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江西省上饶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展开江西省上饶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2分/个,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抗菌药物进入消化道
⑦胆固醇、脂肪、脂肪酸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⑦ 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
2.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主要由钠、钾离子维持
B.尿中蛋白质含量异常增多的肾功能障碍患者,常出现组织水肿
C.饮水不足,将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内环境稳态失调
D.人体内环境稳定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相对稳定
3.如图Ⅰ、Ⅱ、Ⅲ表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图Ⅰ中a为突触小体,与图Ⅱ中c及图Ⅲ中g为同一结构
B.图Ⅰ中a为突触小体,与图Ⅱ中d及图Ⅲ中g为同一结构
C.图Ⅰ中b为突触后膜,只能是图Ⅲ中e结构
D.兴奋在图Ⅰ、Ⅱ、Ⅲ中的传递方向分别为a→b、d→c、e→g
4.下图甲为某反射弧结构,图乙为图甲中某一结构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正确的是( )
A.将抑制递质释放的药物放在b处,刺激e点时,a正常收缩
B.兴奋在b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中的传递也是双向的
C.图乙是图甲g处的放大示意图
D.图乙中⑤释放的物质一定能使③的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
5.针对人体,依据“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分泌轴,推断正确的是( )
A.垂体细胞表面至少含有2种激素受体
B.饮食缺碘可患侏儒症
C.垂体功能丧失机体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抗利尿激素含量下降
D.注射放射性碘后,再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放射性增强
6.如图表示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③是促甲状腺激素
B.图中激素①②对垂体分泌激素③的调节是相互协同
C.体温调节中激素②的靶细胞可以是几乎全身的所有细胞
D.分析图可以得出:寒冷环境下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7.下丘脑是重要的生命活动调节中枢,下列各项中属于下丘脑功能的一组是( )
①合成抗利尿激素 ②调控促激素的分泌 ③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
④温度感受器 ⑤渗透压感受器 ⑥调节机体活动最高级中枢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8.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
A.②⑤⑦ B.①②③⑤⑧ C.①③④⑥⑦ D.②⑤⑧
9.下列说法错误的有几项( )
①在番茄的雌蕊柱头上涂抹生长素类似物不一定形成无子番茄
②拜尔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③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抑制
④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
⑤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使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导致的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10.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内源生长素的干扰
B.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只有一种即: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C.实验II、III 、IV的结果表明: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
D.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特定部位产生,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直接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有机物
11.如图甲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图乙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b、c、d四点的生长素浓度大小为a>c,d>b
B.若图甲中a点的生长素浓度为10-10mol/L,则c点所对应的浓度介于10-10~10-8mol/L之间
C.若图甲中b点的生长素浓度与图乙中E点对应的浓度相同,则d点的生长素浓度在E~B对应的浓度区间
D.生长素在F~A对应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在A~D对应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12.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 生态系统复杂程度与③呈正相关,与②无关
C. ④不可能是原核生物
D. 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
13.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图中有5条食物链
C.秸秆利用后的废渣,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的CO2和矿质元素均可被农作物利用
D.建立农田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14.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
B.自然界的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
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
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
1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合理的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C.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D.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6.下列关于全球人口动态与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世界上人口数量已经接近地球环境容纳量
B.人类可通过降低出生率和提高死亡率,控制人口增长
C.人口动态变化应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D.近现代以来人口的过度增长,源自发达国家不实行计划生育
17.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了人们的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生物多样性为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提供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D.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18.森林生态系统中有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底层的草本植物,空间分布错落有致,这体现了( )
A.种群的空间结构 B.群落的垂直结构
C.种群的水平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
19.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和“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不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应取表层土进行采集、调查
C.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逐个计数法和估算法
20.下图表示物种间的关系,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对应的生物依次是( )
①猪肉绦虫和猪 ②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③鼠和狐 ④水稻和草 ⑤大小两种草履虫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②⑤ D.③④②
2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
A.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法
B.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不需要做重复实验
C.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时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D.在显微镜下统计酵母菌数量时视野不能太亮
22.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鸟网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连续10年内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2—6年间大山雀种群的年龄组成都为衰退型
B.第4年的大山雀种群数量比开始时大
C.10年内,第6年的种群数量最小
D.第6-10年大山雀数量一直保持增长
23.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乙变为曲线丙的原因最可能是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B. 曲线乙可用于表示封闭环境中草履虫种群数量的长期动态变化规律
C.K值是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D.假设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超过K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24.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种因素一定会使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
A.标志物脱落
B.被标记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
C.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D.重捕获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25.下列有关样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
A.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B.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密集的地块进行随机取样
C.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
D.使用样方法在调查某生物的种群密度时关键是要注意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分/空,共14分)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1)甲图中,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对芽的效应是 。
(2)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侧,这是由于 引起的。
(3)为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发生在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
①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②实验过程;给右侧以单侧光照射,在下列图中绘出插入云母片的位置,并在下面用文字说明。
27.(除备注外2分/空,共12分)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1)河流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具有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
(2)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污染及净化作用,是否体现了群落演替现象?人类活动对演替有怎样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4分)
28.(除备注外1分/空,共12分)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填字母),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图中的____(填字母)来表示,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 用于的能量。
(2)蚕同化的能量D=____________(填字母),正常情况下D/C的比值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__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蚕沙中的碳元素只能以 形式流向鱼。
(3)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____(是、否)能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
(4)以该生态系统中桑树来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2分)
(5)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人工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_____________。(2分)
29.(2分/空,共12分)下图表示某森林中植物和鸟类的分布情况,请回答:
(1)森林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之间是一种________关系。森林中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杜鹃、啄木鸟等鸟类的分层现象与植物所能提供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3)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____________。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0 ABAAA BADBC
11-20 CDBBC CBBBB
21-25 BBCDC
26.(1)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促进
(2) 小于 重力
(3)
(答案说明:顺序可换,文字表述合理即可给分,关键看云母片插入的位置)
27.(1)(一定的)自我调节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2)是;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2分);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2分)
28.(1)A B 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2)A1+B1+C1+D1 大于 一 (含碳)有机物
(3)否
(4)(桑树)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未利用
(5)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9.(1)竞争 垂直
(2)栖息空间 食物
(3)空间特征 次生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