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下列化学药品名称与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 乙醇-剧毒品 B. 浓硫酸-腐蚀品 C. 汽油-三级放射性物品 D. 烧碱-易燃品
【答案】B
【解析】
【分析】A.乙醇是易燃品;B.浓硫酸有强腐蚀性;C.汽油是易燃品;D.烧碱有强腐蚀性。
【详解】A.乙醇易燃,是易燃品,故A错误;
B.浓硫酸有强腐蚀性,是腐蚀品,故B正确;
C.汽油易燃,是易燃品,故C错误;
D.烧碱有强腐蚀性,是腐蚀品,故D错误,答案选B。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 实验用剩的试剂都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污染试剂
B. 眼睛里溅入酸溶液立即用水冲洗再涂抹1%-3%的NaHCO3溶液
C. 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氢气时,必须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D. 配制硫酸溶液时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A.根据药品的性质等确定是否放回原瓶;B.眼睛里溅入酸溶液立即用水冲洗;C.可燃性气体在点燃之前必须验纯;D.量筒是量取仪器,不能用于稀释浓硫酸。
【详解】A.实验用剩的试剂是否放回原瓶取决于试剂的性质等,如金属钠,取用后剩余的部分必须放回原瓶,故A错误;
B.眼睛里溅入酸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并边洗边眨眼睛,不能再涂抹1%-3%的NaHCO3溶液,故B错误;
C.氢气是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必须验纯,故C正确;
D.量筒是量取仪器,不能用于稀释浓硫酸,可以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故D错误,答案选C。
3.下列检验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l-
B. 加入稀HNO3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C. 向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几滴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l-
D. 加入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答案】C
【解析】
【分析】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AgCl;B.硝酸可氧化SO32-生成SO42-;C. 加入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滴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是AgCl;D. 加入CaCl2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是AgCl或CaCO3等。
【详解】A. 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不一定为AgCl,也可能为硫酸银等,应先加入硝酸酸化,故A错误;
B. 硝酸可将SO32-氧化生成SO42-,应用盐酸酸化,故B错误;
C. 向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排除了硫酸根、碳酸根、亚硫酸根等离子的干扰,再滴入几滴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生成的沉淀为AgCl,可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故C正确;
D. 加入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可能是AgCl或CaCO3等,不能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故D错误,答案选C。
4.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目的 | 分离方法 | 原理 |
A | 分离植物油和水 | 萃取 | 植物油和水互不相溶 |
B | 除去丁醇(沸点为117.5 ℃)中的乙醚(沸点为34.6 ℃) | 蒸馏 |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
C | 分离水和乙醇 | 分液 | 水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
D |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 乙醇萃取 |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
【答案】B
【解析】
【分析】A.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法;B.分离混溶且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采用蒸馏法;C.水和乙醇混溶,不能用分液法;D.乙醇易溶于水,不能作萃取剂。
【详解】A. 植物油和水互不相溶,可采用分液法分离,故A错误;
B.丁醇和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可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B正确;
C.水和乙醇混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应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
D.乙醇易溶于水,不能作萃取剂,可用四氯化碳或苯萃取,故D错误,答案选B。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的数目为NA
B. H2SO4的摩尔质量等于98
C. 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时,气体可以是纯净物也可以是混合物
D. 将40gNaOH固体溶于1L水中配成溶液,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浓度为1mol/L
【答案】C
【解析】
【分析】A.由物质的量的定义判断;B.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C. 气体摩尔体积对任何气体都适用;D.溶剂体积不等于溶液体积。
【详解】A.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不表示粒子具体的数目,故A错误;
B.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所以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mol,故B错误;
C.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时,对任何气体都适用,气体既可以是纯净物也可以是混合物,故C正确;
D.溶剂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应将40gNaOH固体溶于水,再加水稀释至溶液体积为1L,得浓度为1mol/L的NaOH溶液,故D错误,答案选C。
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标准状况下,NA个CCl4分子所占体积为22.4L
B. 标准状况下任意比例混合的CH4与CO2的混合物22.4L,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 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的Cl—数为NA
D. 常温常压下,28g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10NA
【答案】B
【解析】
【分析】A.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B.标准状况下22.4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C.未给出溶液的体积;D.1mol氮气分子中含有14mol电子。
【详解】A.在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所以无法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NA个CCl4分子所占的体积,故A错误;
B. 标准状况下任意比例混合的CH4与CO2的混合物22.4L,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22.4L÷22.4L/mol=1mol,所含的分子数为NA,故B正确;
C.因未给出溶液的体积,所以无法计算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目,故C错误;
D. 常温常压下,28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28g÷28g/mol=1mol,1mol氮气分子中含有14mol电子,数目为14NA,故D错误,答案选B。
7.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气)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n=计算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n×M计算氯化氢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0g+m(HCl),结合密度求出溶液的体积,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公式c=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标准状况下a L HCl(气)的物质的量为a L ÷22.4L/mol=mol,氯化氢的质量为mol×36.5g/mol=g,所以溶液的质量为1000g+g=(1000+)g,溶液的体积为 =L,所以溶液浓度为 =mol/L,答案选B。
8.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易挥发,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 · 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_____,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装置H中装有的物质是_____。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
【答案】(1). 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CO2 (3). 冷凝水蒸气和草酸,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干扰CO2的检验 (4). FDGHDI (5). CuO (6). 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分析】(1).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如果草酸受热分解,分解时会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B装置温度较低,有冷凝作用,防止干扰实验;
(2).①.要检验生成CO,在甲组实验后,用浓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用碱石灰干燥CO,利用CO的还原性将CO氧化,再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用排水法收集CO;H装置中盛放的物质应该具有氧化性,且和CO反应有明显现象发生;②.CO具有还原性,其氧化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1).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如果草酸受热分解,分解时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的碳酸钙沉淀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易挥发,导致生成的气体中含有草酸,草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的草酸钙而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B装置温度较低,有冷凝作用,冷凝水蒸气和草酸,防止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故答案为: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冷凝水蒸气和草酸,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干扰CO2的检验;
(2).①.要检验生成CO,在甲组实验后,用浓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用碱石灰干燥CO,利用CO和CuO发生反应生成CO2,再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用排水法收集CO避免污染环境,所以其连接顺序是A、B、F、D、G、H、D、I;H装置中盛放的物质应该具有氧化性,且和CO反应有明显现象发生,CuO能被CO还原且反应过程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现象明显,所以H中盛放的物质是CuO,故答案为:FDGHDI;CuO;
②.CO具有还原性,其氧化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CO将黑色的CuO还原为红色的Cu,只要H中黑色固体转化为红色且其后的D装置溶液变浑浊就说明含有CO,故答案为: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Ⅰ.现有x g某气体,它由三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
(1)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__个。
(2)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L。
(3)一个该气体分子的质量______g。
Ⅱ.(1)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其原子数之比为 ______。
(2)同温、同压下,A、B两容器分别充满O2和O3 ,则O2和O3的密度之比为______,若两容器中O2和O3 所含原子总数相等,则A容器和B容器的容积比是______。
【答案】(1). (2). (3). (4). 2:3 (5). 2:3 (6). 3:2。
【解析】
【分析】I.根据n=、V=n×Vm、n=及分子构成计算;II.(1).根据分子的构成判断;(2).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判断。
【详解】I.(1). 现有x g某气体,它由三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mol,原子总数为mol×NAmol-1=,故答案为:;
(2).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mol×22.4L/mol=L,故答案为:;
(3).根据摩尔质量的定义可知,1mol该气体的质量为M g,即NA个该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 g,则一个该气体分子的质量为:g,故答案为:;
II.(1).1mol CO分子中含有2mol原子,1mol CO2分子中含有3mol原子,则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其原子数之比为2:3,故答案为:2:3;
(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 = =2:3;若两容器中O2和O3 所含原子总数相等,则O2和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即A容器和B容器的容积比也是3:2,故答案为:2:3;3:2。
10.Ⅰ.(1)指出如下图实验装置中的错误之处。(加热装置中烧杯底部已垫有石棉网)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是某学生的过滤操作示意图,其操作不规范的是______(填标号)。
a.玻璃棒用作引流 b.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c.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 d.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Ⅱ.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已知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2KCl+I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实验操作①和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2)在3 mL碘水中,加入1mL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观察到试管里的分层现象是下图中的________(注:试管中深色区为有色溶液),下层_____色。
Ⅲ.某溶液中含有MgSO4和Na2SO4两种溶质,选择适当试剂将溶液中的镁离子转化为沉淀或固体分离出来,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1)欲证明滤液中存在SO42-、OH -,选用的方案是先取少量的滤液滴加________,发现溶液变红,再向其中加入________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可证明SO42-、OH - 均存在。
(2)如何洗涤Mg(OH)2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温度计伸入液面内 (2). 冷凝水上进下出 (3). bd (4). 过滤 (5). 萃取分液 (6). D (7). 紫红 (8). 酚酞 (9). 盐酸和BaCl2 (10). 用玻璃棒引流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直至没过沉淀,静置,待液体流出后,重复上述操作2-3次
【解析】
【分析】I.(1).温度计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相平,冷凝水应下进上出;(2).过滤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II. 海藻灼烧浸泡得到海藻灰悬浊液,过滤得到含碘离子的溶液,通入氯气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得到含碘的水溶液,加入有机萃取剂进行分液萃取得到含碘单质的有机溶液,蒸馏得到晶体碘;III.(1).证明滤液中存在SO42-、OH -,可先加入酚酞,溶液变红可以说明滤液中含有OH -,用盐酸酸化后加入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SO42-;(2).洗涤沉淀的操作为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2~3次。
【详解】I.(1). ①.进行蒸馏操作时,因温度计是测量馏分的温度,则温度计水银球应该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与支管口相平而不能插入液面以下,故答案为:温度计伸入液面内;
②.为了达到更好的冷凝效果,冷凝水应与蒸汽逆流且充满整个冷凝管,所以冷凝水应从下口进水、上口出水,故答案为:冷凝水上进下出;
(2).a.玻璃棒用作引流,使液体顺利流下,故a正确;
b.玻璃棒不能在漏斗中轻轻搅动,因为这样可能会捣破滤纸,过滤失败,故b错误;
c. 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的缝隙流下,故c正确;
d.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上边缘,故d错误,答案为:bd;
II. 海藻灼烧浸泡得到海藻灰悬浊液,过滤得到含碘离子的溶液,通入氯气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得到含碘的水溶液,加入有机萃取剂进行分液萃取得到含碘单质的有机溶液,蒸馏得到晶体碘。
(1). 过滤适用于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根据流程图可知,分离固体海藻灰和液体碘离子的溶液需要用过滤操作,因为碘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所以用萃取分液可得到含碘的有机溶液,故答案为:过滤;萃取分液;
(2). 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能将碘水中的碘转移到四氯化碳中,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溶解碘后四氯化碳层为紫红色,所以在3mL碘水中,加入1mL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观察到试管里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上层颜色接近无色,下层呈紫红色,故答案为:D;紫红;
III.(1). 欲证明滤液中存在SO42-、OH -,选用的方案是先取少量的滤液滴加酚酞,发现溶液变红,再向其中加入盐酸和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可证明SO42-、OH - 均存在,故答案为:酚酞;盐酸和BaCl2;
(2). 洗涤Mg(OH)2沉淀的方法是:用玻璃棒引流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直至没过沉淀,静置,待液体流出后,重复上述操作2-3次,故答案为:用玻璃棒引流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直至没过沉淀,静置,待液体流出后,重复上述操作2-3次。
11.实验室用密度为1.19g/mL、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配制230ml,1mol/L的盐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配制230ml,1mol/L的盐酸。
应量取浓盐酸的体积/mL | 实验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 |
________ | ________ |
(2)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_。
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Cl-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3)配制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
A.用30mL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中,振荡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蒸馏水(35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所选容积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往容量瓶内加蒸馏水,直到溶液在刻度线下1~2cm处
(4)若出现以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_____________,定容后,盖上玻璃塞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_____。
【答案】(1). 11.9mol/L (2). 21.0 (3). 250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 (4). BD (5). BCAFED (6). 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 偏高 (8). 偏低
【解析】
【分析】(1).由c=计算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稀释定律计算需要量取浓盐酸的体积,因无230mL规格的容量瓶,所以配制溶液时需选用250mL的容量瓶;(2).根据该物理量是否与溶液的体积有关进行判断;(3).根据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过程进行实验步骤排序;(4).分析操作对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的影响,根据c=判断对溶液浓度的影响。
【详解】(1). 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1.9mol/L,因实验室无230mL规格的容量瓶,所以需选用250mL规格的容量瓶进行配制,设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a mL,则根据稀释定律有a×10-3 L×11.9mol/L=0.25L×1mol/L,解得a=21.0mL,配制1mol/L的盐酸溶液时,除了烧杯和量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250mL容量瓶、玻璃棒和胶头滴管,故答案为:11.9mol/L;21.0;250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
(2). 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酸溶液时,物理量是否变化,要看该物理量是否与溶液的体积有关。
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n(HCl)=c(HCl)×V,与溶液的体积有关,故A不选;
B.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液的体积无关,故B选;
C. 溶液中Cl-的数目为N(Cl-)=n(HCl)×NA= c(HCl)×V×NA,与溶液的体积有关,故C不选;
D.溶液的密度与溶液的体积无关,故D选,答案为BD;
(3).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一般步骤有: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量筒量取浓盐酸,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与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继续注入蒸馏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盖好瓶塞,反复颠倒摇匀,所以实验操作顺序为BCAFED,故答案为:BCAFED;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4).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使所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高,定容后,盖上玻璃塞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会使所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溶液的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高;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