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化学考点精炼09《溶液的形成》(含答案) 试卷
展开2021年中考化学考点精炼
09《溶液的形成》
1.下列归纳和推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生成
C.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D.测定溶液的pH时,如果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测定结果一定偏大
2.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3.25 ℃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依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溶液的质量为( )
A.10 g B.90 g C.100 g D.110 g
(2)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
A.②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④
(3)能将不饱和KCl溶液变为饱和KCl溶液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加水 C.加KCl固体 D.倒出部分溶液
(4)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
A.26% B.29% C.35% D.40%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泥土加入水中,振荡后可以形成溶液
B.蔗糖溶液的上半部分溶液比下半部分溶液甜
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的自由移动的离子
D.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晶体
5.2017年4月22日,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升入太空和“天空二号”完成第一次交会对接。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下表是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 ℃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
B.40 ℃时,将4 g高氯酸钾溶于100 g水中可得到104 g溶液
C.80 ℃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 ℃有结晶现象
D.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6.要使某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加溶质 D.增大压强
7.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冰水 B.碘酒 C.食盐水 D.浓盐酸
8.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是( )
A.称取5.0 g氯化钾,溶解在95 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 g生石灰,放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0 mL浓盐酸,倒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 g二氧化锰,放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9.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冰水 B.碘酒 C.食盐水 D.浓盐酸
10.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牙膏 B.蔗糖 C.面粉 D.豆油
11.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水迅速出现倒吸现象,则液体
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 )
A.水和氯化钠 B.水和氧化钙 C.水和硝酸铵 D.稀硫酸和锌粒
12.下列对乳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乳化属于化学变化
B.乳化后得到的是溶液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属于乳化
D.乳化后得到的混合物不如溶液稳定
13.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下图及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2)图乙是实验室电解水实验的操作示意图。a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使用该方法进行检验,依据是__________。
14.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若不溶于水,则是__________。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________。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_________。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______。
15.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图。
请回答:
(1)应称量 gNaCl,需加水 mL。
(2)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 直到天平平衡。
(3)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释到 g,可得到5%的NaCl溶液。
16.小华在饮用碳酸饮料时,发现有大量气泡逸出。她联系学过的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解释。从物理变化的角度解释为 ,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解释为 (化学方程式表示)。
17.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高锰酸钾溶液常用于消毒,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2)硝酸钾溶液是常用的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之一,硝酸钾属于________。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3)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在不改变溶液浓度的情况下,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在20 ℃时,向50 g水中加入20 g的硝酸钾固体,获得的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为________g。
18.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②的操作是________。
(2)二氧化氯是一种杀菌剂,它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上述步骤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实验与探究题
19.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这种物质是______(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3)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①6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填“>”“=”或“<”)硝酸钾的溶解度。
②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至0.1%)。
④向20 ℃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⑤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 ℃,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
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20.向53 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
已知:
OB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 NaCl+NaHCO3
BD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 NaCl+H2O+CO2↑
请回答:
(1)53 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g。
(2)A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
(3)B点的横坐标为 。(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下同)
(4)假设C点横坐标为54.75,计算C点对应的二氧化碳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答案为:B;
解析: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生成;有一种氢原子的核内没有中子;测定溶液的pH时,如果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酸性溶液测定结果一定偏大,碱性溶液测定结果一定偏小,中性溶液测定结果不变。
2.答案为:B
3.答案为:(1)D (2)D (3)C (4)A
[解析] (1)结合溶解度曲线图,25 ℃时,100 g水中加入10 g KCl未达到饱和,可以完全溶解,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g+10 g=110 g。(2)结合溶解度曲线图,25 ℃时KCl的溶解度约为35 g,所以加入40 g KCl不能完全溶解,剩余5 g。(3)结合溶解度曲线图,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由不饱和状态向饱和状态转化,可以通过降低温度,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的方法来实现。(4)结合溶解度曲线图,25 ℃时KCl的溶解度约为35 g,所以加入40 g KCl不能完全溶解,只能溶解35 g,根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计算可得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6%。
4.答案为:C;
解析:泥土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浊液;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蔗糖溶液的各部分一样甜;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氯化钠,但还能溶解其他可溶的物质。
5.答案为:C
6.答案为:C;
7.答案为:A;
解析:冰水中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碘酒,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食盐水,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浓盐酸,溶质是氯化氢,溶剂是水,后三者均属于混合物,是溶液。
8.答案为:A;
解析:5.0g氯化钾溶于95mL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A正确;生石灰放入水中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得到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B错误;浓盐酸浓度未知,不能求出溶质HCl的质量,不能计算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错误;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放入水中不能得到溶液,D错误。
9.答案为:A
10.答案为:B
11.答案为:C;
解析:氯化钠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所以试管②中的温度几乎不变,不能产生压强差;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同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试管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使气压变大,试管①中的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试管②中的气体遇冷收缩,气压变小,导致试管①中的水发生倒吸;稀硫酸与锌粒反应生成氢气造成气压变大,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冒出。
12.答案为:D;
13.答案为:
(1)AB
(2)H2 将带火星木条放在尖嘴管口处,打开活塞,看到带火星木条复燃 氧气支持燃烧
14.答案为:(1)CaCO3 (2)CuSO4 (3)NaOH (4)NaCl
[解析] 利用四种物质溶解时的现象不同,可以将它们区分开。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大量热,氯化钠溶解时没有明显现象。
15.答案为:
(1)7.5 42.5
(2)往左盘中继续添加氯化钠固体
(3)30
解析:
(1)配制50g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5%=7.5g;需要水50g-7.5g=42.5g,水的密度为1g/mL,则水的体积为42.5mL。
(2)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左盘放氯化钠,右盘放砝码,若指针向右偏转,说明氯化钠质量不足,需要往左盘中继续添加氯化钠固体直到天平平衡。
(3)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mg,则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列式得10g×15%=m×5%,m=30g。
16.答案为:气压减小,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或溶解性)减小 H2CO3===H2O+CO2↑
解析: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打开饮料瓶瓶盖,气压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有大量气泡冒出;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17.答案为:(1)高锰酸钾 (2)D;(3)降温 饱和 65.8
[解析] 根据溶解度表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在不改变溶液浓度的情况下,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18.答案为:(1)过滤 (2)ClO2 (3)③④
19.答案为:(1)A;(2)A;(3)①< ②Ca(OH)2 ③26.5% ④减小 ⑤B
20.答案为:
(1)5.3
(2)Na2CO3、NaCl、NaHCO3
(3)36.5
(4)解:设C点对应的CO2的质量为x。
NaHCO3+HCl====NaCl+H2O+CO2↑
36.5 44
(54.75g-36.5g)×5% x
x=1.1g
答:C点对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g。
解析:
(1)碳酸钠的质量=53g×10%=5.3g。
(2)O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A点处在OB之间,说明碳酸钠有剩余,并且生成了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所以A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NaCl、NaHCO3。
(3)设:碳酸钠全部生成碳酸氢钠时需要的HCl的质量为y。
Na2CO3+HCl===NaCl+NaHCO3
106 36.5
5.3g y
106∶5.3g=36.5∶y
y=1.825g
需要盐酸的质量=1.825g÷5%=36.5g,
故B点的横坐标为36.5。
(4)B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BC段发生反应的HCl的质量=(54.75g-36.5g)×5%,根据化学方程式即可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