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试题
1.下列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水:H2O2 B. 氧化钠:Na2O2 C. 一氧化氮:NO D. 硫酸钾:KSO4
【答案】C
【解析】
【分析】
要熟记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符号书写,并熟记化合价以及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会利用化合价数值交叉法书写化学式(即将正、负化合价的数值交叉到相应符号的右下角,但注意原子团看作一体,含约数的一般要约分);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检验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详解】A、水的化学式为H2O,H2O2的名称为为双氧水(过氧化氢),选项A错误;B、因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化学式为Na2O,选项B错误;C、一氧化氮的化学式为:NO;N2O的名称为:一氧化二氮;选项C正确;D、因在硫酸钾中,硫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化学式为K2SO4,选项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学生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合价原则是解答的关键,并能利用元素符号来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外有3个电子层 B. 最外层电子数为2
C. 核外电子数为7 D. 质子数为7
【答案】A
【解析】
【分析】
是氯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最外层电子数是7。
【详解】A.核外有3个电子层,选项A正确;B.最外层电子数是7,选项B错误;C.是氯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17,选项C错误;D.是氯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选项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难度不大,注意知识的积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B. NaOH的摩尔质量是40
C. 22.4L Cl2的物质的量是1mol D. 1molH2的质量是2g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物质不一定都是单原子分子,如O2、CH4等,选项A错误;B、NaOH的摩尔质量是40g/mol,选项B错误;C、没有说明标准状况下,22.4LCl2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选项C错误;D、1molH2的质量是2g/mol×1mol=2g,选项D正确。答案选D。
4.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煤的干馏 B. 石油的分馏 C. 煤的气化 D. 石油的裂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生成煤焦油、煤气、焦炭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A错误; B.石油的分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正确;C.煤的气化过程中有新物质一氧化碳和氢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错误;D.裂解是指只通过热能将一种样品(主要指高分子化合物)转变成另外几种物质(主要指低分子化合物)的化学过程,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用98%浓硫酸配制200mL 0.5 mol•L-1的硫酸溶液,一定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 )
①玻璃棒 ②烧杯 ③烧瓶 ④量筒 ⑤容量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用98%浓硫酸配制200mL 0.5mol•L-1的硫酸溶液,需要选用200ml容量瓶,实验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转移→洗涤→定容→摇匀,量取浓硫酸要用量筒,稀释浓硫酸要用烧杯、玻璃棒,配制溶液要用容量瓶;定容时要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配制过程中用不到烧瓶,故选B。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B.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OH-+H+=== H2O
C. 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2+===Zn2++Cu
D. 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BaSO4↓
【答案】A
【解析】
A不符合客观事实,应是Fe+2H+=Fe2++H2↑,故A说法错误,其余都是说法正确。
7.可用于鉴别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试剂是( )
A. 氨水 B. Na2CO3溶液
C. FeCl2溶液 D. 新制Cu(OH)2悬浊液
【答案】D
【解析】
葡萄糖含有醛基,能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而淀粉不能,据此可以鉴别,答案选D.
8.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A. K2CO3和K2O都属于盐 B. KOH和Na2CO3都属于碱
C. H2SO4和HNO3都属于酸 D. 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A、氧化钾属于氧化物,不是盐,故A错误;B、碳酸钠属于盐,故B错误;C、两种属于酸,故C正确;D、硅酸钠属于盐,故D错误。
点睛:纯碱是Na2CO3,碳酸钠不是碱。
9.反应A+B===C+D,8g A和12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9g D,则生成C的质量为( )
A. 9g B. 11g C. 10g D. 12g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据此计算。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即m(A)+m(B)=m(C)+m(D),故8g+12g=m(C)+9g,解得:m(C)=11g,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难度不大,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质量的理解掌握,注意反应物是否恰好反应。
10.下列关于下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减轻的一极是铜极
B. 负极反应为Fe—2e—=Fe2+
C. 该装置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D. 电流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原电池中活泼的电极做负极,Fe是负极,溶解,故A错、B正确;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C错;电流由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故D不正确。
考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1.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 甲烷和乙烷 B. 乙烯和苯 C. 金刚石和石墨 D. 35Cl和37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同素异形体首先应该是指单质,其次要强调是同种元素,利用该知识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甲烷和乙烷是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属于同系物,选项A错误;B.乙烯和苯是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均属于烃,选项B错误;C.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选项C正确;D.35Cl 和37Cl的质子数都为17,中子数不同,是氯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选项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同素异形体的判断,难度不大,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
1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 KOH B. Cu C. HCl D. NaCl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详解】A.KOH为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选项A不选;B.Cu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选项B选;C.HCl是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电解质,选项C不选;D.NaCl为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选项D不选;答案选B。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的辨析,难度不大.要注意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1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金属性:Na > Al B. 核电荷数:Al < Na
C. 原子序数:Na > Cl D. 原子半径:Cl > Na
【答案】A
【解析】
【分析】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B.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判断;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D.根据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判断。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Na的金属性大于Al,选项A正确;B.Al的核电荷数为13,Na的核电荷数为11,则Na<Al,选项B错误;C.Na的原子序数为11,Cl的原子序数为17,则Cl>Na,选项C错误;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Na>Cl,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同周期元素的性质的递变规律,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核电荷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学习中 注意全面了解元素的性质在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
14.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KCl+AgNO3===KNO3+AgCl↓ B. 2Al+Fe2O3Al2O3+2Fe
C. CaCO3CaO+CO2↑ D. 2Mg+O22MgO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征是“多变一”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A、KCl+AgNO3===KNO3+AgCl↓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A错误;B、2Al+Fe2O3Al2O3+2Fe属于置换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B错误;C、CaCO3CaO+CO2↑属于分解反应,选项C错误;D、2Mg+O22MgO属于化合反应,选项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化合反应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1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H+、SO42-、CO32- B. Na+、Cl-、SO42-
C. Ba2+、CO32-、NO3- D. Ca2+、SO42-、K+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弱电解质等,则离子能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
【详解】A.因H+、CO32-结合生成水和气体,则不能共存,选项A错误;B.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选项B正确;C.因Ba2+、CO32-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选项C错误; D.因Ca2+、SO42-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复分解反应的考查,熟悉离子的性质及离子之间的反应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6.下列物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 淀粉 B. 蔗糖 C. 油脂 D. 葡萄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淀粉是高分子化合物,蔗糖、油脂、葡萄糖均不是高分子化合物,答案选A。
考点:考查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硝酸具有氧化性 B.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C. 次氯酸是一种强酸 D. 钠的焰色为浅紫色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正确;B.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错误;C.次氯酸是—种弱酸,错误; D.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错误;
考点:常见物质的性质
18.科学家目前正在求证一种仅由四个中子组成的微粒,这种微粒称为“四中子”,下列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呈电中性 B. 带四个单位负电荷
C. 带四个单位正电荷 D. 质量数为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中子不带电,所以该微粒呈电中性,正确;B、C错误;D、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所以该微粒的质量数为4,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中微粒的电性、质量数的计算
19.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A. O2 B. CO2 C. NH3 D. S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必须不与浓硫酸反应。
【详解】A、氧气不与浓硫酸反应,可以使用浓硫酸干燥,选项A不选;B、二氧化碳不与浓硫酸反应,可以使用浓硫酸干燥,选项B不选;C、氨气显碱性,能与浓硫酸反应,不能使用浓硫酸干燥,选项C符合题意;D、二氧化硫不与浓硫酸反应,能使用浓硫酸干燥,选项D不选;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浓硫酸能干燥的气体,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浓硫酸的性质进行。
20.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 )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提高反应物浓度 D.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升高温度可以使分子运动速率加快,而使反应速率加快,故A错误;温度降低,分子运动速率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B正确;提高反应物浓度,增大了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C错误;使用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故D错误。
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1.下列有关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氨气极易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 氯化铵受热易分解,故可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
C.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
D. 检验氨气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近产生气体的导管口,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答案】C
【解析】
A. 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错误;B. 氯化铵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冷却后二者又化合生成氯化铵,因此不能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B错误;C.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C正确;D. 检验氨气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产生气体的导管口,如果试纸变为蓝色,说明是氨气,D错误,答案选C。
22.下列有关反应Cl2+H2O=HCl+HClO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Cl2只作氧化剂 B. Cl2只作还原剂
C. Cl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 氯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和+1价,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该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和+1价,所以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选项A错误;B.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选项B错误;C.该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和+1价,所以利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选项C正确;D.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和+1价,选项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本概念的判断,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结合基本概念来分析解答,熟悉元素化合价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CO燃烧是放热反应 B. H2SO4与NaOH反应是放热反应
C. CaO与H2O反应是吸热反应 D. CaCO3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
【答案】C
【解析】
放热反应一般包括:燃烧、中和反应、化合反应、金属与酸置换氢气反应等。而分解反应一为吸热反应。
24.下列物质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 蔗糖 B. 油脂 C. 蛋白质 D. 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二糖、多糖、油脂、蛋白质能发生水解。
【详解】二糖(蔗糖、麦芽糖)、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二糖水解得到单糖,油脂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蛋白质水解得到氨基酸。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能水解的物质,需要注意的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题目难度不大。
2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医疗上常用75%的酒精作消毒剂
B. 海鲜、肉类等食品用福尔马林(甲醛溶液)浸泡防腐保鲜
C. 为防止流感传染,可将教室门窗关闭后,用食醋熏蒸,进行消毒
D. 碘沾在手上立即用酒精洗涤
【答案】B
【解析】
【分析】
A、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通常用体积分数75%酒精用作医疗酒精消毒剂;B、根据甲醛的毒性判断;C、食醋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D、碘易溶于酒精,不易溶于水。
【详解】A、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体积分数75%酒精常用作医疗消毒剂,选项A正确;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之失去生理功能,不能食用,选项B错误;C、醋酸能使蛋白质变性,因此为防止流感传染,可将教室门窗关闭后,用食醋熏蒸,进行消毒,选项D正确;D.碘易溶于酒精,不易溶于水,则碘沾在手上可用酒精洗涤,选项D正确;答案选B。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常见的以化学知识为主的生活常识的理解和应用,比较基础,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