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复习练习题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土壤是由土和肥等物质组成的
B.土壤的本质属性是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
C.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人类活动起着主导作用
D.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生物起着主导作用
解析: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A错。土壤的本质属性是肥力,B错。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生物起着主导作用,C错,D对。
2.土壤是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它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其中构成土壤骨骼或框架的是( B )
A.有机质 B.矿物质
C.水分 D.空气
解析:矿物质在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中占的比重最高,所以说矿物质是构成土壤的骨骼或框架。
读甲、乙两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甲地与乙地的土壤相比较( A )
A.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来源相同
B.甲、乙两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同
C.甲地的土壤比乙地肥沃
D.甲、乙两地的土壤矿物质含量相同
解析:甲地与乙地的土壤相比较,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来源相同,都来自岩石风化,A对。根据箭头粗细,甲、乙两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B错。甲地的淋溶作用损失养分多,土壤比乙地肥力差,C错。供给、释出、淋溶作用量不同,甲、乙两地的土壤矿物质含量不同,D错。
4.关于乙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B )
A.全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丰富
C.地表径流丰富,水源充足
D.地形平坦,土层较厚
解析:乙地淋溶作用弱,说明水热条件差,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是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丰富,B对。全年高温多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A错。地表径流带走物质少,说明径流量小,C错。土壤供给量小,说明土壤贫瘠,土层较薄,D错。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2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图1
图2
5.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 )
A.生物 B.地形
C.降水 D.成土母质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能够腐烂形成腐殖质,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6.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D )
A.甲与Ⅰ B.甲与Ⅱ
C.乙与Ⅱ D.丙与Ⅰ
解析:由材料可知,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因此湿润地区的淋溶层最厚,半干旱次之,干旱层最薄。图1中丙的淋溶层居中,属于半干旱地区,对应的植被为草原。草原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有机质主要分布在土壤的表层,对应图2中的Ⅰ,结合选项,答案选D项。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7~9题。
7.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A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我国以北方和西北为主的大部分地区春季易出现低温、干旱、大风等天气,适宜使用地膜覆盖,A项正确。
8.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D )
A.北方地区 B.青藏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缺水问题严重。大风日数多,多风沙危害。纬度较高,温度较低,受寒潮影响严重,使用地膜覆盖作用最显著,D对。东北地区水分相对较充足,保湿作用不显著,C错。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地区,A错。青藏地区是高、寒气候区,生态环境脆弱,夏季气温、土壤温度也较低,保温作用不显著,B错。
9.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A )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降解慢,会阻挡根系的伸展生长和地下水的运动,影响养分的搬运,①③正确;土壤中的地膜较破碎,对土壤温度的传导影响不大,②错误;废弃地膜与表土流失速度关系不大,④错误
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据此回答10~12题。
10.土壤容重越大( A )
A.有机质含量越低
B.土壤孔隙度越高
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
D.越利于作物生长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越不利于作物生长,选A。
11.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B )
A.东南丘陵的红壤
B.松嫩平原的黑土
C.三江平原的沼泽土
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
解析:根据材料,“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据此选项中最肥沃的土壤应土壤容重最小,据此选B。
12.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A )
A.引水灌溉 B.秸秆还田
C.深耕土地 D.红壤掺沙
解析:秸秆还田、深耕土地、红壤掺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能会提高土壤容重,选A。
二、综合题
13.读下图,回答问题。
(1)土壤是四大圈层互相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图中①为大气圈,②为生物圈,③为水圈,④为岩石圈。
(2)土壤又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经过输入、转移的变化,一方面维持土壤本身的活动,另一方面以输出的形式作用于外界环境,形成土壤的肥力特性。
(3)土壤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人类必须合理耕作经营,否则会引起土壤肥力退化,如出现沙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
14.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
材料二 农业部要求:在我国75%以上的农村地区要逐步推广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科院的农业耕作研究成果“保护性耕作法”。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里过冬。
材料三 下表中的数据是图中M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而N地区没实行时的土壤、大气在春、冬季时平均情况统计资料。
(1)填出图中两个地形区的名称:M河套平原,N宁夏平原,这两个地区被誉为“塞外江南”。
(2)“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秸秆还田。
(3)材料三显示,“保护性耕作法”保护了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质,使大气中悬浮质减少,水分增加。
(4)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农业生态环境有哪些改善?
答案:土地沙化(荒漠化);因大量引黄河水灌溉,使黄河流量减少,土壤盐碱化。提高了土壤的墒情;增加了土壤肥力;防止表层土壤被风吹走;增加大气降水概率。
(5)保护该地区的农业自然环境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保护植被;禁止乱垦乱挖;合理灌溉,提倡喷灌、滴灌。(回答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图的识别能力和在我国干旱地区土地利用方法的改良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保护农业自然环境的对策。要求正确判读地图,借助表格中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土壤结构和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
地区
土壤水分
土壤
空气
土壤有
机质
大气悬
浮质
大气水分
M
2.35%
16.7%
3.2%
3.4%
34.5%
N
6.3%
25.5%
0.7%
14.6%
18.6%
高中地理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课后作业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强可能会导致,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图中树种抗旱能力最强的是,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植物茂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随堂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图中树种抗旱能力最强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