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8557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8557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8557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卷
展开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分值:90分
一、 选择题(每题1分,36题,共36分)
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只有血糖含量稳定,葡萄糖才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B.只有内环境中的含氧量保持稳定,葡萄糖才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C.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成为影响稳态的因素
D.pH主要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2.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3.如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A液和B液间的渗透是相互的
B.A液中的大分子物质通过C液运回B液
C.A液、B液和C液组成了细胞在人体内的生活环境——内环境
D.红细胞内的氧气进入胰腺组织细胞内发挥作用的部位要经过4层生物膜
4.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 B.H2O2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葡萄糖、氨基酸
5.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6.下列关于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
B.某人因出汗较多,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加强
C.多种激素参与体温调节过程,但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只有一种激素参与调节
D.某人发烧时体温一直维持在38℃左右,此时其体内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7.下列对寒冷环境下机体出现的生理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毛细血管收缩以增加产热
B.皮肤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后产生冷觉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
D.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以维持体温稳定
8.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只能反馈抑制垂体的活动
B.寒冷环境中,因为产生的热量少,所以散失的也少,体温仍能维持恒定
C.肾小管上皮细胞上有与抗利尿激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
D.下丘脑受损后,人体的体温和血糖调节能力都将完全丧失
9.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钾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含有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和K+进入神经细胞内都是主动运输方式
B.由图中三条曲线a、b、c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b<c
C.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可以同时影响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峰值
D.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钠离子的浓度,最终可能使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10.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B.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11.独脚金内酯是近年发现的新型植物激素。为研究独脚金内酯在向光性反应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以正常生长状态下的水稻幼苗为材料,设置四组试验(如图1),A组不做处理,B组施加一定浓度的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C组用生长素类似物NAA处理,D组用GR24+NAA处理。四组均进行同样强度的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测量茎的弯曲角度(如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结果说明GR24能减弱植株的向光性反应
B.GR24的作用可能是影响生长素相关基因的表达
C.实验结果说明独脚金内酯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GR24可能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影响向光性反应
1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乙烯溶液处理大麦,可促使其产生淀粉酶,降低相关生产成本
B.各种植物激素在幼嫩组织中均能进行极性运输
C.脱落酸不能为植物提供营养,但可以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D.顶端优势的原因是侧芽比顶芽对生长素更敏感,更易被抑制
13.下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若曲线Ⅱ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根的作用,则曲线Ⅰ可表示生长素对该植物茎的作用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生长素浓度近地侧为C对应的浓度,则远地侧可能为D对应的浓度
C.在单侧光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对应的浓度,则背光侧可能为B对应的浓度
D.若植株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A对应的浓度,则同一枝条侧芽可能为B对应的浓度
14.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
A.糖的分解代谢降低 B.碘的需要量增加 C.饥饿感增强 D.TSH分泌增加
15.如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则符合该模型的是
A.①效应T细胞、②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
B.①传出神经、②传入神经、A神经递质
C.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②垂体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
D.①甲状腺细胞、②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甲状腺激素
16.现有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五种激素。a、b、c、d、e分别代表其中的一种。图中除d、e两种激素为拮抗作用之外,其余直接相邻的激素之间在某些生理作用方面均为协同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c、e分别代表的激素为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胰岛素
B.a、b两激素在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a侧重促进生长,b侧重促进发育
C.d激素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
D.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是激素b、c
17.下图是人体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
B.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不同
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只要依靠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就能完成
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
18.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控制合成物质a的基因
C.②过程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D.细胞5仍保留分裂能力
19.2018年1月美国学术期刊《免疫》报道,记忆T细胞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下图是研究人员进行的有关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记忆T细胞是由T细胞或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B.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B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
C.实验鼠B不患病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D.仅图示实验还不足以证明移植脂肪组织中有记忆T细胞
20.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 | 信息类型 | 来源 | 作用对象 | 举例 |
A | 植物激素 | 特定的器官 | 靶细胞 | 生长素 |
B | 淋巴因子 | T细胞 | B细胞 | 溶菌酶 |
C | 物理信息 | 某生物 | 同种生物 | 蜜蜂圆圈舞 |
D | 神经递质 | 神经元 | 神经元、肌细胞等 | 肾上腺素 |
A.A B.B C.C D.D
21.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有计划地接种“甲流疫苗”,接种该疫苗后在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受到刺激后都不断进行分裂
B.T细胞受刺激后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受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甲型H1N1流感病毒
D.“甲流疫苗”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
22.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空间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
23.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24.为探究pH对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pH的稻草培养液培养草履虫,培养的起始密度为5个mL-1,培养时间为2天,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pH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种群蜜度/个mL-1 | 0 | 0 | 153 | 160 | 168 | 172 | 133 | 125 |
A.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都呈“S”型增长
B.增加培养液的量,可改变草履虫种群K值
C.需保证每组的温度、培养液体积等条件相同
D.草履虫对碱的耐受性较强,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
25.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丹顶鹤种群密度时,应在其聚集区进行捕获
B.利用黑光灯诱捕方法可以调查各种昆虫的种群密度
C.可采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通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6.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27.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物种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高于它的直接价值
C.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D.迁地保护(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地保护
28.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面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过程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29.图1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
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的E点
C.图2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D.图2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30.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图1是一块规格为1 mm×1 mm×0.1 mm的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图2是计数室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分布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血球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玻片厚度为0.1 mm
B.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C.图2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
D.实验中被台盼蓝溶液染成蓝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
31.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3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真核生物,所有的分解者都是微生物
B.所有的生产者都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
C.有的分解者是原核生物,有的分解者是真核生物
D.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只能是生产者或分解者
33.常规区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如下,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调査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B.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为a>(b+c+e)
C.图中乙、丁两生物成分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D.e中包括未利用的能量,能被土壤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利用
34.下表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摄食植物后的能量流动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项目 | 摄取量 | 粪便量 | 呼吸作用散失量 |
能量[J/(hm2·a)] | 1.05×1010 | 3.50×109 | 4.55×109 |
A.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B.田鼠粪便量属于生产者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
C.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4×109J/(hm2•a)
D.田鼠的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7.0×1010J/(hm2•a)
35.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B.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D.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36.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二、非选择题(5道大题,共54分)
37.(10分)激动素是一种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为了探究激动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豌豆苗随机分为A.B.C三组,实验处理如表。处理后,定期测量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结果可知,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这种现象称为 。
(2) A组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B组相应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原因是 。
(3)为了验证激动素对A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处理组D,D组的处理是 ,预测该处理的实验结果是:D组侧芽生长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组的生长量。
38.(10分)下图为某人冬泳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图中①至④表示激素,A、B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下丘脑中存在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前者在体表温度上升时冲动频率增加,后者在体表温度下降时冲动频率增加,当二者的冲动频率相等时,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冬泳时,下丘脑中热敏神经元的冲动频率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冷敏神经元的冲动频率,从而刺激机体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2)图示中过程“下丘脑→①→A→②→甲状腺→③”体现③分泌的_________特点。图中①是_______。
(3)在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过程中,其接收分泌信号的受体是____________。
39.(11分)狂犬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它不损害神经纤维,但能通过神经纤维迅速运动到中枢神经系统大量繁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狂犬病毒侵入体液后,一部分能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这属于免疫防卫的第________道防线。若吞噬细胞将病毒信息呈递给T淋巴细胞,后者会分泌__________,该物质能促进________的增殖、分化。
(2)神经细胞被狂犬病毒侵染后,________细胞会与其密切接触,引起被侵染的神经细胞________(凋亡/坏死)。
(3)如图表示狂犬病毒侵入神经细胞的过程,位于突触间隙的狂犬病毒可以与____________上的细胞黏附因子结合,以________的形式运输进入神经细胞,与神经冲动________(顺向/反向)运行。
(4)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两侧发生电位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若一部分乙酰胆碱受体与狂犬病毒结合,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__________。
(5)多数情况下,狂犬病毒有较长潜伏期,人被犬咬伤后,可注射狂犬疫苗,该疫苗会刺激人体产生________,预防狂犬病发生。
40.(9分)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________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___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_____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____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______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41.如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过程①表_________,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图甲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____________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能力。
(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_________kJ。
(5)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 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1分,36题,共36分)
1-10:CBDDA BACDC
11-20:CCDCD DBBBD
21-30::BBDAC DDCDB
31-36:DCDDC D
二、非选择题(5道大题,共54分)
37.(10分,每空2分)
(1)顶端优势
(2)低于 顶芽是产生生长素的场所, 去除顶芽后没有生长素向下运输
(3)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 小于
38.(10分,每空2分)
(1) 神经中枢 小于
(2)分级调节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葡萄糖受体、神经递质受体
39.(11分)
(1)二 淋巴因子 B淋巴细胞
(2)效应T 凋亡
(3)突触前膜 胞吞 反向
(4)钠离子内流 兴奋性降低
(5)记忆细胞
40.(9分)
(1) 福寿螺的密度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分)
(2) 消费者 捕食
(3) 大于 S
(4) 次生 狐尾草
41.(14分,每空2分)
(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D、B
(2)含碳有机物(1分) CO2(1分)
(3)负反馈(反馈) 自我调节 (4)2.46×108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