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江西省上高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展开江西省上高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试题分为第I卷、第II卷,满分100分。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Fe-56 Al-27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 同温同压下,H2 (g) +Cl2(g)=2HCl(g) 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 不同
2、250℃和时, ,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 是吸热反应 B. 是放热反应
C. 熵增大效应大于焓效应 D.是熵减少的反应
3、下列关于反应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Ba(OH)2反应生成1molH2O时会放出57.3kJ的热量
B.由C(石墨,s)═C(金刚石,s)△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C.在500℃、MPa下,将0.5 mol N2和l.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放热19.3kJ,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H=-38.6 kJ·mol-1
D.甲烷的燃烧热(△H)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 = CO2(g)+2H2O(l) △H=-890.3 kJ·mol-1
4、下列措施能明显增大原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B. 将稀改为的浓与反应制取
C. 在与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 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工业合成氨反应中,增加氮气的量
5、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事实是( )
A. 氢气、碘蒸气、碘化氢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B. 合成氨工业使用高压以提高氨的产量
C. 棕红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D. 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6、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K不变,平衡可能移动
B. 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
C. 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增大2倍,K值也增大两倍
D. 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
7、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1.7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A的转化率变小
C.D的物质的量变多 D.a>c+d
8、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A |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 证明SO2具有还原性 |
B | 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 | 比较氯与溴的氧化性强弱 |
C | 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却降温 | 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D | 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 | 研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
9、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 + H2
10.符合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当X、Y、Z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存在焓变△H=△H1+△H2。满足上述条件的X、Y可能是( )
①C、CO ②S、SO2 ③Na、Na2O
④AlCl3、Al(OH)3 ⑤Fe、Fe(NO3)2 ⑥NaOH、Na2CO3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④⑤⑥
11、近年来,我国北京等地出现严重雾霾天气,据研究,雾霾的形成与汽车排放的CO、NO2等有毒气体有关,对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有毒气体相互反应转化为无毒气体,反应方程。
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T1)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12、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投料比及产率等问题。
已知CO(g)+H2O(g) H2(g)+CO2(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温度/℃ | 400 | 500 | 830 | 1 000 |
平衡常数K | 10 | 9 | 1 | 0.6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不变,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C.830℃时,在恒容反应器按物质的量比n(CO)∶n(H2O)∶n(H2)∶n(CO2)=2∶4∶6∶1投入反应混合物发生上述反应,初始时刻υ正<υ逆
D.830 ℃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CO(g)和6 mol H2O(g)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是60%
13、在某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X(g)和1 mol Y(g)发生反应: 2X(g)+Y(g)3Z(g),反应过程中持续升高温度,测得混合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M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
B.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C. W、M两点Y的正反应速率W大
D. W、M两点Y的正反应速率相同
14、已知是比还弱的酸,氯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达到平衡后,要使的浓度增大,可加入足量的下列哪种物质( )
A. B. C. D.
15、某温度下,在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当加入和达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m=2 B. 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 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 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
16、已知: 溶液是检验的试剂,若溶液中存在,将产生蓝色沉淀。将0.2mol·L—1的KI溶液和0.05 mol·L—1 Fe2(SO4) 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取混合液分别完成下列实验,能说明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的是 ( )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滴入KSCN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② | 滴入溶液 | 有黄色沉淀生成 |
③ | 滴入溶液 | 有蓝色沉淀生成 |
④ | 滴入淀粉溶液 | 溶液变蓝色 |
A. ① B. ②和④ C. ③和④ D. ①和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7、(14分)I. 在化学反应A(g)+B(g)⇌2C(g)+D(g) ΔH=QkJ·mol-1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ΔH ______0(填“>”“<”或“=”)。
(2)熵变ΔS______0(填“>”“<”或“=”)。
(3)该反应 _______自发进行(填“能”或“不能”)。
(4)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II.在2HI(g)H2(g)+I2(g)中,三种分子化学键断裂时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其他条件相同,1 mol HI在不同温度分解达平衡时,测得体系中I2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1)比较2a________b+c(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某温度下该反应平衡常数为1/64,达平衡时,1 mol HI分解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
(3)若利用此反应制备I2,则提高HI转化率的措施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移走I2 b. 加压 c. 升温 d. 增大HI浓度
III.(1)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反应的
B. 利用该反应可以除去硫粉中少量的碘单质
C. 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苯,平衡不移动
D. 25℃时,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固体,
平衡常数K小于680
(2)将溶于中,得到紫红色的溶液,再加入一定浓度的溶液,现象如图所示:
② 上层溶液中含碘元素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②由实验现象可推测关于溶解性的结论是 。
18、(12分)碳及其化合物在化工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I. 为解决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大的问题,某科学家提出如下构想:
把工厂排出的富含CO2的废气经净化吹入碳酸钾溶液吸收,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合成塔中经化学反应使废气中的CO2转变为燃料甲醇。部分技术流程如下:
(1)合成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将CO2与H2以1:4的体积比混合,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制得CH4。写出CO2(g)与H2(g)反应生CH4(g)与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已知:CH4(g)+2O2(g)=CO2(g)+2H2O(l) △H1=-890.3kJ/mol
2H2(g)+O2(g)=2H2O(l) △H2=-571.6kJ/m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甲烷燃烧分放出大量的热,可作为能源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己知:①2CH4(g)+3O2(g)=2CO(g)+4H2O(l); △H1=-1214.6kJ/mol
②CO2(g)=CO(g)+1/2O2(g); △H2=+283.0kJ/mol
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某兴趣小组模拟工业合成甲醇的反应:CO(g)+2H2(g)CH3OH(g),在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 2mol H2,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催化剂体积忽略不计)后开始反应。测得容器内的压强随时间变化如下:
时间/min | 0 | 5 | 10 | 15 | 20 | 25 |
压强/Mpa | 12.6 | 10.8 | 9.5 | 8.7 | 8.4 | 8.4 |
(1)从反应开始到20min时,以CO表示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描述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装置内气体颜色不再改变 B.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C.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D.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3)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____,若达到平衡后加入少量CH3OH(g),此时平衡常数K值将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1mol CO 2mol H2,此时CO的转化率将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9、(14分)硫酸是重要的化工材料,二氧化硫生成三氧化硫是工业制硫酸的重要反应之一。
(1)将0.050 mol SO2和0.030 mol O2放入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c(SO3)=0.040 mol/L。
①从平衡角度分析采用过量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K(300℃)>K(350℃),该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若反应温度升高,SO2的转化率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1所示。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_____K(B)(填“>”、“<”或“=”,下同)。
(3)如图2所示,保持温度不变,将2 mol SO2和1 mol O2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 SO3加入乙容器中,隔板K不能移动。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
①若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甲______乙。
②若保持乙中压强不变,向甲、乙容器中通入等质量的氦气,达到新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甲_______乙。
20、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__________
【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 编号 |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 |||
溶液 | 溶液 | 稀硫酸 | |||
1 | 3.0 | 2.0 | 1.0 | 2.0 | 4.0 |
2 | 2.0 | 3.0 | 1.0 | 2.0 | 5.2 |
3 | 1.0 | 4.0 | 1.0 | 2.0 | 6.4 |
请回答:
(1)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利用实验1中数据计算,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2所示。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
②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表中空白。
③ 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C C D D A 6-10 C B D A A 11-16 B D B B D A
17、(14分)I. (1)< (2) >(3) 能 (4) 减小 逆反应
II. (1)> , 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n(I2)增加,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 2a>b+c(2分) (2) 20% (3)ac(2分)<其余空1分>
III.(1)B;(2)①I-、I2、I3-;②在此温度下,I2在KI溶液中的溶解性比在CCl4中强。
18、(12分) (1). CO2+3H2=CH3OH+H2O(2分)
(2). CO2(g)+4H2(g) = CH4(g)+2H2O(l) △H=-252.9kJ/mol (2分)
II. CH4(g)+2O2(g) = CO2(g)+2H2O(l) △H=-890.3kJ/mol (2分)
III. (1)0.0125mol·L-1·min-1 (2)BC(2分) (3). 4 不变
(4). 增大(其余空各1分)
19、(14分)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1600 放热 减小 = < >(每空各两分)
20、(12分) (1) 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浓度(或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2) (3) ①生成物中的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或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② ③与实验1比较,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短(每空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