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受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据此完成1~2题。
1.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是( )
A.黑土B.红壤
C.水稻土D.寒漠土
2.在适宜的日照和湿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的堆积作用
B.风力的侵蚀作用
C.苔藓类生物活动
D.高等植物的生长
解析第1题,黑土分布区年平均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土壤中有机质积累多。红壤分布区水热充分,淋溶作用强,土壤有机质流失严重,肥力较低。水稻土属于耕作土壤,非自然发育而成。高寒地区植被稀少,土壤发育程度较低,有机质含量少。第2题,岩石发育为土壤需要经过风化作用形成成土母质,并有生物提供有机质。高等植物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难以在成土母质上直接生长,而苔藓类等低等生物生命力较强,可以在成土母质上生长并提供有机质,岩石表面易发育为“年幼”土壤。
答案1.A 2.C
3.下列不属于合理治理土地退化的措施是( )
A.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秆,加速有机质分解
B.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
C.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
D.江南丘陵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性
解析焚烧秸秆易造成有机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土地退化。
答案A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貌、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
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关联密切
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5.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
C.成土母质的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6.关于地貌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
C.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
D.地貌是土壤发育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解析第4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第5题,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质的最初来源;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第6题,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差;生物是土壤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答案4.C 5.C 6.C
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称为土壤容重。黄土区严重的流水侵蚀导致土壤养分的大量流失,土壤物理性质严重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壤容重的增加。下表示意晋西黄土退耕区三种植被类型及旱作耕地的土壤容重分布情况。据此完成7~8题。
7.据表可知( )
A.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增大
B.人为耕作活动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
C.自然恢复阔叶林水土保持效果最好
D.土层越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差值越大
8.能减小当地耕地土壤容重的合理措施是( )
A.施用化肥
B.增施有机肥
C.掺熟石灰
D.压实保墒
解析第7题,从表中看,旱作耕地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自然恢复阔叶林土壤容重低,说明自然恢复阔叶林水土保持效果最好;人为耕作活动下的土壤容重大于自然状态的土壤容重,说明人为耕作活动降低了土壤养分;土层越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差值越小。第8题,由材料可知,当地耕地土壤容重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土壤养分流失,减小当地耕地土壤容重的措施就是提高土壤养分和肥力,合理措施如增施有机肥,B正确;施用化肥易出现土壤板结,导致土壤容重增加;掺熟石灰和压实保墒不会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7.C 8.B
9.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图中序号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 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 。
(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 和 来实现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 。
(3)简述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直接得出正确结论。第(2)题,气候是通过气温和降水对土壤的形成产生作用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主要是纬度高,气温低,微生物分解慢,有机质积累多。第(3)题,成土母质的作用可从物质基础和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等方面分析;生物作用可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等方面分析。
答案(1)光合 矿物质
(2)气温 降水 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机质积累较多
(3)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素养提升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2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生物
B.地貌
C.降水
D.成土母质
2.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
A.甲与Ⅰ
B.甲与Ⅱ
C.乙与Ⅱ
D.丙与Ⅰ
解析第1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A正确。第2题,由材料可知,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因此湿润地区的淋溶层最厚,半干旱地区次之,干旱地区最薄。图中甲最厚,丙次之,乙最薄,因此图中丙位于半干旱地区,对应的植被应为草原。草原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有机质主要分布在土壤的表层,随着土壤剖面深度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减少,对应图2中的Ⅰ。森林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且淋溶层较厚,有机质分解快,因此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较少,对应图2中的Ⅰ,D正确。
答案1.A 2.D
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微生物分解十分缓慢,从而使有机质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下图为某湖泊沼泽地的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图。读图,完成3~5题。
3.该湖泊沼泽地( )
A.有机土厚度甲大于乙
B.有机土厚度甲、乙可能相同
C.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
D.有机土厚度与水域的深度无关
4.影响有机土成土的主要因素是( )
①气温 ②湿度 ③成土母质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下列地区中,有机土面积广大的是( )
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解析第3题,结合图中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可读出,甲厚度为2.0—2.5,乙厚度为2.5—3.0,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C正确。第4题,由材料可知,有机土是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形成的,说明影响因素是湿度;由材料可知,因微生物分解十分缓慢,使有机质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而微生物分解速度与气温有关,故影响有机质分解速度的因素是气温,A正确。第5题,由材料“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微生物分解十分缓慢,从而使有机质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可知,形成有机土的条件是土壤湿度大、气温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又是湿地,因此有机土面积最大,A正确。
答案3.C 4.A 5.A
入渗率指单位时间内地表单位面积土壤的入渗水量,以每小时若干毫米表示。在某种情况下,降水渗入土壤时的最大入渗率,叫入渗容量。读图,完成6~7题。
不同土壤中的水分入渗曲线
6.若图中曲线表示干湿状况不同的砂壤土和黏壤土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的入渗率变化情况,则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①——干砂壤土
B.②——干黏壤土
C.③——湿黏壤土
D.④——湿砂壤土
7.关于入渗率和入渗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降水量满足时,入渗容量出现在入渗初期
B.若其他条件相同,降水量越大,入渗率越大
C.若其他条件相同,降水时间越长,入渗率越大
D.在降水量满足时,入渗容量出现在降水后期
解析第6题,四条曲线代表四种土壤,而这四种土壤又可以分为干和湿、黏和砂,就入渗率而言应该是干>湿,砂>黏,所以①——干砂壤土、②——湿砂壤土、③——干黏壤土、④——湿黏壤土。第7题,在刚开始下雨时土壤相对较干,雨水下渗更快,入渗率更大。
答案6.A 7.A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样,分析发现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如图)。研究还表明,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会影响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变化
(1)比较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异同点。
(2)推测伊犁河谷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随海拔变化的总体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
(3)考察队还发现,与同纬度的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偏高,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及坐标信息可知,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点是典型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而落叶阔叶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幅度较小。第(2)题,根据横轴的植被类型判断海拔,纵轴表示有机碳含量,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进而分析气候与生物的关系。第(3)题,与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受地形影响显著,从而影响降水与植物量。
答案(1)相同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点:典型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而落叶阔叶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幅度较小。
(2)土壤有机碳大致随海拔升高波动增加。原因: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速度变缓,使土壤中有机碳积累量较高。
(3)与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受地形影响显著,降水丰富,土地生产力高,草场、森林等植被茂盛,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多;伊犁河谷海拔高,人类活动干预少,植被破坏少,土壤有机碳流失少。土层深
度/cm
土壤容重/(g·cm-3)
自然恢复
阔叶林
人工混
交林
人工
纯林
旱作
耕地
0—10
0.78
1.13
1.17
1.23
10—20
0.79
1.18
1.20
1.35
20—40
0.87
1.19
1.23
1.45
40—60
0.93
1.23
1.25
1.47
60—80
1.15
1.24
1.28
1.30
80—100
1.24
1.27
1.30
1.33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综合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牙刷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黑气”在图中指的是,该“喷嚏”的影响不包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叶片大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