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2017)二年级上册7 推和拉教案
展开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够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是会发生什么变化。
(2) 能够在老师的指导小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3) 能按制作方法制作纸蝙蝠。
2、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之后发生的变化。
(2)能够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3、 情感目标。
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4、 整合目标。
能找出生活中推和拉的现象。
二、教具准备。
课件
三、教学重、难点:
能体验推和拉两种力的作用。
能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请看,我有一只神奇的笔,想不想看看? 我的这支笔,一拉它就变成了教鞭,帮助我教学,我向里一推他就变成了一支笔,让我写字。
2、如果我们想把抽屉打开,就要向外(拉),关上抽屉,就要向里(推),说明活中有许多活动都用到了推和拉。(课件出示题目)
3、谁能用动作表演推和拉,让同学们一看就明白什么是推和拉?(生表演)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推和拉。 板书:推和拉
5、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幅图,(课件出示图)请同学们找一找那些地方用到了推和拉,推和拉后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自由结组讨论看哪个小组发现的最多。
(1)学生小组讨论:
(2)讨论结束谁愿意来说说你的意见。
5、小结:图中的这些例子都是通过推和拉物体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你还能举出一些通过推和拉物体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例子吗?
6、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无论是推还是拉都需要用力,物体受到力后运动状态有可能发生变化。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1、(课件出示图):我们看看这个游戏,谁玩过这个游戏?我们现在自由结组来玩一玩这个游戏,怎样算输,怎样算赢,小组自己定规则,但是我有个要求,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要体会自己手臂的感觉,能不能做到?
(1)、学生开始做游戏:
(2)、好了游戏结束,谁是小组里的大力士?谁愿意来说说你在游戏中手臂或身体的感受。
2、同学们体会的真细心,这个游戏说明无论是拉对方或推对方,我们都在用力。
活动二:
1、再来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纸蝙蝠,你们想不想玩?
2、(课件出示图):看看这幅制图,先把正方形的纸对折,再沿7字形剪开后把两只翅膀折下来,然后你试着推一推,拉一拉翅膀,看看有什么发现?自己试着解释你发现的现象好不好?好拉!开始边做边玩边想。
(1)、学生做好后玩一玩:
(2)、活动结束,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能解释一下吗?
3、这个玩具之所以有趣也是因为它受到了推和拉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推和拉的时候,改变用力的大小、改变推拉快慢不同,运动状态也会发生不同变化。
(三)、拓展活动
1.将桌子一边做起点,把橡皮从起点
推向另一端,看谁推出的橡皮离另
一端最近.(想:怎样做橡皮离另一端桌边最近)。
2.一张纸条,两位同学一组,分别用
中指和食指夹住纸条的另一端,用力
向两端拉,谁把纸条拉走谁就获胜。
(想:怎样才能获胜)
总结:1、力有( )和( )。
2、在游戏中要想取胜,就得注意用力的( )和( )。
(四)、 总结:
我们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感受推和拉,所有与推和拉有关的活动,改变了用力的大小,改变了用力的方向,改变推拉快慢的不同,物体运动状态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物体的运动7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物体的运动7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用力以后7 推和拉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用力以后7 推和拉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导入新课, 感受推和拉, 纸蝙蝠, 拓展活动, 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7)二年级上册7 推和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7)二年级上册7 推和拉教学设计,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