热岛强度平均日变化曲线图,图2为天津市简图。据此完成第5~6题。
图1
图2
5.据图1可判断天津市( )
A.大体上日出前后,热岛效应最强
B.太阳辐射越强,热岛效应越强
C.与春、夏、冬季相比,全年热岛效应最强
D.全年热岛效应平均日变化最大
6.天津市的热岛效应会导致海风势力显著增强的地点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第5题,由图1可知,热岛强度平均日变化曲线在日出前后为最大值,即热岛效应最强;中午太阳辐射最强,但热岛强度较低;热岛效应最强为冬季;冬季的热岛强度平均日变化最大。第6题,当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近地面风向与海风风向相同时,两者叠加会使海风增强。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②符合这一条件。
答案5.A 6.B
7.(拓展探究)某学校地理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为了解释热力环流的原理,动手做了一个实验。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该小组准备的实验材料:①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②胶合板(一侧开有一个小洞);③一盆热水;④一盆冰块;⑤一束香;⑥火柴。
材料二 该小组的实验步骤:①把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入玻璃缸内的两侧;②盖上胶合板,有孔的一侧对着冰块盆;③点燃香,垂直从小孔插入适当深度。
(1)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从实验的效果考虑,为什么胶合板的小孔要对着冰块盆?
(3)由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4)列举地理环境中这种运动形式的两个实例: 、 。
解析第(1)题,热力环流的成因主要是地面冷热不均。第(2)题,在整个实验中,通过香的烟来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香放在下沉气流一侧,有利于烟参与空气的流动,便于观察。第(3)题,通过观察烟的流动方向,可以验证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空气流动。第(4)题,只要地表冷热不均的地方,都可以出现热力环流现象,如山谷风、海陆风和城市风等。
答案(1)地面冷热不均。
(2)因为冰块盆处气流是下沉的,实验效果明显。
(3)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热力环流。
(4)海陆风、山谷风、热岛效应(城市风)、季风(任答两个即可)
气压/百帕
a
601
b
612
c
1 015
d
1 000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达标测试,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此生活技巧所体现的地理原理为,图中四地,气压值最高的是,形成图示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产生该实验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根据图示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综合训练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