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原阳一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原阳一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 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纸张燃烧 B. 冰雪融化 C. 湿衣晾干 D. 酒精挥发
- 发现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是
A. 道尔顿 B. 汤姆生 C. 门捷列夫 D. 拉瓦锡
- 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是分解反应的是
A. 铝+氧气氧化铝 B. 氢气+氯气氯化氢
C. 碳酸氢铵氨气+二氧化碳+水 D. 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 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点燃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白雾
- 根据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号和数字表示带正电的质子的数目,弧线上数字代表各电子层带负电的电子的数目,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A. B. C. D.
-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闻气体气味
B. 称固体质量
C. 读液体体积
D. 检查装置气密
-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该原子的中子数为
A. 114 B. 289 C. 175 D. 403
-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B. 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
D.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六个主要操作:
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管从水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④①③⑤⑥② B. ①③④⑤⑥② C. ④①③⑤②⑥ D. ③④①⑤⑥②
- 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啤酒 B. 食醋 C. 加碘食盐 D. 蒸馏水
-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
A. 氯化钠、硫酸铜 B. 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
C. 硅、铁 D. 氩气、金
- 某密闭容器内盛有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采用燃烧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能混入新的气体,最好采用的可燃物是
A. 硫磺 B. 红磷 C. 铁丝 D. 木炭
- 用托盘天平称量5g药品时,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这时则应
A. 增加砝码 B. 添加药品 C. 减少药品 D. 调节平衡螺母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______写符号,下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______;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______;
二个镁离子 ______;
五个磷原子 ______;
“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______填“分子、原子、元素”。 -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表中的一格,其中A表示______;B表示______。
- 根据如图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示意图中,共有 ______种元素。
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的粒子是 ______。填序号,下同
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______。
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______。填一组 - 将黑色粉末A和无色液体B混合,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无色气体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将银白色金属D放在盛有C的集气瓶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E,并放出热量。请推断:
写出下列物质:A ______;B ______;E ______。
写出黑色粉末A和无色液体B混合,生成气体C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在盛有C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底预留少量水的作用是 ______。 - 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写出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①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学反应:____________。
②一种物质分解出三种物质且有氧气生成的反应 ____________。 - 小明同学在做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试帮她分析一下造成此后果的原因可能有至少答三点______; ______ ______.
- 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酒香不怕巷子深。
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 设计实验验证蜡烛燃烧生成了、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______,结论______。
-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仪器图。
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用A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向下倾斜的原因是什么?______。
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选用的药品是 ______,用仪器②时应插入到液面以下,目的是 ______。
要得到较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装置 ______收集。
若用F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 ______端进入,该装置如何验证氧气已收集满了 ______。
已知氨气是一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的方法来制取。制取氨气的实验装置应选用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
A、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湿衣晾干只是水分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酒精挥发是指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2.【答案】C
【解析】解:发现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是门捷列夫。
故选:C。
熟悉发现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的名字.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答案】A
【解析】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故选:A。
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就能解决这一题目.
此题考查学生只要能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再能灵活运用,就能很轻松的解决此类问题.
4.【答案】C
【解析】解:A、铝+氧气氧化铝,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氢气+氯气氯化氢,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碳酸氢铵氨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D、锌+硫酸硫酸锌+氢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木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6.【答案】C
【解析】解:A、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
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
C、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
D、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
故选:C。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阳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答案】B
【解析】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A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烧碱易潮解,且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放在烧杯中称量,B图中所示操作不正确。
C、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C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D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原子,故其核内质子数为114;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中子数。
故选:C。
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9.【答案】A
【解析】解: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④①⑤⑥②。
故选:D。
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啤酒中含有水、酒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食醋中含有醋酸和水,属于混合物;
C、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含有碘元素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D、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故选:D。
啤酒、食醋、加碘食盐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12.【答案】A
【解析】解: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别是由二氧化碳分子、五氧化二磷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硅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的;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氩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A、硫磺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于氮气也是杂质,故A错误;
B、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可以除去氧气,故B正确;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会除去氧气,故C错误;
D、木炭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对于氮气也是杂质,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硫会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
B、根据磷和氧气生成的是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
C、根据铁丝在纯氧中才能燃烧进行分析;
D、根据木炭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杂质和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主要物质反应,不会生成新的杂质.
14.【答案】C
【解析】解:用托盘天平称量5g药品,步骤应该是:调节天平平衡,先向右边托盘添加5g砝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故选:C。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指针偏左,说明物体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
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在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若已知药品质量,则应该先加砝码后加药品;若要称取一定量的药品质量,则先加药品后加砝码,且砝码添加顺序是由大到小,在称量前应先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在整个称量过程中不能再次调节平衡螺母.
15.【答案】 5P 元素
【解析】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符号为:Al;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其符号为:O;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其化学式为:;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镁离子可表示为:;
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5个磷原子,就可表示为:5P;
“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氟元素。
故答案为:;O;
;
;
;
元素。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6.【答案】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解:在元素周期表中,右上角的字母,A处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下方的数字,B处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故填: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
由图中元素周期表所能得的信息为:原子序数、元素种类、核外电子数等内容,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7.【答案】4 ③ ①④ ②⑤
【解析】解: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②和④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③所示的粒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①④的最外层为电子数均为8,均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②⑤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化学性质相似。
故答案为:
;
③;
①④;
②⑤。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进行分析解答。
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答案】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四氧化三铁过氧化氢水+氧气 防止生成的熔融物溅落到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解析】解:无色气体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C是氧气,将银白色金属D放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E,并放出热量,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D是铁,E是四氧化三铁,将黑色粉末A和无色液体B混合,生成氧气,所以A是二氧化锰,B是过氧化氢溶液,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二氧化锰;B是过氧化氢;E是四氧化三铁;
黑色粉末A和无色液体B混合,生成气体C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在盛有C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底预留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熔融物溅落到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故答案为: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四氧化三铁;
过氧化氢水+氧气;
防止生成的熔融物溅落到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根据无色气体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C是氧气,将银白色金属D放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E,并放出热量,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D是铁,E是四氧化三铁,将黑色粉末A和无色液体B混合,生成氧气,所以A是二氧化锰,B是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9.【答案】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解析】解:①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②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是一种物质分解出三种物质且有氧气生成的反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
①;化合反应;
②;分解反应。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符号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注进行书写。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符号表达式的能力,符号表达式的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化学式书写错误、不写条件等。
20.【答案】试管口朝上倾斜 试管底部接触到灯芯 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
【解析】解:根据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试管口朝上倾斜、试管底部接触到灯芯、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未给试管预热等;
根据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试管破裂可能是由于试管受热不均匀,也可能是在高温时突然冷却等引起的.如试管没有预热,就直接加热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再拿出水槽中的导管,这些都会导致水回流,试管破裂.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1.【答案】解: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酒精的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远处能闻到酒香,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
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加压时分子的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变小,所以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故答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
【解析】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析;
根据分子间有间隔分析回答。
本题的难度不大,准确理解分析的性质,会用分子的知识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22.【答案】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将烧杯迅速倒转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震荡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和
【解析】解: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将烧杯迅速倒转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震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和。
故填: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将烧杯迅速倒转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震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和。
根据水和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知识进行解答
23.【答案】试管 长颈漏斗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液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b口处,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满 AD或AF
【解析】解:仪器①是试管,②是长颈漏斗。
用A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装置适合固液不加热的反应,所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选C收集。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装置F收集氧气,氧气从长管端进入,即氧气应从导管口a端通入。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b处,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在实验室中常采用熟石灰固体和氯化铵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来制取,该反应是固体加热型,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A,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D,氨气密度比空气小,用装置F收集氨气,氨气从短管端进入,即氨气应从导管口b端通入。
故答案为:
试管;长颈漏斗;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液封;
;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b口处,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满;
或AF。
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根据装置特点选择反应物;根据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及特殊要求选择收集装置。
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氧气验满方法分析。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时也考查了气体的验满、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综合性比较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水是生命之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5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乡市获嘉一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乡市获嘉一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