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四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第四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一个半径为5m,水面和地面相平的池子,在池中心正上方离水面3.2m高处吊着一盏灯,一个人站在岸边,他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为1.6m,则他要看到灯在水中所成的像,人到岸的距离不能超过( )
A. 1m
B. 2.5m
C. 3m
D. 4.5m
2.如图所示用气枪射击池水中的鱼,在射击时应瞄准( )
A. 看到的鱼
B. 看到的鱼的上部
C. 看到的鱼的下部
D. 看到的鱼的右边
3.如图所示,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在玻璃板后成实像
B. 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
C. 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
D. 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4.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表示渔民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5.小军在河边玩时看到:树叶在水面荡漾,鱼儿在白云中穿梭,青山在水中摇曳.小军看到的景物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树叶
B. 鱼儿
C. 白云
D. 青山
6.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折射形成的是( )
A.
B.
C.
D.
7.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到硬币(如图甲所示).人位置不变,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看到硬币了(如图乙所示),这主要是由于(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折射
C. 光的反射
D. 凸透镜成像
8.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0℃以下的物体不辐射红外线
B. 人眼能直接看到红外线
C. 物体辐射的红外线强度相同
D. 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
9.如图所示,小明用鱼叉去叉所看到的鱼,老王则用手电筒去照亮所看到的鱼,有关两人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明应叉“鱼”的下方,老王应对准“鱼”照
B. 小明和老王都应对准“鱼”叉和照
C. 小明和老王都应对准“鱼”的下方叉和照
D. 小明应对准“鱼”叉,老王对“鱼”的下方照
10.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
A. 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 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 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 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11.下列有关红外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红外线拍出的“热谱图”,有助于对疾病做出诊断
B. 在步枪的瞄准器上安装夜视仪,在夜间能捕捉到敌人
C. 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可以看到用红外灯来灭菌
D. 红外线可以用来对仪器设备进行遥控
12.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0℃以下的物体不辐射红外线
B. 人眼能直接看到红外线
C. 物体辐射的红外线强度相同
D. 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
13.某款台灯有一款上部开口的灯罩,如图,夜晚,只打开台灯,在它的上方楼顶上,下面四张图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图中黑色为阴暗区域)( )
A.
B.
C.
D.
14.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
A. 夜视仪
B. 遥控器
C. 验钞机
D. 全自动感应水龙头
15.下列有关红外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红外线是一种可见光
B. 红外线是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
C. 红外线不能被我们看见,所以它不能像可见光那样传递能量
D. 红外线在空气中很难被传递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小明用装有滤色镜的照相机给一株绿叶白花的郁金香拍照,在洗出来的照片上看到却是黑叶红花,那么滤色镜玻璃颜色可能是 ______ 色.
17.一条光线和平面镜之间的夹角是60°时,入射角是 ______ ,反射角是 ______ .当入射角增加1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______ .
18.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夹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用光屏接收到从三棱镜的另一侧出射的光线.
(1)实验时,一边慢慢转动三棱镜,一边注意观察光屏,在光屏上可观察到彩色光带,这说明____________.
(2)如果分辨不清光屏上彩色光带的色彩,可以适当_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光屏与三棱镜间的距离.
(3)光屏上A、B是彩色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B为____________光,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内光的热效应时,为了使它的示数变化更明显,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9.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 ______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______ .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______ 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______ 的.
(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 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______ .
20.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合理、不合理)的;
(2)为了研究猜想b,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B.
C.
D.
2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其中F可绕接缝ON转动.
(1)探究过程中,你认为最为困难也最为关键的是什么?
(2)硬纸板F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2.激光是测量距离最精确的“尺子”,它的射程非常远,利用它可以从地球射向月球,再从月球反射回地球.从发射激光到接收到它返回的信号,共用时2s,已知光速为3×108m/s,求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多少?
23.小康学过光的直线传播后,查阅相关资料,利用下面的方法粗略测出月球的直径.如图所示,在月圆时,把一枚一元的硬币AB,放在离眼睛点O约为H米处,在保证与月面平行的情况下,正好把月亮遮住.已知一元硬币的直径为d,地球到月球距离为L,则证明月球的直径D=LdH(本题忽略大气对光的折射).
24.百米赛跑时,假如终点记时员在听见起跑的枪声后才开始记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是11s,这种记录对运动员的成绩会造成什么后果?以看到发令枪烟雾计时成绩应该是多少?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以水面为平面镜做出灯S在水中的像S′,因为SD=3.2m,所以S′D=3.2m.
(2)连接S′A并延长至人的眼睛,如下图所示,BC为人眼睛到地面的距离,AC为人到池子的距离.
(3)由题意可知,DS′=3.2m,DA=5m,BC=1.6m,两个直角三角形:△DAS′与△CAB相似.
相似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所以sD‘BC=DAAC;
人到池子的最远距离:AC=BCS'DDA=×5m=2.5m
2.【答案】C
【解析】人眼看到物体的原因是物体本身或者反射的光线进入了人眼,人才看到了物体,同时,人眼感觉到物体是在最后进入人眼光线的方向上,因此,人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线从水中传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空气中的折射角大于水中的入射角,而人眼感觉到物体是在最后进入人眼光线的方向上,因此人看到的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要高,所以,在射击时应瞄准看到的鱼的下部.
3.【答案】B
【解析】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与大小,并不会成实像,故A错误;
B、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
C、通过玻璃板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只要物体大小不变,像就不变,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有关,故C错误;
D、因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故D错误.
4.【答案】D
【解析】渔民在岸上看水中鱼,是由于水中鱼反射的光线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这条折射光线看过去,鱼就在真正位置的上方,正确图为D.
5.【答案】B
【解析】柳树、白云、青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来自水底鱼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实际看到的是鱼的虚像.
6.【答案】B
【解析】A、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错误;
B、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了美丽的彩虹,这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发生折射,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是光的色散现象,该选项正确;
C、耀眼幕墙是由于光线照在光滑的幕墙上发生镜面反射造成的,该选项错误;
D、林间光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被陶瓷茶杯侧壁挡住,人看不见硬币了,这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像.所以看不见是光的直线传播,又看见了是光的折射.
8.【答案】D
【解析】一切物体都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
9.【答案】A
【解析】(1)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小明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鱼”实际上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因此叉鱼要对准“鱼”的下方;
(2)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因此老王将电筒光对着看到的“鱼”射入,就能照亮真实的鱼.综上分析,只有A符合题意.
10.【答案】B
【解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黄花只反射黄光;花不是光源,自身不能发光.
11.【答案】C
【解析】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所以医院用紫外线来杀菌.C选项错误.
12.【答案】D
【解析】一切物体都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
13.【答案】C
【解析】夜晚,在打开台灯的正上方放一张大白纸,因为灯罩顶部是开口的,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灯光通过开口射到白纸上不会是一个亮点,而是一个较大的光斑.
14.【答案】C
【解析】夜视仪、遥控器、全自动感应水龙头都是利用的红外线;验钞机是利用的紫外线能使荧光防伪标记发光的特点.
15.【答案】B
【解析】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穿透能力强且具有热效应强的特点,可以传递能量.
16.【答案】红
【解析】照片上的花为红花,说明只有红色光能通过,而其它色光被吸收,这样才会呈现黑叶红花,因此滤色镜玻璃的颜色是红色的.
17.【答案】30°、30°、80°
【解析】(1)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因此入射角是90°-60°=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反射角也是30°;
(2)反射角和入射角始终相等,当入射角增大10°,因此反射角也增大1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40°+40°=80°.
18.【答案】(1)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2)增大;(3)紫;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
【解析】(1)该现象称为光的色散;在光屏上可观察到彩色光带,这说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
(2)如果分辨不清光屏上彩色光带的色彩,则应增大彩色光带的宽度,即适当增大光屏与三棱镜间的距离.
(3)太阳光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且光屏上A为红光,B为紫光;要使温度计的示数更明显,就必须提高温度计玻璃泡的吸热效果,由于不透明的黑色物体,可以吸收所有的色光,可以加强吸热效果,因此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黑色.
19.【答案】(1)不合理;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2)OA;可逆;(3)不能;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解析】(1)不合理.实验有偶然性,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凭一次实验数据不能得出普遍规律,应进行多次实验;
(2)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即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以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一个角度,在白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是因为纸板OB面和反射光线以及法线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0.【答案】(1)不合理;(2)A
【解析】(1)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而成的像,猜想a中说光斑与树叶形状有关,是错误的.因为树叶的形状各种各样,但光斑却都是圆形的;
(2)为了研究猜想b,应保证孔的形状不变,B、C、D中不但改变了空隙大小,还改变了空隙的形状,出现了两个变量,所以错误;A中保持原来形状的同时改变孔的大小,所以A正确.
21.【答案】(1)在探究过程中,比较困难的是观察与记录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
(2)硬纸板F的主要作用是:①呈现反射光线,②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解析】本实验主要研究的是两角关系和三线关系,比较难操作的是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实验需要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
22.【答案】解:光从月球到地球时间:t=2s2=1s,
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s=vt=3×108ms×1s=3×108m.
答: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3×108m
【解析】从发射激光到接收到它返回的信号,共用时2s,
所以光从月球到地球一趟的时间是:t=2s2=1s,
已知光速为=3×108m/s,
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s=vt=3×108ms×1s=3×108m.
23.【答案】证明:∵AB∥CD
∴△OAB∽△OCD
∴
∵AB=d;CD=D;OF=H;OE=L;
∴D=
【解析】设OE交AB于点F,由题意可知△OAB∽△OC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高之比等于相似比计算即可,注意的是结果要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24.【答案】解:(1)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如果裁判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
(2)声音传播100m时所用的时间:t=sv=100m340m/s≈0.29s
所以,看到发令枪烟雾计时成绩应该是11s+0.29s=11.29s
答:(1)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如果裁判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2)看到发令枪烟雾计时成绩应该是11s+0.29s=11.29s
【解析】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如果裁判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少的刚好是声音传播100米所用的时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四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四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随堂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