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2021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2020-2021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胆矾研碎 B.氮气液化 C.煤炭燃烧 D.酒精挥发
2.首先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
A.拉瓦锡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阿伏加德罗
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B.稀有气体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
4.下列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铁、氯化氢 B.氨气、二氧化碳
C.氯化钠、氮气 D.水、硫酸铜
5.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氖气、臭氧 B.镁带、冰水共存物
C.高锰酸钾、四氧化三铁 D.二氧化碳、氯酸钾
6.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固体 B.加热液体
C.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D.倾倒液体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8.亮氨酸的化学式为C6H13NO2,下列关于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亮氨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B.亮氨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2:13
C.一个亮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D.亮氨酸属于纯净物
9.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活污水达标后再排放
B.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杂质,降低水的硬度
C.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节约用水
D.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
10.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C.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11.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5g A和5g B混合发生化合反应一定能生成10g C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分子数目一定不变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则有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所示:
物质
a
b
c
反应前质量/g
10
90
0
反应后质量/g
3.2
x
3.2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93.6 B.a可能是单质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a、c变化的质量比为1:1
14.如图象反映的对应变化关系不正确的是( )
A.一定量的镁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将水通直流电一段时间
D.分别用两份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3分)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和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气体是 ;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核电荷数分别为13和8的两种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6.(2分)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1)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我们通常用 来区别硬水和软水。
(2)黑火药爆炸时所发生的反应为S+2KNO3+3CX+3CO2↑+N2↑,则X的化学式为 。
17.(3分)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1)a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该实验的结论是 。
18.(3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装置存在明显不足,改进的措施是 。
(2)图2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
19.(2分)如表为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根据标签中的化学式计算,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葡萄糖注射液(C6H12O6)
【成分】箭萄糖、水
【规格】500mL 质量分数5%
【性状】液体,味甜
【贮藏】密闭保存
20.(3分)如图所示是钠元素和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请画出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相等质量的钠和镁中所含原子数目较多的是 。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2分)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1)走近花坛,能闻到花朵散发出来的花香 ;
(2)6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L的钢瓶中 。
22.(2分)如图是处理汽车尾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前后都是混合物的原因 。
23.(3分)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若A、B所属的物质类别和组成元素都相同,C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A→B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2)A、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24.(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的变化趋势如图乙。
(1)图甲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乙中CD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
(2)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是 。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10分)如图一所示装置是实验室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前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并用排空气法收集,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是利用了氧气 的性质。
(4)若用如图二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m”或“n”)端进入。
(5)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6g,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4g。计算:
①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②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2020-2021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分)下列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胆矾研碎 B.氮气液化 C.煤炭燃烧 D.酒精挥发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胆矾研碎、氮气液化、酒精挥发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胆矾研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氮气液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煤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1分)首先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
A.拉瓦锡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阿伏加德罗
【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B、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
D、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了解化学史,可以了解科学本质、培养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3.(1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B.稀有气体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
【解答】解:A、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正确,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稀有气体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错误,因为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污染物,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1分)下列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铁、氯化氢 B.氨气、二氧化碳
C.氯化钠、氮气 D.水、硫酸铜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氢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1分)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氖气、臭氧 B.镁带、冰水共存物
C.高锰酸钾、四氧化三铁 D.二氧化碳、氯酸钾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A、氖气、臭氧都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镁带属于单质,冰水共存物中只有水分子,水是由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C、高锰酸钾属于化合物,四氧化三铁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氯酸钾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1分)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固体 B.加热液体
C.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D.倾倒液体
【分析】A、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考虑;
B、根据加热液体的注意事项考虑;
C、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考虑;
D、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考虑。
【解答】解:A、天平的使用方法:左物右码,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故A错;
B、加热液体的注意事项: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外焰加热,故B正确;
C、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故C错;
D、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D错。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7.(1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8.(1分)亮氨酸的化学式为C6H13NO2,下列关于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亮氨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B.亮氨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2:13
C.一个亮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D.亮氨酸属于纯净物
【分析】A、根据亮氨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纯净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亮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亮氨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3)=72:13,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个亮氨酸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亮氨酸分子中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亮氨酸是由一种物质的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1分)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活污水达标后再排放
B.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杂质,降低水的硬度
C.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节约用水
D.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
【分析】A、根据防治水体污染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以及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节约用水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过滤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生活污水达标后再排放,能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用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不能除去水中的一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C、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能节约大量的水,有利于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治水体污染措施、节约用水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水的净化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1分)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C.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离子的形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D、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而不是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例如钠离子得到电子后还可以形成钠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1分)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5g A和5g B混合发生化合反应一定能生成10g C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分子数目一定不变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分析】A、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A和B反应,可能反应物中有一种有剩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B、A和B反应,可能反应物中有一种有剩余,5gA和5gB混合发生化合反应,不一定能生成10gC,生成C的质量可能小于10g,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一定不变,分子数目可能会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守恒的原因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则有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是显负价,进行解答;
B、能量的变化存在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中,进行解答;
C、根据化合物的概念,进行解答;
D、根据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杂质,进行解答。
【解答】解:A、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是显负价,如氢氧化钠中氢元素呈+1价,故A错误;
B、能量的变化不仅仅存在于化学变化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中也伴随能量的变化,例如灯泡通电时会发光放热等,故B错误;
C、根据化合物的概念,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C正确;
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但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等,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3.(1分)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所示:
物质
a
b
c
反应前质量/g
10
90
0
反应后质量/g
3.2
x
3.2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93.6 B.a可能是单质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a、c变化的质量比为1:1
【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a的质量减少了10g﹣3.2g=6.8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6.8g;同理可以确定c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3.2g﹣0g=3.2g;由质量守恒定律,b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6.8g﹣3.2g=3.6g,故x的数值为90+3.6=93.6.
A、x的数值为90+3.6=93.6g,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a,生成物是b和c,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s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a不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a,生成物是b和c,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a、c变化的质量比为6.8g:3.2g≠1: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4.(1分)如图象反映的对应变化关系不正确的是( )
A.一定量的镁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将水通直流电一段时间
D.分别用两份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一定量的镁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选项图象正确。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正确。
C、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故选项图象正确.
D、分别用两份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3分)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和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气体是 氦气 ;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5 ;核电荷数分别为13和8的两种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2O3 。
【分析】根据常见气体的用途、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以及化学式的书写等进行解答.
【解答】解: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和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气体是氦气;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3=0,解得x=+5。
核电荷数分别为13和8的两种元素分别是铝和氧,两者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故填:氦气;+5;Al2O3。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用途、化合价原则以及化学式的书写等即可顺利解答此题,较易.
16.(2分)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1)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我们通常用 肥皂水 来区别硬水和软水。
(2)黑火药爆炸时所发生的反应为S+2KNO3+3CX+3CO2↑+N2↑,则X的化学式为 K2S 。
【分析】(1)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进行分析解答。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1)区分硬水和软水,通常用肥皂水鉴别,取等量的样品,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硫、碳、钾、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3、2、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硫、碳、钾、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3、0、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钾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K2S。
故答案为:
(1)肥皂水;
(2)K2S。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3分)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1)a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氢气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
(3)该实验的结论是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合理即可) 。
【分析】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a玻璃管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2)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氢气;
(2)2H2O2H2↑+O2↑;
(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3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Fe3O4 ;该实验装置存在明显不足,改进的措施是 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或在底部铺一层细沙 。
(2)图2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氧气的含量(氧气的浓度) 。
【分析】(1)根据实验注意事项,分析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
(2)根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解答;根据影响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回答。
【解答】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其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因为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现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了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集气瓶底炸裂,必须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在底部铺一层细沙。该装置图中没有水,也没有细沙;
(2)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氧气的含量或氧气的浓度不同;
故答案为:(1)3Fe+2O2Fe3O4;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或在底部铺一层细沙;(2)氧气的含量(氧气的浓度)。
【点评】此题联系生活实际,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解答此类题目,能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很关键。
19.(2分)如表为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根据标签中的化学式计算,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0 ,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 。
葡萄糖注射液(C6H12O6)
【成分】箭萄糖、水
【规格】500mL 质量分数5%
【性状】液体,味甜
【贮藏】密闭保存
【分析】根据标签上葡萄糖的化学式,计算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则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2+16×6=180;
(2)由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则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0%。
故答案为:(1)180;(2)40%.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标签上物质的化学式来进行的简单计算,明确相对分子质量及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即可解答.
20.(3分)如图所示是钠元素和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2.99 ;
(2)请画出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相等质量的钠和镁中所含原子数目较多的是 钠 。
【分析】(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12;镁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层上有2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实际质量是成正比,由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是镁>钠,真实质量也是这一关系,故等质量的各种原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钠>镁,故相等质量的钠和镁中所含原子数目较多的是钠。
故答案为:
(1)22.99;
(2);
(3)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2分)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1)走近花坛,能闻到花朵散发出来的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
(2)6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L的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隔 。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2)6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氧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故答案为:(1)分子在不断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2分)如图是处理汽车尾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2NO2CO2+N2 ;
(2)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前后都是混合物的原因 反应前含有一氧化碳分子和一氧化氮分子,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氮分子 。
【分析】(1)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
(2)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解答】解:(1)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NO2CO2+N2。
故填:2CO+2NO2CO2+N2。
(2)反应前后都是混合物的原因:反应前含有一氧化碳分子和一氧化氮分子,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氮分子。
故填:反应前含有一氧化碳分子和一氧化氮分子,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氮分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3.(3分)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若A、B所属的物质类别和组成元素都相同,C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A→B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分解反应 。
(2)A、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分子构成不同 。
【分析】根据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C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所以C是氧气,若A、B所属的物质类别和组成元素都相同,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C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所以C是氧气,若A、B所属的物质类别和组成元素都相同,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B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该反应验证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所以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2)A、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故答案为:(1)2H2O22H2O+O2↑;分解反应;
(2)分子构成不同。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4.(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的变化趋势如图乙。
(1)图甲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图乙中CD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氧气消耗,温度降低 ;
(2)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是 水进入集气瓶至刻度1 。
【分析】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1)图甲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图乙中CD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氧气消耗,温度降低。
故填:4P+5O22P2O5;氧气消耗,温度降低。
(2)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是水进入集气瓶至刻度1。
故填:水进入集气瓶至刻度1。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10分)如图一所示装置是实验室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
(2)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实验前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先把导管浸入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并用排空气法收集,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BC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是利用了氧气 不溶于水 的性质。
(4)若用如图二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m (填“m”或“n”)端进入。
(5)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6g,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4g。计算:
①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9.6 g;
②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解答;
(2)根据装置内外的压强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和氧气的性质对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进行分析;
(4)根据“万能瓶”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5)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氯酸钾的质量
【解答】解:(1)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故填:试管;
(2)装置A属于固、固加热型,试管口有棉花,适合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把导管浸入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故填:2KMnO4K2MnO4+MnO2+O2↑;先把导管浸入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3)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需加热,故选发生装置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收集装置C;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是利用了氧气不溶于水的物理性质;故填:BC;不溶于水;
(4)选择图二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氧气应该从长管进。故填:m;
(5)①生成氧气质量为:26g﹣16.4g=9.6g,故填:9.6;
②设氯酸钾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9.6g
,
x=24.5g
答: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24.5g。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化学仪器名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实验注意事项、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合理设计实验及根据实验现象证明实验结论等,设计知识较多,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胆矾研碎 B.氮气液化 C.煤炭燃烧 D.酒精挥发
2.首先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
A.拉瓦锡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阿伏加德罗
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B.稀有气体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
4.下列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铁、氯化氢 B.氨气、二氧化碳
C.氯化钠、氮气 D.水、硫酸铜
5.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氖气、臭氧 B.镁带、冰水共存物
C.高锰酸钾、四氧化三铁 D.二氧化碳、氯酸钾
6.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固体 B.加热液体
C.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D.倾倒液体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8.亮氨酸的化学式为C6H13NO2,下列关于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亮氨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B.亮氨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2:13
C.一个亮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D.亮氨酸属于纯净物
9.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活污水达标后再排放
B.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杂质,降低水的硬度
C.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节约用水
D.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
10.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C.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11.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5g A和5g B混合发生化合反应一定能生成10g C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分子数目一定不变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则有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所示:
物质
a
b
c
反应前质量/g
10
90
0
反应后质量/g
3.2
x
3.2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93.6 B.a可能是单质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a、c变化的质量比为1:1
14.如图象反映的对应变化关系不正确的是( )
A.一定量的镁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将水通直流电一段时间
D.分别用两份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3分)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和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气体是 ;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核电荷数分别为13和8的两种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6.(2分)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1)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我们通常用 来区别硬水和软水。
(2)黑火药爆炸时所发生的反应为S+2KNO3+3CX+3CO2↑+N2↑,则X的化学式为 。
17.(3分)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1)a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该实验的结论是 。
18.(3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装置存在明显不足,改进的措施是 。
(2)图2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
19.(2分)如表为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根据标签中的化学式计算,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葡萄糖注射液(C6H12O6)
【成分】箭萄糖、水
【规格】500mL 质量分数5%
【性状】液体,味甜
【贮藏】密闭保存
20.(3分)如图所示是钠元素和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请画出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相等质量的钠和镁中所含原子数目较多的是 。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2分)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1)走近花坛,能闻到花朵散发出来的花香 ;
(2)6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L的钢瓶中 。
22.(2分)如图是处理汽车尾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前后都是混合物的原因 。
23.(3分)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若A、B所属的物质类别和组成元素都相同,C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A→B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2)A、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24.(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的变化趋势如图乙。
(1)图甲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乙中CD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
(2)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是 。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10分)如图一所示装置是实验室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前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并用排空气法收集,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是利用了氧气 的性质。
(4)若用如图二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m”或“n”)端进入。
(5)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6g,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4g。计算:
①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②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2020-2021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分)下列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胆矾研碎 B.氮气液化 C.煤炭燃烧 D.酒精挥发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胆矾研碎、氮气液化、酒精挥发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胆矾研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氮气液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煤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1分)首先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
A.拉瓦锡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阿伏加德罗
【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B、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
D、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了解化学史,可以了解科学本质、培养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3.(1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B.稀有气体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
【解答】解:A、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正确,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稀有气体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错误,因为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污染物,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1分)下列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铁、氯化氢 B.氨气、二氧化碳
C.氯化钠、氮气 D.水、硫酸铜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氢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1分)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氖气、臭氧 B.镁带、冰水共存物
C.高锰酸钾、四氧化三铁 D.二氧化碳、氯酸钾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A、氖气、臭氧都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镁带属于单质,冰水共存物中只有水分子,水是由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C、高锰酸钾属于化合物,四氧化三铁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氯酸钾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1分)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固体 B.加热液体
C.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D.倾倒液体
【分析】A、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考虑;
B、根据加热液体的注意事项考虑;
C、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考虑;
D、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考虑。
【解答】解:A、天平的使用方法:左物右码,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故A错;
B、加热液体的注意事项: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外焰加热,故B正确;
C、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故C错;
D、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D错。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7.(1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8.(1分)亮氨酸的化学式为C6H13NO2,下列关于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亮氨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B.亮氨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2:13
C.一个亮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D.亮氨酸属于纯净物
【分析】A、根据亮氨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纯净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亮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亮氨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3)=72:13,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个亮氨酸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亮氨酸分子中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亮氨酸是由一种物质的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1分)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活污水达标后再排放
B.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杂质,降低水的硬度
C.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节约用水
D.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
【分析】A、根据防治水体污染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以及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节约用水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过滤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生活污水达标后再排放,能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用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不能除去水中的一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C、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能节约大量的水,有利于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治水体污染措施、节约用水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水的净化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1分)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C.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离子的形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D、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而不是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例如钠离子得到电子后还可以形成钠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1分)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5g A和5g B混合发生化合反应一定能生成10g C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分子数目一定不变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分析】A、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A和B反应,可能反应物中有一种有剩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B、A和B反应,可能反应物中有一种有剩余,5gA和5gB混合发生化合反应,不一定能生成10gC,生成C的质量可能小于10g,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一定不变,分子数目可能会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守恒的原因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则有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是显负价,进行解答;
B、能量的变化存在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中,进行解答;
C、根据化合物的概念,进行解答;
D、根据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杂质,进行解答。
【解答】解:A、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是显负价,如氢氧化钠中氢元素呈+1价,故A错误;
B、能量的变化不仅仅存在于化学变化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中也伴随能量的变化,例如灯泡通电时会发光放热等,故B错误;
C、根据化合物的概念,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C正确;
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但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等,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3.(1分)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所示:
物质
a
b
c
反应前质量/g
10
90
0
反应后质量/g
3.2
x
3.2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93.6 B.a可能是单质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a、c变化的质量比为1:1
【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a的质量减少了10g﹣3.2g=6.8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6.8g;同理可以确定c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3.2g﹣0g=3.2g;由质量守恒定律,b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6.8g﹣3.2g=3.6g,故x的数值为90+3.6=93.6.
A、x的数值为90+3.6=93.6g,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a,生成物是b和c,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s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a不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a,生成物是b和c,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a、c变化的质量比为6.8g:3.2g≠1: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4.(1分)如图象反映的对应变化关系不正确的是( )
A.一定量的镁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将水通直流电一段时间
D.分别用两份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一定量的镁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选项图象正确。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正确。
C、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故选项图象正确.
D、分别用两份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3分)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和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气体是 氦气 ;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5 ;核电荷数分别为13和8的两种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2O3 。
【分析】根据常见气体的用途、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以及化学式的书写等进行解答.
【解答】解: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和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气体是氦气;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3=0,解得x=+5。
核电荷数分别为13和8的两种元素分别是铝和氧,两者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故填:氦气;+5;Al2O3。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用途、化合价原则以及化学式的书写等即可顺利解答此题,较易.
16.(2分)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1)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我们通常用 肥皂水 来区别硬水和软水。
(2)黑火药爆炸时所发生的反应为S+2KNO3+3CX+3CO2↑+N2↑,则X的化学式为 K2S 。
【分析】(1)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进行分析解答。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1)区分硬水和软水,通常用肥皂水鉴别,取等量的样品,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硫、碳、钾、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3、2、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硫、碳、钾、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3、0、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钾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K2S。
故答案为:
(1)肥皂水;
(2)K2S。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3分)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1)a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氢气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
(3)该实验的结论是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合理即可) 。
【分析】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a玻璃管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2)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氢气;
(2)2H2O2H2↑+O2↑;
(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3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Fe3O4 ;该实验装置存在明显不足,改进的措施是 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或在底部铺一层细沙 。
(2)图2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氧气的含量(氧气的浓度) 。
【分析】(1)根据实验注意事项,分析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
(2)根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解答;根据影响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回答。
【解答】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其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因为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现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了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集气瓶底炸裂,必须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在底部铺一层细沙。该装置图中没有水,也没有细沙;
(2)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氧气的含量或氧气的浓度不同;
故答案为:(1)3Fe+2O2Fe3O4;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或在底部铺一层细沙;(2)氧气的含量(氧气的浓度)。
【点评】此题联系生活实际,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解答此类题目,能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很关键。
19.(2分)如表为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根据标签中的化学式计算,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0 ,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 。
葡萄糖注射液(C6H12O6)
【成分】箭萄糖、水
【规格】500mL 质量分数5%
【性状】液体,味甜
【贮藏】密闭保存
【分析】根据标签上葡萄糖的化学式,计算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则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2+16×6=180;
(2)由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则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0%。
故答案为:(1)180;(2)40%.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标签上物质的化学式来进行的简单计算,明确相对分子质量及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即可解答.
20.(3分)如图所示是钠元素和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2.99 ;
(2)请画出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相等质量的钠和镁中所含原子数目较多的是 钠 。
【分析】(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12;镁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层上有2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实际质量是成正比,由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是镁>钠,真实质量也是这一关系,故等质量的各种原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钠>镁,故相等质量的钠和镁中所含原子数目较多的是钠。
故答案为:
(1)22.99;
(2);
(3)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2分)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1)走近花坛,能闻到花朵散发出来的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
(2)6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L的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隔 。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2)6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氧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故答案为:(1)分子在不断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2分)如图是处理汽车尾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2NO2CO2+N2 ;
(2)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前后都是混合物的原因 反应前含有一氧化碳分子和一氧化氮分子,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氮分子 。
【分析】(1)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
(2)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解答】解:(1)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NO2CO2+N2。
故填:2CO+2NO2CO2+N2。
(2)反应前后都是混合物的原因:反应前含有一氧化碳分子和一氧化氮分子,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氮分子。
故填:反应前含有一氧化碳分子和一氧化氮分子,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氮分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3.(3分)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若A、B所属的物质类别和组成元素都相同,C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A→B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分解反应 。
(2)A、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分子构成不同 。
【分析】根据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C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所以C是氧气,若A、B所属的物质类别和组成元素都相同,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C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所以C是氧气,若A、B所属的物质类别和组成元素都相同,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B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该反应验证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所以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2)A、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故答案为:(1)2H2O22H2O+O2↑;分解反应;
(2)分子构成不同。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4.(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的变化趋势如图乙。
(1)图甲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图乙中CD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氧气消耗,温度降低 ;
(2)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是 水进入集气瓶至刻度1 。
【分析】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1)图甲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图乙中CD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氧气消耗,温度降低。
故填:4P+5O22P2O5;氧气消耗,温度降低。
(2)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是水进入集气瓶至刻度1。
故填:水进入集气瓶至刻度1。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10分)如图一所示装置是实验室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
(2)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实验前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先把导管浸入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并用排空气法收集,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BC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是利用了氧气 不溶于水 的性质。
(4)若用如图二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m (填“m”或“n”)端进入。
(5)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6g,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4g。计算:
①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9.6 g;
②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解答;
(2)根据装置内外的压强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和氧气的性质对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进行分析;
(4)根据“万能瓶”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5)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氯酸钾的质量
【解答】解:(1)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故填:试管;
(2)装置A属于固、固加热型,试管口有棉花,适合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把导管浸入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故填:2KMnO4K2MnO4+MnO2+O2↑;先把导管浸入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3)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需加热,故选发生装置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收集装置C;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是利用了氧气不溶于水的物理性质;故填:BC;不溶于水;
(4)选择图二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氧气应该从长管进。故填:m;
(5)①生成氧气质量为:26g﹣16.4g=9.6g,故填:9.6;
②设氯酸钾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9.6g
,
x=24.5g
答: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24.5g。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化学仪器名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实验注意事项、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合理设计实验及根据实验现象证明实验结论等,设计知识较多,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