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展开九( )班 号 姓名 成绩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O-16 Zn-65 Cu-64 Ca-40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 B.石墨质软,可作铅笔芯
C. C60是一种新型的单质 D.金刚石硬度大,可切割大理石
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石墨作铅笔芯 B.金刚石作钻头 C.干冰作致冷剂 D.天然气作燃料
3.纳米管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纳米=10-9米)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纳米管是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 B.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纳米管如完全燃烧,则生成物为二氧化碳 D.纳米管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4.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室内放置一大盆水,就可防止煤气中毒 B.室内着火,应立即开窗通风
C.夜间室内有煤气泄露,可立即开灯检查 D.久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
5.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我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 B.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
C.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6.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7.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取的方法是( )
A.点燃混合气体 B.把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水中
8.下列叙述中,主要利用了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是( )
①档案材料要用碳素墨水填写 ②木桩埋入地里的一段用火将其表面烤焦 ③石墨做铅笔芯 ④古代用墨汁写字绘画 ⑤石墨粉作耐高温的润滑剂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9.检验某种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的最常用的方法是( )
A.将燃烧的木条放入气体中 B.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D.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10.下列图示是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人工增雨
灭火器灭火
尿素 化肥
植物的光合作用
11. “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 )
A.先变红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 D.先变蓝后变紫
12.在地球的大气层中,因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而使气侯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引起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人口增长后呼出的二氧化碳
C.含碳燃料的燃烧 D.碳酸的分解
13. 甲、乙、丙、丁都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⑴甲+丙→ 乙 ⑵乙+O2→ 丙 ⑶丁在高温下分解可得到丙
则按甲、乙、丙、丁顺序依次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C、CO、CO2、CaCO3 B.C、CO2、CO、Na2CO3
C.CO、C、CO2、CaCO3 D.CO2、C、CO、CaCO3
14.符合右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③说明CO得氧后的产物是CO2
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我会填答(共23分)
15. (6分)选择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式填空:
(1)有毒的气体是_____;(2)能用于灭火的气体是 ________ ;(3)对环境保护最理想的燃料是________;(4) 不能燃烧,但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________ ; (5)只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6)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 ________ ;
16.(3分)碳和碳的化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质。
(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为 ,碳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 。
(2)碳的单质有多种,具有下列结构的碳单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 。
(3)上海世博会体现的“低碳”亮点主要是降低了______ 气体的排放。
17. (6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CO2 ,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吸收CO2,通过 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 和H2 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2CO2 +6H2 ==1( )+ 4H2O (3)为了减慢大气中CO2 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 。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18. (8分)实验室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色污渍,其成分是_______ ,化学式为_______,写出其形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_____ 。此污渍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水洗掉,清除此污渍的方法是__________ ,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 __ 。
三、我会推断(共15分)
19. 六朝古都南京的地铁建设已经破土动工。考古兴趣小组为了研究从地铁建设工地出土的文物,从文物上取下了一些绿色粉末,进行如下有关实验:
⑴请你根据上图实验现象推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C ,D ,G 。
⑵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B+F→G+C ;
A→D+E ;
B+E→A+G ;
C→F 。
⑶该文物能确定的组成元素有 种。
四、我会探究(共21分)
20.(12分)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甲 乙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
(2)小周建议用图中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 。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 (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 32︰3 B. 40︰3 C. 48︰3
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 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 (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 (填“吸”或“放”)热反应。
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21. (9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试验其性质的装置和操作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①和②的名称:①是 ,②是 。
(2)A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为了检验A装置的集气瓶里是否充满二氧化碳,可用燃着的火柴放在 进行实验,如果火焰熄灭,证明已经充满。
(4)若B的试管里盛的是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试管里盛的是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
(5)C所示的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
五、我会计算(13分)
22.(5分)锌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器官正常功能的微量元素,人体缺锌会引起多种疾病,因此缺锌者可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等保健品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相对分子质量为455)。请回答:
(1)葡萄糖酸锌是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
(2)葡萄糖酸锌中所含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至0.1%)。
(3)现有一支20mL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含锌6.5mg,那么该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锌的质量是_________ mg。
23. (8分)将10g大理石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有2g剩余固体。
求:(1)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大理石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
答案
一、我会选(共28分)
1 A 、2 D、 3 A 、4 D 、5 D 、 6 D 、7 C、 8 B、 9 B、 10 D、 11 A、 12 C 、13 A 、14 D
二、我会填(共23分)
15、(6分)(1)CO (2)CO2 (3)H2 (4)O2(5) CO2 (6) CO
16、(3分)(1)6 (2)C (3)CO2或二氧化碳
17. (6分) (1)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C2H4 ; ①③。
18. (8分)碳酸钙, CaCO3, CO2+Ca(OH)2=CaCO3↓+H2O
“不能”, 方法是:用稀盐酸清洗 ; CaCO3+2HClCaCl2+CO2↑+H2O。
三、我会推断(共15分)
19.⑴C:CO2;D:O2;G:Cu。⑵CO+CuOCu+CO2;2H2O2H2↑+O2↑;H2+CuOCu+H2O;C+CO22CO。 ⑶四。
四、我会探究(共21分)
20.【猜想与假设】
Cu2O (Cu4C、Cu2C等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分析与交流】
(1)这是固体反应物间的反应,使用颗粒更小的反应物,可以增加表面积,有利于反应
的进行。
(2)有利于集中加热,获得持续高温。
(3) A 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
的进行。
【实验与结论】
气密性 不能 放 空气会进入反应的试管中,使生成的依然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
21.⑴①是铁架台;②是导管; ⑵CaCO3+2HClCaCl2+CO2↑+H2O; ⑶瓶口;
⑷紫色变为红色;出现浑浊; ⑸①密度比空气大;②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五、计算题(13分)
22. (5分)(1)4(2)14.3%(3)45.5
23. (1)(2分)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g-2g)/10g=80%
(2)解:设大理石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χ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0g-2g χ
100/44=10g-2g/χ
χ=3.6g
答:大理石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6g。
〖参考答案〗
1.B 2.A 3.A 4.A 5.D 6.D 7.A 8.D 9.A 10.C
11.C 12.A 13.A 14.C 15.C 16.B 17.C 18.D 19.A 20.B
21.石灰石(大理石)盐酸向上排空气
22.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灭火
23.CO2 CaCO3 Ca(OH)2 CO
24.石墨能导电“油气炸弹”燃烧时产生大量CO2,CO2不能供给呼吸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25.CaCO3 CaO+H2O
CaO+H2O═Ca(OH)2
CO2+Ca(OH)2═CaCO3↓+H2O
26.(1)禁止乱砍滥伐 (2)大量植树造林 (3)提倡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27.(1)分别点燃两种气体,能燃烧的是CO,不能燃烧的是CO2(2)将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CuO。能使黑色CuO变成红色Cu的是CO,无现象的是CO2 (3)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的是CO2,不变红的是CO (4)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无现象的是CO。
28.碳酸根
29.3 6.8
30.CO2+H2O═H2CO3 液体密度变大,小球受到的浮力增大。
31.首先应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让室内的煤气散逸出去,同时旋紧煤气总开关,如果天色已晚也不能开灯,因为电火花也会引燃煤气。
32.(1)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 (2)吸收CO2 (3)用气球收集或直接点燃使其燃烧 (4)D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B处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并且还可以看到C处试管中有红色铜生成
33.8.99g 34.(1)0.3g (2)85% (3)62.6g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题人教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原卷+答案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题人教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原卷+答案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综合训练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综合训练试题(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