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达标测试
展开知识点一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图中abcd四点间存在环流,根据下表提供的四点气压数值。据此完成1~2题。
1.若abcd四点间形成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c处气压高于a处,所以c处气流流向a处
B.a处气压低于b处,所以b处气流流向a处
C.b处气压低于d处,所以b处气温高于d处
D.c处气压高于d处,所以c处气温高于d处
2.abcd四点间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
A.近地面温度差异 B.高空温度差异
C.垂直方向气压差异 D.近地面风向差异
读图,回答3~4题。
3.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
B.温度:B>A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气压:D>A>B>C
4.下图为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受大气运动的影响,气压会产生水平差异。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近地面气温A处>B处
B.近地面气压A处>B处
C.C处空气下沉
D.D处空气上升
6.图示A、B、C、D四点等压面上凸的是( )
A.A和B B.C和D
C.A和C D.B和D
人们在切洋葱时经常会被它释放的辛辣气体刺激流泪,生活小窍门节目中曾给出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图):首先从冰箱中取出冷却好的洋葱,然后在砧板两侧放置点燃的蜡烛,这样切洋葱时就可以有效避免流泪。读图,完成7~8题。
7.此生活技巧所体现的地理原理为( )
A.大气的保温作用 B.大气的热力环流
C.大气的削弱作用 D.大气的温室作用
8.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洋葱和蜡烛间空气运动方向的是( )
知识点二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四地,气压值最高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0.形成图示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陆的气压差异
C.海陆的海拔高度不同 D.地球自转产生偏向力
11.该图反映的现象是( )
①海洋气温比陆地低 ②海洋气温比陆地高
③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④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列能正确表示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3.假如②图中等压线分布正确,下列四点气压最高的是( )
A.A B.B C.C D.D
城市热岛是指城区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城市热岛效应一般在夜间较强。下表是2009~2018年北京地区城区站和郊区站不同季节夜间02时平均气温(℃)。据此完成14~16题。
14.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北京地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城市热岛效应一般在夜间较强,因为夜间( )
A.城区比郊区增温快 B.城区比郊区增温慢
C.城区比郊区降温快 D.城区比郊区降温慢
16.为缓解北京地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合理的措施是( )
A.缩小北京城区面积 B.铺设更多透水地砖
C.设置城市通风走廊 D.禁止建设高层建筑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指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传统民居的穿堂风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与“穿堂风”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
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大气受热过程
18.图示时段与B地相比,A地气温和气压分别是( )
A.高、高 B.高、低
C.低、低 D.低、高
[答题区]
能力提升课后练
读近地面风向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甲为海洋,乙为陆地,该风为热力环流的一部分,箭头表示风向。图示风向常出现在( )
A.北半球的白天 B.南半球的白天
C.北半球的夜晚 D.南半球的夜晚
2.甲、乙两地此时( )
A.甲地气温较高 B.乙地降水概率大
C.乙地气温较高 D.甲地近地面为高压
2022年夏季,鄱阳湖出现“汛期反枯”现象,湖床裸露,出现大片草洲。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四幅图中,能准确表示鄱阳湖湖岸热力环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汛期反枯”期间,鄱阳湖沿岸湖陆风减弱是因为( )
A.夏季风影响减弱 B.下垫面性质差异减小
C.植被覆盖率增加 D.湖岸气温日较差增大
下图为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造成甲、乙两地等压面形态差异显著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
A.地面受热不均 B.海陆分布不均
C.海拔高度差异 D.物理性质差异
6.可以表示白天山坡的是( )
A.甲图中A地 B.甲图中B地
C.乙图中E地 D.乙图中F地
城市热岛强度为城区平均温度与其周边郊区平均温度的差值,造成城区气温高于周围郊区气温的现象被称为城市热岛效应。晋江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濒临台湾海峡。下图示意晋江市海陆风日与非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据此完成7~8题。
7.与非海陆风日相比,晋江市海陆风日午后热岛强度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冷湿陆风影响 B.受暖湿陆风影响
C.受冷湿海风影响 D.受暖干海风影响
8.随着晋江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其( )
A.海风与陆风均增强 B.海风增强,陆风减弱
C.海风与陆风均减弱 D.海风减弱,陆风增强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较低,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城市热岛效应一般在夜间较强。下表是2010~2019年我国某特大城市城区和郊区不同季节凌晨2:00的平均气温(℃)。据此完成9~10题。
9.该城市与郊区形成的热岛效应最强出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城市热岛效应一般在夜间较强,其原因有( )
①白天城乡蓄热量存在差异 ②夜间城乡保温效果存在差异 ③白天城乡风向存在差异 ④夜间城乡气压存在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某大城市位于山区边缘的平原地区。山谷风为该地最主要的局地大气环流,谷风由平原吹向山区,山风则相反。外来污染源的输送及当地山谷风的扩散作用是影响当地PM2.5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下图为某年10月7日该城市风向(a)及PM2.5浓度(b)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1~12题。
11.据图判断( )
A.该城市位于山区的北部地区
B.外来污染物主要源于城市南部
C.植树造林可增强山风的风力
D.正午前后谷风的风力达到最强
12.可以降低PM2.5浓度的有效措施是( )
A.加强空气监测,及时预报污染的浓度
B.提倡本地绿色出行,市区禁行机动车
C.尽量减少外出,并在外出时佩戴口罩
D.减少空气污染严重企业的数量和布局
下图为南半球某一大型湖泊,图中P1、P2为近地面等压面。结合图中信息,回答13~15题。
13.结合图中等压面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处可能是晴天
B.此时为白天
C.②处气压较③处低
D.①处的气温较②处低
14.此时湖中小船上的旗子可能飘向(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15.图中湖中等压面弯曲最大时间可能是( )
A.午夜前后 B.正午
C.日出前后 D.午后2:00左右
广东省不少地方都有中秋“烧番塔”的习俗,祈求来年丰收,阖家幸福,火苗高就代表吉祥。读“烧番塔”实景图(图甲)和过程原理图(图乙),完成16~17题。
甲
16.下列与图乙所示“烧番塔”过程原理不同的是( )
A.城市风 B.山谷风
C.火山喷发 D.海陆风
17.图乙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值大小关系是( )
A.②<①B.③>②
C.①<④ D.①>③
[答题区]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洲是沙漠中具有水、分布有草等植被的地方,绿洲与周围的沙漠在局部地区会形成热力环流。下图示意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
(1)图中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是________,此时段绿洲气压________(高或低)。
(2)在下图中画出该时段的热力环流,并画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
(3)近年来,在绿洲中出现了一些城镇,分析城镇的出现对该环流圈近地面昼夜风力的影响。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课题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为研究对象。甲图为郑州城区与郊区间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乙图为郑州城区与郊区分布示意图。
(1)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气压值由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若甲图代表夜晚海陆之间的等压面状况,则M代表________(陆地或海洋)的等压面状况。
(2)在甲图中用实线绘制出4 000 m高度的等压面分布状况(不标气压值),并在MN之间的高空和近地面用箭头绘制出热力环流示意图。
(3)乙图中,P1、P2为近地面两点,P1点的风向为________,P2点的风向为________。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
基础知识随堂练
1~2.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由四点气压值可知,近地面d处气压较c处低,所以d处空气受热上升,c处冷却下沉,热力环流的运动方向为c—d—b—a。c处气流冷却下沉,由a流向c,A错误;a处气压低于b处,同一高度,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所以b处气流流向a处,B正确;因为b位于高空,d位于近地面,所以d处气温高于b处,C错误;近地面d处气压较c处低,d处空气受热上升,c处冷却下沉,所以c处气温低于d处,D错误。故选B。第2题,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d处空气受热上升,c处冷却下沉,在近地面d处形成低气压,c处形成高气压,同一水平面气流由高气压c流向低气压区d,高空和近地面相反,所以a、b、c、d四点间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近地面温度的差异。故选A。
3~4.答案:3.B 4.B
解析:第3题,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温差,受热处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遇冷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才产生气压差,A错。气温高,气流上升,温度B>A,B对。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C错。气压顺序是A>B>C>D,D错。第4题,依据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遇冷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相反。同一水平面上,等压线向上凸出为高压,下凹为低压。对比四个选项可知B符合,故B正确。
5~6.答案:5.B 6.C
解析:第5题,结合图文信息可知,C为高压中心,D为低压中心,C处气压高于D处,高空高低压分布与近地面分布相反,所以近地面A为高压,B为低压,气压A处高于B处,B正确。A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B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温度A处低于B处,A错误。C处的近地面为低压,近地面空气上升,所以C处空气上升聚集,C错误。D处近地面为高压,D处空气下沉,D错误。故选B。第6题,同一水平面上,高气压上凸,A和C为高压,等压面上凸,C正确。B和D为低压,等压面下凹。故选C。
7~8.答案:7.B 8.C
解析:第7题,为了抑制洋葱的气味向上传播,两边点上蜡烛加热空气,使得空气上升,而洋葱处空气相对较冷,使得气流下沉,从而形成局部的热力环流,因此此生活技巧所体现的地理原理为大气的热力环流,B符合题意;此生活技巧没有体现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的温室作用,排除A、C、D。故选B。第8题,点燃的蜡烛释放热量,使得附近的空气温度较高,空气应膨胀上升,低处形成低气压,高处形成高气压,洋葱处空气温度相对较低,空气冷却下沉,低处形成高气压,高处形成低气压,则低处气流由洋葱流向两侧的蜡烛,高处气流由蜡烛流向洋葱,读图可知,C图符合热力环流原理,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9~11.答案:9.D 10.A 11.D
解析:第9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为夜晚,陆地降温速度快于海洋,为冷源,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海洋为热源,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所以气压最高的是丁地,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第10题,根据上题分析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导致海陆间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同一水平面上出现的区域差异,A正确;海陆的气压差异、海陆的海拔高度差异、地球自转产生偏向力不是导致发生海陆间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B、C、D错误。所以选A。第11题,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夜晚,陆地降温速度快于海洋为冷源,海洋为热源,①错误,②正确;陆地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④正确,③错误。所以选D。
12~13.答案:12.C 13.A
解析:第12题,①为夜间的山谷风,夜间山顶降温快,形成冷高压,气流下沉,谷地降温慢,形成热低压,气流上升,①错误;②图所示,高空由高压流向低压,并形成顺时针环流,②正确;③图所示为白天的裸地与草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图,草地升温慢,形成冷高压,裸地升温快,形成热低压,地面风由草地吹向裸地,并形成顺时针环流,③正确;④图表示城区与郊区的热力环流,城区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气温高气流上升,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与图示不符,④错误。故选C。第13题,根据同一水平面等压线弯曲方向可知,在高空气压值C大于D,又因高空等压面与地面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可以判断,同一水平面A、B两地气压值A大于B,再根据同一地点随海拔升高,气压降低,A大于D,B大于C,所以四点的气压值排列顺序为A>B>C>D,气压最高的是A。故选A。
14~16.答案:14.D 15.D 16.C
解析:第14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城郊之间温差越大,热岛效应越强。根据表格中的数值计算可知,春季城郊温差为2.77℃,夏季城郊温差为2.17℃,秋季城郊温差为3.17℃,冬季城郊温差为3.2℃,北京地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冬季,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15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热岛效应一般在夜间较强,是因为夜间城市降温慢,郊区降温快,此时的温差较大,A、B、C错误,D正确。故选D。第16题,由所学知识可知,设置城市通风走廊可以减少热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正确。道路铺设渗水砖可增大下渗量,但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效果不大,B错误。缩小北京城区面积、禁止建设高层建筑,这些做法不太现实,A、D错误。故选C。
17~18.答案:17.A 18.D
解析:第17题,读图可知,A地为山林,植被覆盖率高,B地为石质地面,在A与B之间存在热力性质差异,白天绿地升温慢,温度低;石质地面升温快,温度高。两者之间存在气温差异,绿地温度低,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石质地面温度高,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穿堂而过,形成穿堂风。因此形成原理为热力环流,A正确。温室效应是大气的受热过程,与风形成无关,B错误;热岛效应是城市温度高于郊区,以城市为中心而形成的环流,与穿堂风不完全相符,C错误;大气受热过程与“穿堂风”形成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第18题,图示时段为白天,与B地相比,A地升温慢,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量小,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量少,大气温度较低;大气温度低,密度大,气流下沉,近地面大气密度增加,气压相对升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能力提升课后练
1~2.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甲为海洋,乙为陆地,则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地低温、海洋高温,应该发生在夜晚,A、B错;风向出现明显左偏,应该发生在南半球,C错,D对。故选D。第2题,由上题分析,此时应该是南半球的夜晚,甲为海洋,乙为陆地,海洋温度较高,A对、C错;高温对应低压,空气上升,降水概率大,甲为低压,乙降水概率小,B、D错。故选A。
3~4.答案:3.B 4.B
解析:第3题,鄱阳湖水域面积大,和陆地之间形成较强的热力性质差异。白天湖泊升温慢,陆地升温快,湖泊温度低于陆地,湖面形成高压,等压线向上弯曲,气流下沉,湖泊对应的高空形成低压,等压线向下弯,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等压线向下弯曲,气流上升,陆地对应高空形成高压,等压线向上弯曲。近地面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形成湖风,高空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结合答案图示可知,①图气流流向错误,A错,②图正确,B对;夜晚湖泊降温慢,陆地降温快,湖泊温度高于陆地,湖面形成低压,等压线向下弯曲,气流上升,湖泊对应的高空形成高压,等压线向上弯曲。陆地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线向上弯曲,气流下沉,陆地对应高空形成低压,等压线向下弯曲,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湖泊,形成陆风,高空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结合答案图示可知,③图等压线弯曲方向错误,C错,④图环流模式和等压线弯曲方向均错,D错。故选B。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冷热不均,从而导致气压差产生,形成热力环流(湖陆风)。夏季风强时,一定程度干扰湖陆风,夏季风影响减弱,湖陆风表现不会减弱,A错;汛期反枯,湖泊面积减小,和陆地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减少,温差变小,气压差减小,湖陆风减弱,B对;“汛期反枯”期间,湖床裸露,增加的植被对湖陆风强弱变化影响远小于湖泊面积减小带来的影响,且植被覆盖率变化也属于下垫面的变化,C错;湖岸气温日较差增大,白天湖岸和湖泊温差增加,湖风会增强,不符合题意,D错。故选B。
5~6.答案:5.A 6.B
解析:第5题,由题目可知,甲地等压面向上弯曲,形成高压,乙地等压面向下弯曲,形成低压,根本原因是两地地面受热不均,乙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甲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故A正确;海陆分布不均、海拔高度差异、物理性质差异是造成受热不均的原因,B、C、D错误。故选A。第6题,白天山坡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甲图中B地等压面下凹符合情况,B选项正确;甲图中A地、乙图中E地和F地等压面上凸,不符合情况,A、C、D选项错误。故选B。
7~8.答案:7.C 8.B
解析:第7题,据图可知,与非海陆风日相比,晋江市海陆风日午后热岛强度较小,主要原因是此时吹海风,海风从海洋上带来了相对冷湿(白天海洋升温慢、温度低,海洋水汽含量大)的气流,使城市温度有所降低、热岛强度变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8题,随着晋江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为热排放的越来越多,气温也越来越高,导致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白天由于陆地气温上升,加大了与海洋的温差,气压梯度力增大,因此导致海风增强,C、D错误;由于白天陆地气温较高,导致夜晚陆地降温后温度仍然较高,会缩小与海洋的温差,气压梯度力减小,因此导致陆风减弱,A错误,B正确。故选B。
9~10.答案:9.D 10.A
解析:第9题,根据表格可知,冬季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最大,热岛效应最强,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10题,白天城市除了获得太阳辐射,还有人为排放的热量,比乡村储存了更多的热量,在夜晚时,城市上空大气较为浑浊,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而乡村空气清新,迅速降温,导致夜间城乡温差大,热岛效应较强,①②正确;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是风速,城市建筑物密集,风速小,热量不易散失,导致夜间城乡温差大,风向的影响小,③错误;根据城市热岛效应,城乡之间的气压差异不分昼夜都是一致的,④错误。综上,排除B、C、D,故选A。
11~12.答案:11.B 12.D
解析:第11题,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夜间吹山风,由山区吹向平原。读图可知,夜间吹北风,则山地位于城市的北方,该城市位于山区的南部地区,A项错误;读图可知,当风向为北风时,PM2.5浓度降低,当风向为南风时,PM2.5的浓度则显著升高,则外来污染物应来源于城市南部,B项正确;植树造林将缩小山坡与谷地之间的温差,还会增加大气摩擦力,故会减弱山风风力,C项错误;据图可发现,14时至15时时段南风风力达到最强,D项错误。故选B。第12题,加强空气监测,预报污染物的浓度无法降低PM2.5浓度,A项错误;提倡本地绿色出行,但禁止行驶机动车,不符合当前发展需求,B项错误;尽量减少外出,在外出时佩戴口罩无法降低PM2.5浓度,C项错误;减少空气污染严重企业的数量和布局是降低PM2.5浓度有效的措施,D正确。故选D。
13~15.答案:13.B 14.C 15.D
解析:第13题,据图可知,③处等压面下凹,说明气压低,应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A错误;①③为陆地,②为湖水,此时湖水等压面上凸,说明湖水附近气压高,陆地等压面下凹,说明陆地气压低,考虑到湖水升温慢、气温低,从而形成高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从而形成低压,符合白天的湖泊和陆地的气压分布特征,B正确;结合前面分析可知,此时②湖水处气压高于陆地①③点,气温低于陆地①③点,C、D错误。故选B。第14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位于南半球,此时湖水气压高,陆地气压低,应吹湖风;根据指向标可知,湖风应为北风,受到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实际风向偏转为西北风,故旗子应飘向东南方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5题,一般情况下,某地最高气温应在下午2:00左右出现,此时湖水和陆地的温差达到了最大值,使得湖水和陆地的气压差异达到了最大,使等压面弯曲程度达到了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17.答案:16.C 17.D
解析:第16题,据图乙可知,由于稻草燃烧,近地面气温升高,中心气流上升,气压变低,其周围地区气温较低,气流下沉,气压升高,近地面气流由火塔周围地区(灰烬落点)流向火塔中心,因此与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的原理相似,属于小尺度的热力环流。火山喷发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据此分析故选C。第17题,考查热力环流图中气压大小关系的判断:“烧番塔”导致图乙所示①②③④四处气压值发生变化。①②④处气压升高,③处气压降低。根据同一水平面高压大于低压,再根据近地面气压总是大于高空气压,得出图示①②③④四处的气压值大小为②>③,③>④,①>④,①>③。因此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8.答案:(1)6:00~21:00 高
(2)如图:
(3)城镇的出现,白天近地面风力减弱;夜晚近地面风力增强。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是6:00~21:00时,此时段绿洲气温低,气压高。第(2)题,该时段绿洲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沙漠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即近地面风由绿洲吹向沙漠,高空风由沙漠上空吹向绿洲上空,即形成热力环流。高空的等压面,在沙漠高空为高压,等压面向上凸,在绿洲高空为低压,等压面向下凹。第(3)题,受热力环流的影响,当绿洲中出现了一些城镇后,白天,沙漠与绿洲之间的温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近地面风力减弱;夜晚,沙漠与绿洲之间的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近地面风力增强。
19.答案:(1)④>③=②>① 海洋
(2)
(3)西北风 东北风
解析:第(1)题,同一等压面气压值相等,因此③=②;一般来说,随着海拔高度上升,气压下降,因此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气压值大小顺序是④>③=②>①;若甲图代表夜晚海陆之间的等压面状况,同一水平面,等压面凸起为高压,下凹为低压,M地形成低压,N处形成高压,若为夜晚,海洋比热容大,降温慢,形成低压,因此M代表海洋,N代表陆地。第(2)题,根据高空与近地面等压面弯曲状态相反的原理画出等压面;结合等压面“高压上凸、低压下凹”的特点,判断出M近地面为低压,气流上升;N近地面为高压,气流下沉;水平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顺时针环流。第(3)题,结合城郊热力环流,城市气温高、气压低;郊区气温低、气压高。近地面风向市区吹,北半球向右偏,因此P1是西北风,P2是东北风。
气压(百帕)
a
601
b
612
c
1 015
d
1 000
时段
城区站平均气温
郊区站平均气温
春季02时
11.71
8.94
夏季02时
24.35
22.18
秋季02时
11.83
8.66
冬季02时
-2.21
-5.41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时段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城区气温
11.71
24.35
11.83
-2.21
郊区气温
8.94
22.18
8.66
-5.41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产生该实验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根据图示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综合训练题,共10页。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下列关于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