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展开单元复习·必杀50题
1.(2020•鞍山)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
A.中子B.质子C.电子D.质子和电子
【答案】B
【解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中子不一定存在,例如普通氢原子不含有中子,故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
故选:B。
2.(2020•盘锦)如图所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是( )
A.B.C.D.
【答案】D
【解析】A、最外层的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失去到电子,故A不符合题意;
B、最外层的电子数是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失去到电子,故C不符合题意;
D、最外层的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到电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0•大连)我国的5G通信芯片主要由氮化镓材料制成,如图是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镓属于金属元素B.镓原子的质子数是31
C.镓原子质量是69.72gD.镓原子核外有31个电子
【答案】C
【解析】A、镓元素的汉字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
B、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镓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1,因此镓原子的质子数也为31,说法正确;
C、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而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为69.72g,说法错误;
D、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镓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1,因此镓原核外有31个电子,说法正确;
故选:C。
4.(2020•赤峰)下列物质中含氧分子的是( )
A.空气B.氯酸钾C.过氧化氢D.高锰酸钾
【答案】A
【解析】A、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则空气中含有氧分子,故选项正确。
B、氯酸钾是由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C、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是由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2020•兴安盟)榴莲被誉为“果中之王”。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质量很小D.分子体积很小
【答案】A
【解析】我们能闻到榴莲散发出来的特殊香味,是因为榴莲中含有特殊香味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了我们的鼻子中。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0•兴安盟)如图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粒子核外电子数为17
C.该粒子具有3个电子层
D.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Cl﹣
【答案】B
【解析】A.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17,为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粒子核外电子数是2+8+8=18,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图示可知,该粒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粒子是原子得到1个电子得到的,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7.(2020•常州)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如图,其中区域②代表的元素是( )
A.氧B.硅C.铝D.铁
【答案】B
【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根据图示②代表的肯定是硅;
故选:B。
8.(2020•常州)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又鼓起来了。用微粒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间距增大了B.分子质量增大了
C.分子个数增加了D.反应生成新物质
【答案】A
【解析】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A。
9.(2020•泰州)制造北斗三号卫星使用了钛合金材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8,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2B.48C.70D.26
【答案】A
【解析】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
故选:A。
10.(2020•内江)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H2O与H2都含有氢分子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D.物质溶于水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
【答案】B
【解析】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能量来自于太阳能,故A说法正确;
B、H2O是由水分子构成的;H2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水中不含有氢分子,故B说法错误;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水电解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故C说法正确;
D、物质溶于水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1.(2020•金昌)2020年1月14日,C919大型客机第二架机迎来了进入2020年后的第一次飞行。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铝锂合金中的铝元素与锂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B.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C.原子的电子数不同D.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答案】B
【解析】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故铝(Al)元素与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选:B。
12.(2020•枣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根据实验,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
A.金原子核带正电
B.金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
C.金原子核体积很小
D.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
【答案】B
【解析】A、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又因为α粒子带正电,所以遇到了带正电的微粒才改变了方向,说明了金原子核带正电,故A说法正确;
B、该实验的三种现象根本不能说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情况,故B说法错误;
C、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空间很大,故C说法正确;
D、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东西,即原子核质量很大,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3.(2020•金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B.①④均表示离子
C.③④化学性质相似
D.②和③可形成化合物AlCl3
【答案】C
【解析】A.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③④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种元素,选项说法正确;
B.①④中,质子数均不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均表示离子,选项说法正确;
C.③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而④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二者化学性质不同,选项说法错误;
D.②的质子数为13,是铝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③的质子数为17,是氯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4.(2020•海南)海南岛存在大面积富硒土壤。富硒土壤中的“硒”指的是( )
A.元素B.分子C.原子D.单质
【答案】A
【解析】富硒土壤中的“硒”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硒”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A。
15.(2020•潍坊)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原子得到电子后带正电荷
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答案】C
【解析】A.分子可分,原子也可以再分,原子可以分成原子核和和外电子,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选项说法错误;
B.电子带负电,所以原子得到电子后带负电荷,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D.原子核不一定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6.(2020•潍坊)科学家发现一种只有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显电性
B.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
C.质量相当于一个氦(He) 原子的质量
D.在现有的周期表中不可能有它的位置
【答案】B
【解析】A、由题意,该粒子由四个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则该粒子不显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中子不带电,失去一个中子后仍然不显电性,仍显0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1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1个质子的相对质量为1,氦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则其质量质量相当于一个氦(He) 原子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由于该粒子没有质子,在现有的周期表中不可能有它的位置,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7.(2020•凉山州)杜甫的绝句《沙暖睡鸳鸯》中写到“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诗中描写的情景用化学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很小,但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分子很小,但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很小,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D.分子很小,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答案】C
【解析】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能闻到花草的香味,是因为花草中含有的分子很小,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草的香味。
故选:C。
18.(2020•湘潭)2019年12月,发射成功的“胖五”(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了液氢做燃料。氢气在液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C.分子的体积减小D.分子停止运动
【答案】B
【解析】氢气在液化过程中,气体变为液体,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故选:B。
19.(2020•临沂)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分子体积变大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D.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答案】A
【解析】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是因为氢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20.(2020•杭州)2019年8月《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18,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
A.原子B.质子C.中子D.电子
【答案】A
【解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含有18个碳原子。
故选:A。
21.下列图示中能表示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B.C.D.
【答案】B
【解析】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分子,氢分子的微观模型为;
故选:B。
22.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A、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时分子的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烧开后壶盖易冲起,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热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体积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D、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23.新冠肺炎疫情要求定期测量体温。从微观角度解释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的原因是( )
A.汞原子体积变大B.汞原子数目增多
C.汞原子间间隔变大D.汞原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C
【解析】A、温度升高时,汞原子自身的体积没变,所以汞原子自身的体积变大,说法错误,故错误;
B、温度升高时,汞原子的数目没变,所以原子的数目增多,说法错误,故错误;
C、温度计内的水银(汞)柱会上升,体积增大,因为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说法正确,故正确;
D、汞原子一直在不停地运动,所以说汞原子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法错误,故错误。
故选:C。
24.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 )
A.水与酒精反应B.酒精与水互溶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不断运动
【答案】C
【解析】水和酒精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当把二者混合以后分子之间相互穿插渗透,导致混合后的液体总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隔。
故选:C。
25.科学家已经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测到了原子和分子,且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科学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
C.一滴水中大约有1021个水分子,在实验室中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水分子的存在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是生成新物质,但变化过程中构成物质的微粒并未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A、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科学,故A正确;
B、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故B错;
C、观察分子的仪器是扫描隧道显微镜,不是实验室中用的显微镜,故C错;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是生成新物质,变化过程中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故D错。
故选:A。
26.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在南极被称为南极光,在北极被称为北极光。下列这些微粒中,会引起极光的是( )
A.水分子B.氢离子C.氢原子D.中子
【答案】B
【解析】A、根据材料可知,人们看到的极光,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中造成的,因水分子不带电,所以水分子不会引起极光现象,故A错误;
B、根据材料可知,人们看到的极光,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中造成的,因氢离子带正电,所以氢离子会引起极光现象,故B正确;
C、根据材料可知,人们看到的极光,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中造成的,因氢原子不带电,所以氢原子不会引起极光现象,故C错误;
D、根据材料可知,人们看到的极光,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中造成的,因中子不带电,所以中子不会引起极光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27.制造北斗三号卫星使用了钛合金材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8,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2B.48C.70D.26
【答案】A
【解析】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
故选:A。
28.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0,核外电子数为8
B.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6个电子
C.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
D.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
【答案】D
【解析】A.由氧原子结构示意图,无法得出氧原子核内的中子数,选项说法错误;
B.由氧原子结构示意图,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选项说法错误;
C.由氧原子结构示意图,无法得出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选项说法错误;
D.由氧原子结构示意图,氧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9.科学家发现一种只有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显电性
B.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
C.质量相当于一个氦(He) 原子的质量
D.在现有的周期表中不可能有它的位置
【答案】B
【解析】A、由题意,该粒子由四个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则该粒子不显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中子不带电,失去一个中子后仍然不显电性,仍显0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1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1个质子的相对质量为1,氦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则其质量质量相当于一个氦(He) 原子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由于该粒子没有质子,在现有的周期表中不可能有它的位置,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C.NaCl由NaCl分子构成
D.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隔变大
【答案】D
【解析】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错误;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错误;
D、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隔变大,正确;
故选:D。
31.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
A.H2SB.P2O5C.AgNO3D.H2O
【答案】C
【解析】A、氢、硫分别带“气”字头、带“石”字旁,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B、磷、氧分别带“石”字旁、“气”字头,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C、银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是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故选项正确。
D、氢、氧均带“气”字头,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2.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OB.N2C.CuD.CO2
【答案】C
【解析】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Cu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D.该符号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3.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答案】C
【解析】A、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可知,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故A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故B正确;
C、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故C错误;
D、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
故选:C。
34.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变化,其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的是( )
A.水蒸发B.石蜡熔化C.水通电分解D.试管破裂
【答案】C
【解析】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的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即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由题意可知只有水通电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3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2号元素的离子符号是Mg+2
B.钠和钾元素在同一族
C.表中左边是非金属元素,右边是金属元素
D.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
【答案】B
【解析】A、根据镁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2,表示原子序数为1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2;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同一纵行是一个族,钠和钾元素在同一族,故选项说法正确。
C、表中左边是金属元素,右边是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钙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0,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6.根据化学元素周期表我们无法得知的是某元素( )
A.一个原子核内的质子数B.一个原子的质量
C.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一个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不能判断一个原子的质量,B说法不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C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元素,D说法正确。
故选:B。
37.下列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的是( )
A.水结成冰
B.蔗糖在水中扩散
C.氧化汞受热分解为汞和氧气
D.石蜡受热融化
【答案】C
【解析】A、水结成冰是物理变化;
B、蔗糖在水中扩散是物理变化;
C、氧化汞受热分解为汞和氧气是化学变化;
C、石蜡受热融化是物理变化;
故选:C。
38.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④的化学性质都比较稳定
B.以上四种微粒分属三种元素
C.④失去一个电子变成原子
D.②得到一个电子变成阴离子
【答案】C
【解析】A、①④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共有三种质子数,共表示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④得到一个电子变成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②得到一个电子变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9.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若E中x=18,则该粒子属于 (填“原子”或“离子”)。
(3)A和B对应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4)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答案】(1)得到;(2)原子;(3)MgO;(4)BC。
【解析】(1)D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2)若E中x=18,则该粒子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属于原子。
(3)A的质子数是8,属于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B的种子字数是12,属于镁元素,化合价为为+2价,对应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
(4)A、B、C、D四种粒子中BC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40.几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写字母标号)。
A.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最外层电子数为7
B.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
C.X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元素名称为硫,元素符号为S
D.X元素与磷、氯元素位于同周期,与氧元素位于同一族
(2)一种碳原子叫做碳12,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g,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3)图2所示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X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2中 的化学性质相似(填写字母标号)。
【答案】(1)B。(2)ag。(3)3;A。
【解析】(1)A.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最外层电子数为7,该选项说法正确;
B.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X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元素名称为硫,元素符号为S,该选项说法正确;
D.X元素与磷、氯元素位于同周期(是因为它们核外电子层数相等),与氧元素位于同一族(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B。
(2)一种碳原子叫做碳12,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g,则
设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x,根据题意有:x÷(ag×)=16.00,x=ag,
故填:ag。
(3)图2所示粒子共表示3种元素,即氧元素、镁元素、氯元素;
X元素(硫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2中A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填:3;A。
41.锌相对原子质量的国际新标准由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锌元素属于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答案】(1)65.38。(2)金属。(3)失去。
【解析】(1)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故填:65.38。
(2)锌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填:金属。
(3)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填:失去。
4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原子序数为4的元素符号为 。
(2)C、N、O排在同一周期是因为 (填“质子数”“电子层数”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He和Mg的化学性质 (填“相似”或“不相似”)。
(4)钠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 (填元素符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5)一个磷原子含有 个质子,一个NH4+含有 个电子。
【答案】(1)Be;(2)电子层数;(3)不相似;(4)Ne;(5)15;10。
【解析】(1)由元素周期表可知,原子序数为4的元素符号为Be;故填:Be;
(2)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C、N、O排在同一周期是因为电子层数相同;故填:电子层数;
(3)氦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该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二者化学性质不相似;故填:不相似;
(4)钠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核外电子排布为2、8、1结构,在化学反应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变成核外为2、8结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结构相同;故填:Ne;
(5)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5,即磷原子中含有15个质子;1个氮原子含有7个电子,1个氢原子含有1个电子,所以一个NH4+含有:7+1×4﹣1=10个电子;故填:15;10。
43.如图是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与A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填字母)。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填字母)。
(3)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4)根据E图示所给信息,推出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
【答案】(1)D。(2)B。(3)三。(4)9。
【解析】(1)与A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D,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填:D。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B,是因为其最外层电子数是8。故填:B。
(3)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故填:三。
(4)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根据E图示所给信息,推出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9。故填:9。
44.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 。
(2)图乙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 时,该粒子是原子。
(3)图乙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 相同。
(4)由A、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答案】(1)原子;(2)18;(3)质子数;(4)MgF2。
【解析】(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①表示的是原子。
(2)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X=2+8+8=18时,该粒子是原子。
(3)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图乙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质子数相同。
(4)A、B分别是氟原子和镁原子,形成的化合物是氟化镁,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镁元素显+2价,氟元素显﹣1价,镁和氯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F2。
4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元素之间的最本质区别是 不同;
(2)表中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元素;
(3)12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11﹣18号元素在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结构中的 相同。
【答案】(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2)硫(或S);(3)失去;(4)电子层数。
【解析】(1)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故填: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氧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表中的硫原子最外层也为6个电子,二者化学性质相似;故填:硫(或S);
(3)12号元素的原子是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故填:失去;
(4)由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故填:电子层数。
46.某些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请认真分析并回答问题。
(1)原子序数为7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它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的原子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离子的符号是 ;
(3)根据上表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氧元素与 (填元素符号)的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1)二;非金属;(2)失;Na+;(3)S。
【解析】(1)7号元素是氮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氮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二;非金属;
(2)11号元素是硫,其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故填:失;Na+;
(3)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S。
4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请分析图中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铝元素的质子数是 ,它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硫离子,硫离子与硫原子的化学性质 (填“相同”或“不同”)。
(3)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 。
【答案】(1)13,金属;(2)得到,不同;(3)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解析】(1)由于质子数=原子序数,所以铝元素的质子数是13,元素的名称中带有“钅”字旁,它属于金属元素。
(2)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成为硫离子,硫离子与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3)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48.图中A是锡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B~E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锡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3)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B、C、D、E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
【答案】(1)金属。(2)118.7。(3)失去。(4)CD;BCE。
【解析】(1)锡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故填:金属。
(2)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8.7。
故填:118.7。
(3)D粒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故填:失去。
(4)B、C、D、E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CD,这是因为它们的核内质子数相等,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BCE,这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了稳定结构。
故填:CD;BCE。
49.化学可以从微观角度认识世界,请用微粒的观点回答问题。
(1)氧气和液氧都是由 构成的
(2)氧气可压缩为液氧储存于钢瓶中,说明 。
(3)空气中的氧气无处不在,是 的结果。
(4)氧气与碳发生化学反应时,没有改变的两种粒子是 。
【答案】(1)氧分子;(2)受压时氧气分子间的间隔变小;(3)分子运动;(4)氧原子和碳原子。
【解析】
(1)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2)氧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因为受压时氧气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3)空气中的氧气无处不在,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4)氧气与碳发生化学反应时,没有改变的两种粒子是氧原子和碳原子。
50.如图是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铈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
(2)A、B、C、D四种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 (填字母)。
(3)B、C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 。
(4)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填字母)。
【答案】(1)58。(2)C。(3)核内质子数不同。(4)ABD。
【解析】(1)铈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8。故填:58。
(2)A、B、C、D四种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C,这是因为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
故填:C。
(3)B、C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核内质子数不同。故填:核内质子数不同。
(4)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ABD,这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都达到了稳定结构。故填:ABD。选项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花香四溢
分子不断运动
B
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水烧开后壶盖易冲起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D
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
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练01(综合易错选择50题)-2022年九年级化学中考备考考点必杀200题(人教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练01(综合易错选择50题)-2022年九年级化学中考备考考点必杀200题(人教版)(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下列操作正确的是,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精练,共23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